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江川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一生物1.图有、四类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A. 图中只有无染色体,遗传物质为DNAB. 四类细胞共有的膜结构是细胞膜和核糖体C. 为低等植物细胞D. 核膜有4层磷脂分子,核外膜通常与粗面内质网相连【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含有中心体,不含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不含中心体、含有叶绿体、液泡和细胞壁,属于高等植物细胞;是蓝藻细胞(原核细胞);含有中心体和细胞壁,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图中结构依次是:内质网、线粒体、中心体、叶绿体、液泡和高尔基体。【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只有是原核细胞,无染色体,遗传物质为DNA,而、都是真核生物,有染色体,A正确;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中含有中心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等,为低等植物细胞,C正确;核膜具有双层膜,因此其含有4层磷脂分子层,核外膜通常与粗面内质网相连,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细胞结构图象和功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并能够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细胞结构的异同,进而正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类型。2. 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试管中的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红色B.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吸收光谱主要在蓝紫光区域C. 无土栽培青菜幼苗时,营养液中缺少Mg将导致叶片变黄D. 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不同色素带的宽度一般可以表示色素的含量【答案】A【解析】由于绿光被吸收的最少,故试管中的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A错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的吸收光谱主要在蓝紫光区域,B正确;由于镁元素是合成叶绿素的元素,营养液中缺少Mg将导致叶片变黄,C正确;色素分离实验中,滤纸条上不同色素带的宽度一般可以表示色素的含量,D正确。【考点定位】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3.关于松鼠和松树体内的化学元素的说法中,最可能不正确的是()A. 含量相同B. 种类相同C. 具有统一性D. 具有差异性【答案】A【解析】松鼠和松树体内的化学元素,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统一性是指元素的种类相同,差异性是指元素含量不同,A错误;种类相似即是元素的统一性,统一性是指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B正确;统一性是指元素的种类相同,C正确;差异性是指元素含量不同,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关键理清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同一性是指元素种类基本相同,差异性是指元素含量不同。4.为了研究酵母菌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研究人员在其培养基中添加3H标记的亮氨酸后,观察相应变化。可能出现的结果有细胞核内不出现3H标记内质网是首先观察到3H标记的细胞器培养一段时间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考查对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明确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3H标记的亮氨酸可参与合成细胞核内的某些蛋白质合成,细胞核内会出现3H标记,错误;氨基酸首先在核糖体内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则核糖体最先出现3H标记,错误;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也可能用于细胞内,称胞内蛋白,若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是细胞膜蛋白,培养3分钟后,细胞膜上能观察到3H标记,正确;高尔基体能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并通过囊泡运输到膜外,若能在高尔基体上观察到3H标记,表示可能有分泌蛋白合成,正确。选C。【考点定位】蛋白质的合成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体内无机盐功能的是()A. 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B. 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C. 维持生物体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D. 可作为生命活动的能源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化合物的组成成分,有些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的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详解】A. 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是无机盐的功能之一,如血钙过低会抽搐,A正确;B. 有的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2+是叶绿素的重要成分,B正确;C. 有的无机盐能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如HCO3-等,C正确;D. 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不是无机盐的功能,D错误。6. 关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B. 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C. 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D. 施来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提出,新细胞是由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学说的提出,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A正确;细胞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生物整体的生命过程起作用,B正确;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C正确;施来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物、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而“新细胞是由老细胞通过分裂产生的”不是施来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的内容,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7. 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来的B. 它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C. 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D. 是多位科学家在探索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而建立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没有阐明细胞的多样性,故B错。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学说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8.下列有关细胞与细胞学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是促进细胞学说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方法B. 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C. 