东部快速路改造文字报告.doc_第1页
东部快速路改造文字报告.doc_第2页
东部快速路改造文字报告.doc_第3页
东部快速路改造文字报告.doc_第4页
东部快速路改造文字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莞市东部快速路(企石桥头段)完善改造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18页第一章 前 言(一)工程概况东部快速路是东莞市东部最重要的交通干线,起点接莞深高速公路上屯立交,终点接东深一级公路,沿线经过寮步镇、茶山镇、横沥镇、石排镇、企石镇和桥头镇,路线全长约29.0km。本次完善改造工程是在现况主干路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完善为城市快速路,起点位于企石环城路与湖滨南路相交路口,终点至东深公路,完善改造道路全长约7.7km,新增湖滨南路立交、田饶步立交、东平大道及环城路立交、桥新大道立交共4座立交桥。同时在东平大道及环城路立交旁边新建1座MK26+416人行天桥。道路部分为现状道路改造及新增各立交匝道。改造道路总长约7.7km,道路等级为城市快速路,道路路面设计标高介于15.462-35.158m,路基宽55.0m。立交桥梁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砼连梁、预制小箱梁,桥宽约13.2m;下部结构拟采用桥台接钻孔灌注桩及墩柱接钻孔灌注桩。中桩直径1.5m,预估单桩承载力为8500kN;边桩直径1.2m,预估单桩承载力为6000kN。人行天桥上部结构为预制钢箱梁,桥宽3.0m,下部结构拟采用墩柱接钻孔灌注桩。主桥桩直径1.2m,单桩承载力约2500kN;梯道桩直径1.0m,单桩承载力约1500kN。业主单位:东莞市城建规划局设计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勘察单位: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勘察阶段:施工图阶段勘察(二)勘察目的与勘察要求本次勘察按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有关要求进行实施,目的是为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所需的地质资料,具体要求如下:1、查明道路沿线勘察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布及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提供天然地基持力层及地基土容许承载力。2、评价道路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路基处理建议及有关设计参数。3、评价挡墙的工程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基础形式及地基处理建议,并提供有关设计参数。4、探明桥墩地基的覆盖层及基岩风化层的厚度,墩台基础岩体的风化与构造破碎程度,软弱夹层情况。5、查明道路沿线的不良地质条件和特殊性岩土的类别、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并提供绕避或治理对策的地质依据。6、查明沿线地表迳流、地下水埋藏及分布,并进行分析评价,判断其对砼的腐蚀性。7、查明道路沿线的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对工程的影响情况。8、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特性,提供桩侧摩阻力、地基容许承载力及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等。9、对场地作出正确的工程地质评价以及桥梁基础方案建议。(三)勘察执行规范1、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局部修订条文(建设部2009年5月第314号公告);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1,2008年版);5、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6、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7、公路路基设计规范(D30-2004);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 15-38-2005);10、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11、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制定(试行)(建设部2003年7月)12、东建【2004】32号文件及东震200911号文件。(四)勘察工作技术方法及完成总工作量1、勘察工作技术方法根据初勘地质资料,结合拟建项目的特点,我公司采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勘探手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次勘察。1)钻探及取样:本次勘察采用XY-1型油压钻机配以优质泥浆结合无缝钢管护壁钻进。对于淤泥质土、粉质黏土、花岗岩残积土采芯率为95%以上,对填土、全强风化岩采芯率不低于75%。淤泥质土采用静压法薄壁取土器取样,粉质黏土和花岗岩残积土采用重锤少击法厚壁取土器取样;扰动样采用标贯器或岩芯管取样;中微风化岩石采用岩芯管取样。2)标准贯入试验:采用自动脱钩的自由落锤法,落距76cm,锤重63.5kg,试验间距一般为2.03.0m左右,主要在黏性土、砂性土、残积土和全强风化岩层中进行。3)室内试验:对所采取的原状样均进行常规试验,其中压缩试验采用自动数据采集系统;对所采取的扰动样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对所采取的岩石样进行饱和单轴抗压试验;对所采取的地下水样进行水质简易分析测试。2、勘察过程及完成总工作量我公司接受任务后,根据项目的特点,于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21日共派出33台XY-1型钻机开展野外钻探施工。