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doc_第1页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doc_第2页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doc_第3页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doc_第4页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主题: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孔德思想的主要阶段孔德的工业社会理论孔德的“社会学”概念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一 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 近代社会学起源于实证主义(Positivism)。其原则指导了大部分的社会学研究,为社会学的独立和早期的发展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对当时大多数社会学家来说,掌握实证主义思想被认为是学养成熟的标志。即使在今天,实证主义仍然是社会学领域中的强纲领和强范式。 实证主义的信念: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是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无根本区别。由于科学已经取代宗教成为无可争议的权威,将自然科学中卓有成效的方法运用于社会生活领域,建立一门关于社会的科学既是势所必然,又合情合理。因此,丝毫不奇怪为什么近代的第一批社会学家以实证主义为其理论和方法的源泉,而实证主义的主要创立者,如孔德、S穆勒又都同时成为社会学的创始人。这一情况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竟使许多人把社会学等同于实证主义。孔德是最早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证主义的欧洲思想家。他对“实证的”一词的含义作了这样的解释:(a)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6)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c)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d)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e)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具体说来,社会学的实证主义的基本信念或原则,有以下几条:第一,本体论的自然主义假设。断言社会文化现象与自然现象本质上是同类的,因此,社会过程同自然现象相比并非是崭新的现实,同样可依自然规律来解释; 第二,方法论的自然主义假设。社会学知识体系应以自然科学力楷模,并采用它的方法论观点,在这个问题上,早期的实证主义不像后来的实证主义那样刻板。孔德与穆勒都很关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不同之处,而且他们都未用这一个来反对另一个; 第三,认识论的经验主义原则。实证主义可被视为是广义经验主义的一个别种。强调经验和感性资料在社会学认识中的作用,排斥思辩的社会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假问题,断言社会知识的可靠性真理性取决于观察与检验; 第四,“价值中立性”的要求。科学只与“是什么”(what is )有关,而对“应是什么”(what ought to be )不感兴趣,作为学者的社会学家,应该放弃对被研究的现象与所获得的结果的本质作任何价值判断; 第五,社会科学是社会工程的工具与基础,科学使预测成为可能,而预测则有助于控制社会的过程与结束它的自发性与破坏性。因此,社会知识本质上是实践取向的。社会学实证主义的主要派别:有机体论、机械论和证伪论证明社会对象与自然对象本质上相同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类比法。根据两种主要的类比,即把社会同生物机体视为同一以及把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或物理现象相类比,社会学实证主义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有机体论与机械论。孔德、斯宾塞、涂尔干是有机体模式的代表,这种模式把社会现象看作是完整的社会体系中相互联系的正在实现的某种功能,就像生物机体的细胞和器官那样。S穆勒、凯特莱(L.Quete1et,17961874)是机械论的代表,在机械论的社会模式中,个人被视为一种社会原子,而社会的组织与制度则是物理的或心理的机制。当然,也有个别例外,比如,卡尔波普的证伪主义。