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预览需要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支持。
您尚未安装或版本过低,建议您
学科教育论文编演课本剧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学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编演课本剧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关键词课本剧;语文教学;兴趣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笔者认为,结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编演课本剧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欲与成功欲。课本剧来源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分角色朗读,是师生以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课文内容为基础,将其改变成能够通过讲台、教室、操场或舞台表演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它将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多学科有机结合,能同时作用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将课文改编为剧本,再组织演出的活动,这不仅是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而且已成为取材于语文课本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一种新型剧种。正如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老先生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一、编演课本剧是激发学生参与欲与成功欲的重要途径1激发兴趣,主动学习过去在教学某一课文时,教师照本宣科,全面反复,点滴不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现在,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并且要表演,形式一翻新,学生的兴趣自然就有了改编剧本选哪一篇怎样编你来演什么角色能不能演好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充分讨论,集思广益,甚至争执辩论。而真理是愈辩愈明的。在这个过程中,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学得兴趣盎然,不知不觉中对课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如2006年笔者所带的一个文科班排演曹禺名著雷雨时,因男生人数极少,由全班“公投”由一女生反串周朴园。刚开始连笔者都替她捏着一把汗,毕竟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太复杂了,高中生很难把握,更别说由一个女生来演了,这其间分寸能拿捏到位吗为了不负众望,这位女生与另一位演鲁侍萍的女生在课间经常讨论研究,反复对台词。到了全校公演的时候,这位女生还发动家长去专业的滑稽剧团借来了服装道具。最后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她这个“周朴园”居然演得那么到位,不仅盖过了其他班由男生饰演的“周朴园”,还得到了评委教师的青睐,获得了校首届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