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1页
云南省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2页
云南省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3页
云南省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4页
云南省华宁县第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华宁二中2018-2019学年下学期开学考试高二生物1.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的必需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B. pH和温度的稳定都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C.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D. 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导致代谢的紊乱,正确;B、酶的活性受到温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当温度、pH都在适宜的范围时,酶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正确;C、内环境稳态的维持需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共同作用,三者相互协调配合,同等重要,错误;D、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有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正确。故选C。2. 人体出现组织水肿的原因可能是(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过少 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血糖含量过高 淋巴循环受阻A. B. C. D. 【答案】C【解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有:1、营养不良引起的血浆蛋白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的水肿。2、淋巴循环受阻,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不能进入淋巴管,引起水肿。3、过敏现象,过敏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大,使血管中的蛋白质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加,吸水而引起组织水肿。故、正确。而血液中尿素含量过高和血糖含量过高会引起组织液失水,不会引起组织水肿。【考点定位】考查内环境组成成分的相关知识。【名师点睛】此类问题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人体饥饿时遇到寒冷刺激,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全身颤抖。对此分析错误的是()A. 此时体内血糖浓度下降,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B. 全身颤抖是由于骨骼肌收缩,目的是加速产热C. 通过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方式,减少散热,所以面色苍白D. 参与上述调节的内分泌腺有大脑皮层、肾上腺、胰岛、甲状腺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3)寒冷时体温调节过程为: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饥饿时,血糖浓度下降,在相关神经激素的调节下,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维持血糖的稳定解:ABC、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面色苍白,是由于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散热减少,全身颤抖,是由于骨骼肌收缩,增加产热,此时细胞产热不足以维持正常体温,ABC正确;D、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有助于产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有助于升高血糖,大脑皮层不属于内分泌腺,D错误故选:D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4.在一片约33hm2的林地内,调查者第一次捕获了25只大山雀,各用一个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记,然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33只大山雀,其中有5只是有标记的。据此推算,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A. 略大于165B. 略小于165C. 略大于5D. 略小于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设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数量约为X,可以得到:25/X=5/33,X=(2533)/5=165,则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密度(只/hm2)约为165/33=5,由于较重的铁环套在了大山雀的腿上作为标志,因此影响了大山雀的活动 大山雀被捕获的机率比正常时要大 也就是说如果不带大铁环 第二次可能捕获不到 5只,因此该林地中大山雀的种群数要比165多 种群密度要比165/33要大 即大于5,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标志重捕法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5.人体特异性免疫可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下列生理过程只属于细胞免疫的是()A. 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B. 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淋巴因子C.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D. 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答案】C【解析】【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详解】A、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的过程只发生在体液免疫中,错误;B、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分泌淋巴因子的过程也可发生在体液免疫中,错误;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的过程只发生在细胞免疫中,正确;D、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免疫反应的过程只发生在体液免疫中,错误。故选C。6.有关种群增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B. 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C. 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D. 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有 K值,只是 K值较大,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答案】D【解析】种群呈现“J”型增长的前提条件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A项正确;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所以种群增长所受的环境阻力加大,B项正确;种群增长数学模型的构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观察并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建立模型、检验或修正模型,C项正确;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没有K值,D项错误。7.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答案】D【解析】进入冷环境中,机体散热较快,此时要通过调节加强产热,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正常。通过神经调节,肌肉加强收缩产热,故A正确。