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的改革》PPT课件.ppt_第1页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PPT课件.ppt_第2页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PPT课件.ppt_第3页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PPT课件.ppt_第4页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专题复习,李鸿章-,倾一生的心血举办洋务,在理想与现实的两难中,无法承担晚清对外交往失败的悲剧后果.,洋务运动,亚历山大二世,俄国要生存,就必须要加快现代化的进程,并且要制定一个合法解放农奴的绝妙的政策。,农奴制改革,明治天皇,面对西方列强的咄咄逼人,天皇挥动鞭子,给日本这辆旧马车加速,让它冲上近代化的高速路,明治维新,谭嗣同-,谭嗣同站在时代前列 一腔热血为改革 难圆图强保种梦 留下千古遗憾,戊戌变法,罗斯福,罗斯福,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新政,邓小平-,邓小平,开创中国人民富强的道路。,改革开放,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改革,1、梳理知识,巩固基础。,2、探究问题,形成认识。,3、学以致用,亮剑中考。,专题复习目标,从不同角度,对中外重大改革进行梳理。,梳理知识 巩固基础,1、按时间划分,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中国,中国,苏俄,美国,苏联,苏联,俄国,专题知识梳理,东欧,20世纪七八 十年代,中国,明治维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农奴制改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改革开放,地主阶级改革:,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革,美国罗斯福新政,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社会主义改革,新经济政策,中国的改革开放,苏东社会主义改革(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2、不同性质的改革,3、按影响划分,专题知识梳理,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没有改变本国制度的成功改革,中国洋务运动,美国罗斯福新政,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国戊戌变法,日本明治维新,改变了社会性质的资产阶级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没有成功,1、19世纪中后期改革的比较,2、没有改变本国制度的成功改革的比较,3、苏东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探究问题 形成认识,19世纪中后期,世界历史的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日本、中国都发生了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19世纪中后期改革的比较,(1)日本、中国要求改变社会制度的改革分别是什么? (2)两国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 (3)改革的结果有何不同?对本国的历史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不同的影响? (4)由此我们得到的认识是什么?,(1)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2)背景:都面临民族危机,(3)结果的不同: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 影响的不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近代亚洲唯一的强国;中国戊戌变法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4)认识:,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要走富国之路,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没有改变本国制度的成功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相同背景,相同影响,各 自特 色,成功原因,认 识,都面临极为困难的经济形势,都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都巩固了本国现有制度,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调整生产关系,适应并推动了生产力发展;,认识: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要勇于创新等,苏东社会主义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社会主义改革失败,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中国改革开放和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结果一成一败,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根据本国的国情,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学以致用 亮剑中考,认真审题,找出关键词; 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到有效信息; 结合分值答题,答案要点化。,1、 比较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二者的共同点有 A、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B、彻底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测一测,2、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 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原因是 A、用赎买方式进行土地改革 B、没有伴随而起的革命运动 C、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D、资产阶级尚未成为独立的力量,D,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3、罗斯福新政与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 A、摆脱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危机 B、恢复了国家经济 C、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B,4、比较明治维新、戊戌变法、当代中国的改革,三者之间的相同点是: A、都是为国家的富强自上而下发动的 B、都依靠了广大人民群众 C、都达到了改革者的目的 D、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A,1868年 1898年 1978年,5、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从中可以看出 A、企业主在危机中破产 B、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C、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D、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C,6、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 ( ),A政策执行之时国家经济面临困难 B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 C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恢复农业 D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工业,A,(1)使国家摆脱民族危机的实现民族独立的改革家 ;使封建农奴主渡过统治危机的改革家 ;使国家在一段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困绕的改革家 。(3分),罗斯福 邓小平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戈尔巴乔夫,明治天皇,亚历山大二世,罗斯福,学以致用 亮剑中考,(2)“同一时期,同一种社会制度的国家改革,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哪两位改革家的改革证实了这一结论。(2分),图二邓小平的改革,图五戈尔巴乔夫的改革,(3)以上改革家的改革能否说明“改革是一把双刃剑”?为什么? (3分),能。以上实例说明,改革既有积极的一面,它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同时改革不当也会产生负面作用,导致不良后果。,(4)通过上述改革,你认为我国的改革应该吸取什么经验教训?(2分),1、善于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2、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4、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不能照搬外国经验; 5、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6、警惕和坚决抵制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等。 (言之有理即可),“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的改革。