实际完成工作量如下:总工作量一览表 表1野 外 工 作室 内 工 作项目名称数量工作量(m)项目名称工作量(件)完成钻探孔292个8311.16一般物理力学指标试验265取土样265件/岩石单轴抗压试验131取地下水样12组/水质简易分析12取岩石样131件/标准贯入试验1356次/测放孔位292点/(五)坐标及高程系统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坐标采用东莞市常用的珠区平面坐标系。珠区坐标系是在1980西安坐标系的基础上转换而来的。(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届大会推荐的数据。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公里,故称1980年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珠区坐标系与1980西安坐标系的转换公式为:X(珠区)=X(西安)2000Km Y(珠区)=Y(西安)100Km各钻探孔的坐标和高程是采用全站仪实地放、测而得,测量控制点由我公司测量组提供,各勘探点坐标和高程详见附表3勘探点一览表。 控制点坐标、高程表 表2钻孔编号X(m)Y(m)H(m)I011548737.266405186.82316.471T1548572.899404986.04820.187T2548518.189404684.77622.966Q5547861.613406901.25420.662Q6547694.134406751.66124.380T18548993.778403005.56021.937T19549222.329402820.99222.964T27550472.318401348.79815.308T28550582.171401130.68115.828(六)几点说明1、部分钻孔受场地地形条件和施工条件的限制,实际施工位置在原设计孔位的基础上作了适当的位移,报告中工程地质平面图内的钻孔位置均是钻探施工完毕后用全站仪实地测得。2、钻孔定位是按钻孔平面图采用全站仪测放。高程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系统,坐标采用珠区平面坐标系统。3、本报告提供的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中已注明实测击数的表示未经杆长修正,工程地质剖面图和钻孔柱状图中所标击数均为实测击数。在确定地基土承载力时,是根据经过杆长修正的修正击数确定。4、岩土层定名及状态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确定。5、工程地质剖面图中的地面连线为各个勘探孔的孔口连线,而非实测地形线。6、桥梁钻孔Z11、Z12、Z51、Z76、Z83、Z88、Z99、Z100、Z101、Z149的中风化花岗岩岩质较软,岩石抗压强度建议值为10Mpa。7、本报告引用初勘钻孔2个,重新编号为bZK1和cZK4,分别位于田饶步立交和东平大道及环城路立交。第二章 沿线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位置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江下游,狮子洋东岸。在北纬2239至2309,东经11331至11415之间,面积2465平方公里,其北接广州市黄埔区、增城市和惠州市博罗县,南连深圳市,东邻惠阳市,西与广州市番禺区隔江相望,邻近有“东方明珠”之称的香港。为广东省著名侨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水陆交通便利。(二)地形地貌项目沿线所经过区域原始地貌主要为为丘陵或剥蚀残山地貌,局部冲积小平原地貌,经人工改造后现状地形整体较为平坦,地势略有起伏。勘探期间实测钻孔孔口标高介于14.4133.17m之间。(三)气候拟建工程所在地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湿多雨,夏热冬暖。日照时间长,温差小。年平均气温22.4,1月平均气温13.4,7月平均气温28.2,极端最高气温38.2(1994年7月2日),极端最低气温-0.5(1957年2月11日)。拟建工程地区湿度大,年平均相对湿度79%。本区域多年降水量在16902380毫米之间,平均年降水量1774.1毫米,历年最大降水量2394.4,历年最小降水量972.2毫米,日最大降水量481.3毫米。每年雨季在49月,降水集中在79月,其降水日数占全年的百分比为40.8%,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年平均风速1.9米/秒,强风向为南、北,最大风速20米/秒。春季多东风,夏季多南风,秋季多西风,冬季多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台风是本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台风盛行期在79月,平均每年影响2.6次。台风过境最大风速26米/秒,瞬间风速高达35米/秒,并伴有暴雨,破坏力很强。(四)水文东莞市主要河流有东江、石马河、寒溪水。市境96属东江流域,东江干流自东北角博罗县、惠阳市之间入境后,沿北部边境自东向西行至桥头新开河口,有发源于宝安区的石马河流入,至企石有企石河流入。至石龙分出南支流后,北干流续流至石滩,与来自增城的支流汇流,经市境石碣、高埗、中堂、麻涌的大盛注入狮子洋;南支流斜向西南,在峡口接纳来自市境中部的寒溪水,峡口以下有三支较小的支流牛山水、蛤地水和小沙河自东向西汇入,流经石碣、莞城、道滘、厚街、沙田,于泗盛注入狮子洋。第三章 工程地质条件和评价第一节 路基工程(一)场地位置起点位于企石环城路与湖滨南路相交路口,终点至东深公路,完善改造道路全长约7.7km。(二)勘察工作布置和野外工作量本次详勘路基钻探孔根据设计要求布置。路基钻探孔沿道路中线距离每100150m布设1个钻孔,共布设道路钻孔69个,以“LK”表示。钻孔编号“LK22LK90”,其中“LK22LK54”为现状路改造路段钻孔;“LK22LK90”为新建匝道路段钻孔。路基技术性钻孔占总孔数一半以上。路基钻孔孔深为15.0m,若遇软弱土层则穿过该层并进入较硬土层12m作为控制原则。路基工程勘察进尺1054.60m,完成标准贯入测试240次;采取土样50件,水样4组;勘探点坐标高程测量69点,地下水位测量69次。