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血流量,减少散热,故B正确。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减少散热,故C正确。通过神经调节,促进垂体活动加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增加产热,故D错。【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8.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 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最终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C. 兴奋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Na通过被动运输进入突触后膜内D. 神经递质释放的过程可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答案】B【解析】A离体的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兴奋沿神经纤维可以是双向传导的,但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一般都是单向的,A正确;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最终将恢复为静息状态,但不是零电位,静息状态细胞膜内外也是有电位差的,表现为外正内负,B错误;C兴奋型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上的Na+通道打开,大量钠离子内流,引起后膜兴奋,运输方式相当于协助扩散,即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正确;D神经递质释放是以胞吐的形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正确。【考点定位】兴奋传导和传递的机理【名师点睛】兴奋在神经元上的双向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的相关知识的易错点1、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差别: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的形式传导。3、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产生主要是Na内流的结果,Na的内流需要膜载体(离子通道),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故属于协助扩散;同理,神经纤维上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中K的外流也属于协助扩散。4、Na在恢复静息电位时,Na的外流是由低浓度到高浓度,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寒冷环境中,由于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所以体温不会升高B. 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保持体温和渗透压的相对稳定C. 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D. 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中【答案】C【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详解】A、人在寒冷环境中只要是体温恒定,则产热等于散热,错误;B、剧烈运动过程中,汗液的大量分泌是为了增加散热,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会使渗透压升高,错误;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细胞分泌、垂体释放的,正确;D、水盐调节过程中,感受器和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中;体温调节过程中,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感受器位于皮肤,错误。故选C。10. 能分泌甲状腺激素的结构是( )A. 垂体B. 甲状腺C. 性腺D. 下丘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垂体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B、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B正确;C、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性腺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C错误;D、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下丘脑不能分泌甲状腺激素,D错误故选:B11. 从生物学角度看,下列古诗中表现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A.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说的是水分太多使鲤鱼游上岸,故A不是。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说的是如果杂草太多,会和豆苗争夺生存资源,故B是。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描述的是植物向光性,故C不是。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的是温度对开花 的影响,故D不是。考点:本题考查生态因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力。1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体温调节可保证机体在任何环境条件下体温的相对稳定B. 寒冷环境中,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保持体温C. 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D. 呼吸、排尿、排便等也能散热【答案】A【解析】【分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 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A、生物的生命活动调节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体温调节也不例外,超出其调节能力范围,机体稳态会遭到破坏,错误;B、在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有关神经兴奋能使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通过激素调节增加机体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正确;C、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和肝脏,正确;D、通过呼吸、排尿、排便也会带走机体一部分热量,正确。故选A。【点睛】人体体温调节:(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2)机理: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3)寒冷环境下:增加产热的途径:骨骼肌战栗、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的途径:立毛肌收缩、皮肤血管收缩等。(4)炎热环境下: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增加散热的途径主要有汗液分泌增加、皮肤血管舒张。13.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有间隙B. 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D.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答案】D【解析】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叫突触间隙,是组织液;正确。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正确。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因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正确。 D突触兴奋由前膜传向后膜,不是同步的;错误。,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 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 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 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答案】C【解析】【分析】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其中食物链都从生产者起始。