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及其经营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oc_第1页
健康管理及其经营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oc_第2页
健康管理及其经营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oc_第3页
健康管理及其经营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oc_第4页
健康管理及其经营机制创新问题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健康管理及其经营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2011-08-26 摘要健康管理是一个新兴行业,是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健康管理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健康管理兴起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归纳分析了我国健康管理产业的经营创新机制,并对如何推动我国健康管理业经营创新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中经评论北京)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亚健康以及慢性疾病患病率的迅速上升,医疗费用急剧上涨给家庭、企业和政府带来越来越沉重的负担。由此也促使了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新的产业部门迅速兴起。作为一种新兴产业,健康管理的重要价值在于多种与健康保健相关的资源整合在一起,有效降低患病风险和医疗成本。如何有效整合多种医疗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健康管理业经营机制创新的核心所在。本文在介绍健康产业的概念和分析其兴起的经济学原因基础上,拟对目前外国健康管理的经营创新机制做探讨,并提出促进我国健康管理业经营创新的若干对策建议。一、健康管理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关于健康管理的定义很多,从不同的专业视角可以对健康管理进行不同的界定。如从公共卫生角度可以认为,健康管理就是找出健康的危险因素,然后进行连续监测和有效控制;从预防保健角度认为,健康管理就是通过体检早期发现疾病,并做到早诊断及早治疗;从健康体检角度认为,健康管理就是健康体检的延伸和扩展,健康体检加检后服务就等于健康管理;从疾病健康管理角度认为,健康管理说到底就是更加积极主动的疾病筛查与及时诊治(白书忠,2008;武留信,2008)。尽管上述定义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于局限于各自的专业范围,都不足以成为健康管理学和健康管理产业规范统一的概念基础。为了促进健康管理的学科建设和产业发展规范,2009年5月,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在广泛征求健康管理相关专家、产业及行业机构代表意见基础上,发表了一份题为“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的报告。该报告给出了一个比较适合中国健康管理发展特点,国内比较权威的健康管理定义:以现代健康概念(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和新的医学模式(生理一心理社会)以及中医治未病为指导,通过采用现代医学和现代管理学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个体或群体整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评估、有效干预与连续跟踪服务的医学行为及过程。其目的是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的健康效益(武留信,2009)。该定义的特点在于既强调了健康管理的现代医学特征,又重视中国健康管理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继承和发扬;既表述了健康管理的医学特征,又揭示了健康管理的经济学特征。因此,比较适合作为中国健康管理学和健康管理产业统一的概念基础。国内关于健康管理比较权威的界定还有健康管理师中的定义: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该定义内容上与前述定义相近,但表述更为简洁,在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4月颁布施行的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该定义被用于界定健康管理师的职业定义。总之,尽管学术界对健康管理的概念在细节上还存在若干争议,但对其基本内涵已经形成一致的认识,即健康管理是对健康风险因素进行检查、分析、评估和干预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认识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从医学角度看,健康管理是一种新的医学服务理念,其服务流程一般可分3个环节:健康检测、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健康管理要求卫生工作由传统的以疾病治疗为中心转移到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中心,由对健康的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因此也被医学界称为第四医学(健康保健医学),以有别于第一医学(临床医学)、第二医学(预防医学)、第三医学(康复医学)。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健康管理是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健康产业是指以满足人们维持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需求为目的的各种经济活动。