(三)区域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图反映,东莞市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本工程项目场地西侧发育有北东向的横沥太平断裂,该断裂与本项目起点位置最近,最近距离约为3.0公里左右。(四)地层岩性据钻孔揭露,场地内地层按成因在钻探深度内自上而下可分为如下四大层组: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及燕山期花岗岩。现分述如下:1、填土层(Q4ml)1素填土:灰、灰黄、褐黄等色,稍湿湿,密实稍密,主要由花岗岩残积土、全强风化花岗岩等回填组成,在现状道路下为压实填土,顶部0.51.0m多为混凝土及石粉垫层。该层分布广泛,位于现状路下,层顶标高15.2626.96米,层厚介于1.2011.3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33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6.032.0击,平均值N=14.8击。2素填土:灰、灰黄等色,稍湿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粉质黏土、花岗岩残积土等组成,顶部多为草坪或绿化树木。该层分布稍广泛,位于现状路两侧,层顶标高14.4133.17米,层厚介于0.308.7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0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4.014.0击,平均值N=8.1击。2、第四系冲积层(Q4al)1粉质黏土:灰黄、褐灰、褐红等色,可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粘性一般,砂粒含量约为520。该层少数钻孔见揭露,层顶标高11.7222.34米,层厚介于0.807.0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7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5.012.0击,平均值N=9.0击。2淤泥质土:灰色、灰黑色,流塑软塑,土质不均,含较多腐殖质,局部夹有较多腐木,砂粒含量约为510。该层少数钻孔见揭露,层顶标高6.0719.05米,层厚介于1.106.30米之间。3粉质黏土:灰黄、灰白等色,可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粘性较好,砂粒含量约为1030。该层少数钻孔见揭露,层顶标高7.4216.15米,层厚介于0.905.55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3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8.015.0击,平均值N=11.7击。4中砂:灰色、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颗粒级配中等,含515的粘性土。该层少数钻孔见揭露,层顶标高2.573.01米,层厚未揭穿。3、第四系残积层(Qel)1粉质黏土:褐黄、褐红等色,可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粘性一般较差,砂粒含量约为1030,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该层分布较广泛,层顶标高12.0732.67米,层厚介于1.709.7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36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10.015.0击,平均值N=12.9击。2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砂粒含量约为2030,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该层分布较广泛,层顶标高4.8025.97米,层厚介于3.0010.7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06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15.029.0击,平均值N=23.3击。4、燕山期花岗岩(3)1全风化花岗岩:褐灰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矿物成分难以辨认,岩芯呈土柱状或土柱夹砂状,岩质极软,干钻可钻进,岩芯用手捏即散碎。该层分布较广泛,层顶标高1.2124.91米,层厚未揭穿。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7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30.048.0击,平均值N=37.2击。2强风化花岗岩:褐灰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或土柱夹碎石状,岩质极软,多数岩块用手能掰碎或轻敲既碎。该层分布较广泛,层顶标高2.5513.75米,层厚未揭穿。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59.075.0击,平均值N=67.0击。以上各(岩)土层的埋藏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岩土描述详见“钻孔柱状图”,勘探点一览表详见附表3。(五)场地岩土评价本次勘察室内土工试验(见附表)及现场原位测试,均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标贯数值在用于确定承载力时经杆长修正,作各项指标统计时,对离散性较大的数据做了一定的修正筛选。