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小学美术“开放——审美”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小学美术“开放——审美”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小学美术“开放——审美”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小学美术“开放——审美”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小学美术“开放——审美”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小学美术“开放审美”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一、模式建构的理论依据1生命教育理论。生命教育理论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受应试教育影响,教育崇尚精英的倾向仍然十分明显,导致语文、数学等主课学业成绩出色的学生备受教师的关注,而那些富有艺术天赋的学生则长期被忽视。生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此,美术教学必须考虑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格等因素,让学生的人生有方向,生活有品味,成为有憧憬、有教养、有情趣的人。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主动构造知识。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具体经验,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去获得知识。小学美术教学就是要提供这样的机会让学生去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力。3美术学习理论。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美术课程在小学各科中是活动性、实践性最强的课程之一。因此,小学美术教育不应该理性化、学术化,而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使美术生活化,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兴趣盎然地掌握基本的美术文化知识和技能,获得审美的愉悦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美术的信心,做到“从做中学”、“从乐中学”。二、模式的界定所谓“开放审美”教学模式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以立体开放的资源为源泉,以学生的发展为主体,以提高艺术素养为目标,以兴趣为基础,以审美为主线,以情意为纽带,以创造为核心,使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活动中欣赏美、体验美、探究美、创造美,将教学活动变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体验、共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开放审美”教学模式的“开放”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学习目标的开放。在美术教学中不以技法的掌握为惟一的学习目标,体现学习目标的多元化。(2)教学内容的开放。在美术教学中加强学科的整合、资源的挖掘和知识的贯通。(3)教学方式的开放。在美术教学中把多种美术活动形式和多媒体引入课堂,采用灵活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活动。(4)教学时空的开放。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秧田式”的座位排列,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与大自然,使教学的时空不受课堂限制,营造自由开放的课堂空间。(5)学习器官的开放。在这里,笔者有必要引用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活动空间和时间。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地“解放”学生的学习器官,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索。(6)教学评价的开放。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成长中的需求,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体系。“开放审美”教学模式的“审美”是指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穿“审美”这一条主线,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美术的功能是以审美价值为基础的。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知和领会美,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挖掘学生的审美潜能,激发学生的创美意识。”斯托洛伟奇也说:“艺术的任何一种特殊的功能意义必定以艺术的审美本质为中介,在这种涵义上它是审美的功能意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审美”中唤起情感与共鸣,并在审美愉悦中得到情感的净化、心灵的塑造、精冲的升华。“开放审美”教学模式从教和学两方面来研究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结构与规律、方法与策略。通过传递美术文化与育人相结合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审美感知与审美理解能力、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提高。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涵养审美修养,陶冶审美情操的目的,为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三、模式的实施策略“开放审美”教学模式的实施在整体上体现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性、发展性、开放性、全面性原则。模式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表现、创造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并使学生获得审美的体验和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模式的实施分以下五个环节:第一环节:创境激趣。教师要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励与唤醒学生的审美情趣。德可乐利指出:“兴趣是个水闸门。借助它,注意的水库被打开,并规定了流向。”本环节的任务是创境激趣、唤起动机、启动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的激发策略可用激趣、启趣、诱趣、引趣、导趣、评趣等方式。通过教法的创新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使学生对美术学习能热情投入,做到乐于参与、乐于学习、乐于创新、乐于评价,获得美的熏陶和美的享受。第二环节:开放审美。美术教学以审美为主线。本环节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审美,培养积极的审美态度,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是优化美术教学活动的最基本条件。布鲁纳认为,学生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发现者1。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主动地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贮存和应用的过程,而且是主动学习、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美术、审美评美,做到自我认识、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自我实现,形成独立自主的审美个性。第三环节:体验理解。学生的体验理解和主体参与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罗杰斯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增强对变化的环境和自我的理解。本环节的任务是通过参与活动来体验艺术、获得知识、变换迁移、促进理解,增强小学生的美感体验。体验理解的策略有教师活动直观示范分析讲解,师生活动谈话释疑;生生活动合作交流角色表演;还有网络查询、社会调查等形式。让学生在感受和扩大美感的同时,得到审美的愉悦和共鸣,也促使学生在体验理解中,思维从闭合转向开放。第四环节:讨论探究。讨论互动、探究新知、交流信息是讨论探究的主要形式。本环节的任务是通过形式多样、多元互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互学、互助、互促中,体现美术教学的开放性。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地探究知识,从知识的灌输、积累,改变为对知识的探索、发现、重组和再创造,达到知识的掌握和迁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心灵与经验相互作用中重组知识,学会质疑、发散思维,从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创造性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第五环节:激励创造。美术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本环节的任务是反馈评价、促进交流、外化创新、体验成功、激励创造。通过创意表现和实践练习,引导学生在“动中学,学中创”,尝试运用创作的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在发展性、激励性评价中,教师要打开学生的潜能之门,让学生领略艺术作品的魅力,达到对认知,情感、技能、想像、创新意识的顿悟,从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附:个案举例笔者对人美版教材进行教学模式的实验,认为小学阶段的许多课题均可采用“开放审美”教学模式,下面以人美版第二册神气的大公鸡一课为例进行表述,教学片段如下表:四、模式的评价模式的评价是改进教师教学、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