组成衣藻和颤藻的细胞结构相同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德国的施莱登、施旺认为细胞是构成动植物的基本单位,魏尔肖提出个体的所有细胞都是由原有细胞分裂产生的;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不同的是原核细胞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详解】A. 理论思维是科学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与可靠的科学实验和结合起来,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二者结合促进了细胞学说的完善,A正确;B. 魏尔肖对“细胞学说”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B正确;C. 衣藻是真核生物,颤藻是原核生物,故组成衣藻和颤藻的细胞结构不同,C错误;D.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细胞膜、细胞质,且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但是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D正确。9.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其原因是()A. 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B. 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 加温使细胞膜等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 加温使水中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这两层生物膜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呈紫红色的花青素存在于液泡膜内的细胞液中,只有当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花青素才能透过原生质层进入水中。【详解】A. 细胞壁本来就是全透性的,A错误;B. 花青素存在细胞液中,加温不涉及它的溶解度问题及发生反应的问题,B错误;C. 花青素存在于液泡的细胞液中,要渗出细胞,就要穿过液泡膜、细胞膜等生物膜,正常情况下生物膜具有选择透性,加温使细胞膜等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C正确;D. 加温使细胞膜、液泡膜等生物膜系统受到破坏,导致色素渗出,水的颜色逐渐变红,D错误。10. 有人把变形虫的核取出,观察无核变形虫短期内的一系列生理变化特点后,预测出ad四个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推测理由。请选出预测现象和推测理由均正确的一个组合( )预测现象:a.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停止伸出伪足,但几天后核将再生,能正常活动;b.失去核的变形虫,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将死亡;c.失去核的变形虫,虽然会反复进行数次细胞分裂,但结果还是死亡;d.除去核以后,细胞质活动反而暂时提高,因此细胞分裂将更加旺盛。推测理由:核能抑制细胞的过度分裂;没有核的细胞也具备分裂的能力;如果没有核,就不能制造出合成众多蛋白质所必需的核酸;许多生物结构都有再生能力,核也能再生。A. a与B. b与C. c与D. d与【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要根据选项中字母和数字的组合,看二者是否对应正确。细胞核失去以后,核本身不能再生,所以A项错误。由于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的合成第一阶段(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所以失去细胞核的细胞细胞质功能逐渐衰退,几天内会死亡,B项正确。没有正确解释c中细胞死亡的原因,C项错误。d中的现象不可能发生,D项错误。11.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的方式及其产物,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 甲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B. 乙装置有色液滴向左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C. 丙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D. 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甲图:该图中有温度计,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分析乙图:该装置中的NaOH溶液可吸收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消耗的氧气。分析丙图: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详解】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正确;乙装置中的氢氧化钠用于吸收二氧化碳,如果液滴移动说明进行有氧呼吸,但不能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CO2,C正确;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及产物,掌握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产生情况,能分析实验装置中器材或溶液的作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12. 在将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一般不应出现的过程是( )A. 调节光圈B. 调节粗准焦螺旋C. 调节细准焦螺旋D. 转动转换器【答案】B【解析】转换好高倍镜后,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像,可将细准焦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像,切勿调节粗准焦螺旋,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调节反光镜或光圈。13.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一切生物都由细胞和细胞产物组成 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 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多种多样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考查对细胞统一性的理解。明确病毒、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病毒属于生物,但不具有细胞结构,错误;细胞都有基本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等,说明生物具有同一性,正确;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有染色体,原核细胞无染色体,但有拟核,其中都含有DNA,说明了细胞的统一性,正确;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多样性,不是细胞统一性的表现,错误。选B。【点睛】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和选项的对应,分别表述了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符合题干要求;本身叙述没有错误,但和题干不对应。14.把下述材料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能清晰观察到蓝绿色线粒体的是()A. 自然状态下的蓝藻B. 用健那绿染色的菠菜叶肉细胞C. 用健那绿染色的口腔上皮细胞D. 自然状态下的小麦根毛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具有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器;叶绿体不需要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就可以观察到;线粒体需要用健那绿染色,被染成蓝绿色。【详解】A. 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 B. 菠菜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绿色,与被染成蓝绿色的线粒体有颜色干扰,B错误;C. 口腔上皮细胞接近无色,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染色后,在高倍显微镜下能清晰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C正确; D. 自然状态下,小麦根毛细胞的线粒体无色,不便于观察,D错误。15. 下列不属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的是A. 