根据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结合野外鉴别、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对各地基土(岩)层评价如下:1素填土:多为密实稍密状态,现状东部快速路下的素填土为压实填土,具一定的承载力,可以利用;2素填土:多为松散稍密状态,该层多位于现状道路两侧的绿化带位置,多数未经压实处理,不宜直接利用;1粉质黏土:可塑,承载力一般,具中等压缩性,可作为路基的天然地基持力层;2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承载力低,具高压缩性,为本场地的软土层,需软基处理;3粉质黏土:可塑,承载力一般,具中等压缩性,可作为路基的天然地基持力层;4中砂:稍密中密,承载力一般,具中等低压缩性,可作为路基的天然地基持力层;1粉质黏土:可塑,承载力一般中等,具中等压缩性,可作为路基的天然地基持力层;2粉质黏土:硬塑,承载力中等,具中等压缩性,可作为路基的天然地基持力层;1全风化花岗岩:承载力中等,可作为路基的天然地基持力层;2强风化花岗岩:承载力稍高,可作为路基的天然地基持力层; 综上所述,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及其它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参考东莞地区经验,提出场地内各岩土层力学指标建议值,详见附表2“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表”。(六)水文地质简况1、地表水本工程沿线地表水贫乏,仅局部见小沟渠分布,小沟渠内水量在平时一般较小,只是在下雨降水补充后,地表水量才有所增加。2、地下水据钻孔揭露,场地地下水浅层属孔隙型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层中,其中4中砂层富水性最好,其次为2淤泥质土层。上述地层中4中砂具中等透水性,根据经验其渗透系数约10-2cm/s 10-3cm/s;淤泥质土为微透水层,其渗透系数约10-6cm/s10-7cm/s。残积土层含水贫乏,透水差,其渗透系数10-5cm/s 10-6cm/s,属弱透水层,起到相对隔水作用。基岩风化带中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一般较差,仅在破碎岩石地段富水性较好,上部残积土层厚度较大,且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对隔水作用,因此基岩裂隙水在局部略具承压水特征。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垂向补给和地下水体的横向渗透补给,通常以蒸发和渗流方式排泄。野外勘探期间为少雨季节,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3.008.00m之间,水位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表水、大气降水、自然蒸发及季节性等因素而变化。本次勘察在LK23、LK29、LK48、LK67孔中各采取地下水样一组进行水质分析,根据水质分析报告(见附录),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中有关规定判定,在类环境下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具体如下: 分解类腐蚀判定表分类项目酸型腐蚀碳酸型腐蚀微矿化水型腐蚀弱透水土层弱透水土层弱透水土层指标类型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mol/L)LK236.838.241.245LK296.709.751.083LK486.738.681.194LK676.6512.250.911腐蚀等级无腐蚀无腐蚀无腐蚀结晶类腐蚀判定表取 水 孔 编 号LK23LK29LK48LK67SO42-在水中的含量(mg/L)46.2526.6534.1020.97 类 环 境 无腐蚀无腐蚀无腐蚀无腐蚀因勘察期间时间短暂,不能获得地下水的常年水质状况,考虑到地下水水质易受自然、人为等因素影响,故建议参考本地水文或环保部门所掌握 的对于该地区常年的水质变化情况,以便进行更准确的抗腐蚀设计。(七)特殊性岩土本次勘察场地揭露到的特殊性岩土为填土、软土、残积土和风化岩。1、填土1素填土多在现状东部快速路下,为压实填土,呈密实稍密状态,具一定的承载力;2素填土多在绿化带等位置,呈松散稍密状态,土质不均匀,具孔隙比大、高压缩性等特点,未经处理不宜直接利用。2、软土2淤泥质土具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为沿线的主要不良地质条件。软土在本项目场地局部分布,呈流塑软塑状,具有天然含水量高、高压缩性,土的力学强度低等特点,工程性质差,尤其在地震作用及振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侧向滑移,不均匀沉降及蠕变等工程地质灾害,对路基及构造物的稳定性影响较大。3、残积土1、2层粉质黏土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呈可塑硬塑状态,其土质不均,承载力一般中等,遇水易软化。4、风化岩1全风化花岗岩和2强风化花岗岩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承载力骤降等特性。冲钻孔灌注桩不宜以1、2层作桩端持力层。(八)不良地质作用据本次勘察,本工程沿线及附近未发现岩溶、滑坡、危岩与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九)场地地震效应近场区內历史上没有破坏性地震记录,自1970年广东省建立地震台网观测之后30多年以来,所记录到大于2级的地震有12次,最大均不超过3级;由此可见,场址周围的地震活动性总体较弱。