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1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2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3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4页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识字4一、教学目标:1、认识“词、受”等14个生字。会写“寸、落”等10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成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难点: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有收集成语的兴趣。三、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听老师讲拔苗助长的故事,揭示课题。教师简介成语的特点。(如,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相沿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固定词组。成语是汉语宝库中一朵耀眼的奇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二、初步朗读课文。1出示“识字4”中的成语。2听示范朗读。3自由朗读,不会的字看书上的注音拼读。三、读词识字1自愿读成语,师生正音。提示:寸,平舌音;彰、障,分清声调。2出示字词卡,学生认读。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4、全班交流。提示:(1)村-寸,用“减一减”的方法;工-功,用“加一加”的方法;彰-障,用“换一换”的方法。(2)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交朋友,为什么?(字词的运用)(组词、近反义词、造句等形式)5识字的巩固。(1)用开火车的方式,巩固和检查生字识记情况。(2)看字卡说词语。如,“寸”“寸有所长”。(3)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同桌互读。6指导读全文,读出韵味,巩固认字。(1)自读,要求读准确,读通顺。要注意咬字吐字。(2)师生对读。老师读前一个词语,学生对后一个词语。(3)生生对读。一人读一个词语,或一人读一节,互相正音。(4)齐读,指导读出韵味。注意体会韵脚的读音:长-彰;天-山;功-成。(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些词语明白了什么。四、写字。1、读一读田字格里的字,按结构分类。2、学写寸、落。寸:独体字。与才比较。组词。落:上下结构。组词。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1、 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组词读。2、 出示词语。开火车读。二、学习课文内容。1、指名读第一组的四个成语。边读边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相得益彰 相得益彰 )尺比寸长,但运用的场合不同,尺有显得短的时候,寸也有显得长的时候。比喻每个人或事物各有长处和短处。出自楚辞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原指君臣之间相互配合更能发挥各自特长。后泛指两者之间互相映衬,更能显示各自的长处和优点。出自汉代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彰。”)第一组是说人应该“取长补短”。2、相同方法学习二、三节。第二节。(坐井观天 管中窥豹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坐在井里看天。比喻见识有限,眼光短浅。出自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管,竹管;窥,从孔隙中看。从竹管孔中看豹,只能看到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见到的只是事物的一小部分,未能看到事物的全貌。障,遮挡。一片小小的树叶挡住了眼睛,就看不见远处高大的泰山。比喻被眼前细小的事物蒙蔽,看不到事物的本质或全体。)第二组是说看事物要全面,不能以偏概全。第三节。(拔苗助长 徒劳无功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把禾苗拔高,帮助它生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这是个寓言故事,说明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结果反而把事情弄糟。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比喻条件或时机成熟,事情自然就会成功。出自宋代张君房云芨七签:“瓜熟蒂落,啐啄同时。”渠,沟渠。水流到的地方自然成渠,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成功。出自宋代苏轼答秦太虚书:“水到渠成,不须虑。”)第三组是说做事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三、写字。学习六个左右结构的字。强调: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衣字旁,不要写成示字旁。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所:注意左边的笔顺。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取、注意左边“耳”字旁的变形。四、实践活动。1、读成语故事,积累喜欢的成语。2、成语故事用图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学反思: 13、坐井观天教学目标: 、认识“沿、际”等个生字。会写“信、沿”等个字。、能正确、流利的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对话。、发挥想象,初步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写生字。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观”是什么意思?2、“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坐在井底看天)3、谁坐在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是什么样的?它的看法对不对?读了课文就知道了。二、释题、请大家齐读课题。、谁知道“观”是什么意思?“坐井观天”呢? 