细胞分泌的激素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B. 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C. 玉米植株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交流信息D. 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细胞间直接接触(如精卵结合)、化学物质的传递(如激素的调节)和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A、细胞分泌的激素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正确。B、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依靠细胞膜的接触,传递信息;正确。C、玉米植株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形成通道,交流信息;正确。D、有些病毒、病菌也能侵入细胞,使生物体患病;错误。考点:细胞间信息交流方式。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16. 下列关于细胞学说及其建立的叙述,正确的项数是( )细胞学说认为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细胞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细胞学说主要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细胞学说认同细胞是一个绝对独立的单位A. 一项B. 两项C. 三项D. 四项【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提出的,认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故2和3正确,4错误,不是将细胞分类的,故错误,因此B正确,A、C、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学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17. DNA的单体是 ( )A. 氨基酸B. 脱氧核苷酸C. 核糖核苷酸D. 脱氧核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许多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故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大分子的基本组成单位,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18.下列各种物质中的“A”表示碱基腺嘌呤的是( )A. B. C. D. 【答案】B【解析】A图为ATP的结构简式,其中A表示腺苷,A错误;B图表示核苷酸,其中A表示腺嘌呤,B正确;C图为DNA,其中A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D图为RNA,其中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不同的分子中A的含义是不同的,特别是DNA和RNA链上的A不仅包含腺嘌呤,还包含五碳糖和磷酸。19. 有关变形虫去核和核移植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去核的变形虫短时间内还有一些生命活动是因为细胞质中还存在一些物质和能量B. 取出的细胞核,不能单独存活,是因为缺少能量和相关维持生命的物质场所C. 及时植入同种变形虫的另一个核,各种生命活动又可恢复D. 单独的核或质均不能存活说明了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遗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去核的变形虫短时间内还有一些生命活动是因为细胞质中还存在一些物质和能量,能维持生命一段时间,取出的细胞核,不能单独存活,是因为缺少能量和相关维持生命的物质场所,及时植入同种变形虫的另一个核,各种生命活动又可恢复,单独的核或质均不能存活说明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相互依存,所以D选项错误。考点:考查细胞核相关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识图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20.下表是糖类、脂肪主要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分析数据得出的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B. 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被彻底分解时,脂肪产生的能量多C. 脂肪、糖类在体内代谢的终产物是CO2和H2OD. 脂肪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答案】D【解析】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被彻底分解时,糖类耗氧少,形成的水少,释放能量少,A正确;质量相同的脂肪和糖类被彻底分解时,脂肪产生的能量多,B正确;脂肪、糖类的代谢产物均是CO2和H2O,故它们在体内代谢的共同代谢终产物是CO2和H2O,C正确;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主要储能物质,D错误。21.下列生理活动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B.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C. 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D. 受精作用的完成【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故与生物膜功能有直接关系,A错误; B. 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在核糖体上进行,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因此与生物膜功能无直接关系,B正确;C.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从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该过程与生物膜的功能有直接关系,C错误; D. 受精作用要通过精子与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体现了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与细胞膜功能有直接关系,D错误。22.如图是光合作用探索历程中恩格尔曼和萨克斯的实验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以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B. 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C. 两实验中只有恩格尔曼的实验设置了对照D. 两实验均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答案】B【解析】两实验均需进行“黑暗”处理,但萨克斯的实验是为了消耗细胞中原有淀粉,而恩格尔曼的实验是为了用极细的光束照射,A错误;两实验均需要光的照射,B正确;两实验中均设置了对照实验,萨克斯的实验中照光部分和遮光部分形成对照,C错误;恩格尔曼的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氧气,萨克斯的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D错误。23.高等动植物细胞中都有的细胞器是()A. 线粒体、核糖体、高尔基体、中心体B. 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核糖体C. 液泡、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D. 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答案】B【解析】【分析】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高等动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高等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详解】A. 中心体分布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A错误;B. 高等动植物细胞都含有内质网、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B正确;C. 高等植物细胞没有中心体,动物细胞没有液泡,C错误;D. 液泡分布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D错误。24.家庭酿酒过程中,密闭容器内酵母菌呼吸速率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08 h间,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消耗而不断减少B. 06 h间,酵母菌能量利用率与612 h间能量利用率大致相同C. 