根据1180万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同时参照东莞市建设局文件关于我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取值的通知(东建字【2004】32号),本项目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据钻探揭露及周边地质资料调查,拟建工程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对场地内LK22、LK29、LK37、LK54号孔进行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估算,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5条计算公式 sed0/t (4.1.5-1)和 t(di/si) (4.1.5-2)计算如下:孔号土层1素填土2淤泥质土1、1粉质黏土2粉质黏土1全风化花岗岩si(m/s)140100210280400LK22di(m)3.1/5.96.0/se(m/s)209.2LK29di(m)3.5/12.0/se(m/s)228.4LK37di(m)6.03.06.1/se(m/s)148.0LK54di(m)5.31.83.94.8/se(m/s)172.5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覆盖层大于3m,小于50米,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6条及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第2.0.4条划分,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十)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 1、场地稳定性评价本工程项目沿线场地基本稳定,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为填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勘察中未发现墓穴、暗浜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拟建道路沿线素填土均有分布,该层在原有道路车行道以下地段有一定的密实度,除此之外其余地段则呈欠压实状态;沿线软土层也稍有分布,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本项目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属一般类型。2、道路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根据本次勘察结果,现状机动车道路表层为压实素填土,其下多为可塑硬塑状花岗岩风化残积土,部分路段下卧有淤泥质土层,淤泥质土层顶埋深为2.8012.70m。根据本项目的道路等级,对道路路基建议如下:对于分布有淤泥质土的现状道路改造路段,建议视软土层的埋深及厚度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或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对于未分布有淤泥质土的现状道路改造路段,可直接以密实稍密的压实填土作为改造道路的路基持力层。对于分布有淤泥质土的新建匝道路段,建议视软土层的埋深及厚度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或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方案;对于未分布有淤泥质土的新建匝道路段,建议视素填土的厚度采用分层碾压或夯实的处理方案,以处理后的地基土作为拟建道路的路基持力层。(具体评价及建议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 )部分新建匝道的位置为挖方路基(LK78),需开挖现有山体,根据LK78号孔钻探成果,钻探深度范围内均为可塑硬塑状态的(花岗岩)残积土。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有关规定,当坡高小于5m时,建议山体开挖边坡坡度为1:1.25;当坡高大于等于5m时,建议山体开挖边坡坡度为1:1.5。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压实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示。路基地表宜设置边沟、排水沟等措施,防止雨水等对路基的冲刷。 第二节 挡墙工程(一)勘察工作布置和野外工作量本次详勘挡墙钻探孔根据设计要求布置。挡墙钻孔沿拟建挡墙两侧每20m布设1个钻孔,共布设挡墙钻孔57个,以“DK”表示。钻孔编号“DK1DK16”为田饶步立交西侧挡墙;“DK17DK36”为田饶步立交东侧挡墙;“DK37DK42”为东平大道与环城路立交东侧挡墙;“DK43DK57”为桥新大道立交东侧挡墙。技术性钻孔占总孔数一半以上。挡墙钻孔孔深为25.0m(若25m内遇中风化岩层,则入中风化岩1m即可终孔)。挡墙工程勘察进尺1375.0m,完成标准贯入测试276次;采取土样53件;勘探点坐标高程测量57点,地下水位测量57次。(二)区域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图反映,东莞市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本工程项目场地西侧发育有北东向的横沥太平断裂,该断裂与本项目起点位置最近,最近距离约为3.0公里左右。(三)地层岩性据钻孔揭露,场地内地层按成因在钻探深度内自上而下可分为如下四大层组: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及燕山期花岗岩。现分述如下:1、填土层(Q4ml)1素填土:灰、灰黄、褐黄等色,稍湿湿,密实稍密,主要由花岗岩残积土、全强风化花岗岩等回填组成,在现状道路下为压实填土,顶部0.51.0m多为混凝土及石粉垫层。该层分布广泛,位于现状路下,层顶标高16.9826.66米,层厚介于1.506.3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31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6.032.0击,平均值N=10.8击。2、第四系冲积层(Q4al)1粉质黏土:灰黄、褐灰、褐红等色,可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粘性一般,砂粒含量约为520。该层分布稍广泛,层顶标高11.3823.80米,层厚介于0.4011.7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31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5.015.0击,平均值N=9.1击。