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麻仓土、高岭土、瓷石.doc_第1页
20麻仓土、高岭土、瓷石.doc_第2页
20麻仓土、高岭土、瓷石.doc_第3页
20麻仓土、高岭土、瓷石.doc_第4页
20麻仓土、高岭土、瓷石.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刨根问底麻仓土关键词麻仓土 元青花 高岭土 瓷石 淘洗 瓷土 化学组成 矿物组成陶瓷【图一土耳其拓扑卡比宫元青花大盘】含有麻仓土的瓷胎的感官特征典型元青花的瓷胎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滑腻感元青花的底足露胎部分,用手去触摸,有一种滑腻感,如婴儿的臀部,极为舒服。这种滑腻的舒适感,往往伴随着戳破视觉印象后的惊喜。因为不少元代器物的底足,给人一种粗糙和松软的视觉印象,然而一旦伸手与之亲密接触,那种完全不同于视觉印象的滑腻感,带给你的是一种随之而来的惊喜。【图二伊朗国家博物馆元青花壶底】2-糯软感与滑腻感不同的是,元青花胎土的糯软感,很好地协同了视觉与触觉的感受,那种比粘土块要致密、比石头要糯软、比软木塞要坚硬,不致密又不太疏松、似粉状的又不干涩,似粗糙的又滑腻的感官印象,像极了中国文化的中庸之道。【图三】3-内部有细长缝隙如果用放大镜把你的视觉延伸到元青花瓷胎的内部微观结构中,会发现那些瓷胎的断面,常有细小的缝隙,有点像用手将软木塞挤扁后、随之把木塞材料的空隙也挤扁了的感觉。【图四】【图五】经过大量的图片比对和器物的观摩,在捕捉因麻仓土的加入而带来的典型元青花的瓷胎特征中,我惊讶地发现:典型元青花不同器物间的瓷胎,所给人的感官印象竟会是那么地截然不同。它们中有致密的(图七)、【图七伊朗国家博物馆元青花大盘底】也有疏松的(图八),【图八伊朗国家博物馆元青花梅瓶底】有泛灰白的(图九)、【图九伊朗国家博物馆八方葫芦瓶底】也有白净微黄的(图十)。【图十伊朗国家博物馆元瓷大盘底】认识麻仓土 麻仓土最早见于文献中,是在明嘉靖致万历初年, 麻仓土是一种优质的高岭土,因产于浮梁县新正都的麻仓山而得名。 高岭土的物理特性:质纯的高岭土具有白度高、质软、易分散悬浮于水中、良好的可塑性和高的粘结性、较好的耐火性等理化性质。【图十一】瓷石是由花岗岩长期受热液作用和风化作用而形成的,主要含石英和绢云母。在元代以前,瓷石是南方窑口制瓷的主要原料。【图十二】麻仓土就是高岭土的一种,除了产地在麻仓山的独特之处外,没有数据可突出它与其它高岭土的本质区别。而高岭土矿山至今仍大量存在,二元配方的应用从元代开始,景德镇一直将它延续到了明、清、直至今天。 因此,不太可能会有因麻仓土的加入而具有的独一无二的特征。 但是,从瓷胎的感官印象中,典型元青花确实具有一定的特征:滑腻感、糯软感、不太致密又不太疏松、胎土断面有明显的缝隙,等等。再说元青花瓷的火石红元代时,麻仓土开始用于青花瓷胎体的制作。麻仓土产于景德镇附近一座叫麻仓山的地方,属于一种含有较多铁分子结构的优质高岭土。由于含有铁成份,在和主要制胎材料瓷石配合成胎土料烧制后,会在某些地方产生火石红。比如底足表面、底足胎釉结合处、胎内浪荡釉滴的边缘处(口沿内表、胎内表均会有这种釉滴)。 除了在烧制过程中会产生火石红外,一些出土的器物在出土前也会在所埋藏土层的湿润环境中润发出火石红,或在湿润闭塞的环境中使原有火石红特征增强。 麻仓土胎烧制或润生出的这种火石红的颜色为桔红褐黄的融合色,表面有一种半金属光泽。在釉滴边缘或在底足胎釉结合处渗出窄窄的线状桔红褐黄色来。虽然是一种桔红褐黄色,但颜色却融为一体,并无黄色显露,即有时偏桔红,有时略有褐,绝不会偏出黄色来(人造假火石红边缘经常会偏出暗污的黄色来)。 再就是在底足的表面渗出点点桔红褐黄色,往往伴着底足出现的一些黑渣点共生存在。