08 h间,容器内压强不断增大,在8 h时达到最大值D. 6 h左右开始产生酒精,612 h间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性,在有氧条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水,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该容器为密闭容器,在有氧呼吸过程吸收的氧气量等于CO2的释放量,而无氧呼吸不吸收氧气反而释放CO2,因此6h以后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压强开始不断增加。【详解】A.从图中曲线信息可知,06h内酵母进行有氧呼吸较强,在68h间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水,所以容器内的水含量由于酵母菌的呼吸而增多,A错误;B. 据图可知,06h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而在612h可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对能量的利用率高,B错误;C. 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的O2与释放的CO2量相同,气体压强不变,而无氧呼吸不消耗O2,但产生CO2,使容器中的气体压强不断变大,C错误;D. 据图可知,在酵母菌在第6h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据图曲线可知,612 h间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增大,D正确。25.以下关于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甲基绿、吡罗红是分开使用的B. 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作为还原糖鉴定的替代材料C. 脂肪的鉴定中发现满视野都呈现橘黄色,于是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盐酸洗去多余的染液D. 在稀释的蛋清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摇匀,可看到溶液变为紫色【答案】D【解析】【分析】在“观察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红色;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的原理是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需滴12滴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多余染液。【详解】A.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甲基绿、吡罗红是混合使用的,A错误;B. 西瓜汁有颜色,用于鉴定还原糖会对实验结果有干扰作用,B错误;C. 脂肪鉴定实验中,用染色剂染色后,需要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C错误;D. 稀释的蛋清溶液中含有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产生紫色反应,D正确。26.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的两类呼吸作用。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过程既产生H,也消耗HB. 过程中需要过程提供HC. 过程需要大量O2参与D. 过程进行的场所相同【答案】D【解析】包括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H,A正确;过程是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反应生物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和丙酮酸,B正确;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第三阶段需要氧气的参与,C正确;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过程的场所是线粒体,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呼吸【名师点睛】有氧呼吸的过程:27. 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小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 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 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 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答案】D【解析】细胞只有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才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甲、乙组内因细胞结构被破坏,不再进行呼吸作用,A、B错误;丙组内进行无氧呼吸,丁组内进行有氧呼吸,丁组内能量的转换率大于丙组,C错误;丁组内氧气的消耗量一定大于乙组,所以D正确。【考点定位】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名师点睛】本题需要学生在熟记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各个阶段发生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和场所外,还需要弄懂题意:如破碎细胞导致细胞结构不完整,目的是使其无法完成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包括细胞呼吸。28.运动员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的CO2摩尔数与消耗的O2摩尔数的比值分别为( )A. 1、小于1.0B. 1、大于1.0C. 1、1D. 小于1.0、小于1.0【答案】C【解析】平静状态人体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吸收氧气的量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剧烈运动时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剧烈运动时,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只来自有氧呼吸,吸收氧气与释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考点定位】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29.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发生在生物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B. 受到基因的控制C. 细胞坏死也是凋亡的一种形式D. 按照一定程序发生的细胞死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故AB正确;细胞坏死不受基因控制,不属于细胞凋亡,故C错误;由于细胞凋亡是受基因控制的,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凋亡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0.在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淀粉和麦芽糖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曲线a,检测该物质可用双缩脲试剂B. 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曲线a,检测该物质可用斐林试剂C. 表示淀粉变化的是曲线a,检测该物质可用双缩脲试剂D. 表示淀粉变化的是曲线a,检测该物质可用碘液【答案】B【解析】【分析】小麦种子中含有大量的淀粉,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活性会增强,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麦芽糖会继续水解,然后通过氧化分解为种子萌发供能,故a为麦芽糖,b为淀粉。【详解】A. 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逐渐水解为麦芽糖,因此淀粉含量下降(b),麦芽糖含量上升(a),麦芽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A错误;B. 表示麦芽糖变化的是曲线a,芽糖属于还原性糖,可以斐林试剂鉴定,加入斐林试剂后在水浴条件产生砖红色沉淀,B正确;C. 表示淀粉变化的是b,双缩脲试剂鉴定的是蛋白质,C错误;D. 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下降,对应曲线b,D错误。31. AaBBCc与AABbCC的个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有( )A. 8种B. 4种C. 1种D. 16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aBBCc与AABbCC的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种类有1111种。