2淤泥质土:灰色、灰黑色,流塑软塑,土质不均,含较多腐殖质,局部夹有较多腐木,砂粒含量约为510。该层分布稍广泛,层顶标高6.8822.60米,层厚介于0.409.00米之间。3粉质黏土:灰黄、灰白等色,可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粘性较好,砂粒含量约为1030。该分布稍广泛,层顶标高0.9119.50米,层厚介于1.308.4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3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5.011.0击,平均值N=7.2击。4中砂:灰色、灰白色,饱和,稍密中密,颗粒级配中等,含515的粘性土。该层少数钻孔见揭露,层顶标高7.7911.20米,层厚介于1.306.3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3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10.025.0击,平均值N=15.0击。3、第四系残积层(Qel)1粉质黏土:褐黄、褐红等色,可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粘性一般较差,砂粒含量约为1030,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该层分布较广泛,层顶标高3.9624.04米,层厚介于1.8015.8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58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6.015.0击,平均值N=11.7击。2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砂粒含量约为2030,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该层分布较广泛,层顶标高-2.5222.12米,层厚介于0.7014.6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46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15.030.0击,平均值N=21.8击。4、燕山期花岗岩(3)1全风化花岗岩:褐灰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矿物成分难以辨认,岩芯呈土柱状或土柱夹砂状,岩质极软,干钻可钻进,岩芯用手捏即散碎。该层分布较广泛,层顶标高-5.4725.12米,层厚介于0.809.7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42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30.048.0击,平均值N=37.5击。2强风化花岗岩:褐灰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或土柱夹碎石状,岩质极软,多数岩块用手能掰碎或轻敲既碎。该层分布较广泛,层顶标高-3.3517.64米,层厚介于0.808.0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4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59.085.0击,平均值N=69.0击。3中风化花岗岩:麻灰色,褐灰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很发育,岩石极破碎,呈碎石状,岩质较硬较软,锤击易碎。该层部分钻孔揭露,层顶标高3.6614.84米,该层未揭穿。以上各(岩)土层的埋藏分布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岩土描述详见“钻孔柱状图”,勘探点一览表详见附表3。(四)场地岩土评价本次勘察室内土工试验(见附表)及现场原位测试,均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标贯数值在用于确定承载力时经杆长修正,作各项指标统计时,对离散性较大的数据做了一定的修正筛选。根据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结合野外鉴别、标准贯入试验结果、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对各地基土(岩)层评价如下:1素填土:多为密实稍密状态,现状东部快速路下的素填土为压实填土,具一定的承载力,可以利用;1粉质黏土:可塑,承载力一般,具中等压缩性;2淤泥质土:流塑软塑,承载力低,具高压缩性,为本场地的软土层,需软基处理;3粉质黏土:可塑,承载力一般,具中等压缩性;4中砂:稍密中密,承载力一般,具中等低压缩性;1粉质黏土:可塑,承载力一般中等,具中等压缩性;2粉质黏土:硬塑,承载力中等,具中等压缩性;1全风化花岗岩:承载力中等;2强风化花岗岩:承载力稍高;3中风化花岗岩:承载力高。 综上所述,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及其它相关规范的有关规定,参考东莞地区经验,提出场地内各岩土层力学指标建议值,详见附表2“岩土工程设计参数建议值表”。(五)水文地质简况1、地表水本工程场地地表水贫乏,未见小河渠分布。2、地下水据钻孔揭露,场地地下水浅层属孔隙型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积层中,其中4中砂层富水性最好,其次为2淤泥质土层。上述地层中4中砂具中等透水性,根据经验其渗透系数约10-2cm/s 10-3cm/s;淤泥质土为微透水层,其渗透系数约10-6cm/s10-7cm/s。残积土层含水贫乏,透水差,其渗透系数10-5cm/s 10-6cm/s,属弱透水层,起到相对隔水作用。基岩风化带中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一般较差,仅在破碎岩石地段富水性较好,上部残积土层厚度较大,且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相对隔水作用,因此基岩裂隙水在局部略具承压水特征。