三、朗读感悟、老师引读:青蛙问小鸟小鸟回答说青蛙说小鸟说青蛙笑着说小鸟也笑了,说、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同桌分角色读。、指名分角色读。、去掉提示语,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读课文后,填空:青蛙坐在( )看天,看到的天不过( )那么大。小鸟站在( )看天,看到的天( )。、讨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集体交流。 四、学生分角色表演故事五、揭示寓意、交流心得。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结束语: 小朋友,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短小幽默。让人读后能明白一个个道理。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请大家课下找几则寓言故事来读好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扩词训练课件出示生字:沿际信、学生齐读,指名读。、谁能用“沿、际、信”这三个字分别来说几个词?、学生自由读组的词。 三、指导书写生字、指名读生字。、学生观察每个字的位置,引导学生书空。、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里先描红,再临写。、小组内评议。 四、读读抄抄课件出示:小鸟青蛙朋友坐井观天看见井沿抬头无边无际、齐读,指名读。、学生在书上抄写词语。 五、拓展练习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一看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课件、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这么可爱的葫芦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各抒己见,预设学生心理:葫芦是农民伯伯在地里种出来的。)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齐读课题:第七课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 1、 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2、 看图(课件显示),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 谁认为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4、 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课件,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观看课件感悟。)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在文中找出生字并标记出来。 (1)、指名读生字,拼读。(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比赛读。6、教学要求会写的字。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书写。四、拓展与巩固。 1、 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2、 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看课件)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 总结谈话。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五、作业设计。 1、感情朗读课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认读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一、复习一自然段1、我们借助图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多媒体) 2、好,我们一起来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一自然段。请打开书,根据老师的问,用书中的话回答。细长的葫芦藤上有着什么?花谢以后,又怎样呢?那个人怎么做的?二、学习四自然段 (多媒体) 1、是的,这是一株长得非常好的葫芦,这以后一定会长得更好吧,可结果,是怎样的?请看图(多媒体)。 2、看了图,你心里有什么感受?个读,用读表现出你的惋惜。齐读。对比这样的两幅图,你会产生什么样的疑问? 3、长得那么好的葫芦,为什么会变黄、落了呢?你认为这个问题可以在哪些自然段找到答案呢?请你带着这个问题,自读2、3段,边读边想。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你知道主要原因是:1、叶子上长蚜虫,他不治。2、邻居劝他,他也不治。由此,你又产生了什么疑问?叶子上长蚜虫,他为什么不治?他想些什么?这些问题可以在哪个自然段找到答案?请一个同学朗读,听听、想想。现在就请你们用这样的符号勾出他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他想些什么?个读,订正。齐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不怕,不在乎。怎么读出不在乎的语气呢?个读、男生读、齐读。是的,他不在乎叶子上有虫,他只在乎葫芦。他为什么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呢?对,他在乎的只有葫芦,他怎么说的?你从他的话中感受到什么? 3、你具体从哪儿感受到他希望葫芦长得快些?个读、齐读。 4、还感受到什么?(长得大些) 5、从哪儿感受到的?读、齐读。 a、是的,他多希望葫芦长得快些,长得大些呀,根本不管叶子上长虫了。再读他说的话,齐读。 b、你还从哪儿感受到他只乎葫芦,盯着是什么意思? c、会抓关键词,用这种神情来说一说,齐读。 d、对了,他不在乎叶子上长蚜虫,他只在乎葫芦。根本不去治叶子上的虫。 6、可邻居劝他,他为什么不治,他是怎么说的? a、我请一个孩子读三自然段,其余同学边听边想。 b、他怎么说的?个读。 7、齐读,种葫芦的人说了几句话?分读。 8、你对哪句话影响最深?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分读。9、 如果是你听了种葫芦的人说的话,你会怎么劝告他呢?四、总结 从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这个人他的葫芦开始长得那么好后,后来长了虫,他不;邻居最后才使葫芦变黄落下来,这多可惜。 好,再读一遍课文,回忆内容。五、练习 这有一练习题,请同学们自己填空。 