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详解】A、食物网形成的原因是同一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据不同营养级,正确;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组成,其中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是竞争关系,正确;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错误;D、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正确。故选C。15. 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图中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B.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C. 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D. 外界空气中的02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穿过9层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内环境排泄代谢废物主要需要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和皮肤的参与,故A正确。血浆渗透压主要和蛋白质无机盐有关,故B错误。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故C错误。外界中的氧气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要穿过11层膜,即首先要通过肺泡细胞(一进一出2层),再进入毛细血管,穿过毛细血管管壁细胞(2层),由红细胞(2层)携带运到肝脏附近,再次穿过管壁细胞(2层),进入肝细胞(1层)进入线粒体(2层)就是11层膜,故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内环境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16.要研究一个种群的密度常需要根据该种群生物的不同特点,选择不同的方法。下列调查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方法正确的是()A. 调查草地上的瓢虫种群标志重捕法B. 调查草原中的斑马种群样方法C. 调查某片森林灰松鼠种群标志重捕法D. 调查池塘中的鲢鱼种群样方法【答案】C【解析】【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详解】A、瓢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错误;B、斑马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错误;C、森林灰松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正确;D、池塘中的鲢鱼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错误。故选C。17.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A. 通过兔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 通过兔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C. 通过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D. 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由草、兔、狐3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草兔狐,兔同化的能量有多个去向:流向下一营养级、分解者分解、呼吸消耗等。兔经过同化作用获取的能量=兔的摄入量-兔的粪便量。【详解】A、兔同化的能量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去了,这部分能量是不能被生物群落内的生物再利用的,正确;B、兔经过同化作用获取的能量=兔的摄入量-兔的粪便量,所以兔的粪便中的能量不是兔同化的能量,错误;C、狐经过同化作用获取的能量=狐的摄入量-狐的粪便量,所以狐的粪便中的能量不是狐同化的能量,而属于它的上一营养级兔的能量,正确;D、兔同化的能量除了被分解者利用、呼吸消耗以外,还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下一营养级狐,正确。故选B。【点睛】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可见兔子的粪便中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不属于兔子的同化量,而是生产者同化量的一部分。而狐狸粪便中的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则是其捕食的兔子同化量的一部分。18.我是一个CO2分子,在空气中游荡;后来被小草吸收变成其体内糖分子的组成成分;随后小草被兔子吃了,我又变成了兔子体内的组成成分;最后兔子老死,在一些细菌等朋友的帮助下,我从兔子体内逃逸出,返回空气中。这一过程是()A. 物质循环B. 能量流动C. CO2的合成D. CO2的降解【答案】A【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不断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详解】A项和B项,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循环的,碳元素会循环,但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故A项正确,B项错误;C项和D项,在碳元素循环的过程中,生物体呼吸作用分解含碳化合物形成CO2,生产者光合作用利用CO2形成含碳化合物,因此该过程包含C、D,故C项和D项均错误。故选A。【点睛】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不断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根据题意一个CO2分子,在空气中游荡,然后被小草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含碳有机物,只有碳元素就从无机环境进入了生物群落.小草光合作用合成的含碳有机物被兔子捕食,消化吸收并同化,变成了兔子体内的含碳有机物,兔子死后被细菌等微生物分解,含碳有机物中的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了无机环境.因此可见这是一个碳循环的过程。19. 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B. 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是行为信息C. 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繁衍同信息传递无关D. 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既可以来自于生物,也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信息传递对于生物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种群繁衍以及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重要的作用解:A、物理信息既可以来自于无机环境,也可以来自于生物,A错误;B、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属于化学信息信息,B错误;C、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种群繁衍同样也离不开信息传递,C错误;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能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故选:D考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20.影响生物群落水平方向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 光照强度B. 土壤类型C. 生物种群的特征D. 温度高低【答案】C【解析】【分析】群落的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分布。水平结构因为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它们呈不同的分布。【详解】ABD:群落水平结构呈镶嵌状况,是因为地形起伏、光线明暗、温度、湿度大小等是影响植群落的水平结构,ABD正确;C、种群特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四方面,与生物群落结构无关,错误。