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态与保护跟踪强化训练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保护.docx_第1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态与保护跟踪强化训练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保护.docx_第2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态与保护跟踪强化训练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保护.docx_第3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态与保护跟踪强化训练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保护.docx_第4页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生态与保护跟踪强化训练1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保护.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跟踪强化训练(十八)一、选择题1(2017长沙市高三考试)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的是()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氧养料B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D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解析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无机营养,两者是互利共生关系,可以说明群落的种间关系;草原上羊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的数量增长,这是负反馈调节,可以表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废弃多时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可以说明群落发生了演替。答案B2(2017潍坊市高三期末)我国西北沙化地区为恢复生态系统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栽种多种植被来防风固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减少对草场的过度放牧是恢复生态系统的条件之一B栽种多种植被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禁止开发利用当地的生物资源是恢复生态系统的必要措施D沙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会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解析减少对草场的过度放牧有利于恢复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越高,因此,栽种多种植被可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沙化地区生态系统的恢复会改善当地的气候条件。答案C3(2017河南十所名校联考)薇甘菊是世界上最具危险性的有害植物之一,在适生地能攀缘、缠绕于乔木、灌木,重压于其冠层顶部,阻碍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继而导致附主死亡。科研人员研究了薇甘菊不同入侵程度对深圳湾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如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有机碳储量/thm2未入侵区域轻度入侵区域重度入侵区域植被碳库51.8550.8643.54凋落物碳库2.013.525.42土壤碳库161.87143.18117.74总计215.73197.56166.70A.植被碳库中的碳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其主要去路是以食物的形式流向下一营养级B土壤碳储量减少可能是因为薇甘菊根系密集,增加了土壤氧含量,使土壤中需氧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强C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薇甘菊重度入侵区域的总有机碳储量约减少了22.7%D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显著增加,原因是薇甘菊的入侵导致附主死亡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碳,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于植被碳库中,这些碳大多数通过呼吸作用散失到环境中,其余部分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土壤碳储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薇甘菊根系较多且密集,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中的氧含量,使需氧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增强;与薇甘菊未入侵区域相比,重度入侵区域总有机碳储量减少了(215.73166.70)215.73100%22.7%;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的加剧,凋落物碳储量增加是因为薇甘菊攀缘、缠绕于乔木、灌木,使附主植物光合作用受到严重影响,进而死亡,导致凋落物增加,碳储量增加。答案A4(2017江南十校高三联考)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经人工建造的湿地上,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有关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含大量的有机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工湿地植物一般宜选用本地物种,以避免外来物种的入侵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C人工湿地具有一定的蓄洪防旱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用留有一定空隙的碎石等材料作为人工介质,或在水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能提高去污效率解析人工湿地植物一般选择具有净化能力的本地植物,避免因外来物种入侵而对当地生态系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有机物(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和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之和;人工湿地具有蓄洪防旱功能,影响生态环境,因此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人工湿地介质常使用碎石等多种材质,碎石间留有一些空隙以提供充足的氧气供根部进行有氧呼吸,或在水中增设一些搅拌装置,增加水中的溶氧量,都有利于需氧型的分解者分解有机物。答案B5(2017河北名校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B可通过相应物质、能量的投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农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高D在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解析不同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不同,其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A正确;对于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可通过相应物质、能量的投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正确;农田生态系统的物种较单一,其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低,C错误;人工生态缸的稳定性比较弱,阳光过强会晒死植物及一些小动物,因此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D正确。