波普同样主张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同一性,主张社会科学学习自然科学,尤其是物理学。但是,在他心目中的物理学,不再是近代社会思想家所接受的牛顿物理学,而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波普认为,物理学或现代自然科学的根本方法或精神是试错法。在他的批判理性主义的基础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能够达成新的统一。在20世纪50年代,波普代表实证主义或自然主义的阵营,与德国批判社会学家,如阿多诺等人,甚至可以说整个德国社会学协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之流变: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发展史大体可分两个阶段:早期实证主义与新实证主义。第一阶段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它同孔德、斯宾塞、穆勒及其大批追随者的名字连在一起,而至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即在进化论观念与机械论观念发生危机时期结束。进化论在社会学领域今天仍然有魅力和影响,甚至发展出“社会生物学”社会学实证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约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持续至今。早期实证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在现代西方社会学中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结构主义、功能主义等可视为有机论的变种,它们恢复了社会有机体的思想,但已采取颇为不同的解释;机械论的模式最终演变为行为主义社会学(各种类型的社会交换理论等)等现代实证主义的激进变种。在反实证主义的历史主义(库恩和费耶阿本德等人的科学哲学)与人文主义社会学(解释学和现象学)等兴起之前,实证主义是社会学的主流;今天,“实证主义”一词似乎成了社会科学中的贬义词,许多社会学家都回避它。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认为现代西方社会学已经克服了实证主义以及反实证主义倾向的极端性。如果我们赞同把现代西方社会学分为三种主要思潮,即自然主义社会学(实证主义在其中起了主要作用),人文主义社会学(现象学社会学、俗民方法论、符号互动论等)与批判的社会学,那么就可以说,实证主义仍三分天下有其一。二 孔德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要命题奥古斯特孔德思想的发展分别以他的三部著作为标志。第一个阶段自1820年至1826年,即社会哲学文集阶段,包括以下几本小册子:现代史简评(1820年)、重建社会的必要的科学工作简介(1822年4月)、对科学和学者的哲学研究(1825年)、论神权(1825一1826年)。第二个阶段,以实证哲学教程(1830一1842年陆续问世)为标志。第三个阶段,以实证政治体系和论人类宗教社会学(1851年至1854年问世)为标志。 “大部分社会学家都是以解释自己所处的时代为起点的”(雷蒙阿隆),在第一阶段中,奥古斯特孔德文集反映和解释的就是19世纪初欧洲社会的历史性时刻。 孔德认为,一种由“神学”和“尚武”这两个形容词标明特点的社会类型正在消失。中世纪社会的柱石是天主教会解释的超验性的信念。神学思想方式是与由第一等级的军人表现的尚武活动的主导地位同时代的东西。另一种社会类型,即科学的和工业的社会正在诞生。从消亡的社会是神学社会这个意义上来说,新生的社会是科学的社会。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思想方法是学者的思想方法,带有旧时代特征的思想方法则是神学家和僧侣的思想方法。作为一种社会范畴,学者取代了僧侣和神学家,成为社会秩序中精神和道德的基础。他们正在从僧侣手中接受一份神权的遗产。孔德在文集的开头几篇文章里说,这种神权在每个时期里都必然是由提供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方法和用作社会秩序准则的思想的人所代表的,和学者取代僧侣一样,广义的实业家即企业家、工厂经理和银行家正在取代军人的地位。一旦人类用科学的方法思考时,最重要的社会活动就不再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战争,而成为人与自然的斗争或者是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了。 从这个时期起,孔德从对他所处的社会分析中得出了社会改革的基本条件是智力改革的结论,光凭偶然的一次革命或暴力行为不足以改组处在危机中的社会。为此必须综合各门科学,并创立一种实证政治学。 孔德像他的许多同时代人那样,认为现在社会处在危机之中,他在正在消逝的神学和尚武社会秩序与正在形成的科学和工业社会秩序的矛盾中找到了对社会动乱的解释。 