故选C。21.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探究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果汁量与果胶酶的用量始终成正比B. 在提取胡萝卜素时,可选用乙醇或石油醚作为萃取剂C. 果胶酶是由植物、霉菌、细菌等产生的能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D. 为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速度,应釆用明火加热【答案】C【解析】探究果胶酶用量的实验中,随着反应的进行,果胶量越来越少,所以果汁量与果胶酶的用量不会始终都成正比A错误;在提取胡萝卜素时,可选用石油醚作为萃取剂,B错误;果胶酶是由植物、霉菌、细菌等产生的能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C正确;为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速度,为防止实验装置燃烧或爆炸,应釆用水浴加热,D错误。22. 下列是关于“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 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膝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B. 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C.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0C恒温培养24-48小时D. 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答案】D【解析】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用蒸馏水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经高温、高压灭菌后倒平板,取104、105、106倍的土壤稀释液和无菌水各0.1ml,分别涂布于各组平板上,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平板倒置,37恒温培养24-48小时,在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一组平板为代表进行计数。所以D不对。23.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灭菌应用( )A. 灼烧灭菌B. 高压蒸汽灭菌C. 干热灭菌D. 煮沸灭菌【答案】B【解析】【分析】灭菌是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达到完全无菌的过程,灭菌的方法主要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是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它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灼烧来灭菌;高压灭菌是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利用高温高压的水蒸气进行的灭菌,适合于玻璃器皿、接种工具以及培养基,特别注意培养基的灭菌只能用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是将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金属工具的灭菌。煮沸灭菌通常将水煮沸至100,保持510min可杀灭细菌繁殖体,保持13h可杀灭芽胞,一般适用于餐具或不耐高温的食品等的消毒。【详解】A. 灼烧灭菌一般适用于金属接种工具或试管口的灭菌,A错误; B. 培养基的灭菌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B正确;C. 干热灭菌适用于需要保持干燥的空玻璃器皿的灭菌,C错误; D. 煮沸灭菌一般适用于不耐高温的食品等,D错误。24.植物组织培养的再分化与细胞自然分化的不同点是()A. 前者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变化,后者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变化B. 前者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变化,后者细胞的形态结构没有变化C. 前者有植物激素的调节,后者没有植物激素的调节D. 前者植物激素主要来源于培养基,后者植物激素来源于植物体自身【答案】D【解析】【分析】1、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之后发育为植物体。2、植物组织培养的条件:(1)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2)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详解】A、再分化与细胞自然分化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均发生变化,错误;B、再分化与细胞自然分化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均发生变化,错误;C、再分化与细胞自然分化过程中均有植物激素的调节,错误;D、再分化过程中植物激素主要来源于培养基,细胞自然分化过程中植物激素来源于植物体自身,正确。故选D。25. 下列有关生物工程与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PCR技术可用于目的基因的获取B. 选择单核居中期向单核靠边期过渡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成功率高C. 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一定是尿素分解菌D. “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PCR可以用于外源目的基因的大量扩增,故A正确。在花粉选择进行离体培养时应选择单核靠边期的成功率高,故B正确。在以尿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有可能是尿素分解菌也有可能是以氮气为主的细菌,还要加入酚红指示剂进行鉴别,故C错误。“三北防护林”建设中,应遵循协调与平衡和物种多样性原理,故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技术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6.下列关于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过程,错误的是()A. 酵母细胞活化时,其吸水方式为渗透作用B. 将凝胶珠在0.05mol/L的CaCl2中浸泡C. 固定好的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D. 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发酵成本较低【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制备固定化酵母菌细胞的过程。酵母菌的活化即让酵母菌恢复正常生活,固定化酵母细胞实验成败的关键步骤是配制海藻酸钠溶液,该步骤操作时,应采用小火或间断加热;CaCl2 溶液在形成凝胶珠时的作用原理是Ca2 与海藻酸根离子螯合成不溶于水的海藻酸钙凝胶。【详解】A、活化初期主要靠吸胀作用吸水,且吸水量约为自身干重的10倍,错误;B、将凝胶珠在0.05mol/L的CaCI2中浸泡,CaCl2 溶液在形成凝胶珠时的作用原理是Ca2 与海藻酸根离子螯合成不溶于水的海藻酸钙凝胶,正确;C、固定好的凝胶珠用蒸馏水冲洗23次,正确;D、固定化酵母细胞的发酵成本较低,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固定化细胞的相关知识点,回忆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综合解答问题:(1)配制海藻酸钠溶液:小火、间断加热、定容,如果加热太快,海藻酸钠会发生焦糊。 (2)海藻酸钠溶液与酶母细胞混合:冷却后再混合,注意混合均匀,不要进入气泡。(3)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高度适宜,并匀速滴入。(4)刚溶化的海藻酸钠应冷却后再与酵母菌混合,否则温度过高会导致酵母菌死亡。27. 在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是否超标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 待检测食品需要经过灭菌操作后取样检测B. 配制好的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倒平板C. 用稀释涂布法接种测定大肠杆菌的活菌数D. 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并在适宜温度下培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待检测食品不需要经过灭菌操作,可直接取样检测,A项错误;为了避免杂菌污染而造成的对检测结果的干扰,配制好的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倒平板,B项正确;分离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可用稀释涂布法接种测定大肠杆菌的活菌数,C项正确;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并在适宜温度下培养,D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28. 