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地下车库开题报告.doc_第1页
智能地下车库开题报告.doc_第2页
智能地下车库开题报告.doc_第3页
智能地下车库开题报告.doc_第4页
智能地下车库开题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工学院毕业设计开题报告题 目:基于物联网的地下车库停车管理设计学生姓名: 张晓飞 学 号: 10L0751165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 庞志锋 2014年 3月 19 日毕业设计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设计课题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每人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1) 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实际上指的是在网络的范围之内,可以实现人对人、人对物以 及物对物的互联互通,在方式上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点对面或面对点, 它们经由互联网、通过适当的平台,可以获取相应的资讯或指令,或者是传 递出相应的资讯或指令。物联网的精髓,远远不仅是对物实现联接和操控。物联网通过技术手段的扩张,赋与网络新的含义,实现人与物之间的相融与互动,甚至是交流与沟通1。(2)物联网技术概述: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网络等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链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也即实现“物物相连”。在车可管理中,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中的各种技术,实现对车库的高效和智能管理。物联网最早于 1999 年提出,即把所有物体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 年 11 月 17 日, 在突尼 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 国际电信联盟(ITU) 发布了“ITU 互联网 报告 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IBM 提出智慧地球的同时也推进了物联网讨论的进一步深入。IBM 认为, IT 产业下一阶段的任务是把新一代 IT 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具体地说,就是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各种物体中,实现普遍连接,形成物联网2。(3)车库管理现状: 目前各城市的汽车车库状况是:路边停得满当当 地下车库空荡荡。其中缘由有车库收费不合理,更有车库管理不善,车辆进出麻烦,给车主造成诸多不便。 目前车库管理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A. 小型车库: 小型车库由于资金问题,管理非常落后,基本上属于全人力管理,同时人员不多,原因也同属于资金问题。在车辆进出闲暇时段,能够基本满足车辆进出和收费的管理;当出于繁忙时段时,由于人手不够导致管理出现紊乱,库内车辆停放情况不能及时报上来,导致车辆不能入库,不能实现全负荷盈利;也会使得出口段阻塞,影响交通。 B.大型车库: 目前车库的管理系统多是:通过门禁系统,进行收费管理和限制车辆进出。车库管理非常缺乏库内车辆停放信息,在闲暇时段不知道库内车辆停放位置,以及余下空闲停车位。较多的有通过摄像头收集库内信息,但是由于摄像头像素、库内建筑承重墙位置、光线等原因, 使得收集到的信息失真,且难于统计,得出有价值的信息。在繁忙时段,使入库车辆在库内寻位时间变长,严重时会导致库内堵塞。同时可能存在大小车停放在一起,使车辆进出停车位时造成麻烦3。(4)物联网技术在车库中的应用:首先在车库中的每个停车位中投放无线传感器,构成无线传感器节点网络-WSN1(wireless sensor network),用于收集车辆的停放信息。收集起来的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中心,通过软件处理后,反映出车库内实时的停车情况:库内车辆停放总数,各种型号的车辆停放的位置,剩下的车位的总量和位置情况,各车辆停放的时间,用于停车收费,实时显示车辆进出停车位的情况,并将信息汇总4。将车库内明确标定出各排,及每排内的车位号,便于车主能快速寻位。在车库入口设立门禁,门禁处设人员管理,并设物联网信息处理中心,将库内的停车情况汇入处理中心中。在车辆进入车库时,信息处理系统分配一个停车位给车主,并应告知车主需对应车位停放车辆,这样更便于车库管理,即使车主不定位停车,通过传感器也能收集其停车位置。车辆停放完毕后,无线传感器节点通过汇聚节点及管理节点将停车的信息发送到系统中,并开始计时,以此实时反映库内空闲停车位的情况。当车辆驶离停车位时,同样通过传感器将信息发送到信息处理中心,并进行结账5。如此完成实时掌握车辆进出车库和停车位的情况。这样便能有条不紊的应对各种情况,能够在繁忙时全负荷盈利。 