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岳麓版必修1)测试.doc_第1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岳麓版必修1)测试.doc_第2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岳麓版必修1)测试.doc_第3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岳麓版必修1)测试.doc_第4页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岳麓版必修1)测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课课练(必修1-1-1)一填空1.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目的:为了_自己的统治。内容:周王将王畿以外的一些_等分封给_、_和一些先代_,让他们建立起诸侯国。义务:各诸侯国必须服从_的政令,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经常派劳役为王室服务。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_的统治。开发_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特点:_:天子诸侯卿大夫士。_具有至尊权威,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_(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制度的缺陷)(2)宗法制目的:为巩固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和_上的矛盾。内容:通过_的关系,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_制度。无论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_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为_,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_。特点:最大的特点是_。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家”和“国”密切结合。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_,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作用: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_,强化王权。(3)礼乐制度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特点:以_为核心,带有浓厚的_色彩。二单选1孟子告子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B西周末期王室衰微C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D战国时期群雄并立2.右图所示的政治制度是 A夏朝的王位世袭制B西周的宗法制和分封制C秦朝的三公九卿制 D商朝的宗法制和分封制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周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5.“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摘自左传昭公七年这段话反映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井田制度 D世袭制度6.依据西周的政治制度,周王与诸侯之间具有 君臣关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等级从属关系 兄终弟及的关系 A B C D7.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不包括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8.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 B层层封授,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C在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D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9.“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0.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 A财产 B地域 C信仰 D血缘1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A分封诸侯国 B进行封建改革 C实行宗法制 D任人唯亲1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13.下列不属于受封诸侯王义务的是 A镇守疆土,以蕃屏周 B征派赋役,管理人民 C朝觐述职,效忠朝廷 D互相征战,开拓疆土14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 A周王-卿大夫一-诸侯一-士 B周王-大夫一-士一-诸侯C周王-卿-诸侯士 D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15.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16.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实质上是 A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 B西周的地方政权机构 C由中央直辖的地方行政单位 D拱卫周天子的藩属国17.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由母系家长制演变而来 B庶子的嫡长子只能是小宗C在政治制度上体现为分封制 D.其最大特点是长子继承制18西周宗法制维系的纽带是 A.土地 B.义务 C.血缘 D.权力19.论语季氏载:“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段材料所描述的最主要指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世袭制20.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中央集权制度 D.分封制21造成“楚王问鼎”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A王权的衰弱 B楚王的野心C分封制度不够森严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2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 A神权色彩 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 D民主色彩23下列对西周分封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 B分封仅限于土地C产生了一批新兴国家 D各诸侯臣属周王24右图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政治制度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禅让制三、材料解析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 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引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引自孟子告子 材料三 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察众诸侯谁纳贡,谁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即是侮慢王朝,等于不贡。” 转引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卷 材料四 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 引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五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引自史记周本纪回答:据材料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是哪些人?这些受封诸侯对周王有哪些义务? 材料五中“周室既衰.政由方伯”说明了什么?课课练(必修1-1-2)一填空(一)“始皇帝”与三公九卿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_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_,功过_”,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_”,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2三公九卿制度三公指_(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_)、_(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3.皇帝制度权力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强大的_制度,权力的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_至高无上:首先,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其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 4.