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倾听能力的训练 .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倾听能力的训练 .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倾听能力的训练 .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倾听能力的训练【摘要】:课堂上,如果教师设计的教学思路既精辟简洁,有新颖又有趣,就一定会引导着时刻都会脱缰而去的小野马们跟着自己一步步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直至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还要巧妙地利用学生的倾听注意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讲课思路上。其次,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教学的重难点上。对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要通过各种方式去提示、去突出、去强化,使学生注意力不得不在此逗留片刻、思索片刻。这样便不知不觉地延长了注意时间,提高了注意质量。【关键词】:课堂倾听训练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或随堂听课中,深深感觉到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呈现了生动活泼的场面:学生敢说、敢讲、敢争、敢论。在张扬学生个性,构建民主课堂氛围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现象:有些课堂上,教师一提问,同学们小手林立,踊跃发言,气氛活跃。当一个同学发言没有结束,其他同学就插嘴、接腔,叽叽喳喳,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教室里的学生变成了傍晚归巢的鸟儿吵吵闹闹。针对这一现象,开学初笔者对一个班进行了一次传话游戏的听力测试。全班52名学生,分8个小组,测试结果只有3个小组基本传对了老师的话。导致上述不良现象的原因是:小学生没有倾听别人的意识,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更谈不上有倾听的能力。我认为,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应立足于课堂,在养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让我们的孩子不但知道要倾听别人说话,还要有能力听懂别人说的内容。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别人。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多年的教学,笔者总结了以下点滴经验,供老师们参考。一、常抓学生的倾听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的随意性大。因此,在训练学生倾听能力过程中,老师应加强课堂常规训练,提出倾听的要求,如听同学发言时要安静地听,想想别人说的是什么意思,自己有什么想法,等同学说完话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训练学生的倾听习惯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清醒地认识到养成学生倾听习惯的长期性,艰巨性,不能急躁,不要指望一劳永逸,要反复抓。二、把倾听当作一项语文基本素养来训练1、听记词语,增强记忆力。要锻炼学生倾听能力,必须增强学生的瞬时的记忆力。例如,我在教学生练习背诵苏教版云房子这一课的第2自然段时,我教给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联词或连接词语。如:“云房子造好了,有的像,有的像。有很高的,有有很宽的也有。”又如在教虎门硝烟一课的第2自然段时让学生感知硝烟的顺序: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并引导学生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课文。以前,我在教我家的猫这一课时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自学完生字词后,我们可以进行听记词语的训练。根据心理学之记忆组块原理,我们不能一个一个地听写,而应将所要听写的词语按课文内容划分成一个个词语数量不同的组块,学生如果仔细听,便会发现每个组块中的词语是相互联系的,如“温柔可亲、抓痒、咕噜咕噜、解闷”这一组,仔细考虑便会发现其中的联系:能按猫儿的“温柔可亲的性格特点来组织成一个完整的意思的。正因为猫儿“温柔可亲”,所以“把脖儿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有时它还“咕噜咕噜”是在给自己“解闷”显得更“温柔可亲”。这样的训练不但训练了学生对词语的识记,还潜移默化了听记的方法,这样长期地训练学生的记忆习惯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记忆力也会得到很好的提高。2、听读段落,抓住重要信息。仍以我们家的猫这一课为例。在教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我设计这样一次听的训练让学生听读这一自然段三次:第一次听,记住能表现小猫顽皮的词语;第二次听记住一句能表现小猫顽皮的句子;第三次听,记住几句能表现小猫顽皮的句子。到第三次听读结束,学生已将这一段背得差不多了。这种循序渐进训练学生的听力方式,既能让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把语文教学的听力(具体是抓住信息的能力)、理解、语言积累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这是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3、听读全文,明晰课文条理。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利用听读全文这一方式,训练学生理清条理的能力。因为教材中的课文都具有清晰的条理,学生在课堂上通过听读课文,明晰课文条理,也便于教师评价。久而久之,在不断的训练中,学生便会领悟到怎样理清课文条理,并逐步在口语交际中锻炼这一能力。关于倾听能力的训练形式很多,如听故事,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