目前学术界通常将健康产业分为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门,并进一步划分为四大基本产业群: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传统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业。(陶呈义,2006)。也有学者按照维持健康、修复健康、促进健康的顺序将健康产业做如图1的分类(胡林林,2008)。可以看出,不管怎样做分类方式,健康管理都是健康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1:健康产业分类二、健康管理业兴起的经济学分析健康管理最早出现在美国,最初由全科医师、健康保险业以及健康体检共同发展而来。1997年,已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Health Management Organuation)中享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PPO计划(Pre-ferred Provider Organuation)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中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我国健康管理最早出现在1990年,1994年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健康医学-书中在国内最早对健康管理做了专门论述。2001年,我国首家健康管理公司注册。2005年,国家正式公布健康管理师这个新职业。截止2008年底,国内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相关机构已发展到4000多家,从事健康体检及相关服务人员达数十万人(武留信,2009)。健康管理产业之所以能够兴起,从经济学角度讲,可以从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分析。从产业需求方面看,消费升级、人口老龄化、亚健康与慢性病患病率的迅速上升以及医疗负担的不断加重,促使社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不断上升。按照恩格尔定律,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将不断降低,这意味着以食品为代表的低端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例会日趋下降,而健康产品和服务等高端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将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10年的为39.76%,中国城镇居民的总体生活水平已从温饱水平上升到小康与富裕之间的水平,与此相应,由消费升级引发的对健康保健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加,进而也促进了健康管理需求的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通常一个社会中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为老龄化(张建,华琦,2009)。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截止2008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为1.60亿,占全国人口比例为12%,其中65岁以上人口约1.1亿,占全国人口8.3%,已明显进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消费的主要特点是健康类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最大,因此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必然极大提升健康市场需求,特别是健康管理的市场需求。亚健康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但还没有达到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在现代社会,紧张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激烈的社会竞争、人际关系的冷漠以及诸多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亚健康和慢性病发生率急剧上升。据对我国16个百万人口城市亚健康率的调查发现,高居榜首的北京亚健康率达75.31%,上海是73.49%,广东73.41%。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全国2008年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2.6亿,其中城市居民慢性病患病率高达28.3%。而慢性病死亡已占总死亡率的75%,而专家预测到2020年,慢性病死亡比例将上升到85%。目前中国的健康问题正在转型,大量慢性病正在取代传染性疾病成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因疾患导致的经济损失高达14万多亿元,相当于每年消耗我国GDP的14%还多(姜涛,2007)。亚健康和慢性病问题的日益加重刺激了健康体检、健康促进、健康旅游、中医养生等健康管理部门的发展。医疗费用的急剧上升成为今天家庭、企业乃至政府财政的巨大负担。以美国通用汽车为例,2007年该公司为近100万雇员和退休人员及其家属支付医疗保险费46亿美元,其医疗保险费甚至高于该公司生产所需的钢铁成本。医疗费用的沉重负担极大削弱了通用汽车的竞争力(埃贝勒,2010)。如何降低医疗成本已成为世界性难题。美国密西根大学Edington.W博士总结美国20多年健康管理实践,提出一个所谓“10%90%定律”:通过健康管理,90%的个人和企业的医疗费用可降到原来的10%。这一规律表明通过积极主动的预防性健康干预可以极大降低个人和社会医疗成本,这对于目前困扰于公共医疗负担过重的各国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解决难题的佳音。此外,健康管理机构还可以帮助客户选择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代理客户行使医疗监督权,降低传统医患关系中的信息不对称,减少客户的寻医成本和医疗监督成本,引导医疗需求合理流动,促进医疗机构的有效竞争。