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6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一、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康有为(1)思想:用“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来论证社会进行维新变革的必要。以传统“据乱”“升平”“太平”三世之说,分别比附西方的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民主共和三个时代,强调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把孔子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证明维新改制的神圣性与合理性。(2)实践:1895年领导“公车上书”后,又多次上书或为人代笔撰写奏章。百日维新期间,编译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等书,直接陈述变法维新的纲领和具体方案。主张向西方学习,特别是要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样。主张设立“制度局”。2梁启超(1)思想特点:维新变法思想显得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2)表现: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把“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并且把开学校、广民智视为设议院的必要条件。主张大力发扬自由民主,宣传卢梭等西方启蒙思想家的学说。3评价(1)君主立宪是康有为和梁启超的基本政治主张。(2)君主立宪是资产阶级的一种政体形式,与封建专制有本质区别。(3)君主立宪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但又与民主共和有明显差距。4谭嗣同思想尤其激进,带有明显的民主革命色彩。康有为借助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符合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情况,是宣传维新变法的策略和需要。维新派不主张废除君主制,而是在保留君权的前提下给予人民一定的参政权利,其主要理由是中国“民智未开”。为开民智,维新派非常注重设立学校,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为民主启蒙的实践努力。 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1形成孙中山在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思想体系。2核心:民权主义(1)“创立合众政府”和“创立民国”都是这一思想的体现。(2)主旨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3特点(1)学习西方民主政治,考虑了中国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借鉴。(2)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考试权”和“监察权”,形成“五权分立”的方案。4联系(1)三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是完整的思想体系。(2)推翻清朝的民族革命和颠覆君主政体的政治革命,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3)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一役”。(4)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5评价(1)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君主立宪制。(2)人民能享受更多的民主权利,有更多参政的可能。(3)孙中山所认识和要求的民主,仍带有较大局限性。孙中山认为五权分立是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更进一步是要筹备一部完善的中华民国宪法,使中国成为民族的国家、国民的国家、社会的国家。反映了孙中山力图扩大人民参与和监察现行政治的权利的可贵意向。 探究点一康、梁维新思想史料探究材料一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康有为日本变政考(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答案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宜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材料二梁启超比较英国与美国两种政体的选举制度说:“英国但求党员在议院中占多数耳,既占多数,则其党魁自得为大宰相而莫与争美国争总统之弊,岂直此而已,其他种种黑暗情状,不可枚举。吾游美国,而深叹共和政体,实不如君主立宪者之流弊少而运用灵也”“若夫数百年卵翼于专制政体之人民,既乏自治之习惯,复不识团体之公益,惟知持个人主义以各营其私。”(2)材料二中体现的梁启超主张的实质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梁启超持该主张的理由有哪些。答案实质:回归到君主立宪的改良道路。理由:通过考察,认为美国民主共和不如英国君主立宪;中国国民素质低,不适合共和政体。结论形成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条件与内容1条件(1)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2)民族危机: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3)思想基础:洋务运动中形成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抵御外国侵略,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变革政治制度。(4)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积极推动:他们较早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形成了变革现状的思想,并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鼓励。2内容(1)抵制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2)宣传西方改革思想,发展资本主义。(3)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宣传民权,设议会,建立君主立宪政体。(4)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技术。探究点二孙中山的五权分立史料探究材料一中国也有宪法,一个是君权,一个是考试权,一个是弹劾权;不过中国的君权,兼有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这三个权里头的考试权,原来是中国一个很好的制度。(1)根据材料一归纳孙中山认为我国古代有哪三种权力?答案君权(拥有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弹劾权、考试权。材料二这个五权分立不过是上下反一反,去掉君权,把其中所包括的行政、立法、司法三权,提出来做三个独立的权,来施行政治。在行政人员一方面,另外立一个执行政务的大总统,立法机关就是国会,司法人员就是裁判官,和弹劾与考试两个机关,同是一样独立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是指哪五种权力?实施“五权分立”的前提是什么?答案五权指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弹劾权)。前提: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结论形成五权分立思想的意义(1)五权分立的构想充分体现了分权主义,具有防止封建专制主义的意义,也包含了对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宪法的某种批评和修订。孙中山这种希图“救三权鼎立之弊”的探求,显示了他执着于民主主义的政治观念。