教学反思: 15 小柳树和小枣树一、教材分析:小柳树是春天的使者,当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它就挺起细腰,披着飘逸的长发,在微风中翩翩起舞,显得那么妩媚、迷人。小枣树呢,春天来了,那弯弯曲曲的树枝上仍是光秃秃的,过了好些日子才长出小小的叶子,这是小枣树的短处。但是,到了秋天,小枣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枣子,大家坐在院子里津津有味地品尝它的香甜。这是小枣树的长处,也正是小柳树的短处。 小柳树和小枣树各有长短,怎样看待每个人的长与短,是课文的立意所在。课文借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小柳树因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而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也不因为自己能结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用不同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 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长处。三、教学重难点:学会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四、 教学思路:本文是一篇说理的童话故事,有趣又有哲理。人物对话较多,利用这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搞清楚“为什么这样读”的同时,体会到抓重点词、句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提高朗读技巧。五、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自制生字卡片。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诱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找春天吧!引导学生齐唱春天在哪里。好,我们已经找到了春天。你看,春天的使者小柳树来了!还带来了它的朋友小枣树呢。(课件出示)想知道它们在春天、秋天时有什么不同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思考:小柳树和小枣树长得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生字卡,学生找出带这个字的词和句字读给大家听。说一说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它。 3、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4、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准备,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 5、故事中的小柳树和小枣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说说小柳树和小枣树,也可以找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教师指导读通句子。三、巩固生字。1、巩固会认的字。2、教学会写的字。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迅速认读。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的故事。 二、再读课文,感悟小柳树的美,体会小柳树的得意。1、认真听课文范读。2、自由读24节,找一找小柳树美的句子,并用横线画下来。3、交流,并进行朗读指导。 A、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出示这句话。(课件出示) 抽生读,评议。(你读的比小柳树还美)你是怎么来读好这句话的。给重点词加点。 齐读。B、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自由读,你觉得哪个词写得特别美?谁还觉得哪个词特别美?课件加点。 想不想看看小柳树浅绿色的美(出示图)谁能通过朗读来夸一夸它? 芽儿变成小叶子,多高兴啊,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柳树。 C、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谁来读读。(出示图)小朋友你们看,小柳树长得更美了,它在微风里得意得跳起舞来。谁能来得意地读一读这一句话。4、让我们再一次一起来感受小柳树的美,齐读这三句话。5、小柳树长得这么美,可是小枣树呢?(出示图)看图说。找出课文中描写小枣树的词语。出示:小柳树看看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也不好看。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6、我们的小柳树看到了小枣树是怎么说的?出示: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小柳树说:“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抽学生读。自由读。小朋友,你认为小柳树这样说小枣树对吗?你想怎样劝说小柳树呢?、小朋友说得真好。小柳树因为自己长得漂亮而得意,瞧不起小枣树,这是非常不对的,小朋友可不能像小柳树这样啊!三、细读58节,品读升华。1、春去秋来,小柳树和小枣树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读课文第58自然段吧,可以用笔划自己喜欢的句子。2、交流:(1)“到了秋天,小枣树结了许多又大又红的枣子。”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个句子,你能读出什么意思来?(美、许多、又大又红、高高兴兴)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名两人齐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小枣树茂密的绿叶丛中缀满了大红枣儿,美得让人羡慕。他不仅美,它的大红果子还给人们带来了快乐和甜美。让我们把这一段连起来欣赏一下吧。(齐读第五段)(2)小柳树看看自己,什么也没结。小柳树怎么想的?对小枣树说了些什么?小枣树又是怎么说的?(出示)小枣树温和地说:“你虽然不会结枣子,可是一到春天,你就发芽长叶,比我绿得早;到了秋天,你比我落叶晚。再说,你长得也比我快,等你长大了,人们在树阴下乘凉,那有多好啊!”a你觉得小枣树怎么样?(用词丰富、准确)b小枣树不因自己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果子而骄傲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呢。c谁来学着小枣树,用温和、宽容的语气读一读。d我想此时的小柳树一定也学会了夸奖别人呢?