个别器物火石红特别多的时候,其底足呈现出大面积的色素覆盖,即全被火石红遮住。 火石红现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特征。虽然有些元青花瓷胎体并不一定有火石红,但一般来说,人们更喜欢有火石红的器物。因为有火石红,可更充分表现出元代青花瓷器的风采。 真火石红和假火石红的本质区别用两个字概括就是符合不符合“自然”。 可惜的是,麻仓土在明万历时就已用尽,古代瓷石料也早在民国年间消失。元青花瓷大罐内底部的釉滴边缘泛火石红现象元青花瓷大罐口沿内釉滴边缘一线火石红现象元青花瓷葫芦瓶底足边缘的釉滴和胎釉结合处的一线火石红现象元青花瓷大罐底足边缘的斑点状、胎釉结合处的一线状火石红现象一只带有釉滴边缘火石红现象的元青花瓷片仿品大罐底足的假火石红现象另一只仿品大罐底足的假火石红现象(褐中带黄比较污浊发暗)仿品大罐胎釉结合处的假火石红现象(褐中过渡可见黄比较污浊)目前有争议的博陵第款类大梅瓶底足的典型火石红(特点是结合胎骨紧密呈亚光)麻仓土即高岭土 瓷石:为石质原料,莫氏硬度47度,必须舂打成粉,和水作不。 高岭土:为土质原料,不需粉碎,仅用淘洗法去掉粗砂即可获得净泥。 高岭土,其矿物组成以高岭石(或埃洛石)为主,在1700以下不会软化,把它掺和在瓷石中制胎可增加制品在高温下的强度,减少瓷器变形。高岭开采在后,麻仓开采在前。麻仓土为高岭土的前身。但是,至万历初,麻仓老土开始枯竭了。至万历中期以后,文献已不再见麻仓土开采的记载,代之而起的,则是“高岭土。元 青花龍涛纹大罐 景徳鎮窯 日本东京博物馆元 白磁印花雲鶴文鉢福禄銘 日本东京博物馆元 青花菊花牡丹纹盘 14世纪 景德镇窑 大阪市立东洋元 青花牡丹纹盘 景德镇窑 大阪市立东洋什么是麻仓土? 麻仓土是元初时代发现使用的一种瓷土,因发现地是在麻仓山而得名。也称麻村老坑土。南宋以前,景德镇窑制胎只是用瓷石为料。元代时期在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发现了一种粘土,用这种粘土和瓷石配合起来,制胎烧瓷,不仅胎色洁白,而且耐高温,不易变型,透光度好。是为烧制大器所必须。这种瓷土取自麻仓山,因此命名为麻仓土。当时的麻仓土是元朝官府控制出售的,出售每百斤值银7分(可淘净泥50斤,得40斤),因此又称麻仓官土,(又称御土)这种瓷土到明万历年间用尽。掺杂麻仓土烧成的瓷胎,洁白度高,微带青灰。随着烧成温度不同,白中呈灰青的色阶也有差别,有的重些有的浅些。还有一些标本请吃的看到胎质呈红砖色,实际上应该是在窑内处的位置不同,受热不同,温度偏低造成的,。成温越高的白度高,青灰色阶小,成温低一些的稍差,青灰色阶偏重。这是景德镇地区元青花胎色的基本特点。什么是高岭土?麻仓土与高岭土有什么差别? 高岭土是陶瓷史上制瓷胎所用瓷土的统称,已为国际所采用。明代万历以前这种瓷土采自景德镇附近的麻仓山,因此叫麻仓土。明嘉靖年间,麻仓山的粘土开采将尽。景德镇的窑工在距麻仓山不远的高岭山,发现了和麻仓土类似的粘土,可用于制胎烧瓷,与麻仓土有异曲同工之妙,万历年间开始开采高岭山的粘土制瓷。清代后又陆续在李黄、大州等地发现高岭土,在乾嘉年间陆续开采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20世纪60年代,高岭土开采完毕。60年代以后景德镇所用黏土是另外发现开采,与过去的老坑土已经不同。不同时期开采的高岭土各不相同。清朝以后,高岭土为国际所公认,成为国际上对瓷土的统称。用麻仓土成胎的瓷器有什么特色?1.麻仓土制瓷一定要粉碎,淘洗,陈腐,其中沉浮的过程应该和做馒头发面一个道理,陈腐的时间长,太土就能够充分膨胀,因此烧成的瓷器手感就适中,绝不会像现在的仿品一样,非常的砸手超重。2. 用麻仓土成胎,可以提高炉温,瓷胎不易变形.3. 胎色较白,微显青灰色阶.4. 