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教学与赏评.ppt_第1页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教学与赏评.ppt_第2页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教学与赏评.ppt_第3页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教学与赏评.ppt_第4页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教学与赏评.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语召公谏厉王弥谤教学与赏评,戴新安,以史为鉴,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退出,学习目的,了解国语的相关知识。 体会“防民之口, 甚于防川” 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学习重点,感受召公谏辞明白透彻、 深入浅出的特点。 召公:召穆公,名虎, 时为周厉王卿士,国语简介,国语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 吴、越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 到周贞定王前后五百年的史事。 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 之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最后经 列国史官改编、润色而成。成书 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周厉王,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 王,在位37年。 在位期间,横征暴敛。,背景简介,在厉王统治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对内封山占水,垄断了山林川泽的一切收益,禁止老百姓采樵、渔猎,断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对外兴师动众,征伐邻邦,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他的倒行逆施、横征暴敛,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朝野上下,危机四伏,民怨沸腾。这自然引起像召公这样有识之士的忧虑。,译 文,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译文:周厉王暴虐,国都里的人指责厉王。召穆公报告说:“百姓无法忍受君王的政令。”厉王发怒,找到卫国的巫师,派其监视公开指责自己的人。巫者将这些人报告厉王,就杀掉他们。国都里的人都不敢说话,路上彼此用眼睛互相望一望而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厉王高兴了,告诉召公说:“我能止住谤言了,大家终于不敢说话了。”,召公曰:“是障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召公说:“这是堵他们的口。堵住百姓的口,比堵住河水更厉害。河水堵塞而冲破堤坝,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象河水一样。所以治理河水的人,要疏通它,使它畅通,治理国家,统治民众的人,要引导他们讲话。,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曚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公卿官吏进献诗,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警句、格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各类工匠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亲戚弥补帝王过失,监察帝王行为,太师、太史进行教诲,元老大臣整理阐明,然后君王考虑实行。所以政事得到推行而不违背事理。,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像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来辅助你的人(君王)还能有几个呢?“,王不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厉王不听。于是国都里的人再不敢讲话。三年以后,便将厉王放逐到彘地(晋地,今山霍县)去了。,内容述评,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写周厉王弭谤的方法, 寥寥几笔,便写出王虐民怨的状况。 第二段,写召公谏弭谤, 从正反两面反复阐明不可“防民之口”, 恳切有力。 第三段,写弭谤的结果, “流王于彘”,完全应验了召公的谏言。,艺术特色,1、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文章句句相衔,逻辑严密。如第一段:“厉王虐,国人谤王。”“虐”是“谤”的原因,“谤”是“虐”的结果。下文的“民不堪命矣”,也源于“虐”和“谤”。而王的“怒、监、杀”是听了召公劝告后的反应,由怒而监,由监而杀,具有内在联系。“莫敢言,道路以目”又是“怒、监、杀”的结果。全文不过二百余字,却具有“反、正、反”的两次转折。多用短句,每句大多三五字,最多也不过九句,句句掷地有声,读来有一种紧迫感,增加了课文的气势,也使课文具有较强的说服力。,2、比喻生动形象。