对当时危机的这种解释,其结果是改革者的奥古斯特孔德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式的革命鼓吹者,也不是孟德斯鸠或托克维尔式的自由制度的鼓吹者,而是一个实证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家。 孔德思想的总方向,尤其是改造计划,都源自对当时社会的这种解释,正像孟德斯鸠看到了法国君主政体的危机,他的观察所得成了他的整体观念的源泉之一那样,奥古斯特孔德看到了两种社会类型的矛盾,并认为这种矛盾只能通过他称之为科学和工业型的社会的胜利才能解决。这种胜利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可以推迟或加速,因而社会学的作用是理解这种必然的,即既是必不可少的,又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变化,帮助这种根本秩序的实现。 在第二阶段,即实证哲学教程阶段,孔德的指导思想并没有变化,但他的视野更开阔了。他发展并确认他在文集一书中已经提出过的两条基本规律:三种状态的规律及科学发展及其分类的思想。按照三种状态的规律的说法,人类应当先后经过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中人类乞求于神灵或上帝来解释各种现象。第二阶段中,他乞灵于抽象的实体,如大自然。第三阶段时,人类只是观察这些现象,并找出各种现象之间在某个时期或过去可能存在的经常联系。他不想找出事情的缘由,而只是想找出支配各种现象的规律。孔德认为人类思想发展三阶段规律,同时也是每个学科的发展规律。“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点,每一个知识部门,都先后经过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在神学阶段,人类精神探索的目标主要是万物的内在本性,是一切引人注意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最后原因,总之,是绝对的知识。各种现象被看成一些为数或多或少的超自然的主体直接地、连续地活动的结果,这些超自然主体的任意干涉,被用来说明宇宙间一切貌似反常的现象。”在形而上学阶段,“人们把那些超自然的主体换成了一些抽象的力量,一些隐藏在世界万物之中的真正的实体(人格化的抽象物),认为它们能够凭自身产生人们观察到的一切现象,因为要说明这些现象,就只消为它们分别指定一个相应的实体。”“最后在实证阶段,人类的精神承认不可能得到绝对的概念,于是不再探索宇宙的起源 和目的;不再求知各种现象的内在原因,而只是把推理和观察结合起来,从而发现现象的实际规律,也就是发现它们的不变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西方现代资产阶级哲学论著选辑第2526页) 从神学时代到形而上学时代,进而到实证时代,这个过程对各种知识学科来说,并不是同时发生的。在奥古斯特孔德的思想里,三种状态的规律只有当它与科学分类相结合时才有严格的意义。各门科学的排列次序为我们揭示了才智在各个领域里成为实证才智的顺序。 换句话说,实证思想方法首先是在数学领域里得到承认,然后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上得到承认的,当然,实证主义在某些更为复杂的学科里出现得较迟这一点是很正常的,因为:学科越简单,就越能实证地加以思考。甚至会有这种情况:观察到的现象会自然得到承认,这样,才智就会立即成为实证才智了。 三种状态的规律和各门学科的分类,这两者的结合其目的是要证明在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里取得胜利的思想方法,最终也应当在政治学领域里取得胜利,并达到创建一门新的实证社会科学社会学的目的。 然而,这两者结合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说明创建社会学的必要性。自从有了生物学这门学科后,方法论就发生了一个决定性的变化:科学不再是解析性的科学而基本上必然是综合性的科学了,这一变化后来奠定了社会学的历史统一观的基础。也因此,孔德的社会学被称为整体论(holism)。整体大于局部,综合先于分析,以及认为社会学第一位的、真正的对象是人类历史,是实证哲学讲义中所确立的新的社会学的主要方法论原则。在他的思想的第三个阶段里,孔德用人性和社会性的理论证实了人类历史的统一性。代表作是实证政治体系。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奥古斯特孔德的经历可以用他想证明人类历史的统一性的意愿加以解释,在最后一本书中他为这个概念提供了哲学基础。为了使人类历史成为一个整体,那么各个社会,各个时代的人就应该有某种可以被认识,可以被确定的性质。其次,透过社会组织的多样性,任何社会都应当有一种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基本秩序。最后,人性和社会性应当是这样的,即可以由此推断历史演变的主要特点。