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产物化学5黄酮类化合物.ppt_第1页
天然产物化学5黄酮类化合物.ppt_第2页
天然产物化学5黄酮类化合物.ppt_第3页
天然产物化学5黄酮类化合物.ppt_第4页
天然产物化学5黄酮类化合物.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一、基本结构与分类,(一)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色原酮,2-苯基色原酮,第一节 概 述,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定义:,(二)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 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 B-环联接位置(2-或3-位), 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根据其:,1黄酮类(flavones),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C3无含氧取代基。,黄芩苷,2黄酮醇类(flavonol),槲皮素 R=H,芦丁 R=芸香糖基,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C3有含氧取代基。,3二氢黄酮类(flavanones),二氢黄酮,橙皮苷,4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s),二氢槲皮素,二氢黄酮醇,5异黄酮类(isoflavones),其B环连接在C3位上。,6查耳酮类(chalcones),两苯环之间的三碳链为开链结构,查耳酮,红花苷,7花色素类,又称花青素,是一类水溶性色素, 多以苷的形式存在。,矢车菊素,花色素,8黄烷-3-醇类,又称儿茶素类化合物,()儿茶素,黄烷醇,9橙酮类,橙酮,硫磺菊素,(三)组成黄酮苷的糖类,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 D-木糖、L-鼠李糖、 L-阿拉伯糖、D-葡萄糖醛酸等。,酰化糖类: 2-乙酸葡萄糖等。,三糖类:龙胆三糖、槐三糖等。,双糖类:槐糖、芸香糖、龙胆二糖等。,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自学),(一)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二)抗肝脏毒作用,(三)抗炎作用,(四)雌性激素样作用,(五)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六)泻下作用,(七)解痉作用,第二节 黄酮类的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一、性 状,多为结晶性固体, 少数苷为无定形粉末。,2旋光性,游离的苷元中二氢黄酮(醇)、 黄烷 ( 醇 )(),其余则无光学活性。,1晶形,苷类(),且多为左旋。,3颜色,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灰黄黄色,查耳酮黄橙黄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不显色,异黄酮显微黄色,黄酮(醇)分子中,尤其在 7-位及 4-位引入-OH及-OCH3等助色团后,而使化合物的颜色加深。,花色素及其苷元的颜色随pH不同而改变,一般显红(pH 7),紫( pH8.5),蓝(pH8.5)等颜色,二、溶 解 性,1苷与苷元,游离苷元:,苷类:,2苷元, 黄酮、黄酮醇、查耳酮等更难溶于水,平面性强的分子,因分子与分子间排列紧密,分子间引力较大。, 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等溶解度稍大,因系非平面性分子,故分子与分子间排列不紧密,分子间引力降低,有利于水分子进入,溶解度稍大。,R=H,二氢黄酮 R=OH,二氢黄酮醇, 花色苷元(花青素)类水溶度较大,虽也为平面性结构,但因以离子形式存在,具有盐的通性,故亲水性较强。,花青素,3苷类,苷元相同时,羟基糖越多,糖分子越多,水溶度越大。,同一苷元, 3-O-葡萄糖苷的水溶度7-O-葡萄糖苷,三、酸性与碱性,(一)酸性,黄酮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7,4-二OH7-或4-OH一般酚羟基5-OH,应用: 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二)碱性强酸下形成洋盐,-吡喃环上的1-氧原子,因有未共用 的电子对,故表现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 机酸生成盐,但生成的盐极不稳定,加水 后即可分解。