对于目前一些汽车制造厂的整车配送中心,物联网车库同样适用。整车配送中心的特点有:车流量大,停车数量多。而现今某些汽车厂的管理方式还较落后,如同一般的停车库一样,采用单一门禁系统进行管理,也是无法了解库内停车情况。通过铺设无线传感器节点,来了解库内停车状况,同时可以给每辆汽车装上电子标签,用于收集其零部件组装流水线的信息和零部件的来源,在车辆入库的时候可以标定其的订购商。在驶入停车位时信息一并汇入信息处理中心实时了解库内车辆情况,提高管理效率6。(5)物联网车库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物联网车库能提高对车库的管理效率,提高车库的盈利率,实现智能化管理,减少人员的雇佣,节省部分经费。对于搭建物联网平台,需要一大笔资金,对于小型车库,并不怎么适用。同时物联网技术的相关技术并不是非常成熟,还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还有就是物联网平台需要维修,也会造成额外的支出7。实现物联网的环境和条件:有人说,物联网=RFID+传感器+互联网,这是形象的比喻,但不严谨。实 现物联网的环境和条件主要有:互联网是实现物联网的网络基础;无线传感 器网是实现物联网的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是实现物联网的内部条件;标准 化是实现物联网的关键;立法是保障物联网顺利运行的社会环境。物联网的六大基础技术要素包括互联网、RFID、读写器、物联网中间件、物联网名称解析系统、物联网信息服务系统。RFID ( Radio-frequent identification )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RFID 依靠磁场、感应等识别原理,具有无需可视传输、 可复写、存储容量大、抗干扰、防水等突出优点。与条码技术相比,RFID 作为一种新兴的识别技术,凭借自身突出的优势、RFID 标签成本的降低,近几年来其应用己在全球愈演愈烈,如零售、物流、生产、交通等各个行业8。RFID技术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发展与研究的一个热点,并己被列为 21 世纪最有前途的重要产业和应用技术之一9。名称解析服务 ONS 负责解析任何 EPC 对应的静态信息,即电子产品编码经 ONS 解析后,可获取该产品的详细静态信息(如生产日期、原料等与供应 链中位置变化无关的信息)的数据访问入口10。中间件有两大功能,一是两大平台,二是通信。首先要为上层服务提供 应用,同时,要连接操作系统,保持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中间件还要支持各 种标准的协议和接口,如要支持 RFID 以及配套设备的信息交互和管理,同时, 还要屏蔽前端的复杂性。 在我国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在车辆管理系统之中引入物联网技术,设计一套专门应用于车库车辆管理的车辆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 李虹.物联网生产力的变革.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年2. 武功宜.智慧的物联网感知中国和世界的技术.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3. 童林旭.地下汽车库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年4. 【美】蔡斯(Chase,R.B.)等著,任建标等译.运营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徐月兰.5.基于PLC控制的地下车库管理系统.Equipment Manufactring Technology No.8,2009.6. 【英】洛森等著,许国兵等译.快速响应供应链满足客户需求之道.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周洪波.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年8.GaryM.Gaukler.RFIDinSupplyChainManagementD.StanfordUniversity.20059.宁焕生,王炳辉著.RFID重大工程与国家物联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10.董晓荔,阎保平.EPC网络中的ONS服务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年2本课题要研究或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研究手段及途径:(1)停车位曾经是商圈大战最基本的竞争因素之一,随着地下车库的广泛建设,停车问题总算解决了。只是,停车位供求矛盾的缓解,却让找车问题成为了商圈的新“痛点”。眼下,各大商圈地下停车库普遍越建越大,内部格局错综复杂,出口众多,要想快速给自己的爱车找一个合适的位置,还真不是分分钟能办到的。本课题旨在在物联网的基础上研究新型停车场,停车场采用物联网新技术,设计了智能化无卡无票出入系统、多方式反向查车系统、查询车位系统,实现了到达、停车、寻车、离开,全程的智能化引导。 研究手段包括辐射传感器、控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