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受力图-简单易懂.ppt_第1页
画受力图-简单易懂.ppt_第2页
画受力图-简单易懂.ppt_第3页
画受力图-简单易懂.ppt_第4页
画受力图-简单易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体的受力分析,就是分析物体上受到那些力的作用,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如何?只有在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之后,才能作进一步的计算,从而为强度、刚度等设计和校核打下基础。 受力图是反映物体受力状态的图。错误的受力图必将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必须正确熟练的掌握受力图的画法。其实 画受力图一点也不难!,画受力图的基本要领 就两点 1、记住各种约束的反力形式; 2、记住画受力图的三个步骤。,约束是一个或一组物体对另一物体的限制。 约束的实质就是物体对物体的力的作用。,请记住各种约束的约束反力,固定铰链支座约束 约束反力是正交的2个分量,活动铰链支座约束 约束反力垂直于支撑面,柔性约束 约束反力沿柔索背离物体,提示请下载后,在放映状态下(F5)观看。,在屏幕下方找到这个按钮,从当前页开始放映,或按F5(从头放映)。,各种约束都有自己的反力模式,应用时只需辨别属哪种约束,然后像套公式一样做就行了。,中间铰链约束 约束反力是正交的2个分量,连杆支座约束 约束反力沿2铰链的连线,固定端约束 约束反力为两个正交的分量FAX、FAY和一个限制转动的约束反力偶MA。,请记住各种约束的约束反力,提示请下载后,在放映状态下(F5)观看。,画受力图的3个步骤: 1、解除约束,取分离体; 2、画主动力; 3、画出全部约束反力。,画受力图时,当物体被解除约束后,就要在原约束处代之以力。,提示请下载后,在放映状态下(F5)观看。,以上都弄明白了吗? 好,你现在就可以当老师了!,圆球受力图正确的是( )。,1、辨别:属光滑面约束,约束反力的作用线沿接触面的公法线方向并指向被约束物体。,2、作用线在接触点的公法线上,但是,3、作用线不在公法线上,所以错了!,5、为何不是(b) 呢?,4、满足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条件:X=0;Y=0,6、尽管FNA、FNB的作用线都在公法线上,但FNB不是指向被约束物体(圆球),使得X0; Y0。与实际(圆球处于平衡状态)不符。有时,力的指向要凭经验判断的。那么,判断不了又咋办涅?,判断:圆球处于平衡状态,这是一个平面汇交力系。,7、其实不要紧的。因为构件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满足平衡方程X=0,Y=0,M=0,你只需把各方向的力分别带入平衡方程计算就是了,如计算出的力为负值,说明你所设的方向反了。,取出隔离体,作受力图。,画出轮O的受力图,画出节点A、B的受力图,柔性约束的约束反力沿着柔索中心背离物体,这是不允许搞反的。,画出AB杆的受力图,(1),(2),(3),光滑面约束,光滑面约束,固定铰支座约束,柔性约束,作图说明下列4种情况中,AB杆的受力有何不同?,画出AB杆的受力图,(1),(2),(3),画出各构件的受力图,(1),(2),画出杆AD和DH的受力图,力的平移定理的实验解析,这样坐着的定是民间高手,没事别去招惹她!,G,大腿骨,二力杆,臀部与椅面接触点,靠摩擦力固定。,膝关节,踝关节,F,髋关节,小腿向后稍稍用力,否则会倒。,小腿骨,二力杆,A,B,C,D,椅子+臀部,二力构件,一般情况下的受力,G,臀部与椅面接触点,靠摩擦力固定。,髋关节,A,B,椅子+臀部,二力构件,特殊情况下的受力,例、关于“牛三”的练习。经典的“马拉车”问题 马拉着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跑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车从静止被马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B 、车从静止被马拉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受到的地面摩擦力; C 、马没有拉动车时,马拉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