下列对灭菌和消毒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灭菌是指杀灭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B. 消毒和灭菌都是采用物理方法杀灭微生物C. 接种环一般用灼烧法灭菌D. 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一切微生物的细胞、芽孢和孢子的过程,A错误;消毒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B错误;接种环是金属工具,可以用灼烧灭菌或干热灭菌,C错误;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D正确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29. 制备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 )a倒平板 b计算 c溶化 d称量 e灭菌 f.调pHA. abcdefB. febdcaC. bdcefaD. bdcfea【答案】D【解析】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一般步骤是: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考点定位】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名师点睛】培养基配制时的注意事项:全程要求无菌操作,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能有效地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培养基灭菌后,需要冷却到50左右时,才能用来倒平板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当感觉到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操作时应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以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若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在倒平板的过程中,不能将培养基溅到皿盖与皿底之间的部位,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30. 对腐乳实验操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前期发酵,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 B. 豆腐块分层摆放,逐层加盐,每层盐量不变C. 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D. 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沸水消毒,装瓶后密封,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答案】B【解析】前期发酵,将笼屉中的温度控制在1518,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慢慢生长,A正确;豆腐块分层摆放,逐层加盐,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得厚一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B错误;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C正确;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冲洗后用沸水消毒,装瓶后密封,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D正确。【考点定位】腐乳的制作31. 下列关于亚硝酸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 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mg/kgC. 咸菜中的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在7mg/kg以上,所以尽量少吃咸菜D. 亚硝酸盐不会危害人体健康,且还具有防腐作用,所以在食品中应多加些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可作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g时会引起人死亡;亚硝酸盐本身并没有致癌作用,它在胃酸等酸性环境中可以转化为亚硝胺,亚硝胺是具有致癌作用的物质解:A、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A正确;B、亚硝酸盐的分布广泛,其中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平均含量约为4mg/kg,B正确;C、咸菜亚硝酸盐较高,平均含量在7mg/kg以上,由于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尽量少吃咸菜,C正确;D、亚硝酸盐有一定的毒性,当人体摄入的亚硝酸盐总量达到0.30.5g时,会引起中毒,达到3g时会引起人死亡,D错误故选:D点评:对亚硝酸盐的物理性质和亚硝酸盐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32. 下列对生物技术及应用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都不是单纯的一种酶,而是一类酶B. 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对外植体和接种器材进行灭菌处理C. 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72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进行D. DNA在常温下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用于鉴定DNA【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果胶酶和纤维素酶都不是单纯的一种酶,而是一类酶,A正确;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对外植体和接种器材进行消毒处理,B错误;用PCR技术扩增DNA时需要在55以上的温度条件下进行,C错误;DNA在水浴条件下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用于鉴定DNA,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应用。33.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常用的方法不包括A. 包埋法B. 化学结合法C. 物理结合法D. 物理吸附法【答案】C【解析】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细胞常用的方法有包埋法、化学结合法、物理吸附法,所以C选项错误。34. 关于植物组织培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对于同一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B. 对菊花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必须添加植物激素才能成功C. 外植体经过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D. 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细胞分裂素存在的情况下,生长素的作用呈现加强趋势【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时,对于同一植物材料,材料的年龄、保存时间的长短等都会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效果,A正确;对菊花茎段进行组织培养,必须添加植物激素才能诱导细胞分化的方向,B错误;外植体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C错误;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培养基中两种激素的含量比决定了分化的方向,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35.在用胡萝卜做菜时,菜中浮油会呈现出橘黄色,为了增加胡萝卜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在进食胡萝卜的同时,应()A. 多喝水B. 多吃蛋白质类食品C. 