小柳树,你会怎么夸小枣树呢?3、老师有两个成语要送给小柳树和小枣树,同时也送给我们的同学们,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4、你喜欢小柳树和小枣树吗?喜欢它们的什么? 是呀,老师也喜欢小枣树,因为小枣树不因自己长得没有小柳树好看而泄气,又不因为自己能结出又大又红的枣子而自大,相反还夸奖小柳树。但是老师也喜欢小柳树,因为小柳树长得很美,老师喜欢一切美的事物。而且小柳树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相信,此时的小柳树也学会了夸奖别人呢!四、带着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来读读全文吧,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吧。五、学生互动:夸夸我身边熟悉的人。(可以是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是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你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你能学着小枣树,也来夸夸你身边熟悉的人。教学反思: 16 风娃娃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教学重点: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课件预习: 学生收集有关风的资料。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一分钟1、教师出谜语,学生猜: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风)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收集的有关风的资料。(一)板书课题,谈话激趣1、揭题:今天,我们认识的新朋友就是来自风家族的一位小成员“风娃娃”(师板书:风娃娃)(二)初读,感知课文1、想了解“风娃娃”吗,那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碰到不认识的字就请教书中的枫叶老师或者同桌的小朋友,读完之后同桌互相交流自己学会的生字。2、趣味识字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生字:自由读、齐读、小组比赛读、抽读。交流识记方法3指名分段读课文,交流风娃娃都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田野 吹动大风车 河边 推动帆船 广场 吹跑风筝、衣服,吹断小树(三)、提问设疑,研读课文1学习第二自然段。(1)播放课件。(风娃娃吹动风车。)(2)风娃娃做了什么?结果怎样?(3)小组读,然后派一个人来比赛读,并指导朗读。(理解“断断续续”“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学生配上动作表演。)2学习第三自然段。(1)播放课件。(风娃娃吹帆船。)(2)风娃娃又做了什么?结果怎样?(3)指导朗读。(理解“纤夫”,学生配动作表演。)3全班朗读第二、三段。4你知道风娃娃还可能做哪些好事?(让学生利用校园网找风娃娃可能做哪些好事,在班级中交流。)5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读这一句话。你们觉得它这样想对不对?6小结:看来光有做好事的心愿是不够的,帮人们做好事,也不是光有力气就够了,你们回家后再找一找风娃娃好心办坏事的资料,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四、写字指导1屏幕出示四个生字:夫、表、示、号。2学生观察写好这四个字的注意点,说一说哪个字最难写?3示范写“表”,提示下半部分不是“衣”。4提醒“夫”与“天”的不同;“号”的最后一笔。5学生先书空,再描红、临写。6展示学生写的生字,师生共同评议。第二课时课前互动:指名说一说搜集的风娃娃好心办坏事的资料。一、复习导入1.做拍卡片认字游戏。2.朗读第二三两段。二、学习交流“做坏事”板块师:学习小组自由读课文,想一想:风娃娃又来到了哪些地方?做了些什么?结果怎样?(反馈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无影无踪”“伤心”“责怪”等词语的意思。)同一小组的学生分自然段读一读。师:风娃娃听到人们责怪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他知道人们为什么责怪他吗?师:谁能把风娃娃的伤心、委屈读出来?师:如果你就是那棵受伤的小树、那只断线的风筝、那件被吹跑的衣服,你想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反馈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受,明白其中的道理。)5进一步练习朗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上台展示朗读,挑战比赛读。(评出本节课朗读小能手。)三、明理小结1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时需要风大点,有时又希望风小点。什么时候你希望风大点儿?什么时候希望风小点儿?2听了你们的话,风娃娃明白了自己的错误。四、拓展(1)作为风娃娃的朋友,你有什么想对他说吗?(2)把你想说的在本子上写写吧!板书设计:16风娃娃田野 吹动大风车 河边 推动帆船 广场 吹跑风筝、衣服,吹断小树教学反思:17、酸的和甜的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内容大概内容。 2、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出不同语句应表达出的语气,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看这四位动物伙伴的”。 3、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教学重点: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正确朗读课文,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读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动物的说话语气,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课前准备:生字图片、课文插图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鼓励学生说,进行发教思维训练。)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小动物的故事:(第一自然段)那后来怎样了呢?这葡萄是酸的还是甜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童话故事。