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石油各方面问题.doc_第1页
中国如何应对石油各方面问题.doc_第2页
中国如何应对石油各方面问题.doc_第3页
中国如何应对石油各方面问题.doc_第4页
中国如何应对石油各方面问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应对石油各方面问题的策略1.中国应对国际高油价的策略分析1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石油已经超过煤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从目前探明的石油储备来看,石油主要分布于中东地区、西北非、俄罗斯及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目前石油产值及技术主要控制在三大跨国石油公司(BP公司、美孚公司、大陆石油公司)手里。由此可见,石油工业具有特殊性、重要性以及高度的垄断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和依赖度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煤、铜和钢铁第一消费大国,石油、电力第二消费大国。其中石油的40 依靠进口,国际油价的涨落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 的影响。1.1 油价的走势情况2006年伊始,受俄罗斯、乌克兰天然气价格争端的影响,1月3日一开市,国际油价就大幅上涨,当天原油价格收于6314美 桶,较2005年12月30日上涨超过2美 桶,拉开了2006年油价走势的大幕。1月份,在伊朗核问题和尼日利亚南部石油产区局势动荡的影响下,国际油价持续走高,1月30日原油价格达到35美元桶。进入2月份,国际原油价格连续回落,2月15日原油价格跌至57,55美元桶。此后国际原油价格开始上涨,7月中旬达到历史最高点784美元桶。然而在910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又上演了一幕极为罕见的“高空跳水”。10月4日,纽约商业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4日盘中一头跌破58美 桶大关一度接近5755美 桶的2006年最低点,累计跌幅达两成多。从历史上看,国际油价经历了几个大的阶段:1973年一1974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国际原油价格从31美 桶上涨至126美 桶;1978年从13美元桶迅速攀升至34美元桶;1999年以来国际油价进入了一个较长的上升周期,尤其是20042005年国际油价持续飙升,直到今年创历史新高784美元桶。因此纵观国际原油价格,其基本走势处在长期上升的通道。长期以来,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主要有三种:石油产量、石油需求及为控制石油而进行的政治争夺因素。自2006年以来,地缘政治已成为影响国际油价走势的突出因素,这种影响将在今后一段时期持续下去。可以预计,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国际油价将持续高位震荡。1.2 国际高油价的影响及凸现的问题1.2.1 .高油价对石油安全机制的影响目前高油价对世界石油安全机制的影响十分突出。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由于库存量目前已降至近年来的最低点,到今年下半年世界各石油进口国石油短缺将超过5 ,这些国家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石油供应短缺和库存减少以及通货膨胀的多重压力。从当前世界各国石油储备和石油安全机制看,许多国家由于没有充足的能源储备则更容易受到石油价格上涨的冲击,特别是经济比较脆弱的国家。从战后伊拉克安全问题和中东局势因素看,国际市场石油供应紧张局面短期难以缓解,油价高位震荡,石油安全机制将进一步面临严峻的考验。1.2.2 高油价对全球经济的影响2002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 目前处于60美元桶的水平。国际油价上涨虽然目前还没有导致全球经济衰退,但是已经开始使全球经济增长减速,并且油价上涨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明显大于发达国家。世界银行最近的经济增长预测显示,2006年全球经济将增长32 ,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总体与2005年持平,但发展中国家2006年的经济增长将比2005年下降02个百分点。按照购买力测算,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比2004年下降06个百分点,2006年将较2005年下降01个百分点。由于对石油需求存在高度依赖,目前石油价格的高位运行对非产油的石油消费国经济的影响十分强烈,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将承受多重压力。许多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不仅仅是石油价格带来的直接冲击,还将面临着由此产生的高失业率、高通胀率等种种问题。2 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及对策22.1 建立多渠道进口油机制。分散原油进口风险目前我国所需原油主要来自三个国家和地区,分别为中东,非洲和俄罗斯。据来自联合证的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我国从这三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原油分别占我国原油进口总量的5600,22和9。中东历来政局比较动荡,但却是我国进口原油的主要地区,该地区向我国出口石油的国家主要是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阿曼。近两年来,美国和伊朗关系不断恶化,如果这两个国家冲突全面升级,无疑将给我国从伊朗进口原油带来不便;也会对国际原油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从而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重大影响。所以,我国应该加大对政局比较稳定的俄罗斯和非洲等其他国家原油的进口量。从而化解进口地较单一而可能面临的风险。