,四、呈色反应,(一)还原试验鉴别,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黄酮(醇) 橙红紫红色 二氢黄酮(醇),查耳酮、橙酮、儿茶素(-),异黄酮类除少数例外,也不显色,操作:样品/乙醇中加入少许镁粉振摇,滴加 几滴浓HCl,即可显色。,排除干扰 :先作空白对照实验,Mg粉,2四氢硼钠反应,区别二氢黄酮类,上述四种黄酮,HCl,无色,红色,(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C3-OH,C5-OH,邻二OH(+),络合应具备的条件,结果:颜色,沉淀,用途:鉴定,结构测定,提取分离,1. 铝盐,1AlCl3溶液,络合物多为黄色,为显色剂和比色测定。,2. 铅盐,常用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水溶液,可生成沉淀。,应用:鉴定、提取及分离工作。,3ZrOCl2(锆盐),5-OH黄酮类 3-OH,2%枸橼酸,黄(3-OH黄酮) 褪色(5-OH黄酮),2% ZrOCl2,黄,甲醇,3-OH,4-酮基络合物稳定性 5OH,4-酮基络合物,原因:,4镁盐,鉴别两类二氢黄酮,黄酮、黄酮醇及异黄酮 显黄色橙黄色褐色,5. 氯化锶(SrCl2),鉴别邻二OH,具邻二酚OH黄酮类/氨性甲醇,绿色棕色乃至黑色,(三)硼酸显色反应,具5OH 的黄酮 2OH查耳酮,硼酸,(四)碱性试剂显色反应,在日光及紫外光下,通过纸斑反应,观察样品用碱性试剂处理后的颜色变化情况,对于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有一定意义。,亮黄色,酸性液,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一、提 取,存在形式:,花、叶、果等组织中苷 木部坚硬组织中游离苷元,选择溶剂:,黄酮苷,极性稍大的苷元 ,丙酮、 醋酸乙酯、乙醇、水、 甲醇-水(1:1)、甲醇,花青素类可加少量酸(如 0.l盐酸),黄酮苷元宜用极性较小的溶剂 (氯仿、乙醚、醋酸乙酯)等提取,多糖苷类沸水提取,对得到的粗提取物可进行精制处理,常用的方法有:,(一)溶剂萃取法,1醇浸液、去脂杂加p.e,水提取去水杂加多倍量高度醇,(二)碱提取酸沉淀法,适合酸性成分 具有Ar-OH的黄酮,药材,碱水液,H+,OH-,沉淀 (黄酮苷,苷元),水 (水杂,M+),(三)炭粉吸附法适于苷类的精制,甲醇粗提液,活性炭,黄酮活性炭,沸水,沸甲醇,7酚/水,15%酚/醇,(四)树脂吸附提取法 适于苷类的精制,二、分 离,分离黄酮的依据:,(1)极性大小不同吸附层析,(2)分配比不同分配层析,(3)酸性不同pH梯度萃取法,(4)MW大小不同葡聚糖凝胶分子筛 或膜技术,(5)官能团络合,沉淀等,(一)柱色谱法,1硅胶柱色谱,适于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醇)及 高度甲基化(或乙醚化)的黄酮(醇)类,常用的分离方法有柱层析法、萃取法、 铅盐法、HPLC法、薄层层析法等。,常用的吸附剂或载体有硅胶、聚酰胺及纤维 素粉等。也有用氧化铝、氧化镁及硅藻土等。,(1)分离对象:酚、醌、硝基化合物,2聚酰胺柱色谱,(2)原 理:氢键吸附,(3)影响因素:,黄酮类分子中羟基的数目与位置,溶剂与黄酮类 溶剂与聚酰胺,之间形成氢键缔合 能力的大小,(4)洗脱规律(先后顺序),叁糖苷双糖苷单糖苷苷元, 苷元相同:, -OH位置:,C=O 邻位-OH黄酮C=O对位 (或间位)-OH黄酮, -OH多少:酚羟基少羟基多, 黄酮类型:,异黄酮二氢黄酮醇黄酮黄酮醇, 芳香程度:,芳香程度高,共轭双键多吸附力 芳香程度高,共轭双键少,二氢黄酮查耳酮, 溶剂影响:,聚酰胺的双重色谱性,以含水移动相(如甲醇一水)作洗脱剂,苷比苷元先洗下来。,以有机溶剂作洗脱剂 (如氯仿一甲醇)苷元比 苷先洗脱下来。,3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机理:双重性,分离黄酮苷元靠吸附作用 羟基少,极性小,吸附力弱,先被洗脱。,分离黄酮苷时分子筛性质起主导作用 糖数量多,分子量大,分子筛时,先洗脱 下来。,(二)梯度pH萃取法,酸性不同的黄酮苷元的分离,酸性: 7,4- OH7-或 4-OH 一般Ar-OH 5-OH,5%NaHCO3 5%Na2CO2 0.2%NaOH 4%NaOH,(三)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 行分离,H3BO3络合反应(邻二酚羟基) 2. Pb(Ac)2沉淀反应(邻二酚羟基) 3. 