场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地表水的垂向补给和地下水体的横向渗透补给,通常以蒸发和渗流方式排泄。野外勘探期间为少雨季节,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介于3.705.00m之间,水位主要受地形地貌、地表水、大气降水、自然蒸发及季节性等因素而变化。本次勘察引用桥梁钻孔Z46、Z68、Z157水质分析结果,根据水质分析报告(见附录),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中有关规定判定,在类环境下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不具腐蚀性。具体如下: 结晶类腐蚀判定表取 水 孔 编 号Z46Z68Z157SO42-在水中的含量(mg/L)34.2924.5030.37 类 环 境 无腐蚀无腐蚀无腐蚀分解类腐蚀判定表分类项目酸型腐蚀碳酸型腐蚀微矿化水型腐蚀弱透水土层弱透水土层弱透水土层指标类型pH值侵蚀性CO2(mg/L)HCO3-(mmol/L)Z466.866.681.316Z686.904.011.366Z1576.787.571.316腐蚀等级无腐蚀无腐蚀无腐蚀因勘察期间时间短暂,不能获得地下水的常年水质状况,考虑到地下水水质易受自然、人为等因素影响,故建议参考本地水文或环保部门所掌握 的对于该地区常年的水质变化情况,以便进行更准确的抗腐蚀设计。(六)特殊性岩土本次勘察场地揭露到的特殊性岩土为填土、软土、残积土和风化岩。1、填土1素填土多在现状东部快速路下,为压实填土,呈密实稍密状态,具一定的承载力。2、软土2淤泥质土具高压缩性,低强度等特点。软土在挡墙场地分布较广泛,呈流塑软塑状,具高压缩性,土的力学强度低等特点,尤其在地震作用及振动荷载作用下,易产生侧向滑移,不均匀沉降及蠕变等工程地质灾害。3、残积土1、2层粉质黏土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呈可塑硬塑状态,其土质不均,承载力一般中等,遇水易软化。4、风化岩1全风化花岗岩和2强风化花岗岩具有遇水易软化、崩解,承载力骤降等特性。冲钻孔灌注桩不宜以1、2层作桩端持力层。(七)不良地质作用据本次勘察,本工程沿线及附近未发现岩溶、滑坡、危岩与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八)场地地震效应近场区內历史上没有破坏性地震记录,自1970年广东省建立地震台网观测之后30多年以来,所记录到大于2级的地震有12次,最大均不超过3级;由此可见,场址周围的地震活动性总体较弱。根据1180万广东省地震烈度区划图,同时参照东莞市建设局文件关于我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抗震设防烈度取值的通知(东建字【2004】32号),本项目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据钻探揭露及周边地质资料调查,拟建工程场地属抗震一般地段。对场地内DK3、DK20、DK40、DK46号孔进行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估算,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4.1.5条计算公式 sed0/t (4.1.5-1)和 t(di/si) (4.1.5-2)计算如下:孔号土层1素填土2淤泥质土1、3、1粉质黏土2粉质黏土1全风化花岗岩si(m/s)140100210280400DK3di(m)5.16.08.10.8/se(m/s)145.1DK20di(m)4.66.64.64.2/se(m/s)147.4DK40di(m)3.2/13.03.5/se(m/s)205.54DK46di(m)4.02.910.82.3/se(m/s)170.6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场地覆盖层大于3m,小于50米,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6条及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第2.0.4条划分,建筑场地类别为类,场地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九)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 1、场地稳定性评价本挡墙工程场地基本稳定,场地及其附近未发现对工程有影响的不良地质作用,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为填土、风化岩和残积土;勘察中未发现墓穴、暗浜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适宜进行本工程建设。拟建挡墙位置素填土均有分布,该层在原有道路车行道以下地段有一定的密实度,除此之外其余地段则呈欠压实状态;软土层分布较广泛,综合各方面因素,确定本项目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属一般类型。2、挡墙工程地质评价及建议根据本次勘察结果,拟建场地挡墙位置的淤泥质土分布较广泛,根据拟建挡墙结构特点、作用荷载及拟建场址的地质条件,天然地基浅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荷载要求,建议挡墙采用预制桩或钻孔灌注桩桩基础方案。可根据荷载及地质条件选择1、2层粉质黏土作为钻(冲)孔灌注桩桩端持力层。各岩土层的相关设计参数建议值见下表及附表2。层号名称状态土对挡土档基底的摩擦系数抗拔摩阻力折减系数1粉质黏土可塑0.260652淤泥质土流塑-3粉质黏土可塑0.250604中砂稍密中密0.350501粉质黏土可塑0.300652粉质黏土硬塑0.320671花岗岩全风化0.450702花岗岩强风化0753花岗岩中风化0804花岗岩微风化085 第三节 桥梁工程(一)场地位置拟建桥梁分别位于湖滨南路、田饶步、东平大道及环城路、桥新大道4处。(二)勘察工作布置和野外工作量立交桥梁钻探孔按每墩台布设1个钻孔,共布设桥梁钻孔162个,以“Z”表示。钻孔编号“Z1Z162”,其中“Z1Z38”为湖滨南路立交桥梁钻孔;“Z39Z75”为田饶步立交桥梁钻孔;“Z76Z125”、Z161、Z162为东平大道及环城路立交桥梁钻孔;“Z126Z160”为桥新大道立交桥梁钻孔。