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请结合有关史实回答: 1、上述材料中所说的三次改革分别是什么?(3分) 俄国: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学以致用 亮剑中考,2、苏联、新中国经济体制曾经共有的特征是什么?并说明这种体制在中国是怎样改变的?(4分) 特征: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78年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80年代后期,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90年代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逐步完善。 (3)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1分),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4)上述材料和问题能为调整经济体制提供哪些借鉴?(2分) 不同的经济体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调整经济体制要从具体国情出发; 经济体制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 调整经济体制要勇于创新; 改革中风云人物的坚强意志值得后人学习。,学习改革的基本要素包括原因、目的、方式、过程、内容、影响、特点、性质、结果等。 根本原因: 根本目的: 领导力量和方式: 过程: 内容、影响、特点、,梳一梳,维护统治,解放发展生产力。,具有曲折性、艰难性。,旧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国家、政府的行为,统治者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各有不同,感悟空间,改革家以非凡的勇气,开拓创新,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学习了中外重大改革,你有哪些感悟?,某校开展了一次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一起参加 第一小组探讨的是资产阶级改革 (1)改革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形式。19世纪60年代,俄国、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改革事件分别是什么?(2分)19世纪,中国进行的同类性质的改革是什么?它在中国历史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2)改革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自我调节的一种手段。请写出对应的事件并说明其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2分),学以致用 亮剑中考,(1)俄国农奴制改革(1分)日本明治维新(1分)中国的戊戌变法(1分)作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1分),(2)罗斯福新政(1分)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1分),第二小组探讨的是社会主义改革。 (3)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1分)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做出了巨大贡献,请举两例说明。(2分) (4)通过对中外改革的探究,请你谈谈我国如何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2分),学以致用 亮剑中考,(3)“列宁的思路”指新经济政策(1分) 邓小平的贡献:领导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推进了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等(答出2点即可得2分),(4)坚持改革开放;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从国情出发,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改革可以借鉴别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勇于创新等(答出2点即可得2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 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 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 喊到:“, ,前面没有铁轨了!” 这则笑话是说,早在斯大林时期,已给苏联解 埋下隐患。,苏联解体 是在哪一年?苏联为什么会 走向解体?,1991年,根本原因是苏联的改革始终没有改变高度集中 的经济政治体制。,前面没有铁轨了,()根据漫画和所学知识,概括苏联经济的主要特点。 ()造成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为处理和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苏联进行了哪些改革?效果如何?,下图是一张反映苏联经济的漫画,根据图片,联系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重工业发达,农业和轻工业落后,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结果:都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导致苏联解体。,中苏两国对社会主义的 探索最终的结果怎么样? 未来中国改革的道路 应该怎么走?,结果:苏联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 苏联解体;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根据中国国情,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未来道路:1、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2、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加强执政党的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学以致用 亮剑中考,材料一 交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 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和农产品。 选自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 材料二 1933年,控制全国棉花播种面积73的100万个棉农,将棉花播种面积减至不到l000万英亩,使未来收成减少440万包左右,政府付出1亿多美元补偿。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师用书 材料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决定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贫苦农民。 材料四 安徽凤阳农民这样唱道:“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学以致用 亮剑中考,(1)材料一表面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政府在农业方面采取的措施。这一措施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3)请根据材料四提供的信息写出我国在农村实行的经济政策。 (4)材料一、三、四所述政策的实行有何共同作用?,新经济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措施:调整农业,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特点:国家加强对经济社会的干预和指导。,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材料一、从1921年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国家停止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材料二、1933年,为对付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宣布: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主要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同时,在金融方面大力整顿银行。在农业方面,让农民缩减大片耕地,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1)请判断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发生的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并联系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两个国家实施上述政策有何相同(相似)的地方? (3)学史明智。请你想一想,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材料一:苏俄(或苏联);实施新经济政策。 材料二: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1、两国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2、都是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