碱性醋酸铅(不具邻二酚羟基黄酮) 注意脱铅,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与结构测定,测定一般步骤:,(1)化学反应,(2)PC、TLC,(3)UV光谱,(4)1H-NMR,(5)MS,(6)13C-NMR,一 化学反应确定化合物的类别,二、色谱法在黄酮类鉴定中的应用 确定黄酮的种类与数量,(一)纸色谱(PPC),分离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苷的混合物,1原理,分配色谱,2溶剂选择:,黄酮苷元酸性醇溶剂 花色苷元酸性水溶剂 HCl或HOAc 苷类双向展开,第一向展开剂:采用醇性溶剂,第二向展开剂:采用水或水溶液,如:n-BuOH-HOAc-H2O(4:1:5 上层),如:2%6%HOAc 等,3在不同展开剂中,苷、苷元的Rf值不同,醇性溶剂:Rf 苷元 单糖苷 双糖苷,水溶剂:Rf 三糖苷 双糖苷苷元,(二) 硅胶薄层色谱:(不用Al2O3),分离与鉴定弱极性黄酮类,(三)聚酰胺薄层色谱,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三、紫外及可见光谱在黄酮类鉴定中 的应用,紫外及可见光谱一般程序:,1测定样品在甲醇中的UV光谱 2测定甲醇+诊断试剂后的UV光谱 3苷类水解,或甲基化后水解 测苷元或衍生物的UV光谱,(一)黄酮类化合物在甲醇溶液中 的UV光谱特征,1两个谱带、与结构的关系,2各种类型黄酮的UV光谱特点,(1)黄酮及黄酮醇类,木犀草素(黄酮类) 槲皮素(黄酮醇类) ,(A)黄酮及黄酮醇类UV光谱(甲醇),(二)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其 在结构测定中的意义,诊断试剂:,因黄酮中具有酚羟基、羰基,加入某些试剂,使其化学结构变化,吸收峰位改变,这些试剂称为诊断试剂。,测定顺序,1样品/CH3OH,测定黄酮类型,2加诊断试剂,CH3OH+ NaOCH3,确定4-OH,3 - OH,CH3OH+ NaOAC,确定7- OH,t,对碱敏感的结构,CH3OH+ NaOAC +H3BO3,邻二OH,AlCl3/HCl与CH3OH, C3-OH、C5 - OH,AlCl3-AlCl3/HCl,邻二OH,3苷类水解后测定苷元的UV光谱,与苷比较,四、氢核磁共振在黄酮类结构分析 中的应用,(一)测试溶剂的选择及样品处理,1.氘代氯仿 适合苷元、苷OCH3,2.氘代二甲基亚砜(DMSO-d6) 苷,3. 四氯化碳三甲基硅醚化的苷,苷元,Ar-OH,吡啶,无水甲醇,苷元中,使苷,苷元,极性小,溶于CCl4,优点:, 可溶于CCl4中,bp低,无干扰信号,测试后用甲醇水解,回收样品等,(二)影响黄酮类化合物氢质子化学 位移的因素,例:芹菜中的芹菜素,芹菜素,1. 电效应,(1)诱导效应(C=O),A环C5,C7 B环 2,6,4+,A环C6,C8 B环 3, 5 -, B环 H2,6 H3,5,(2)共轭效应, -OH的影响,B环 H2,6 H3,5,A环 H8 H6,上述诱导效应与共轭效应结果使得:, H2,6 H3,5,H8 H6,B环:苯丙酰系统,诱导效应 起主导作用,A环:苯甲酰系统,共轭效应起主导作用,苯甲酰与苯丙酰共轭体系的比较,2. 磁效应,C3H, C5H: 受C=O的负屏蔽效应影响,C3H:磁效应与电效应不一致,C5H:磁效应与电效应一致, H5 H3,(三)黄酮类化合物H的和J值规律,1A环质子,(1)5,7-二羟基取代,H-8 6.306.50(1H d J=2.5Hz),H-6 6.006.20 (1H d J=2.5Hz),(2)7-羟基取代,H-5 7.908.20 (1H d J=9.0Hz),H-6 6.707.10 (1H dd J=2.5Hz J=9.0Hz),H-8 6.707.00 (1H d J=2.5Hz),B环质子,(1)4-O-R取代,H-2,H-6 7.708.10 (2H d J=8.5Hz), H-3,H-5 6.507.10 (2H d J=8.5Hz),(2)3,4-O-R取代,H-5 6.707.10 (1H d J=8.5Hz),H-2 7.207.90 (1H d J=2.5Hz),H-6 7.207.90 (1H dd J=2.5Hz J=8.5Hz),C环质子,黄酮类,H-3 6.30(s),(四)糖上的质子,H-1 4.006. 00(d),-D-glc H1H2 60o J H1H2 = 23Hz,-D-glc H1H2 180o J H1H2 = 8Hz,5-OCH3上的质子, 3.504. 10,6-COCH3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