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内容,认读生字1、自由读课文,读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认读生字,教师随机出示相应的生字词。3、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怎样认识这些字词的。(通过观察、读文使学生懂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三、朗读感悟,深入体会1、听老师示范朗读,谈谈自己的感受。先自由读,借助插图,逐段读文。2、小组合作读,观察图画中的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测他们的心理。练习有感情朗读。(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每个动物的特点,并且针对特点,选择适当的语气来读,以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3、各小组选送代表比赛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看谁读得最好,师生共同评议。重点品读以下句子。课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比较说说两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通过反复读来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从而也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4、讨论交流。通过朗读,说说你喜欢图中哪个小动物?为什么?谁来把描写小猴子的段落有感情的读一读。指(12)名同学读,从中感受小猴子的聪明。读5、6自然段。读小猴子和小兔子、小松鼠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敢尝试小兔子、小松鼠:不老实,总是轻信别人。大家谈各自的想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意识。)5、齐读文章最后一段。出示生字“硬”,让学生结合句意说说“硬”的意思。扩词。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识字,并且反复出现扩词运用以达到巩固识字的目的。)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你能帮助他们想想原因吗?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6、如果是你,你会不会也像小松鼠和小兔子那样呢?(让学生发挥想象,认清事物的本质以分辨是非。从而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四、巩固识字、指导写字。在写字中巩固要写的字。认读生字,记忆字形。指导扩写。重点指导反犬旁的字。五、迁移运用。指导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再上台讲给大家听,懂得了什么道理?板书设计: 酸的和甜的 小狐狸 小松鼠 小猴子 小兔子 (狡猾) (老实、轻信) (聪明)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书写指导三、朗读感悟1、读第一段,说说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2、指名读读狐狸的话,指导学生读出狐狸酸酸的语气。3、读第一自然段。4、分角色朗读课文。5、复述故事。先自己看图复述故事,再上台讲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有感情。四、实践活动自选伙伴,编排童话剧,再演一演。(一)分析角色狐狸:狡猾小松鼠、小兔子:老实、轻信小猴子:聪明、敢尝试(二)分配角色自主组织,竞选角色,确定导演、演员。(三)编排表演想想每个角色说的话。导演解说,演员表演,互相指点。(四)表演童话,评委评分主持人介绍节目,各组表演,评委评分。(五)总结颁奖师生评价总结。教学反思:语文园地四教学目的:1、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不断扩大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交流。2、学习积累词语的方法,学习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认识几种基本句式。3、学习观察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和书面、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我的发现1、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交流讨论。2、先让学生拼读生字,朗读韵语,在读中发现字的特点3、读学习伙伴的话,让学生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子,让学生试着认一认(苞、胞、炮等) 二、日积月累1、读读记记(1)自由读(2)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3)师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4)生生相互数数字对词语的游戏(5)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讲解。(6)你记住了哪些词2、我会填(1)自由朗读,感受语气(2)填写标点符号(3)指导朗读,加深对这三种句式特点的认识。3、我会写(1)学生自由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指名说,引导学生仔细听。(3)学生评价(4)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5)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第二课时一、“我会读”1、老爷爷和小孙子有驴也不敢骑,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读一读这则故事,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把这个故事读给你同桌听听,比比看,谁读得更有意思。3、小组合作分角色读一读,议一议: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4、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如一人骑一会儿) 5、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6、这个故事真有趣,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