多吃脂类食品D. 多吃蔬菜【答案】C【解析】【分析】胡萝卜素为橘黄色,菜中浮油会呈现出的橘黄色说明胡萝卜素易溶于菜油中。【详解】由题意可知,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因此,在进食含胡萝卜素较多的食品时,应加大对脂质的摄入,以提高吸收效果。故选C。36.在酿制果醋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果醋的制作需用醋酸菌,醋酸菌是兼性厌氧型细菌,需先通一段时间氧气后密封B. 在发酵过程中,温度控制在1825,发酵效果最好C. 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而酿制成果醋D. 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C【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醋酸菌是需氧型细菌,因此进行果醋发酵时不需要密封,错误;B、果醋发酵最适宜的温度是3035,错误;C、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中的糖分解成醋酸而酿制成果醋,正确;D、A和B错误,错误。故选C。【点睛】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2、参与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37.选择合适的花粉发育时期是提高诱导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时期的花粉都可以经过培养产生愈伤组织或胚状体B. 对所有植物来说,双核期时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C. 对一般植物而言,在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D. 为了挑选到单核期的花药,通常选择部分开放的花朵【答案】C【解析】【分析】花药培养产生花粉植株一般有两种途径,如图所示:其一是花药中的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幼小植株;其二是花药中花粉在诱导培养基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诱导其分化成植株。【详解】A、不同时期的花粉发育的能力是不同的,植物的花粉都只有某一时期对离体刺激敏感,并不是任何时期的花粉都可以产生愈伤组织或胚状体,错误; B、对一般植物而言,单核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错误; C、对一般植物而言,单核期,细胞核由中央移向细胞一侧的时期,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正确; D、为了挑选到单核期的花药通常选择完全未开放的花蕾,对于盛开或略微盛开的花,花瓣已经松动,给材料消毒带来困难,错误。故选C。38.用培养液培养三种细菌,让它们在三支不同的试管中生长,如图显示了细菌的生长层,如果此时往三支试管中通入氧气,则细菌的繁殖速度将是()A. 甲不变,乙减慢,丙加快B. 甲加快,乙加快,丙减慢C. 甲减慢,乙减慢,丙加快D. 甲减慢,乙加快,丙减慢【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是细胞呼吸的方式和特点,细胞呼吸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2种方式,有氧呼吸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有氧气时无氧呼吸受抑制。试管的不同部位氧气浓度不同,上层氧气浓度高,下层氧气浓度低。甲试管中细菌趋向于试管上部,说明是需氧菌,乙试管中细菌均匀分布,说明是兼性厌氧菌,丙试管中细菌趋向于试管底部,说明是厌氧菌。【详解】分析题图可以知道,甲中该细菌只在试管的上部繁殖,说明该细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乙中该细菌在试管的上部、中部、底部都繁殖,说明该细菌即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丙中该细菌只在试管的底部繁殖,该细菌的呼吸方式应是无氧呼吸。若此时通入氧气,甲试管中的细菌进行有氧呼吸,通入氧气后有氧呼吸加快,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乙试管中的细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通入氧气后,有氧呼吸加快,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丙试管的细菌只进行无氧呼吸,有氧气时无氧呼吸受抑制,细菌繁殖速度减慢。因此甲、乙、丙在通入氧气后,细菌的繁殖速度分别是加快、加快、减慢。故选B。【点睛】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同时脱下4个H(活化氢);在葡萄糖分解的过程中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ATP。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C6H12O6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两分子丙酮酸和6个水分子中的氢全部脱下,共脱下20个H,丙酮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在此过程释放少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产生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不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反应式:2C3H4O3 (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阶段脱下的共24个H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6个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用于合成ATP,产生大量的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 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过程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须特别注意的是,丙酮酸转化为酒精或者乳酸的过程中并不产生能量。39.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固定化酶技术在多步连续催化反应方面优势明显B. 与自然发酵相比,人工接种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C. 相同pH时,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好于普通洗衣粉D. 向鸡血细胞中加入冷却的95%的酒精,可以获得无杂质的D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固定化酶技术固定的是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反应,不能多步连续催化反应,A错误;人工接种发酵所用的菌种好于自然菌种,所以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B正确;适宜PH条件下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才能好于普通洗衣粉,C错误;向鸡血细胞中加入冷却的95%的酒精,可以对DNA进行粗提纯,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有关生物技术实践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40. 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入侵B. 划线分离可在培养基上获得均匀分布的单菌落C. 高温灭菌目的是杀死微生物的细胞、孢子、芽孢D. 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答案】B【解析】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无菌操作,防止外来杂菌入侵;A正确划线分离菌落在培养基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在划线的最后区域可以得到的单菌落;B错误高温灭菌的目的是高温杀死一切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C正确稀释涂布平板法易获得单菌落和计数活菌数目;D正确【考点定位】 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名师点睛】本题是关于微生物实验室培养技术的题目,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梳理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判断选项41. 下图表示病原体A(抗原A)侵入人体后体液免疫机制的模式图。图中ad表示过程,甲、乙、丙表示细胞。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