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60张.ppt_第1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60张.ppt_第2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60张.ppt_第3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60张.ppt_第4页
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60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各种句式详解,2、设题方式:1)判断省略成份是否正确 2)选出与题干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3)选出句式相同的项 4)通过翻译考查句式,1、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B级)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句式,特殊句式,一般句式,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被动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一 般 句 式,一、判 断 句,(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汝是大家子,(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梁将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臣本布衣。 且相如素贱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予本非文人画士。,(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二、被 动 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位于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一)、有标志 (1)用“为”或“为所.”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2)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用“于” 或“受于”表被动 “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资治通鉴,(二)、无标志 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注意】: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但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都是此种用法,后面要举例详细讲。,于。,见(+动)。,见于+对象 (受于),4、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被,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为所(或为所),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无标志,找出表被动的标志、,习题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 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B、敬希见谅。 C、为仲卿母所遣。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B,三、省 略 句,()主语的省略 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 ()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4)介词宾语的省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5)介词的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对话中省略,承前省略,蒙后省略,1、(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2、,孟子,省略介词,5、今以钟罄置( )水中。,于,王,3、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鼓,鼓,4、沛公谓张良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欲呼张良与( )俱去。,之,公,四、疑问句,文言疑问句,一般都有疑问词,疑问词包括疑问代词(谁、何、曷、故、安、焉、孰等),疑问语气词(乎、诸、哉、欤、耶等)以及疑问副词(岂、独、其等)。有时也不用疑问词。 另外,还有些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这里不举例子讲解。,特殊句式,一、倒装句:所谓倒装,是比照现代汉语习惯说的,与现代汉语的语序不符合的,我们称之为倒装。,倒装类型: 1)、主谓倒装 2)、宾语前置 3)、定语后置 4)、状语后置,一、主 谓 倒 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 译文:“你太不聪明了”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信陵君窃符救赵) 译文:“公子能为别人困难而急的地方在哪里呢?”,二、宾语前置,【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十宾【余、吾、尔、自、之、是】十动,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译文: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照顾。 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还有如: 毋吾以也,莫己若也 (译:“不能因为我,(他)还不如自己”) 成语有: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宾语代词前置,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1)宾语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动?,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的时候拿了什么?” 问女何所思?(木兰辞) 译文:“问女儿在思考什么?” 王见之曰:“牛何之?” (晏子使楚) 译文:“大王看见了问道:把牛牵到哪里?” 何伤乎?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妨碍什么呢(有什么妨碍呢)?”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译文:“大王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 吾谁敢怨?(捕蛇者说) 译文:“我敢埋怨谁呢?”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译文:“况且把土石放置在哪里?”,(2)宾语放在介词前面 (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十介十动十(宾)?,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不这样,我(项羽)凭什么到这个地步呢?” 谁为哀者?(五人墓碑记) 译文:“(你们在)替谁哀哭呢?”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蟹龙说赵太后) 译文:“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 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 译文:“国家用什么来救济老百性呢?” 臆!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译文:“哦!除了这样的人,我能同谁在一起呢?”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苏武传) 译文:“即使活着,(我)凭什么脸面回汉朝去呢?”,【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格式:宾十介十动 (介宾短语的宾语前置),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叶公好龙) 译文:“用钩子来画龙,用凿子来雕刻龙” 余是以记之 (游褒禅山记) 译文:“我因此记下了这件事” 一言以蔽之 译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勾践灭吴) 译文:楚国的战士没有谁不用一个抵挡十个来拼命的作战的。 成语有:夜以继日 (译:用夜晚来接着白天),【4】用“之”、“是”作标志的宾语前置 格式:主十宾十之(是)十动,夫晋,何罪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晋国,有什么罪过呢?” 唯弈秋之为听 (弈秋) 译文:“只听弈秋的教导”(“唯”译为“只”,下同)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译文:“不了解句读,不能解答疑惑” 唯陈言之务去 (答李翊书) 译文:“只是务必除去那些陈旧的话”,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父母只忧虑他的疾病” 唯马首是瞻 (冯婉贞) 译文:“只看我的马头行事” 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 译文:“我们的国君(晋惠公)不怜恤自己流亡在外,却忧虑着我们群臣” 还有如成语:唯利是图 (译:“只图有利的”) 唯贤是用 (译:“只任用有才的人”),【5】“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已经对她没有情义了,决不会答应你”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孔雀东南飞) 译文:“尽心侍奉婆婆,好好服侍她”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 译文:“小孩子看见了我却不认识我”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6】“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回来时)府吏叮嘱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项脊轩志) 译文:“生下我六个月,父亲就背弃了我(意思是父亲就去逝了)”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如:望见恕(希望你宽恕我);有何见教(有什么指教我的);让你见笑了(让你笑话我了);望见谅(希望你原谅我)。,【7】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译文:“亚父范增面向南坐着” 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秋水) 译文:“到达北海,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06年高考题:)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选A,此题考了介词宾语前置与动词宾语前置。),三、状语后置 我们知道,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1)格式:动十以十宾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 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 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 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 申之以孝悌之义 (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 覆之以掌 促织 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 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 能谤讥于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 生乎吾前 (师说) 译文:“生在我的前面” 风乎舞雩 (四子侍坐) 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3)格式:形十于十宾 长于臣(鸿门宴) 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 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四、定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 楚人有涉江者。(刻舟求剑)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 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 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 四方之士来者。(勾践灭吴) 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 村中少年好事者。(黔之驴) 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马说) 译文:“千里马” 僧之富者不能至 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 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 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 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巩固训练】,1、判断以下句子,与“鱼,我所欲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B、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C、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D、季布为朱家钳奴。,B,2、选出句式相同的两项:( ) A、君幸于赵王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外连横而斗诸侯。,AB或AC,3、下列句子中,哪一句不是省略句( ) A、项伯杀人,臣活之。 B、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C、客从外来,与坐谈。 D、以筒水灌之,始出。,4、以下省略句中,不同类的是( ) A、以为桂林、象郡。 B、聚之咸阳。 C、竖子不足与谋 D、遍国中无与立谈者。,A,B,5、下列各句按宾语前置情况进行分类,相同的两项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惟兄嫂是依 C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D何后之有?,AC,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贤哉,回也!( ) 2、君何以知燕王?( )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4、豫州今欲何至?( ) 5、父母唯其疾之忧 ( ) 6、会于西河外渑池( ) 7、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 ) 8、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 9、父母唯其疾之忧 ( ),特殊句式巩固练习:,一、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二、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甚矣,汝之不惠 2.请其矢,盛以锦囊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4.梁,吾仇也 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6.其势弱于秦 7.痛哉斯言 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9.何以谓之文也 A.1、72、63、5489 B.1、42、35、6789 C.1、23、45、8679 D.12、3、46789,三、下面的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的是 A.齐人勿附于秦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亮见权于柴桑 D.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四、下列句子有A判断句,B被动句,C宾语前置,D介词结构后置,E句子成分的省略(即省略句)请在句后括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