桥梁技术性钻孔占总孔数一半以上。(引用初勘钻孔2个,重新编号为bZK1和cZK4,分别位于田饶步立交和东平大道及环城路立交)。MK26+416人行天桥共布设钻孔4个,以“Z”表示。钻孔编号“Z163Z166”。桥梁钻孔以进入桩端持力层6.09.0m为终孔原则。桥梁工程勘察进尺5881.56m,完成标准贯入测试840次;采取土样162件,水样8组,岩石样131块;勘探点坐标高程测量166点,地下水位测量166次。(三)区域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图反映,东莞市位于北东东向罗浮山断裂带南部边缘的北东向博罗大断裂南西部、东莞断凹盆地中。本工程项目场地西侧发育有北东向的横沥太平断裂,该断裂与本项目起点位置最近,最近距离约为3.0公里左右。(四)地层岩性据钻孔揭露,场地内地层按成因在钻探深度内自上而下可分为如下四大层组:填土层、第四系冲积层、第四系残积层及燕山期花岗岩。现分述如下:1、填土层(Q4ml)1素填土:灰、灰黄、褐黄等色,稍湿湿,密实稍密,主要由花岗岩残积土、全强风化花岗岩等回填组成,在现状道路下为压实填土,顶部0.51.0m多为混凝土及石粉垫层。该层分布广泛,位于现状路下,层顶标高14.8826.85米,层厚介于1.207.2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73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4.032.0击,平均值N=15.8击。2素填土:灰、灰黄等色,稍湿湿,松散稍密,主要由粉质黏土、花岗岩残积土等组成,顶部多为草坪或绿化树木。少数钻孔位置分布,位于现状路两侧,层顶标高23.5326.71米,层厚介于2.306.5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8.028.0击,平均值N=18.0击。2、第四系冲积层(Q4al)1粉质黏土:灰黄、褐灰、褐红等色,可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粘性一般,砂粒含量约为520。该层少数钻孔见揭露,层顶标高10.4924.31米,层厚介于0.6010.6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7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5.015.0击,平均值N=10.9击。2淤泥质土:灰色、灰黑色,流塑软塑,土质不均,含较多腐殖质,局部夹有较多腐木,砂粒含量约为510。该层少数钻孔见揭露,层顶标高4.3322.69米,层厚介于0.508.00米之间。3粉质黏土:灰黄、灰白等色,可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粘性较好,砂粒含量约为1030。该层少数钻孔见揭露,层顶标高6.6119.69米,层厚介于0.8010.4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7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5.015.0击,平均值N=9.6击。4中砂:灰色、灰白色,饱和,稍密,颗粒级配中等,含515的粘性土。该层少数钻孔见揭露,层顶标高4.4214.61米,层厚介于1.3010.8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3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11.013.0击,平均值N=12.0击。3、第四系残积层(Qel)1粉质黏土:褐黄、褐红等色,可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粘性一般较差,砂粒含量约为1030,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该层分布稍广泛,层顶标高8.1324.35米,层厚介于1.8019.7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106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6.015.0击,平均值N=12.2击。2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土质不均,干强度中等,砂粒含量约为2030,为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该层分布较广泛,层顶标高-6.0924.09米,层厚介于1.1028.8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93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15.029.0击,平均值N=22.0击。4、燕山期花岗岩(3)1全风化花岗岩:褐灰色,原岩结构基本破坏,矿物成分难以辨认,岩芯呈土柱状或土柱夹砂状,岩质极软,干钻可钻进,岩芯用手捏即散碎。该层分布较广泛,层顶标高-8.7720.21米,层厚介于0.5024.0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216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30.049.0击,平均值N=39.0击。2强风化花岗岩:褐灰色,原岩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显著变化,岩芯呈半岩半土状或土柱夹碎石状,岩质极软,多数岩块用手能掰碎或轻敲既碎。该层分布较广泛,层顶标高-20.9118.09米,层厚介于0.4018.40米之间。该层共做标准贯入试验47次,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N=51.095.0击,平均值N=65.1击。3中风化花岗岩:灰色,麻灰色,褐灰色,肉红色,中粗粒结构,块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很发育,岩石呈碎块状碎石状,锤击声较脆,多数不易碎。该层分布广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