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结构.docx_第1页
教育学课程结构.docx_第2页
教育学课程结构.docx_第3页
教育学课程结构.docx_第4页
教育学课程结构.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课程结构 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进程。第一节 教与学之间传递着什么课程内容的组成和类型一、 课程结构的要素与成分(1) 课程要素的演化课程结构的要素: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因素。是新生一代必须从前人经验中吸取的“因子”。杜威确定的课程要素有: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和审美经验要素。(2) 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与成分 我国中小学课程包含着认知经验要素、道德经验要素、审美经验要素和健身经验要素。为什么我国中小学课程需包含这些要素呢? 答:一方面,在前人积累的社会经验中,最有价值的经验是关于真、善、美的经验。 另一方面,儿童个体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构成课程的三种基本成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学习活动的方式。二、 课程的结构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探讨课程各组成部分如何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问题。(一) 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之间的关系工具类学科主要指:语文、数学和外语。知识类学科主要指: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两大类。技艺类学科主要指: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两方面的课程。(二) 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中小学课程结构的安排,基本上是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和社会活动四个“板块”组成的。必修课:是指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选修课:是指那些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活动课:主要是指兴趣小组、班团活动、课外辅导等。国外也有人把课外活动称为“第三课堂.社会活动课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同时为了培养学生活动能力而安排的走出校门的社会实践活动。三、 课程的基本类型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由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的。(一) 学科的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学科课程的特点:优点:重视每门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缺点:不重视相互联系,造成和加深了学科的分离,不利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更多地关心学习结果,获得现成知识,不关心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发展。不重视或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科课程历史悠久,提出的人有:孔子,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夸美纽斯比较完整的提出学科课程理论和方法。德国的赫尔巴特,主张设置多方面的课程,以发展学科“多方面的兴趣”。英国的斯宾塞从教育为完满生活作准备的观点和知识价值出发,为学科课程作出新的论证。相关课程亦称联络课程。 融合课程亦称合科课程。广域课程亦称综合课程。 核心课程亦称问题课程。(以问题为核心,将几门学科结合起来,由一个教师或教师小组连接教学的课程。)(二) 活动课程是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指导的。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地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活动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儿童的兴趣和动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二者不断趋于融合已成为一个趋势。我们所提倡的活动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为指导的。(三)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隐性课程是美国学者杰克森在1966年提出的。一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相互关系是错综复杂的。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在:1递进关系 2转换关系 3互补关系 二 隐性课程的结构与功能1三层结构:1物质空间类。 2组织制度类 3文化心理类隐性课程有潜在性、非预期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可能产生负效应)2对人的情、意方面的影响具体有以下功能:1 陶冶功能 2育美功能 3益智功能 4健体功能 五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实施综合技术教育。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三) 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第二节 中小学的课程表现形式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一 教学计划:是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不是通常所说的教学工作计划。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1)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1学科设置 2学科顺序 3课时分配 4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二 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一) 教学大纲的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说明部分 2本文部分 3其他三 教材教材:又称教科书和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教科书一般由目录、课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课文是主要部分。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视听教材也属于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一) 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1在内容上要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统一。2在教材上的编排上,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圆周式(螺旋式)3教科书的编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