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学科教育论文浅谈汉语朗读教学摘要朗读是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注重课文的朗读是我国的语文传统教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这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渐渐进入诗文所创造的意境,从而受到审美的教育,陶冶精神情操,发掘知识瑰宝,提高鉴赏与成文能力。因此在汉语课堂教学中应合理利用时间,科学指导学生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关键词朗读听说读写能力汉语教学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就是一种眼、口、耳、脑并用的综合性阅读活动,是汉语课文学习中从字词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从实质上讲,朗读是一种以书面文字为依据的全面运用语音知识技能的活动。对于韩国学生来说汉语是第二语言,而且没有自然习得的语言环境。现在韩国汉语朗读课的主要特点,一是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即每周有3~5节汉语课;二是朗读的量不到位;三是质不到位,朗读中没有具体指导,读后忽视必要评价,朗读水平较低。朗读是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势必先行的基本训练内容,是汉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最经常、最主要、最关键的一项内容,是讲解课文,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一、朗读的特点1朗读是一种“说”的形式朗读将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有声语言形式的一种活动,属于“说话”的范畴。它要求朗读者将文字符号通过发音器官“说”出来,因此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2朗读是一种“读”的形式朗读是一种语言的输入形式。因为朗读者只有通过视觉“看”到文字并将之转化为相应的语言形式才能进行朗读。朗读中除了眼、脑以外,还有发生器官的参与。从读的目的来看,朗读除了要获取信息,有时还是为了传递信息。3朗读是一种“听”的形式朗读者在朗读的时候,将无声的文字符号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在这一连续的过程中,朗读者本身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听到自己发出的语言信息。根据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朗读是一种多感官并用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形式。因为朗读需要用眼看文字符号,因此是一种阅读的输入形式;朗读又需要用“嘴”来说,因此又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输出形式,又因为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输出形式,朗读者本身又会“听”到自己所发出的语言信息,所以朗读还是一种语音输入形式。“看”和“听”表明朗读是一种语言输入形式,而“说”又表明朗读是一种语言输出形式。总的来说,朗读是一种语言信息处理和转换的过程。它对视觉感知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