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点评: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32. 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行为变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 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B.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所有非等位基因之间也发生自由组合C. 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D. 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的种类也越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同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时,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解:A、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等位基因也随之分离,A正确;B、同源染色体上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都含有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时,只能使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由组合,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不会自由组合,B错误;C、染色单体分开时,间期复制而来的两个基因也随之分开,C正确;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因此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D正确故选:B考点: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的区别与联系;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33. 下列人体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是 ( )A. 口腔上皮细胞B. 初级精母细胞C. 次级卵母细胞D. 受精卵【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然后分离,所以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的次级精母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及其分裂形成的精细胞及变形后形成的精子中也没有同源染色体。C项正确;口腔上皮细胞和受精卵属于体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故ABD三项中都有同源染色体。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34.关于测交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A. 通过测交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B. 通过测交可测定被测个体的遗传因子C. 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都能稳定遗传D. 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孟德尔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这就叫测交在实践中,测交往往用来鉴定某一个体的基因型和它形成的配子类型及其比例,及该个体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详解】A. 通过测交不一定能获得优良性状的新品种,A错误;B. 通过测交可测定被测个体的基因型及其形成的配子类型和比例,B正确;C. 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因此不一定能稳定遗传,C错误;D. 通过测交得到的后代的性状表现不一定相同,D错误。35.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现将红果多室和红果二室番茄进行杂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据此分析: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 RrMm、RrmmB. RrMm、RRmmC. RRMm、RrmmD. RRMM、RRmm【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子房多室(M)对子房二室(m)为显性,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红果多室番茄的基因型为R_M_,红果二室番茄的基因型为R_mm。详解:将红果多室番茄(R_M_)和红果二室番茄(R_mm)进行杂交,后代中出现红果:黄果=3:1,说明亲代都是Rr;子代中多室:二室=1:1,说明亲代是Mm和mm因此,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RrMm和Rrmm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善于将两对性状的杂交结果进行分别统计,再结合亲本的表现型推出基因型。红果(R_)红果(R_)3红果:1黄果,则亲本都为Rr;多室(M_)二室(mm)1多室: 1二室,则亲本为Mm和mm。36.小麦高杆(H)对矮杆(h)是显性,现有两株高杆小麦,它们的亲本中都有一个是矮杆小麦,这两株小麦杂交,在F1中出现纯合高茎的几率是 ( )A. 75%B. 50%C. 25%D. 12.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两株高干小麦的杂交后代有矮杆小麦,说明高杆都是杂合子,因此后代中纯合的高杆小麦的概率为1/4,故C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37. 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从理论上分析,他们生蓝眼孩子的概率是A. 25B. 50C. 75D. 10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个蓝眼男子的基因型为aa,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的基因型为Aa。所以他们所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各占50%。因此他们生蓝眼孩子的概率是50。考点:基因的分离定律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基因的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运用基因分离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8.豌豆豆荚绿色(G)对黄色(g)为显性,花腋生(H)对顶生(h)为显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下列杂交组合中,后代出现两种表现型的是A. GGhhggHHB. GgHhGgHhC. GGHhgghhD. GgHHGGHh【答案】C【解析】GGhhggHH杂交后代基因型为GgHh,表现型只有一种,为绿色腋生,A错误;GgHhGgHh9G_H_:3G_hh:3ggH_:1hhgg,后代有4种表现型,B错误;GGHhgghh1GgHh:1Gghh,表现型有两种,分别是绿色腋生和绿色顶生,C正确;GgHHGGHhG_H_,表现型只有一种,均为绿色腋生,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9.小麦麦穗基部离地的高度受四对基因控制,这四对基因分别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将麦穗离地27cm的mmnnuuvv和离地99cm的MMNNUUVV杂交得到F1;再用F1与甲植株杂交,F2产生子代的麦穗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则甲植株可能的基因型为 ()A. mmNnUuVvB. MmNnUuVvC. mmNNUuVvD. mmnnUuVV【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因每个基因对高度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有叠加性,所以每个显性基因可使麦穗离地高度增加:(99-27)8=9cm,F1的基因型为MmNnUuVv,F1与甲植株杂交产生F2代麦穗的离地高度范围是3690cm,可知:F2代的基因中最少要有一个显性基因,最多有七个显性基因,推知甲植株最多产生3个显性基因,最少产生1个显性基因。【详解】A.F1的基因型为MmNnUuVv,如果甲为mmNuUuVv,则F2会出现 mmnnuuvv,A错误;B. F1的基因型为MmNnUuVv,如果甲为MmNnUuVv,则F2会出现 mmnnuuvv,B错误;C. 