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doc_第1页
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doc_第2页
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doc_第3页
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doc_第4页
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推荐理由: 颜氏家训是中国最为经典的家庭教育宝典。它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全书阐述立身治家之法,内容涉及教育、儒学、佛学、历史、社会、文学、伦理等诸多领域。唐翼明先生作为魏晋文化与思想研究专家,在国学研究上造诣深厚。本书中,他撷取颜氏家训的重要篇章,立足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系统地就教子、治家、礼仪、读书、立名、中庸、盈亏、养生等问题进行了讲读,谈古论今、深入浅出,给广大家长读者提供了一个聆听古代先贤教诲的窗口。摘自唐翼明解读颜氏家训,唐翼明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有删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中国人的圣经论语中的第一句话,大家都会背。孔夫子是中国人最崇拜的圣人,也是最伟大的老师,他教导过我们许多东西,但第一句话就是要我们好好读书,重视学习。所以教导子孙努力读书、努力学习,从古至今就是中国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传统。到今天,一般人谈起对子女的教育,重点也都还是摆在读书上,这虽然有点片面,但大体上还是对的。因为对于青少年而言,读书的确是一件最重要的事,读书不仅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技能,还能学到做人、应世的根本道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替频繁,官办教育系统的州学、县学(相当于中小学)一直办得不好,连中央的国子学、太学(相当于大学)都时兴时废,战国时代曾经非常繁盛的私人聚徒讲学,也由于社会动乱而趋于式微。这个时候,正值中国士族阶级兴起,于是教育的重心便由官学、私学转向家学。中国家庭,尤其是士人家庭,或者说读书人家庭,特别重视家学,今天我们讲的“家学渊源”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颜之推在勉学篇中反反复复告诫子孙,学习是人生的大事,没有比这更重要的。接下来,我从中提取几个至今对我们还有启发意义的问题来谈谈。读书既然如此重要,颜之推告诫子孙说,一个人一辈子都要努力读书、努力学习。少年读书固然最重要,但万一少年失学,也还是不能自暴自弃。年纪再大,读书总比不读书强。他先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以后,心思容易分散。因此,必须重视早期教育,不能错失良机。)颜之推以自己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我七岁的时候,背诵过灵光殿赋,直到今天,每隔十年温习一遍,仍然不会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背诵的经书,如果搁置在那里一个月,就忘得差不多了。)读书要趁少年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读的书最容易记得,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的经验。以我自己来说,我七八岁的时候在乡下,每到冬天农闲,伯父就把几个本家子弟弄到一起,开一个私塾班,教我们念三字经幼学琼林古文观止。虽然只念了两个冬天,但那时候读的东西我到今天还记得,有些还能背诵,这对我一生影响很大。后来进了学校,上语文课碰到古文,同学们都觉得很难,在我看来却很容易。而且,我特别喜欢这些古文,不仅喜欢背,自己也喜欢模仿着写,课外就以看古典小说为消遣,初中三年,我几乎把所有能借到的古典小说都看完了。我今天能成为一个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最早的基础就是在那个时候打下的。我在中学时代很喜欢数学,还得过数学比赛第一名,但十八岁以后就再也没有碰过数学。可直到今天,我都没有忘记代数、几何的基本知识,还可以解一般的代数题、几何题。十八岁那年,我因为家庭成分不好没有考上大学,转而研究文学,一天到晚背唐诗宋词、背古文,这个时候背下的诗词古文也至今都还记得,为我一生读书作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外语学习,而记忆力好坏对学外语特别重要。根据我自己的经验,一个再聪明的人,要想精通某门外语,最起码要在十五岁以前就开始学,二十以后就不大能学得很好。尤其是口语,三十以后再学,就是加倍努力,也不如二十以前。我十五岁到十八岁念高中时读的是俄文,那时觉得很轻松,还得过全武汉市俄文演讲比赛第一名。三十以后才接触到一点英文,完全是自学。后来,三十九岁的时候到美国,才开始真正认真地学英文,真觉得比当年学俄文辛苦得多了。四十二岁那年,我开始学日文,花了两年,虽然考过了考试,但后来一直没有机会用到,现在就差不多忘光了。所以,教育子女读书,一定要抓紧青少年的时光。颜之推说少年时代人“精神专利”,长大以后就变得“思虑散逸”,这是非常精确的,青少年时代读书事半功倍,中年以后读书就事倍功半了。我个人还特别主张青少年时代要尽可能多背一点书。古人提倡背诵,四书五经唐诗宋词都要背,许多著名学者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把主要的经典都熟读成诵了。比方顾炎武,据说他十三岁以前就已经把“十三经”(编者注:“十三经”是十三部儒家经典的总称。包括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等十三种。)都读完了,而且还能够成诵。近百年来,中国人批判传统,连读书要背诵这个优良传统也完全否定了,一概说成是“死记硬背”,说成是中国教育的弊病,老实说,我对此很怀疑。就算是死记硬背又有什么不好?记性是智力的基础,记忆是知识的起点,没有起码的死记硬背,学习根本就没法进行,至于研究与创造,那就完全谈不上了。试问,如果一个人连九九乘法表都不能死记硬背住,还有可能继续往下学习数学吗?学文的人如果记不住词语、典故和重要的年代、人物,试问,还将如何下笔、如何研究?青少年时代读书非常重要,但万一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好好读书,是不是就应当放弃读书呢?颜之推说:“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不过,凡人总有不得志的时候,如果在青壮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仍然应当在晚年时加紧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青少年时代生活坎坷,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年纪大了有了机会,还是应该努力学习,不可自暴自弃。颜之推举了很多古人的例子,比如孔子、曾子、荀子、曹操等人,有的是从小到老学而不倦的,有的是开始较晚但终于有成的,然后总结说:“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小时候好学,就像旭日东升时放出的光芒;到老来才开始学习,就好像手持蜡烛在黑夜里行走,但还是比那种闭着眼睛什么也看不见的人强多了。)我完全同意他的意见,学习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真是千真万确的至理名言。现在常常看到有些朋友,青少年时代没有好好读书,成年后虽然后悔,却不愿意继续努力,觉得已经晚了、来不及了,这其实就是颜之推说的“自弃”。英文里有一句话说:“Never too late.”译成中文就是:(任何时候开始做任何事)永远都不会太晚。这句话说得很对,对读书学习尤其如此。我自己就是晚至三十六岁那年(1978年)才考上武大的研究生。当时亲戚朋友几乎都劝我不要考,觉得没有希望,而且也太迟了,但我坚持要考。第二年,中美建交,我又申请去美国留学,终于在三十九岁那年(1981年)到了美国。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在1991年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博士。那一年,我已满四十九岁,按传统算法,也已经是五十岁的人了。如果我在三十六岁的时候不坚持报考武大的研究生,三十九岁的时候不坚持去美国留学,到美国后不咬牙坚持再读十年书,别的不说,肯定是没有今天这样的唐翼明。我希望我自己的经历能够说服一些朋友,不论什么年纪,只要可能,都可以开始读书,永远不会嫌迟。自己坚持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典范,“学到老”的道理不用多讲,你在做,孩子慢慢就明白了。当然,年纪大了,记忆力下降,身体也没有年轻时好,学起来当然比年轻时要困难很多,但不要因为困难便不学,学了总比不学好。已逝的中国科学界巨擘、物理学家、上海大学校长钱伟长先生,就常常把“学到老,做到老,活到老”当作口头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