这三个观点就是实证政治体系的基本点。 人性的理论包括在奥古斯特孔德所称的大脑图表,即关于大脑区域定位学说的全部观点之中。但是,除了这种或那种古怪之举外,这张图表明确指出具有人类特征的各种活动。以社会静力学力研究对象的第二卷,描写和分析了人们能够透过机构的多样性认识社会的基本秩序。总而言之,大脑图表和社会静力学为实证政治体系专论社会动力学的第三卷提供了基础。全部历史就是为了实现第二卷里分析的社会基本秩序,实现第一卷大脑图表中所论述的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 概括起来说,奥古斯特孔德的社会学思想是以三大命题为前提的。 第一个命题是:西欧的工业社会具有典型性,它将成为全人类的社会。孔德认为工业社会的某些方面具有普遍的使命。欧洲社会的特征科学地组织劳动比其他组织方法有效得多。个中奥妙一旦被一个民族发现,人类的其他部分就应当把握好它,因为它是繁荣和强盛的条件。 第二个命题是科学思想的双重普遍性。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学方面的实证思想具有普遍意义,运用这种思想而取得的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因而全人类都接受这种思想方法。奥古斯特孔德在这方面的说法是很正确的。今天西方的科学无论在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都已成为全人类的科学,在生物学方面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但是,科学的普遍性还有另一层意思:既然人们用实证方法研究天文学或物理学,那么人们也就不能用其他方法研究政治学和宗教学。实证方法已经在无机的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成功,它就应当延伸到思想的其他方面。然而实证方法在这方面的普及是极不明显的。在社会学、伦理学或政治学方面,难道一定要沿用数学或物理学的方法吗?这个问题至少是有争议的。 奥古斯特孔德的第三个命题就是实证政治体系的命题。如果说人性基本上是不变的。社会秩序基本上也是不变的,那么,怎样才能最终保全多样性呢? 换句话说,奥古斯特孔德关于人类统一性的观点在他的一生事业的三个主要阶段里有三种形式: 西方正在发展的社会是很典范的,全人类必将走上西方先驱者已经开创的道路; 人类历史是一部思想史,这部思想史表明了实证思想的变化,或者说表明了全人类学习实证主义的过程; 人类历史就是人性的发展和成长的过程。这三个命题代表着对人类的统一性的三种可能的解释。三 孔德的工业社会理论当代法国社会学家雷蒙阿隆非常重视孔德的工业社会理论。他说,19世纪初震惊所有社会观察家的新鲜事是工业。大家都认为某种与过去不同的新奇事正在诞生,但现代工业的独特性究竟在哪里呢? 雷蒙阿隆认为,19世纪初人们看到的工业有六个特点: 第一,工业是建筑在科学的劳动组织的基础上的。生产不是按照习俗进行组织,而是以获得最大效益为目的而组织的; 第二、由于科学组织劳动,因而人类得以大量开发资源; 第三、工业生产要求在工厂和城镇集结工人,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工人的大量存在; 第四、工人在劳动场所大量集结决定了职工与雇主、无产者与企业主或资本家之间潜在的或公开的对立; 第五、随着财富由于劳动的科学性而不断增加,生产过剩的危机也日益增多。其结果足在物质丰富的情况下制造了贫困。令人愤慨的是正当千百万人备受贫困之外的时候,大量商品却卖不出去; 第六,与劳动组织工业化和科学化相联系的经济制度,其特点是自由贸易及企业主和商人追逐利润。某些理论家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开发财富的根本条件正是追逐利润和竞争,国家干预经济事务越少,生产和财富就增加得越快。对工业社会的解释,各个思想家和思想流派视对每个特点强调的程度而异。奥古斯特孔德始终认为前3个特点是决定性的特点,工业就是科学的劳动组织,然后才有对财富的不断增加和工人在工厂里的集结。此外,工人集结是与资本或生产资料集中在一小部分人于中相对应的。在他看来,第四个特点即工人和企业主的对立是次要的。他认为这种对立是由于工业社会组织得不好而造成的,可以通过改革加以纠正。同样,在他眼里危机也是次要的、表面的现象。至于自由主义,他并不认为它是新社会的要素,而是一种比建筑在自由竞争基础上的组织更加稳定的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反常的成分和一时的危机。 自然,在社会党人看来,第四和第五个特征是决定性的特征,像19世纪上半叶悲观的经济学家一样,社会党人的这种思想是由于他们看到了无产者与企业主之间的冲突,看到了频繁的危机,并认为这是资本主义无政府状态不可避免的产物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就是以这两个特征为基础创建资本主义理论并对资本主义作出历史性的解释的。至于第六个特征即自由贸易,这一点正是自由派理论家所特别强调的。他们认为自由贸易是经济进步的决定性原因。孔德关于自由劳动,把科学应用于工业上,组织至上等论点都具有目前工业社会观点的明显特征,那么为什么奥古斯特孔德会被人遗忘或不赏识呢? 