如果甲为mmNNUuVv,则F2中显性基因数目在1-7之间,因此表现型在36cm-90cm之间,C正确;D. 如果甲为mmnnUuVV,则F2中不会出现7个显性基因, 即90cm的高度,D错误。40.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表。据此所作出的推断,最符合遗传基本规律的一项是()注:每类家庭人数150200人,表中“”为发现该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A. 第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B. 第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 第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D. 第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调查加强实验与探究及社会调查能力。第类由表格分析,若是伴X显性遗传,父亲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与表中后代患病情况不符,判断错误;第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可能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甚至还有可能是显性遗传病;第类调查结果既适合常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也适合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第类调查结果符合隐性遗传“无中生有”的规律,因此一定为隐性遗传病。41.请你解读与酶有关的图示、曲线:(1)图1和图2是与酶的特性相关的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和图2分别表示了酶具有_。(2)图3是与酶活性影响因素相关的曲线,请分析回答: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从图示曲线我们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3)图4和图5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曲线,请分析回答:图4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从图5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底物足量条件下,_【答案】(1)高效性 专一性(2)先上升后下降 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温度不变(温度影响酶活性)或酶的活性与PH有关(3)酶的浓度(数量)和活性 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解析】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图1表示了酶具有高效性、图2表示了酶具专一性的特性从图示曲线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酶的活性与PH有关。(1)分析题图1可知,酶通过与反应物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从而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起催化作用,酶-底物复合物的形成是由酶和底物的结构决定的,说明酶的作用具有专一性;分析题图2可知,与无机催化剂(Fe3+)相比,加入酶比加入无机催化剂先达到反应的平衡点,因此酶具有高效性。(2)当pH从5上升到7,随温度升高,酶活性的变化过程都是先增强后减弱,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相同,还可以得出 随着pH的变化酶的最适温度不变(温度影响酶活性)。(3)分析题图曲线3可知,在底物浓度低于A时,随底物浓度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降低,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不再是底物浓度,可能是酶的浓度(数量)和活性;分析题图曲线4可知,在底物足量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呈正相关。42.不同种类的种子中储存的营养物质的种类不同。在科学研究中常通过呼吸熵(RQ释放的CO2体积/消耗的O2体积)推测生物用于有氧呼吸的能源物质。下图是测定发芽种子呼吸熵的两个装置。关闭活塞,在25 下经过20分钟读出刻度管中着色液滴移动的距离。设装置1和装置2中有色液滴分别向左移动x和y(mm),x和y值反映了容器内气体体积的减少量,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1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_。(2)x代表_,y代表_。(3)若测得x200 mm,y30 mm,则该发芽种子的呼吸熵是_。(4)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则应将该装置放于何种条件下进行?_,原因是_。(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装置的容器和试管中应分别放入_。设置对照的目的是_。(6)小琪同学在做这个实验时,将生理状态相同的发芽种子等量分装到两个装置中。假定其他操作步骤无误,她发现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装置1中的着色液滴向左移动,而装置2中的着色液滴位置却不发生改变,则可推测该发芽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_,理由是_;若发现装置1和装置2中的着色液滴均向左移动,则该发芽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_,理由是_。【答案】 (1). 吸收CO2 (2). 消耗O2的体积 (3). 消耗O2和释放CO2的体积之差 (4). 0.85 (5). 黑暗条件下 (6). 避免幼苗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作用产生的气体量的变化 (7). 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 (8). 用于校正装置1和装置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 (9). 葡萄糖(糖类) (10). 以葡萄糖(糖类)为能源物质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的O2量等于释放的CO2量 (11). 富含氢的物质(如脂肪) (12). 富含氢的物质在被氧化分解时消耗的O2量大于释放的CO2量【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装置1的试管内装有NaOH,可吸收呼吸释放的CO2,因此1中液滴的移动是由O2的变化决定的;2中无NaOH,液滴的移动是由O2变化与CO2的变化共同决定的,CO2的释放量是装置2与装置1液滴移动的距离差;幼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测得幼苗的呼吸熵要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详解】(1)装置1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发芽种子呼吸产生的CO2。(2)装置1中细胞呼吸释放的CO2被NaOH吸收,有氧呼吸消耗氧气,因此x代表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装置2中无NaOH,细胞呼吸产生CO2使瓶内气压升高,吸收氧气使瓶内气压下降,压力差使着色液滴移动,因此,所以着色液的移动的距离y代表消耗氧和释放CO2的体积之差。(3)根据题意分析,已知测得x=200mm,y=30mm,则细胞呼吸产生的CO2是200-30=170mm,呼吸熵=释放的CO2体积消耗的O2体积=170200=0.85。(4)长出的一片真叶的幼苗既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可也进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过程吸收CO2释放氧气,会干扰呼吸作用引起的气体量变化,因此若要测定已长出一片真叶幼苗的RQ值,应将该装置放于黑暗条件下进行。(5)为使测得的x和y值更精确,还应再设置一对照装置,对照组容器和小瓶中应分别放入等量死的发芽种子和蒸馏水,用于校正装置1和2内因物理因素(或非生物因素)引起的容积变化。(6)由于以葡萄糖为能源物质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的氧气等于释放出的CO2,所以若装置1中的着色液向左移动,而装置2中的着色液位置却不发生改变,并可推定该种子发芽过程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葡萄糖;由于脂肪中碳氢百分比含量较高,吸收的氧气大于释放的CO2,若装置1与装置2中的着色液均匀向左移动,则可推定该种子发芽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物质主要是脂肪。【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发芽种子呼吸熵的测定,对于呼吸熵测定实验装置的分析、根据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