特点: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_手中。 5.决策方式: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_,最后由_裁决。减少决策失误。(二)废分封,置郡县1.郡县制(1)地方行政机构分_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_。县是郡的下级地方行政机构,县设_。县以下设_等基层机构。(2)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_。 2.作用:实现对_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入国家政治体制。(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_,又_,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_一人手中。(2)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_的确立。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_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二单选1下列有关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郡县制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 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 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 B C D2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是 A修筑长城 B地方设县 C使用圆形方孔钱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3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4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5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则树兵也,求其息宁岂不难哉!”秦始皇这种思想产生的根源应追溯到 A郡县制 B西周分封制 C井田制 D中央集权制6秦朝推行郡县制的积极意义在于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进一步加强君权 C防止地方官吏搜刮百姓 D完善地方机构7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B皇权至上是这一制度的核心 C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8秦王赢政独创“皇帝”称号,表明他 A德高三皇,功过五帝 B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C要为后代开创万世基业 D企图用神力来强化权威9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 A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 B皇权至高无上 C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的建立 D郡县制的全面推行10秦朝的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官员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1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12有关秦朝的“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 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13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14以下有关“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立志效法古代明君C是君主集权的产物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15据史记卷6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谦虚的产物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16秦朝的郡县制开辟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先河,下列关于郡守、县令的表述不正确是 A都是地方行政长官 B都直接由皇帝来任免C可以在辖区内建立武装 D是皇帝加强对各地控制的工具17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 A实施条件 B传承方法 C职责范围 D历史作用18.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它们是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A B C D19.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使大夫20.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采取的重要决策是 A建立皇帝制度 B确立三公九卿制 C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用法家思想治国21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 A中央集权制 B皇位继承制 C三公九卿制 D宗法分封制22秦朝皇帝制度的核心是 A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C地方推行郡县制度 D颁布秦律,严刑峻法23.在我国,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并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开始于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明朝2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产生的方式是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C地主推荐 D皇帝任命25.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D“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6、三材料解析26.阅读材料材料一 “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后乃谋臣献画(计策),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材料三 “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滑(凶恶狡猾之人)时起,虐害方城,失不在州而在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以上三段材料出自柳宗元封建论材料四 “知封建(指分封制)之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顾炎武天下郡图利病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柳宗元认为秦、汉、唐的过失分别是什么?他要论证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相同点?(顾炎武的观点与柳宗元的观点有何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 课课练(必修1-1-3)一填空(一)汉武帝的集权措施1措施:君主专制:置“_”,成为朝廷的决策机构。“外朝”(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机构):逐渐成为执行机构。目的:为了削弱_,加强皇权。中央集权:a.设_,位卑权重,代表中央_地方。b.“_”,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诸侯国问题。2影响:巩固和发展“_”的局面,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1.职责:中书省_机构(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_机构(审核政令);_执行机构(执行政令).2.作用:a.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_,保证_独尊。b.政治制度重大创造,后世历朝基本沿用。c.分工明确,提高了_。(三)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1.措施(1)收精兵(军事):收_,抽精兵,实禁军。(2)夺其权(行政):a._做地方长官,通判监督。b.制约宰相(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_,设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_)。(3)制钱谷(财政):小部分地方开支,余由中央掌控。目的: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2作用a.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_的局面,巩固了封建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b.