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第十章立体几何初步第72课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教案.docx_第1页
高考数学第十章立体几何初步第72课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教案.docx_第2页
高考数学第十章立体几何初步第72课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教案.docx_第3页
高考数学第十章立体几何初步第72课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教案.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行与垂直的综合应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直线与平面及平面和平面相关判断定理、性质定理;2能熟练地解决有一定综合性的立体几何证明问题.二、知识梳理【回顾】证明线面平行、垂直有哪些方法?证明面面平行、垂直有哪些方法?【解析】1.由面面平行可推出线面平行.2.根据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推出线面垂直.3.线面、面面平行和垂直最终都可归纳为求证线线平行和垂直,因此积累常见的平行和垂直的结构,可以为证题带来很大方便.三、诊断练习1、教学处理:课前由学生自主完成4道小题,并要求将解题过程扼要地写在学习笔记栏。课前抽查批阅部分同学的解答,了解学生的思路及主要错误。找出学生错误的原因,设计“问题串”,将知识问题化,通过问题驱动,使教学言而有物,帮助学生内化知识,初步形成能力。点评时要简洁,要点击要害。2、诊断练习点评题1PA矩形ABCD所在平面,M、N分别是AB和PC的中点,则MN与平面PAD的关系为_.【分析与点评】取PD中点E,连AE及NE,因四边形AMNE是平行四边形,可判断MN/平面PAD.利用中点制造平行关系是常方法。题2已知直线l平面,直线m平面,下面有三个命题:lm;lm;lm.则真命题的个数为_B C DA1A B1C1D1【分析与点评】对于,由直线l平面,得l,又直线m平面,故lm,故正确;对于,由条件不一定得到lm,还有l与m垂直和异面的情况,故错误;对于,显然正确故正确命题的个数为2.题3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给出以下四个结论:D1C平面A1ABB1;A1D1与平面BCD1相交;AD平面D1DB;平面BCD1平面A1ABB1上面结论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为 【分析与点评】对于,由于平面A1ABB1平面CDC1D1,而D1C平面CDC1D1,故D1C与平面A1ABB1没有公共点,所以D1C平面A1ABB1正确;对于,由于A1D1BC,所以A1D1平面BCD1,错误;对于,只有ADD1D,AD与平面BCD1内其他直线不垂直,错误;对于,容易证明BC平面A1ABB1,而BC平面BCD1,故平面BCD1平面A1ABB1正确题4已知两条不同的直线m,n,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_若m,n,则mn若m,n,则mn若m,n,则mn若m,n,则mn【分析与点评】易知正确而中且mm或m,又n,容易知道m,n的位置关系不定,因此错误而中分别平行于两平行平面的直线的位置关系不定,因此错误而中因为不对,此项也不对综上可知正确3、要点归纳(1)线面关系是各类位置关系的核心,利用线面关系可判断面面关系,也可确定线线关系;(2)空间问题落实到平面上解决,常利用中位线构造平行关系,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构造垂直关系,在有线段长度时可通过计算证平行或垂直;(3)要关注学生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训练。四、范例导析例1 如图,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BC = AC,AD = BD,E是AB的中点.(1)求证:AB平面CDE;(2)求证:平面CDE平面ABC;(3)若G为ADC的重心,试在线段AE上确定一点F,使得GF/平面CDE.【教学处理】因(1)(2)两小题是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故(1)(2)两小题可让学生完成,注重检查解题的规范性;(3)可先引导学生讨论,再由学生完成。【引导分析与精讲建议】(1)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可证明ABEC及ABED,从而证明AB平面CDE;(2)利用(1)及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可证明平面ABC平面CDE;(3)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G是ACD的重心可得出什么数量关系?落实到哪个平面解决问题?如何作出过直线GF且过点A的平面?要达到GF/平面CDE的目的,只需要GF与哪条直线平行? 例2 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ADBC,ABBC,AD2,AB3,BCBE7,DCE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1)求证:平面DEC平面BDE;(2)求点A到平面BDE的距离例2答案:(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DBC,ABBC,AD2,AB3,所以BD,又因为BC7,CD6,所以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DCD,因为BE7,DE6,同理可得BDDE.因为DECDD,DE平面DEC,CD平面DEC,所以BD平面DEC.因为BD平面BDE,所以平面DEC平面BDE.(2)解如图,取CD的中点O,连接OE,因为DCE是边长为6的正三角形,所以EOCD,EO3,由(1)易知EO平面ABCD,则VEABD2333,又因为RtBDE的面积为63,设点A到平面BDE的距离为h,则由VEABDVABDE,得3h3,所以h,所以点A到平面BDE的距离为.【教学处理】让学生寻求由“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所需要的“线”和“面”,并说明理由.【引导分析与精讲建议】需要的线面垂直中的线怎么找? 一般方法,先确实两个平面的交线,然后在两个平面内再分别寻找有哪条线与交线垂直,那条线即为所需要的线。【点评】要求三棱锥的体积,必须求出三棱锥的一个顶点到对面的距离,本质上任然是证明线面垂直,要抓住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同时注意我们在求三棱锥体积时有个等体积转化,本题中任意选择一个点作顶点,另外三个点构成的三角形作底面都可以计算出三棱锥体积。例3 已知等腰梯形PDCB(如图1),PB = 3,DC = 1,PD = BC = ,A为PB边上一点,且PA = 1,将PAD沿AD折起,使面PAD面ABCD(如图2).(1)证明:平面PADPCD;图1图2(2)试在棱PB上确定一点M,使截面AMC把几何体分成的两部分V几何体PDCMA:V几何体MACB = 2:1.【教学处理】(1)让学生用分析法列出寻求平面PADPCD的步骤;(2)先让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写出所有的几何体。【引导分析与精讲建议】问题是证明“PA平面PCD”,还是证明“CD平面PAD” 问题由条件能不能证明“CDAD”?问题由“面PAD面ABCD”能得出“CDPA”吗?问题各个几何体体积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若“V几何体PDCMA:V几何体MACB = 2:1”则“V几何体MACB :V几何体PABCD=?”问题能求出“V几何体PABCD吗”问题得出“V几何体MACB ”的值后,如何确定M点的位置? 变式:已知菱形中,将菱形沿对角线翻折,使点翻折到点的位置,点、分别是、的中点., (1)证明:/平面.(2)证明:.(3)当时,求线段的长。五、解题反思1、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解立体几何问题的指导思想,添加辅助线时也应在平面内作出所需辅助线;2、要注重“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及“符号语言”之间相互转化的训练,强调过程的规范性;3、“线面位置关系”是“线线位置关系”及“面面位置关系”的核心,应归纳推导“线面位置关系”的方法,并注重分析法在寻求解题思路过程中的运用,如例3(1)中位置关系的证明;4、利用中位线或对应线段成比例构造平行关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