胎骨里面含有气孔较多,鉴于手工拉胎的原因,胎骨中孔隙多数是偏狭形5. 胎底颗料状明显,不如明清瓷胎细腻。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因为含有麻仓土,胎色是以白为基色,微显青灰,显青灰的程度有深浅不同的色阶。大概是窑温的不同而造成。这种白中微显青灰色阶细分可能有多种,一般粗略分成较深较浅两类即可。元青花的胎色没有纯白的,但有深灰和土黄的两种。按程度也可细分多类。但基本上都是不含麻仓土的其他窑口的产品。有因烧窑失败烧结不透而胎色发黄的,不在此例。有的元青花露胎处显土黄色,并不是其胎质本色,有的是因胎土里含有铁质,入窑前晾胎不够干燥而形成的微显淡淡的窑红,有的是长期接触黄土等物形成的包浆。并非瓷胎本色。不应该误解里面也是土黄色的。南宋后期至元初,在景德镇麻村发现了烧瓷的黏土(即麻仓土,通称高岭土),经研究在瓷石中掺入20左右的高岭土,耐温高,走型少,提高了硬度,增强了瓷胎的白度和透明度,为烧制优质大型青花器提供了条件。这就是二元配方制胎。具体配料一般掌握高岭土在五分之一,瓷石占五分之四上下。二元配方的使用是景德德制瓷工艺的一大创新。 麻仓土 是元明瓷器鉴定中最直接的方法之一1.麻仓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2.有很多气孔,用麻仓土烧制的瓷器底部火石红自然而明显,有黑痣,烧出来的瓷器有鼓包现象,或对釉面有炸裂成豁口,或出现棕眼。3.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几乎没有以上现象。4.这些自然现象,高仿瓷器是除采取人为作假外根本做不到 5.麻仓土为粘土,具滑腻感,干燥后成粉状,吸水性,煅烧后成白色。麻仓土含量的多寡,会造成胎质和外表的明显不同。6.麻仓土的含量高,则足底滑腻感和粉状明显,反之则显粗糙.高岭开采在后,麻仓开采在前。7.麻仓土为高岭土的前身。8.万历中期以后,文献已不再见麻仓土开采的记载,取而代之的则是高岭土。露胎底足胎釉结合处会形成宽窄不齐,由浓变淡的环状火石红结合线。相信有机会上手元青花,或亲手触摸过元青花底部的人 ,会发现一个奇妙的现象:有些看似很粗糙的元青花底,摸上去却十分的光滑,甚至非常的滑腻,元青花中的这种有特殊滑腻感的底足,并不是经过打磨或特殊工艺修整而成,而是由于瓷胎中的一种特殊材料,特殊的性质所造成,它就是麻仓土!口沿露胎处特征细图.元青花至正型无论釉面多纯净透明都显青白色或是白中泛点青色,这与胎骨本体色息息相关。仿品元青花首先胎骨用的是高岭土,含杂质多,必须清洗、碾磨、沉淀为胎土,煅烧后胎骨为白色,不象麻仓老土泛青色。仿品胎质致密坚硬,瓷化程度高,断面光泽强,多不见气孔隙,釉面紧密而薄,露胎处火石红与包浆干,无自然深浅过渡,抚摸底部圈足没有老瓷的润滑感,多较涩手,叩击底部声音响亮。明成化青花高士弈棋图罐。青花发色淡雅柔和,胎骨呈肉红色,画面线条纤丽流畅,潇洒飘逸,是典型的平等青为色、麻仓土为胎成化青花之无上精品。至于麻仓土是元青花的主要特征,这里我就不再卖弄。见下图:下面我们来分析,这类底足的形成机理。请看下图上图标注A 和 B 。B处是釉,这个大家应该没有异议,是典型的元青花底足的釉斑。那么A处是釉还是胎呢? A处是胎。理由:1、若A处是釉,那在窑中烧的时候自然会与B处融合,当然不排除A处我所未知的一种釉,据本人知识范围内查证,目前没查到有关资料。因此,本人断定A处是釉。2、A处釉斑边缘,有自然由内而外的火石红,釉与胎这种火与艺术的结合,这是用柴火窑的特征。 A处既然是胎,这件器物的底足,跟博物馆网上能查到的底足有明显区别。而此器物的底足,符合目前专家老师学者所说的麻仓土特征。 此器物底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