第一个原因是即使实证主义的主要思想是深刻的,但他对工业社会的详细描述,尤其是在实证政治体系一书中对工业社会的详细描述还是常常会遭到人们轻浮的嘲笑,孔德详细地解释了世俗等级制度将怎样组织,工业,银行家等世俗领袖的确切地位将是怎样的,指出为什么担任最广泛职务的人应当拥有最大的权威,应当在等级制度中占有最高的地位。他精确地指出每个城市的人口数和掌权者的人数,他还说明了财富应当怎样转移。一句话,他把自己的想像列举得十分详细,在他的这种想像中我们都无所作为,而他却自以为是上帝。另一方面,奥古斯特孔德的工业社会的观点是与战争已经一去不复返的论调联系在一起的。然而,1840年至1945年这一时期里,历史并不像他所想像的那样,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本20世纪上半叶就发生了几次十分激烈的战争,它使实证主义派的忠实信徒们大失所望。实证主义派曾经说过战争会在人类的先驱,即西欧消失,但是20世纪几次战争的中心和策源地恰恰是西欧。 奥古斯特孔德认为,西方的一小部分人,由于时来运转成了人类运动的带头人。这些人不应当征服其他种族的居民,把自己的文明强加于他们的头上。他以充分的论据说明西方人不应当征服非洲和亚洲。如果西方人靠刺刀传播他们的文化,他们就会犯错误,对他们自己及对别人都是不幸的。如果说他这样说是正确的,那是因为他曾经犯过错误。一个世纪中发生的事情与他所声称的并不相符。 奥古斯特孔德曾经预言过和平,因为他认为在工业社会里战争将不再起作用,为了迫使生性懒散的人从事正常的劳动以建立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形成罗马帝国的统一,让天主教义得以传播并最终使实证主义得以产生,战争是必要的。战争已经完成了双重历史任务:使人学会了劳动并建成了一些辽阔的国家。但在19世纪,它就没有什么作用可以发挥了,因为从此以后的社会是劳动至上,劳动价值至上的社会,军人阶级已不复存在,因而战争也就没有理由了。四 “社会学”的概念及其内部分工孔德被公认为社会学的真正的创始人。他在实证哲学教程的最后三册,特别是第四册正式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1839年)并作了系统的方法论的建构。在第三阶段的实证政治体系的第二册和第三册对社会学的内部结构及其分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别建立了所谓的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孔德的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是其科学分类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可以认为孔德之所以提出科学分类体系,也是为了确立社会学在人类思想体系中的地位。科学或知识的分类,是人类知识史上的一个重要内容。每一种这方面的重要思想的提出,都反映了人类思想或知识的重大变革。孔德认为,社会是一种有规律的结构。他认为,社会现象具有自然的合乎规律的性质。社会学的任务是发现那些社会现象之间经常的、重复出现的联系,即种种规律。承认社会结构的超个人性、过程的规律性与可认识性。从而,试图把唯意志论以及夸大伟人作用的观点,从社会学中排除出去。孔德试图通过认识社会规律而建立社会学的构想,对于当时流行的否认可以科学地认识社会的神学与唯灵论观点,是一种冲击,是一种进步。如果说社会学的自然主义传统主要来源于物理学,那么,整体性方法论公设则主要来源于生物学。自从有了生物学这门学科,方法论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科学不再仅仅是解析性的了,而发展到综合性的阶段。物理学研究孤立的现象之间的规律,所以是解析性的科学。生物学则研究生命体的全貌,否则就无法对某一器官或某种功能作出解释,所以是综合性的科学。孔德确立社会学地位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从当时已经具有较高声望的生物科学中借用概念与观点。孔德认为,生物学对人的研究为研究社会奠定了基础。他指出,必须首先承认生物学中的个体有机论和社会学中的社会有机论之间的对应性。他说:“就这样,我们在社会学中对社会有机论的统计分析,和生物学中对个体有机论的统计分析之间建立了真正的对应如果我们采用了生物学中最为确定的观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将结果解剖成要素、组织和器官。对社会有机体也将如此,也许甚至用同样的名词。” 孔德从生物学中引申出了整体性方法论公设。这一方法论公设包括下述要点:(1)社会是一个整体。它的一切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个整体。明确承认社会的现实统一性。(2)社会是人类生活的有机整体,即社会有机体。这种整体结构同它的部分与要素之间具有一种“普遍的和谐”,这种普遍的和谐的根基在于人性。孔德将社会视为整体是正确的,承认社会和谐性的一面,也应予以肯定。但他未能找到社会和谐的真正根源,也没有深入进行社会不和谐性的理论探讨。