(2)五权分立的思想是西方分权学说与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实践结合的产物,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武器和建国方略。(3)五权分立的思想是孙中山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产物,是一次从封建主义向先进资本主义的开拓,也是从国家和人民利益出发的精神的进步。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 D地点解析:选C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联合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维新变法。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联络各省官员,因此,C项符合题意。2康有为在研究儒家经典的基础上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不久便被清政府毁版,其根本原因是这两本书()A学术观点不符合史实B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C损害了孔子的威信D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康有为的这两部著作是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和理论依据,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故遭到“毁版”,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3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A君主 B科学C西学 D民权解析:选D梁启超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所以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民权。419世纪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早期维新派的思想,其中“发展”主要体现在()主张君主立宪政体使变法思想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对洋务运动作出了批判将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A BC D解析:选C本题的突破点在于题干中的“发展”,无论康有为还是早期维新派,均主张君主立宪政体,因此不能称之为“发展”;对于洋务运动,无论是早期维新派还是康、梁维新派,不仅批判、继承,而且超越“中体西用”思想;真正的“发展”体现在理论体系的完善上和将改革变法思想发展为政治运动上。5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解析:选C解答本题,必须准确理解“防止资本主义”的含义。资本主义制度是一种剥削制度,在该制度下,出现了严重的贫富不均。为防止在资产阶级革命后出现这种状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要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6主张在推翻清朝统治后在中国建立“五权分立”政治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家是()A康有为 B梁启超C谭嗣同 D孙中山解析:选D本题考查基础史实。孙中山在西方“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增加了“考试权”和“监察权”两项,形成“五权分立”的方案。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 分,共26分)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戊戌六月,康氏为德宗论法国革命,曰:“民性可静不可动也。一动之后,若转石于悬崖,不至于趾不止也。传曰: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民愚不知公天下之义则已耳。既知之,则富贵崇高者众之所妒,事权尊一者众之所争也。法民既远感于美民主之政,近睹于英戮查理士逐占士第二之故,则久受压制,具瞻岩岩,必倾覆之。”“则莫若立行干断,不待民之请求迫胁,而与民公之。如英之威廉第二后诸主然。明定宪法,君民各得其分,则路易十六必有泰山磐石之安。”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然则今日之中国,惟有实行欧洲十八世纪革命高潮中流行之平权思想而已。平权派之言曰:人权者出于天授者也。故人人皆有自主之权,人人皆平等。国家者由人民之合意结契约而成立者也。故人民当有无限之权,而政府不可不顺从民意。此即民族主义之原动力也。盖政府之所以成立,其原理在于民约。故国民主政,为政治自由之要义。然则“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约瑟夫阿勒文森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在君权方面的思想主张及其提出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梁启超在中国政治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6分)解析:第(1)问,从“不待民之请求迫胁,而与民公之”“明定宪法,君民各得其分”两句话中概括其思想主张;联系戊戌变法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其背景。第(2)问,康有为、梁启超都是维新派的代表,都主张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不同点,从材料二中“人人皆有自由之权,人人皆平等”“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可以看出梁启超主张人民主权,比康有为思想更激进。答案:(1)思想:自上而下变法,实行君主立宪。背景: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影响。(2)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温和的改革;梁启超的民权思想与民族思想相连,比康有为更加激进。(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满分)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孙中山1924 年完整地提出了“权能分开”的思想。他认为,老百姓既希望有一个万能的政府,又害怕有一个万能的政府。希望有一个万能政府工作效率很高,能为人民谋福利;但又害怕这个政府权力太大,人民无法控制它。孙中山觉得这个矛盾当时各国都没有解决,而他却解决了。他是如何解决的呢?就是实行“权能分开”。即把政治权力分成政权与治权两部分,也就是“权”与“能”。政权即人民权,是“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治权即政府权,是“集合管理众人之事的大力量”。在这两大权力中,孙中山认为政权是国家权力的主体,是一种“管理政府的权”,它包括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其中选举权与罢免权是管理官吏的权,而创制权与复决权则是“管理法律”的权。治权即政府权,是“替人民做工夫的权”,它包括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由中央政府设立相应的五院来行使此权。孙中山认为政府有了这五种治权,才能成为一个“万能政府”。同时,人民有了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就有了控制政府的力量,就不怕政府到了万能而没有力量来管理。这种思想也称之为“权能均衡”或“分权制衡”。 江波孙中山民权思想述略(1)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 “权能分开”思想包含的民主理念。(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权能分开”的思想形成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政权即人民权,是集合众人之事的大力量”体现了主权在民;“孙中山认为政府有了这五种治权,才能成为一个万能政府。同时,人民有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