答案C6(2017北京丰台一模)用经过处理后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以降低沼液中的氨氮、总磷等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未摄入的能量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鸡粪沼液解析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摄入的能量,A错;沼液中N、P元素对于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球藻属于生产者,B错;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的能量来自太阳能,D错。答案C7(2017北京丰台期末)2008年7月初,青岛用于奥运比赛的海面被大量浒苔(一种绿藻)覆盖,形似草坪,及时治理后比赛正常进行。2007年5月的太湖“蓝藻事件”引起全国关注。关于以上两个事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本原因都是水体富营养化B浒苔和蓝藻都通过有丝分裂大量繁殖C浒苔和蓝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不同D警示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解析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N、P等含量过多而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其结果是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依靠二分裂进行繁殖,其光合作用的场所为细胞质内的光合膜上。浒苔为真核生物,可通过有丝分裂大量繁殖,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答案B8(2017长春模拟)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能量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食物的摄入量,f表示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b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c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有机物Cd中能量均未被该营养级生物同化D为提高羊肉的产量,应该提高图中c/a的比值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表示摄入量,b摄入量(a)粪便量同化量,e表示呼吸消耗散失的能量,则c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在生物体内以有机物的形式储存的能量,A项错误;B项说法不合适,错误;d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包括来自第二营养级的粪便量以及其遗体残骸所含的能量,其中第二营养级的粪便量属于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的同化量,第二营养级的遗体残骸所含能量来自其同化量,C项错误;羊属于第二营养级,c/a的比值越高,说明由“草羊肉”的转化率越高,羊肉产量越高,D项正确。答案D9(2017江西名校联考)科学家研究了不同种类动物的能量变化情况,部分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收割蚁只有不到1%的同化量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B占盐沼蝗摄入食物63%的未同化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C黄鼠的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D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是因为能量传递效率不同解析根据表格可知,收割蚁同化量为31.00,而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的能量只有0.10;摄入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因而盐沼蝗摄入食物未同化量为3.711.372.34,该部分能量可被分解者所利用;黄鼠的同化量为3.80,而呼吸量为3.69,因而其生长效率(P/A)较低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较多;表中几种动物同化效率(A/I)不同与能量传递效率无关。答案D10(2017成都市第三次诊断)我国西北地区常年干早,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生长的灌木大多根系发达,叶片蒸腾速率较低。为了研究该地域的群落演替过程,2016年5月科研人员在某村庄选择了4块不同年代弃耕的盐碱地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弃耕年代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物种数量公元1950年0株10株380株8公元1970年0株46株290株12公元1990年400株1800株30株15公元2010年600株1900株32株18A.该盐碱地群落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被草本植物取代B调查结果表明弃耕时间越长的盐碱地物种丰富度越高C该群落演替过程中影响植物优势物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水分D演替过程中灌木间的种内斗争逐渐加剧导致物种数量减少解析由弃耕年份19502010年,可知演替过程中草本逐渐被灌木取代,A错误;演替过程中物种数量减少,丰富度下降,B错误;由题干可知,灌木适应干旱能力更强,影响植物优势物种变化主要因素是水分,C对;导致物种减少的原因应是种间竞争,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1(2017唐山三模)现有甲、乙、丙、丁四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如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小虾甲乙丙丁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1)甲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和小虾共同组成了一个_。(2)乙瓶中浮游动物、小虾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降低,原因是_。(3)丙瓶比甲瓶泥沙中有较多的有机物积累,原因是_。(4)丁瓶维持稳定时间短于甲瓶,原因是消费者具有加快生态系统的_功能。(5)该生态系统实验证明了:生态系统中_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答案(1)生物群落(2)浮游动物无法获得食物与氧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没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12(2017河南十校联考)生态塘是通过在塘中种植水生作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形成的人工生态系统。该人工生态系统可在初始能源太阳能(日光辐射提供能量)的推动下,通过生态塘中多条食物链的物质转移、转化和能量的逐级传递和转化,将进入塘中的污水和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同时产出水生植物(芦苇、莲)、水产(鱼、虾、蟹、蚌等)和水禽(鸭、鹅等)等,最终净化的污水作为再生水资源回收利用,从而实现污水处理与利用相结合的资源节约途径。其运行原理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该生态塘系统的能量包括_和_。(2)生态塘系统主要通过藻菌共生系统的作用,采取栽植藻类及水生植物的措施来减少水体中_等元素的含量,以避免水体营养富集化;生态塘中养殖的鱼、虾、贝、螺等水产动物,以及鸭、鹅等水禽,能除去塘中多余的_,避免受纳水体的二次污染。(3)该生态塘系统设计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要能实现水层交换,其目的有_和提高饵料的利用率。(4)如图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的简图,若浮游生物种群的总能量为7.1109 kJ,鱼种群的总能量为2.3108 kJ。从理论上计算,鸭种群中储存的总能量最少为_。解析(1)输入该生态塘系统的能量除了藻类及其他水生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以外,在原生污水中含有有机物,因此还包括污水中有机物含有的化学能。(2)栽植藻类及水生植物,可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