(3)社会学要从人类社会生活的整体入手展开自己的研究。这种“整体先于局部”“综合先于分析”观念的引进,对于社会学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在孔德看来,在社会学中只有一个正确的途径,那就是“借助于整体的系统去观察各个成分在研究非有机体的学科中,我们对成分的了解要比对各个成分组成的整体的了解清楚得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从简单事物出发,进而研究复杂事物,但要研究人和社会,就必须使用相反的方法。作为整体的人和社会更为我们所熟悉,因而也更适于由此入手去进行研究。”对于个别事实不能孤立地加以考察,而必须把这些事实放到它们所组成的更大的整体范围中来考察,才能正确地加以认识。他指出:“如果把社会分割为若干部分而分别进行研究,就不可能对社会的条件和社会的运动进行科学的研究。”也就是说,如果撇开整体我们就不可能正确解释任何社会现象与事实。在生物学中,考察个别器官的活动时,如果硬是人为地把它从某一生物体中割裂开来,那么能得到的只是一种无生命的物质。同样道理,在社会学者看来,某一特定的社会现象都同时代、文明、人类这些整体性有关,如果不是放在整个社会之中,那么就无法理解与解释。(4)人类历史也是一个整体。孔德指出,社会学这门学科的建立,才使“人的历史头一次系统地被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才被发现它像其他领域的现象一样服从不变的规律”。孔德在社会静态研究中提出的整体性方法论公设,也被他推广到了社会动态研究之中。如同只有研究社会整体的本身才能理解社会整体的一个部分一样,只有研究历史的全部变化才能理解某个时期的历史变化。孔德把人类现实的统一性与历史的统一性作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应该说是社会学独特思维方式的一个精髓。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孔德根据布兰维尔(B1ainvil1e)在比较解剖学中对生物现象所作的区分,将社会学区分为社会静学和社会动学两部分。他以生物学作为类比的起点,认为社会静学研究的社会存在状况,类似解剖学中的组织;社会动学研究的社会变迁过程,类似生物学中的生命定律。秩序是处于一种永恒的和谐状态之下的各种社会存在,是社会静学研究的范畴;进步则是社会发展,是社会动学研究的领域。前者是研究“存在”的定律,而后者是研究“运动”的定律。“秩序是基础,进步是目标”这是孔德最基本的一个社会学思想。静力学类似于解剖学,它所研究的是社会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与反作用的规律,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平衡,简言之,静力学着眼于社会结构的剖析。孔德虽提出静力学分析涉及个人、家庭与社会三个方面的社会存在,但“科学精神禁止我们把社会视为由个人组成的。真正的社会单位当然是家庭如有必要,还可将家庭分解为构成其基础的要素夫妇。这样考虑与其说是心理学的,不如说暗示着这样一个真理:即家庭变成部落,部落变成国家;以至于整个人类都可视为单个家庭的逐步发展社会机体的各种特质都可在家庭找到其萌芽正是通过家庭,人才摆脱了单纯个人的人格,并学会用另一种人格去生活。”把社会还原为严格意义上的个人,在孔德看来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分析。这与其说是解释社会,不如说是消解社会。突出家庭作为社会纽带的作用,势必抛弃关于社会结合的原子主义、功利主义及社会契约论的解决,并且将注意力集中于人的社会化上。孔德认为家庭是社会最持久的因素,因而也是社会重建的最好工具。 另一种使人们结合在一起的因素是分工。分工导致了社会机体日益加强的复杂性,并造成社会内部分化为职业团体与阶级。若无分工,即便是在定居生活已盛行的情况下,也不会有家庭之间的真正联合,“当职业分工井然有序地遍及全社会时,社会状态便趋于一致与稳定,”正是分工造成了基于合作之上的政治秩序与基于亲情之爱的家庭内秩序的一切区别。孔德肯定分工对社会体系的存在必不可少,对于发展人的专业技能、道德感情与团结精神至关重要,但他与自由主义者不同,并不认为分工本身可自发地起作用。政府是一个必要的设制,政府可以运用强力确保不同社会团体的通力合作。这样,在家庭之上,城市即为社会结合的第二种基本形式;这是一个从政治上组织起来的共同体,它大体相当于霍布斯的市民社会。 经济的纽带,即使得到政治权力的加强,在孔德眼里也不是社会达至“一致与和谐的充分基础,“心灵和精神的合作对于这种统一性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唯有感情的统一才能构成这样的基础,而只有宗教能提供这种统一。孔德的确把确保感情统一的因素叫宗教,而不管是否涉及超自然的信仰。在他看来,没有宗教所产生的感情的统一,社会必难免离心的威胁。这就难怪任何政府都要支持一种宗教,以使统治常规化与神圣化。因此,教会是第三种及最后的社会纽带,通过宗教,社会进入其充分发展的阶段。科塞正确地指出,孔德总是从宗教、分工等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