造成了 “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_和国家_的局面。(四)元加强中央集权1.中央:设_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2.地方:实行_。评价:为我国以后的行政划分(省制)奠定了初步基础;加强了中央对_的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皇权至上。 2高度中央集权。 3宗法等级观念影响4制度不断完善:两个趋势:从中央来看:_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君主专制制度发展。从地方来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_分权。二单选1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 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和唐朝 B秦朝和隋朝 C秦朝和元朝 D唐朝和元朝3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设置理藩院4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 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皇权 D.防止了分裂割据5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 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 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6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 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 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7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其中具有审议职能的部门是 A.尚书省 B.中书门下 C.门下省 D.中书省8.宋史记事本末载:王彦超及诸藩镇入朝,帝(宋太祖)宴于后院,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事鞅掌,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田,臣之愿也。”材料中的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功臣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交出兵权9.贾谊治安策一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推恩令 C.夺取王侯的爵位 D.继承西周的分封制10下面四幅中国历史上关于皇权与相权势力的消长图,哪一幅是正确的? 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皇权年代 A B C D11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A加强君主的权力 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 D 实现权力制衡12汉文帝时,大臣贾谊认为:“天下形势方病大疸(肿),一胫之大几如腰,一指之大几如股。”(汉书)这一形势实指 A诸侯势力扩张,威胁中央政府 B匈奴势力强大,不断兴兵南下C社会经济凋敝,人民贫苦不堪 D权臣、宦官、外戚交替专权13汉武帝直接控制的中枢决策机构是 A中朝 B外朝 C三公九卿 D尚书14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A尚书中书门下 B中书门下尚书 C尚书门下中书 D门下中书尚书15三省六部制的推行,说明 A丞相权力增大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C中央机构的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体现了任人唯贤的原则16.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B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C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 D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17.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1)秦设御史大夫(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1)(2) B(1)(3) C(2)(3) D(2)(4) 18.汉初在地方上实行 A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B郡国并行C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D实行刺史制度19元朝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度的基础上,实行行省制度。关于这个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是古代中央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使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 B C D20元朝时,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度 B实行册封制度 C三省六部制度 D设理藩院21秦朝设丞相辅佐皇帝,隋、唐分散丞相权力,明朝废丞相。这些措施体现了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权力的相互平衡和制约 C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 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22.三省六部制的实行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主要是因为 A废除了丞相,中央官制出现重大变革 B政府决策呈现民主化趋势C三省相互牵制,有利于皇权的加强 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2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建立中朝 设置剌史 推恩子弟 强化三公九卿制 A B C D24他主持政务以后,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人才,形成“外朝”和相对应的“中朝”(“内朝”)。他即位后,还下诏策试贤良,让中央和地方上荐举人才。他在位期间,该朝代出现强盛局面。他就是 A.秦始皇 B. 汉武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25从汉至元,中央机构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枢密院,地方由郡国并行州县两级制行省制度,反映了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C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三材料解析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课课练(必修1-1-4)一填空1君主专制的新高度明朝(1)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废_制度,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的_从此被废除。(2)内阁的设立:明太祖设立_(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_,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机构,是_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2.君主专制的顶峰清朝(1)清初承袭明制,设_管理日常事务,军国大事由满洲_来处理。(2)军机处的设立时间:雍正帝。为处理西北的紧急_,由皇帝挑选亲信满汉官员充任。权限: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跪受笔录。积极作用:简化处理政务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_。结果: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_手中。标志: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_。