这些经济效应也显示出健康管理巨大的市场潜力。从供给方面分析,产业升级规律、经济长波理论都揭示出这样一个产业发展趋势,即健康产业将引领下一次经济发展浪潮。产业升级规律主要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要素资源的配置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转向第三产业,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再转向技术或知识密集型产业。产业升级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要求。传统经济增长以“数量增长”和“实物增长”为中心,单纯追求GDP的形式增长而忽略增长的实质意义,追求物质财富的增长而忽略人类生存质量的提高,不仅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甚至以牺牲人类的健康来实现经济增长。以健康管理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则体现出一种新的“以健康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健康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它更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将是否改善人类的健康福利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基本标准,体现出一种人本主义的发展价值观。以健康为导向的经济发展不仅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更重要的是将极大改善人类生存质量。目前,节能化、环保化和民生化正成为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主题,健康管理正是符合这些要求的“阳光产业”,市场前景诱人,政府也大力支持。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捷夫在1926年提出了著名的“经济长波理论”。他发现,通过市场组织起来的社会周期性地(大约每50年)经历一次深入的重组过程,而这种重组过程总是遵循某种特定的规则,这种经济周期被称为“康德拉捷夫周期”。在每个康德拉捷夫周期开始时,总会出现与新的需求相适应的颠覆性创新,并从中衍生出长期的社会繁荣。未来学家利奥莱菲多( LeoA.Nefiodow)在其著作第六次康德拉捷夫周期中描述了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五次康德拉捷夫周期,并预测健康产业将会替代信息产业引领第六次康德拉捷夫周期。他认为世界经济的生产力储备在健康产业中,目前对健康的投资是获取生产利润的最重要途径。曾两任总统经济顾问的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兹也认为,健康管理等健康产业部门正在引发“全球财富第五波”。图2:康德拉捷夫周期资料来源:利奥莱菲多第六次康德拉捷夫周期,2001三、健康管理经营机制创新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健康管理是由传统的医疗体检发展而来的。传统的医疗体检往往只是患者就医的一个例行程序,只局限对患者身体进行检查,服务过程简单,无法为个人和家庭提供全面、系统的健康管理服务,也没有被提升到产业层次。但随着人们对预防疾病需求的不断加大,以及减少医疗成本的考虑,传统体检中蕴含的巨大商机逐渐受到重视,人们将新技术和新经营手段引入医疗体检,创新出一系列新型的服务项目,促使单纯的医疗体检逐渐发展为产业化的健康管理。归纳分析目前健康管理的各种经营模式,可以发现主要是以下几方面因素构成了从传统体检到健康管理的创新机制:(一)信息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推动健康管理经营创新的重要因素,不仅开拓了健康管理新的市场空间,还促进了健康管理过程的系统集成,构建了多层次的健康管理平台,极大提高了健康管理资源的共享程度。目前国内创新最活跃的健康管理领域就是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有两类:(1)以健康体检为主要功能的体检管理系统,(2)以健康危险度评估系统为主的健康评估系统。后者自动化生成健康计划的详实过程都要超过前者。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主要是前者。国内大部分健康管理公司的经营模式可以概括为体验+检后服务,体检业务是主要赢利点,在客观上就促进了体检管理信息系统的成熟、完善和普及。(二)市场细分利用市场营销学的市场细分理论,锁定健康管理的目标市场。考虑到健康管理目前仍处于一种高端消费的状况,一些健康管理公司主要针对健康管理需求最大,也具有消费能力的中高收入人群开展业务,通常采用会员制,会员交纳一定会费,享用相应健康管理服务。如北京上医林集中了一批曾为国家领导人做健康保健的退休专家,为会员提供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健康保健等一系列的医疗服务,并开通“绿色通道”,使会员在患病时可以直接接受国家顶级医院,顶级医生、专家的医治。上医林还经常组织会员一起活动、做一些文艺沙龙、请经济专家讲解经济发展动态等,将健康管理与人际文化交流结合在一起。(三)专业化在日益繁多的各种健康管理业务中,选择自己最具有优势的某项业务重点发展,不断创新。如某些健康管理公司只专注于体检这一单一业务,与传统体检相比,不仅技术和服务水平大为提高,而且还为受检者建立健康档案,并结合疾病的具体情况,定期提醒客人检后复查,提供进一步改善建议。慈济健康体检连锁机构是国内第一家专为健康人进行健康检查的医疗机构,由先进的技术设备、一流医学专家组成的健康管理顾问团,并参照国外标准,结合中国特色制定了一套完整、科学的检测流程以及完整的检后服务体系。自2002年营业以来,已经为6万余人次进行了健康体检服务,客户包括IBM、国家旅游局、中国粮油进出口总公司、光大银行、清华大学等大型机构。