,召公针对厉王的暴政,以“为川”为喻,警诫厉王要尊重民意,体察民情,弭谤犹如壅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寓说理于比喻之中,含有深刻的哲理。把“民之有口”比喻为“土之有山川也”,从积极的方面指出,应当正确认识民“谤”,才能做到“行善而备败”。,3、详略得当。,文章写召公的两次进谏,但详略不一。前一次进谏,只用“民不堪命矣”五个字,惜墨如金,是略写;后一次进谏,运用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等论证方法,如江河直下,洋洋洒洒,是详写。对谏辞详写,对劝谏的原因和结果则略写。详者不嫌其繁,略者不显其简,恰到好处。就人物来说,召公详写,厉王和国人略写。,思考与练习,一、 召公为什么认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召公认为江河堵塞不通,就会引起决堤泛滥,受到伤害的人一定很多。而堵塞人民的嘴,不让人民讲话,也必然会引起类似江河决堤泛滥那样的严重后果。召公的政治主张就是“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就是要让老百姓把话说出来,才是为政者的正确途径。,二、 周厉王拒谏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给今人留下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厉王是我国历史上一名的暴君。他拒谏的原因来自于他的暴虐凶残、刚愎自用。他不仅认识不到危机,反而沾沾自喜,表现了他的残忍和昏庸。这段历史,却是为了警告后来的统治阶级(特别是最高统治者),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点。多听听底层社会的意见,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这就是文章真正的命意所在。,资料链接,相关评论 作者介绍 作者逸事 补充注释,返回,1.关于国语作者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汉书司马迁传 左丘明复采录前世穆王以来,迄鲁悼智伯之诛,邦国成败,嘉言善语以为国语。 韦昭国语解叙 昔左丘明将传春秋,乃先采列国之史,国别为语,旋猎其英华,作春秋传。而先采集之语,草稿具存,时人共传习之,号曰国语,殆非丘明本志也。故其辞多枝叶,不若内传之简直俊健,甚者驳杂不类,如出他手。盖由当时列国之史,材有厚薄,学有浅深,故不能醇一耳。不然,丘明特为此重复之书。何也? 文献通考卷一百八十三“经籍十”引,相关评论,2.关于国语的评价 国语记诸国君臣相与言语谋议之得失也。 释名释典艺 国语一书,深厚浑朴,周(语)鲁(语)尚矣。周语辞胜事,晋语事胜辞。齐语单记桓公霸业,大略与管子同。如其妙理玮辞,骤读之而心惊,潜玩之而味永,还须以越语压卷。 朱彝尊经义考卷二百九引陶望龄语 吾读国语之书,盖知此编之中,一话一言皆文、武之道也。而其辞宏深雅奥,读之味犹隽永。然则不独其书不可訾,其文辞亦未易贬也。 朱彝尊经义考卷二百九引戴仔语 左氏国语,其文深宏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 柳宗元非国语序,返回,相关评论,作者介绍,关于左丘明的记载最早见于论语公冶长。唐孔颖达认为姓左名丘明(春秋左氏传序疏)。清代朱彝尊认为左丘为复姓(经义考)。清代俞正燮又认为姓邱名明,左是左史之官(癸 已类稿左邱明子孙姓氏论)。至于其生卒行事,史皆不详。孔子家语观周篇说:“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为表里。”未知所据。不过一般论者据左传所记事实,都认为作者的生活年代要比孔子晚。 左传的写作年代,至今没有定论,清代崔述根据书中文风及记事繁简分析,主张“上距定、哀未远,亦不得以为战国后人也”(洙泗考 信录余录)。日本学者狩野直喜则据顾炎武日知录卷四左氏不必尽信条说:“左氏预断秦孝公以前事皆有验,孝公后概无征,则左氏时代从可推断。”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前言因而推测:成书在公元前403年魏斯为侯以后,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以前。正因此,有人主 张作左传的左丘明与孔子所见过的左丘明为两个人。,返回,左丘明姓氏推考,左丘明的姓氏长期难以确定,以新近发现的左传精舍志和古今有关情况来看,在丘明一族的姓氏经历了一个初以丘为氏后以左为氏再后来复以丘为氏、并且一直延续至今的复杂的变迁过程。据此,则左丘明本人处在以左为氏的阶段,其后人则“去左袭丘”,复以丘为氏,并追认左丘明为丘姓始祖。 管子学刊2001年 1期,作者逸事,返回,补充注释 1. 卫巫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天命鬼神,每事必求神问卜而后决。到了周代,这种情况已经有所改变,但统治者仍幻想用鬼神来愚弄人民。所以“巫”在当时具有特殊的作用。韦昭国语注说:“以巫有神灵,有谤必知之。”意思是说,巫能通神,他能觉察到谁是谤者。其实,课文中的“卫巫”,已完全变成了厉王的耳目和帮凶,是厉王用来镇压人民的工具。 2. 公卿至于列士 周代大臣的等级分公、卿、大夫、士四等,而士又分上士、中士和下士,故称“列士” 。 3. 献诗 当时周王朝及各诸侯国搜集的歌谣和士大夫撰写的诗篇。流传到今天的诗经就是从周代保留下来的这类诗篇的一部分。,4. 瞽、瞍、矇 他们都是盲人,这里也兼指官职。国语楚语上:“临事有瞽史之导,宴居有师工之诵。史不失书,矇不失,以训御之。”在先秦文献中,瞽与史,有时合称,有时又分而言之。如国语周语下:“吾非瞽史,焉知天道?”古代乐官皆以盲人充任,据说是由于他们的听觉敏锐,善于辨别音律。但这几种盲人又略有差别。从等级上讲,“瞽”是乐官中的太师 ( 下文“师”是少师,比“太师”级别略低,也是盲人 ),地位比“瞍”“矇”高。从失明的情况讲,眼睫间有缝隙,内有眼珠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