2.2 加快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减少国内油价的短期波动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有自己国内的石油战略储备,以减轻国际油价大幅变动给自己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世界上最早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的是法国。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法国目前的石油储备约2226万吨。德国政府早在1966,就建立了一个多元化的石油储备体系。后来通过颁布(石油及石油制品储备法 ,将国内石油储备量定为90天。日本是一个各种资源都缺乏的国家,所以日本政府也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就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并制定了 石油储备法 ,通过立法强制国家和企业储备石油。美国由于在20世纪70年代深受“石油危机”之害,所以在1975年12月22日,就出台了 能源政策和储备法令,宣布建立石油战略储备。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国,其储备数量占经合组织国家中政府石油战略储备的6000。以美国目前的石油储量,加上民间机构的石油储存,预计可支撑全国使用150天。随着较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的建立,西方国家在确保能源供应方面的抗风险能力已大大加强,而且确实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每天大约出售500万桶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国际能源机构(IEA)也向市场提供每天250万桶的原油,消除了市场对战争的恐慌心理,使当时世界石油市场的油价基本上一直处于平衡状态,成功地抑制了油价的上涨。也正是由于发达国家建立的体系完备的石油储备,所以当20072008年国际原油价格暴涨时,发达国家可以动用自己的石油储备平稳国内市场的油价,但广大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大都没有充足的石油战略储备,所以仍不得不在高价进口原油,从而助推了国内的通货膨胀。资料表明, “20074z 通胀率为35,而新兴市场国家为45”,2008年“第一季度,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强体的平均通胀率不到3” , “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如巴西、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南非等的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都在3l5之间” 。由于石油战略储备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从1993年开始酝酿石油储备工作,2003年中央正式批准实施。我国石油基地总共规划了三期:第一期1200万吨,第二期和第三期都是2800万吨。第一期的石油储备基地包括镇海、岱山、黄岛、大连四地。2004开工建设,2006年10月,四个基地中最大的储备油基地镇海建成,并开始注油投入使用。2008年,其他三个基地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据介绍,目前建成的第一期石油储备基地将形成总共约十余天的原油进口量的政府储备能力,再加上石油系统内部约21天的商用石油储备,我国总储备量将超过30天原油进口量。但是目前的储备能力与国际能源署规定的至少90天的储备标准还相差甚远。同比发达国家,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就更显不足。所以,我国应该继续加强石油战略储备建设,加速基地二期工程的建设进度。此外可以学习日本“藏油于民”的经验: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的方式,号召国内企业自己进行石油储备。逐步建立起一套政府和民间相互配合的石油储备体系,力争用最快的时间使我国的石油储备达到90天的要求,从而平抑国际油价短期波动给我国经济带来的风险。3 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石油战略3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也进入衰退期。美国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石油需求下降。国际能源机构在lO月份的国际石油市场月报中预计,2008、2009两年全球原油13均需求量将分别为8650万桶和8720万桶,比9月预期值分别下调24万桶和44万桶。从一些国家进1:1的变动上,也可以看到需求疲软的走势。不仅如此,金融风暴还给石油生产造成较大的资金压力。前期的油价高涨,使国际大石油公司的现金流比较充裕、负债水平普遍下降。近年来,全球石油上游勘探开发业务每年的资金投入大体在3240L元左右,2008年达lJ35OOtL元。2000年以来,上游的油气开发投资年均增长21,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美国金融危机不仅通过传导效应导致国内需求不足,而且造成全球石油需求下降、石油价格下跌,并给石油行业的融资带来困难从而影响了石油开采所需的资金链。3.1 金融危机对中国石油行业的影响3.1.1 金融危机对大型石油企业的影响中国大型石油企业基本都参与了国际石油现货的套保业务,其油成本价都有一定的稳定性,每期的价格不会因国际油价的大幅度波动产生较大损失,而且中国石油市场处于半垄断状态。2005年,石油行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6,利润占25,而职工人数仅占71。尤其在中央企业中,中石油一家就占到全部国企利润总额的195,三大石油公司所占比例达40 。因此它们是以成本定价格,而非市场,对于大型石油企业来说,企业风险基本转嫁给了市场,企业本身风险大大降低。因此总体来说,金融危机对大型石油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3.1.2 金融危机对小型企业的影响中小型或民营企业基本未参与原油市场的中远期套保,其营业成本很大程度上是随石油的时价而动,在石油价格疯涨时很多企业面临买不起油,无法开工的局面;而油价大跌时企业成本又总是高于销售价。特别是原料油加工企业,亏损巨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报告称,前三季度,国内炼油行业亏损高达1200多亿元人民币。中商石油委2008年初步调查数据显示,全国石油民营批发企业663家,倒闭23,加油站45064座,倒闭13,亏损企业达10000多家。