(四)全程化某些实力雄厚的健康管理公司通过整合健康服务资源,形成一体化的健康管理产业链,在健康管理的各个环节上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如东软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东软医疗借助东软集团强大的1T实力,推出一个名为“熙康”的开放式全程化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该平台通过领先的IT网络技术和专业的远程监护设备,依托合作医院知名医疗专家与专业健康顾问团队,为个人与家庭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务,业务范围包括健康体检,健康档案,健康咨询,健康风险评估,健康干预指导,健康促进,网络健康社区,私人健康顾问,专署医疗专家,家庭远程健康监护,门诊预约,住院预约,手术预约,特需医疗等十多个项目,真正把专业的健康管理带进家庭,改变传统的有病才就医,健康状况无从管理的历史。(五)与健康保险相结合健康保险是健康管理经营机制创新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在某种意义上讲,正是由于健康保险的作用才使健康管理由单纯的医学模式发展成为一种创新型的产业模式。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的相互配合构成了健康管理产业的经营基础。健康保险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投保人可能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健康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投保人可能在购买和使用健康保险过程中产生机会主义行为,如购买健康保险前向健康保险公司隐瞒自己的健康信息(逆向选择),在购买健康保险后,忽视自身的健康维护(道德风险)。在投保人就医过程中,也会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保险公司与医生合谋欺骗投保人(有意减少必要的医疗内容从而降低保险费用)或者投保人与医生合谋(有意增加不必要的医疗内容而增加保险支出)等等。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对健康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引入健康管理,利用其自身的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将传统健康保险由单纯的事后理赔转变为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有效减少健康保险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不对称风险,在改变传统经营模式下对医疗风险的束手无策,变被动为主动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健康干预有效降低发病率,大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这样,既维护了健康保险公司、投保人和医疗机构利益,又能形成了自身重要的利润来源。因此,健康管理与健康保险的良性互动是健康管理业能够不断进行经营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六)行业交叉整合相对于传统的体检,健康管理不但实现了对健康的全过程管理,而且还通过与其它行业资源的交叉整合,开发出多种新的产业经营模式。如健康教育、健康咨询、体检型旅游、疗养型旅游、中医养生、康复保健、健康美容等等,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健康管理的业态,同时也带动了医疗与医药产业、传统中医药产业、传统保健品产业、信息产业、文化与教育培训、健康运动产业、旅游与休闲度假产业、餐饮服务业、房地产产业、会员服务类产业、人寿与健康类保险业以及社区卫生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七)风险投资健康管理正处在产业生命周期的初创期。处于这个阶段的产业,一般既有诱人的市场前景和较高的行业增长率,同时又由于市场、经营模式和行业规范的不确定和不完善,经营风险也比较大,因此风险投资的有效介入是推动健康管理这一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持因素。近年来,许多风险投资机构看好健康管理的市场前景,逐渐投身于这一新兴领域。如IDGVC投资三九健康网,中美集团计划斥资50亿元打造“健康863网”,香港晨兴集团和对冲基金老虎投资3000万美元成立互力健康传媒,鼎晖投资慈济体检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健康管理经营机制的创新概括为两方面内容:(1)创新支持机制,包括技术支持机制(信息技术)、盈利支持机制(与健康保险合作)、融资支持机制(风险投资)。(2)创新途径,包括市场细分、专业化、全程化、与其它行业交叉整合等。四、关于推动我国健康管理业经营创新的若干建议目前我国健康管理业发展迅速,新的经营模式被不断创新出来,整个行业的发展潜力已被社会所公认。但是,总体而言,健康管理在我国还处于发展初期,行业建设存在着不少缺陷。主要包括:健康管理理论不够成熟,整个行业发展缺乏权威的理论支持;健康消费理念与宣传混乱,经常出现恶意炒作和虚假宣传事件,影响了健康管理的行业声誉;行业标准化建设落后,如健康评估、鉴定与管理没有国家标准,健康信息数据管理没有统一标准;健康服务机构良莠混杂,市场无序竞争;健康管理人才相对匮乏,素质参差不齐;保险业未成规模进入健康管理市场,对个人健康消费没有形成实质性支持;健康教育与科技投入不足;健康服务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管理机制等。上述问题从各个方面妨碍了我国健康管理业的经营创新和发展,我们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重点采取以下几个措施:(一)积极推进健康管理的标准化建设和行业规范建设健康管理涉及到健康信息的采集、健康咨询、保健品营销等多个方面,而在这些方面,目前政府尚未出台规范的技术标准。此外,健康管理人员水平也参差不齐,各种“专家”、“大师”泛滥,这使得刚刚发展起来的国内健康管理业鱼龙混杂,严重损害了行业信誉。因此,政府应当加快健康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特别是对各种“养生”服务建立规范的行业准入机制,提高健康管理的行业信誉度,促进健康管理业健康发展。(二)将社区健康管理和企业健康管理作为健康管理经营创新的重点方向健康管理的核心是“预防”,最突出的效果是减少医疗成本。社区卫生机构由于贴近居民,就诊方便,对居民健康信息的掌握最迅速、最细致,因此最适合进行健康管理。各国经验表明,80%以上的疾病可在社区得到有效防治。社区解决不了的疾病,利用转诊制度把病人转到指定的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