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育论文-高一地理新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和渗透方法.doc_第1页
学科教育论文-高一地理新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和渗透方法.doc_第2页
学科教育论文-高一地理新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和渗透方法.doc_第3页
学科教育论文-高一地理新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和渗透方法.doc_第4页
学科教育论文-高一地理新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和渗透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教育论文-高一地理新教材思想教育因素和渗透方法根据国家教委最新制定的高中课程方案,高中将在三个年级开设地理课,并于1996年5月颁布了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供试验用)。新的教学大纲在继承了原大纲优点的基础上,又根据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从我国的国情和21世纪初期对人才的需求出发,从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从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大纲的指导思想、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有了新的思路,特别是思想教育,更比原大纲有了切实的教育成份。如何进行思想教育渗透,我想谈几点认识和建议:一、地理学科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思想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的教育,而思想教育应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心理学的观点分析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应是知、情、意、信、行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是知(获得概念),然后产生情感,意是解决内心矛盾的和行为支配,树立信念即为信,最后的表现为行。按照上述观点,传授知识本身就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因为这些知识在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认识水平和世界观的形成。通过地理思想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知识、能力、思想情感均衡发展的具有良好素质的公民,以适应现代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总之,高中地理学科思想教育的范围很广,内容也很丰富,归纳起来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国策教育以及全球观念的教育。二、新大纲与原大纲思想教育要求的对比新大纲与原大纲高中部分的思想教育要求相比较,无论是从内容、具体要求上看都有较大的区别(见下页表)。原大纲对思想教育的要求不够明确,只是提出了总体要求,而没有具体的章节要求;新大纲对思想教育要求比较明确、具体。采用了:认识、领会、提高、树立、培养、激发、规范、见诸行为等词汇来加以表述。这样分类,层次清楚,使教学要求变得更加明确。新大纲除按必修、选修分别提出了思想教育的总体要求外,还在各单元之后结合课题内容提出了具体的思想教育要求,这类要求的设定既考虑了与各课题内容的结合,又都能自成一个体系,与原大纲相比,落实思想教育要求更细了。新大纲删除了国际主义教育,增加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这与原大纲比较是一个明显的提高和深化,这是吸收了当代最为重要的科学思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将促使人地关系的协调。这些都是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对地理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特别是“培养学生对环境负责的观念和行为”,更是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具体反映。三、新教材思想教育内容的渗透在地理教学中要实现思想教育的渗透,教师必须把知识传授、智能训练、思想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要通过“有形”或“无形”的思想教育渗透,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得,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结合高一地理新教材进行下列几方面的思想教育渗透。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事物分析问题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方法论。新教材各单元中有许多内容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教育,让学生了解客观事物的系统性、差异性和普遍联系性,以及发生发展的规律。如对宇宙的认识,就是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可知的),批判唯心主义的神学观念(如上帝创造一切),使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再如地球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大气热量的收支平衡原理、海水的循环、地壳物质结构和循环等内容说明事物是在运动、发展变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其能量转换都是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进行的。地球表面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内、外力作用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也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的活动与地表形态是一对人地关系的矛盾,工、农业区位因素的选择,使学生形成因地制宜布局生产的观点。新大纲与原大纲比较表(必修)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全原球观念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使大总体要求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资源观、人口纲观和环境观以及为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雄心壮志具体要求无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化对国情、国力以及国策的认识;积极总体要求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一单元树立科学的宇宙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二单元认识大气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三单元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具污染的重要意义新四单元树立人类对资源和环境的合理利用及保护的观点体认识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加深扩五单元大了与环境的关系,并领会人类因大地制宜发展生产的意义要六单元认识各国应根据国情确定城市发展的道路纲七单元认识交通运输、通信、商业、服求务业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爱护旅游资源的道德风八单元尚,培养严格执行保护环境各项法规的意识,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认识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及九单元其严重后果,提高对环境问题的危机感,并努力规范自己的行为十单元树立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和参与意识,并见诸对环境负责的行为2.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的“四观”教育,是时代赋于地理教学的新历史使命,这里的“观”即是看法、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通过地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将会使学生对世界和未来有更丰富的、更客观的认识。首先是人口观。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不仅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要与环境的承载量相适应,这就是为什么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要加以控制的根本道理,进一步理解“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第二是资源观。就是要使学生知道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必须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的知识教育,可使学生认识保护海洋环境、防止海洋污染的重要意义,增强海洋国土意识,让学生知道科学技术的进步,将为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范围和深度开避更为广阔的前景,“悲观论”是没有必要的。第三是环境观。就是要使学生理解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统一的观点。人类为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地理环境,如果人类活动与环境相协调,就会创造出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美好环境;如果人类活动不注意保护环境,就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造成人与环境的对立,受到自然的惩罚。如环境的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