二单选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让“群臣”监督皇帝 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 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2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中外朝制 内阁制 A B C D 3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体现了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权力的相互制衡 C相权威胁皇权 D国家统一的需要4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 A废除丞相 B废除行省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5下列关于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它的产生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它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 它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 A B C D6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 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 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 A B C D7清代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加强的突出特点是 A废除了丞相制度和行省制度 B议政处的权力高于内阁和六部 C内阁、议政处、军机处三衙分权 D设置了直属皇帝的具有传达性质的中央机构8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C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 D军机处是位于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9明初废除了丞相,清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说明了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越来越加剧了 B相权战胜皇权,丞相的职权得到了恢复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调和 D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10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 A适应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 B加强中央集权 C剥夺朝中大将兵权 D巩固皇权11下列措施中,使专制皇权不断得到加强的是 三省六部制的建立 丞相制度的废除清朝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朝的军机处 A B C D12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军机处的设置 B八股取士的实施 C厂卫机构的设立 D严酷的文字狱13下列关于明朝设立内阁的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是由于宰相废除后政务丛集皇帝无法躬亲 B明朝中期以后内阁大臣有了票拟和批红权C明太祖朱元璋时内阁决策制度正式确立起来 D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14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军机大臣由皇帝的满汉亲信重臣组成 B军机大臣只能够跪受笔录、承旨遵办C军机处能阅读大臣奏折接触军国机要 D军机处是中央的最高行政决策机构15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 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16.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1)秦设御史大夫(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A(1)(2) B(1)(3) C(2)(3) D(2)(4)17.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18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19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20.“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B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 D发展农工商的需要21.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22.从明朝设置内阁到清朝设置军机处,反映的主要历史趋势是 A君主专制的日益加强 B相权的日益加强C中央官员职位增多 D中央机构的精简23标志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宰相制度的废除 B雍正帝设置军机处 C明朝内阁制建立 D“议政王大臣会议”出现24中国宰相制度的废除使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新高度,这件事发生在 A汉朝 B明朝 C宋朝 D清朝25.丞相被废除后,协助明朝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的主要机构是 A枢密院 B内阁 C殿阁大学士 D军机处三材料解析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职 位基 本 职 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4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4分)(4)你怎么理解材料四中黄宗羲的观点?(2分)一、 中央官制-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一) 早期:秦汉秦朝实行 制, 是中枢机构中的最高的行政长官;汉武帝时设 与三公相制衡,东汉 取代了三公的权力;魏晋南北朝时三省出现,但是尚未构成中枢机构。(二)隋唐时期:实行 制名称职责作用中书省1、三省之间既 ,又 , ,提高了 。 2、相权被 ,避免了 ,有利于 。门下省尚书省(三)宋朝设置 ,其长官为 ,但相权被分割, 掌管军政;财政归 掌管;宰相只有 权。(四)元朝废除 ,实行 制,只设 。(五)明清时期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初,沿袭元制,丞相 。到 ,明太祖下令 ,废除 亲自掌管六部。中国历史上 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 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影响)2、明太祖设 ,但 ,不能 ; 设立内阁,地位逐渐上升,后来有了 权,最后再由皇帝 。3、清初由 处理日常事务,重要的军国大事由 来处理。4、清 年间,为 设立 。虽然职权不断扩大,但本身品级 ,只能 。军机处设立的意义:简化了 ,提高了 ;但完全听命于 ,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因此标志着 。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清晰地表现出 的特点。二、 选官制度1、西周时期实行 ,秦汉基本沿袭。战国时采用 制度;汉武帝时实行 和 制度。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隋朝开始采用 ,隋炀帝设立 。科举制到 日臻完善,以明经和进士为主。明清的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科举制的意义:扩大了 ,促进了 。三、 监察与谏议1、监察指对 进行监督的制度,秦代 负责掌管监察;汉武帝为监督 而设立 ;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高峰,在中央设立 ,地方上设立 。2、议制度是指对 的言行决策进行监督。隋唐的 负责谏议和封驳;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 3 、评价监察与谏议制度: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不能从根本上约束 ,杜绝 ,但在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小结:以 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 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 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这既是 的需要,又反映了 。是汉唐以来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课课练(必修1-1-1)【参考答案】一填空1. (1)扩大和巩固、土地和人民、同姓亲族、功臣、贵族、周天子、地方、边远、等级森严、周天子、独立性(2)分封制、权力、财产、土地继承、血缘、分配与继承、嫡长子继承、大宗、小宗、嫡长子继承制、互为表里、稳定和团结2.宗法制、部族二单选15 ABACA 610 DDABD 1115 ADDDA 1620 DCCAD 2125 DBBCB三材料解析26.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服从周王命令,向周王贡献财物,派兵随同周王作战。周王室已经衰微,天子对诸侯国的支配权已转移到“方伯”(即诸侯之长)手中。课课练(必修1-1-2)【参考答案】一填空(一)嬴政、三皇、五帝、始皇帝、丞相、监察百官、太尉、中央集权、皇权、皇帝、朝议、皇帝(二)郡、县、郡守、县令、乡、里、直接任免、地方政权(三)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政治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单选15 BDABB 610 ADDBD 1115 BDBBA 1620 CBCCC 2125 AABDA三材料解析26.秦的过失是滥用民力,严刑酷法。汉的过失是部分地采取了分封制。唐的过失是兵制不当,地方军权过重。(6分)柳宗元的主要观点是肯定郡县制。(1分)两人都肯定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