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第01章.ppt_第1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01章.ppt_第2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01章.ppt_第3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01章.ppt_第4页
中国旅游地理:第01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 国 旅 游 地 理,第一章 绪 论,学习目标 掌握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熟悉中国旅游地理与地理学的关系,以及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 了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发展 了解中国旅游地理教育发展概况,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形成和发展,一、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1、发展阶段 国外始于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美国地理学家克.麦克默里(K.Mcmurry)的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被公认为是第一篇关于旅游地理研究的论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只着重记述某些旅游胜地和研究旅游的土地利用,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索。 50年代,旅游地理学被纳入到经济地理学中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旅游地理学研究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向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研究开始 20世纪80年代初,旅游地理学已形成其基本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构架。,2、世界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第一,理论与实用并举 第二,研究范围的扩大 第三,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第四,研究角度的转变,二、国内旅游地理学的发展,1、发展阶段 旅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旅游地理的早期著作山海经、穆天子传、西域风土记、水经注、徐霞客游记等 旅游地理学系统研究开始的标志: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 2、国内旅游地理主体发展方向: 第一,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第二,要注重研究内容的拓宽与研究方法的更新 第三,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和交叉性研究,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性质、特点和研究内容,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学科性质和特点 (一)旅游地理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游与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学科。 应用性 多学科交叉的边缘性 (二)旅游地理学的特点 1.地域性 2.综合性 3.应用性,二、旅游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旅游客源研究:,概念、产生的条件及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及旅游需求预测,旅游资源研究:,范畴、分类、产生条件、特征和分布规律、资源调查及评价,旅游规划开发研究:,规划开发、环境容量、资源保护旅游交通和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影响研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区划的理论依据和方案,旅游信息与旅游地图:,信息的收集与传播 地图的特点、种类、功能和编绘,旅游区划研究:,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一、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的关系 中国旅游地理与旅游地理学都是将地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旅游研究的结果。 旅游地理学:侧重于旅游地理学一般理论和方法 中国旅游地理:在了解旅游地理一般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侧重掌握中国及不同等级旅游区旅游各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特色,,二、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方法,(一)唯物辩证法 (二)实地考察法 (三)文献分析法 (四)统计图表法 (五)旅游地图法 (六)分类对比法 (七)信息技术法,案例分析: 1978年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正式设立了旅游教育机构,同年我国第一所旅游中等专业学校南京旅游学校诞生,第二年我国大陆的第一所旅游高校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成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只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207所,其中高等院校494所,中等职业学校713所,在校生总计为459,004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199,682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259,322人,旅游院校共有旅游专业教师18,680人,其中旅游高等院校9,298人,旅游中等职业学校9,382人。我国旅游地理教育是伴随着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它与旅游旅游心理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经济学和旅游学,一直被列为旅游学科体系中的五大基础分支学科,是旅游专修生的必修主干课程之一。至今,各高等院校的经济商贸类专业及有关经济商贸类中专也普遍开设了有关旅游地理课程。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旅游地理高级人才培养系统也已经建立,并培养出了成批硕士生和博士生。,案例提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教育和旅游地理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本案例说明了旅游地理学的什么特征?,问题讨论 了解和掌握相关的旅游地理知识对旅游从业人员有何意义? 复习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