3.2 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石油战略3.21 降低国内石油依存度降低国内石油依存度即通过采取措施减少国内的石油消耗,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征收燃油税尽量降低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二是通过提高技术手段和技术创新以提高石油利用率减少消耗。 4.我国油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措施4近几年,国际油价不断走高,国内能源缺口很大,石油供需矛盾加剧,且主要依赖资源进口,国内油田企业可利用资源的局限性越来越大,使我国油田企业面临严峻挑战。如何改变被动局面,实现我国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国家石油文战略的安全,事关地方经济的振兴,事关国家的稳振定。因此,实现油田企业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切实可行的保障措忠施。4.1. 突破传统观念和理论的束缚创新油田企业采储技术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强大支撑是技术创新,只有勇于开拓创新,突破传统观念和理论的束缚,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提高油田采收率,增加可采储量,延长油田开采周期,才能保证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突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以超前、创新、实用、高效为原则,加大科技攻关力度,不断发展完善勘探开发的核心技术,加快技术产业化进程,努力占领世界油田勘探开发技术的制高点。要勇于挑战极限,集中解决好制约油田开发的“瓶颈”技术,提高注水驱油的采收率、聚合物驱油的应用规模和三元复合驱油的实验效果。4.2.加强经营管理管理。优化油田企业资本结构要把传统管理方法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制定工作流程、管理制度、操作规范和岗位职责,实现管理系统由慢向快的提速、由低向高的提升,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要完善成本控制网络,优化投资管理,优化开采技术,优化生产运行,优化财务运营。要科学编制规划方案,保证油田企业投资的科学性和效益最大化。要精细日常生产管理,把基础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要建立规范的财务运营体系,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完善以预算为龙头的内部约束和激励机制,实施全过程的成本监督机制。油田企业的资产管理要以盘活存量、控制总量、提高质量为重点,加强闲置资产的调剂利用。要通过资本运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财务资产管理水平,解决油田内部同业竞争、合理分配油田产业资源问题,拓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空间,促进油田可持续发展。4.3.加强国际勘探开发合作扩大国际贸易要利用我国与多数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的有利国际环境,加强国际勘探开发合作和扩大国际贸易,弥补油田资源不足,促进油田成长。要探索以较快速度和较低风险实现海外市场有效发展的道路,及早推动企业走上一条更加宽广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要自觉地站在全球的视野来重新考虑企业的经营方向和资源配置,从国际化经营的高度来确定市场战略。因此必须要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走出去”开拓外部市场,要按照寻求商机、拓展市场的总体部署。重点开拓南美、中东与北非、中亚与俄罗斯、南亚与东南亚四大目标市场。 5.我国石油商业储备体系战略规划及对策设计5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消费的高速增长使对外依赖程度冲高到45以上,更严峻的问题是国际油价一度达到每桶100美元以上,而且主要石油生产国处于高度动荡局面,石油运输通道同时也显得拥挤不堪,在这样的国内与国际形势下,建立石油储备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从法律法规上对企业最低周转库存量进行规定,我国企业保有多大规模的周转库存量一般都是在设计项目时按照行业规章或标准进行设定。对石油行业而言,规划设计单位基本上按照所需原油全部由国内供应并考虑管线运输状况确定炼油企业周转库存规模,一般为两周左右的加工需要量。这种库存量仅仅可以作为正常周转库存,尚不能称作是商业储备,真正的商业储备是指除正常周转库存以外的剩余库存,也只有剩余库存才具有真正的储备功能。5.1 石油商业储备是石油安全紧迫任务5.1.1是石油安全的“重要组成”石油安全问题是焦点问题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石油储备也被迅速提上了13程。在构建国家战略储备的同时,由于受自2003年以来的油品紧缺状况的影响,中国商业储备计划准备在成品油市场开始动作。成品油商业储备机制作为建立更长效的石油管理机制的一个主要手段,正走入人们的视线。石油商业储备会逐渐成为石油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5.1.2 是“以民为本”的重要体现石油商业储备的灵活性、区域性、及时性等特点,能使其在发生危机的第一时间保障人民的用油充足和不间断,能够解除人民对不稳定的石油市场的后顾之忧。若拥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储备,那么,在缓解2008年初的南方雪灾中的能源困局中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因此,石油商业储备的建设是有利于人民的利益的。5.1.2 是政府战略储备的“必要补充”石油储备的建立是一项耗巨资的任务,若单独由国家来承担势必会给国家的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综合考虑来看,让企业承担一部分石油储备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一来企业具备能力建立石油商业储备;二来可减轻国家的压力,包括政治、经济、环境等因素,还可以稳定国内石油市场。因此,企业的石油商业储备必须被看作是石油储备的重要组成而受到足够的重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