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1页
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2页
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3页
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4页
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资源建设共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河南省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 赵濮民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资源建设共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河南省济源市教师进修学校 赵濮民摘要: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国家提出的“三通两平台”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保证,需要各地积极探索和实践,发挥共建共享优势,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基铺路。济源市围绕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试点项目,不等不靠,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本文深入剖析了济源市试点项目的选题背景和依据,着重阐述了我们的典型做法和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们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上的探索和尝试,希望引起专家和同行的重视和深入探讨。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 共建 教育信息化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是实现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实现教育创新的重要保证。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要建成以网络资源为核心的教育资源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并形成资源共建共享的新机制,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济源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并结合国家教育信息化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点工作目标“三通两平台”,确定了我市的教育信息化试点选题为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经过积极申报,2012年 4月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一、基本情况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面积1931平方公里,人口70.3万,现有高职学院1所,普高6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职高(中专)3所,初中2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成建制小学10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中小学在校生14万余人,在编中小学教职工10340人。多年来,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全国教育强市为目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积极开展教育强镇(街道)创建活动,全面实施职教攻坚工程,深入实施“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大力加强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取得了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成果,初步形成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相互衔接,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辅相成,政府办学与社会办学多元共存的大教育体系。“十五”以来,我市先后获得国家“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先进单位”、“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中华扫盲奖”、“推进两基成就奖”、“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篮球城市”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仅2013年,就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共1585万元,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配备学生计算机1283台,向城市义务教育学校配备学生计算机589台,全市共配备多媒体教室434套。同时,将全市中小学校光纤网络建设纳入“智慧济源”整体框架,由市政府统筹建设。截止目前,全市中小学基本实现班班有多媒体,生机比达12:1,所有成建制学校建成校园网,并接入100M市域光纤网络。 在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不断得到加强的同时,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是通过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培训,如市级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多媒体环境下教学设计与资源应用培训和学校的校本培训等,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不断增强。二是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活动,提升广大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意识和能力。如在河南省第四届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教学应用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我市参与教师405人,上传作品625件,参与人数在全省18个地市排名第8,济源市教育局荣获组织工作先进单位;在2013年河南省教育信息技术论文大赛中,济源市共上传作品86件,其中32件作品荣获省级奖励,济源市教育局荣获优秀组织奖。三是教师的资源建设与应用的能力和水平普遍增强。2011年12月,济源市召开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现场会,重点观摩了部分优秀学校的校本资源库及教师个人资源库建设情况,通过现场展示,现场观摩,全市中小学对资源库在信息互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方面的优势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大部分中小学逐步构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资源库。因此,我市选取“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试点项目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二、选题介绍试点选题: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探索与实践。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引导,规划建设三级资源互联模式(如下图),济源市资源建设模式图在义务教育阶段构建体系完备、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简便实用的“全学科”教育教学资源库,大力推进优质资源和现代教育手段的普遍应用,逐步向学前和高中阶段延伸,最终实现学科覆盖面达100%。选题背景:济源教学资源库始建于2007年1月,使用的是“中教育星软件”,主要通过购买的方式为基层教师提供先进的教学资源,拥有课件、课例、教案、视频等各类教育教学资源10万多件,资源容量200G。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新教材的应用,原有的资源显得过于陈旧,加上原来的平台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亟需建设基于共建共享机制之上的教学资源平台,通过“购买改造、自主开发、同业协作、集纳录入”相结合建设的策略,构建具有济源本地特色的优秀教学资源体系。选题依据:优质资源班班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的根本目的是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教研活动中的普遍应用。不能把它理解成为每个班级安装多媒体设备。所谓“优质资源班班通”,就是要使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学校的大部分班级的课堂教学能够使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选题核心词界定:优秀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其最核心的工作,就是要使每一个基本具备网络条件的学校和教师自觉地运用信息技术,形成和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就是要使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成为教学、教研活动的常态。三、具体做法为了推进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工作,我们前期主要在资源建设共建机制上下功夫,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成立领导机构,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了河南省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市济源项目领导小组,由局分管领导任组长,局电教中心、基础教育教研室、师训科、体卫艺站、教科所、财审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为副组长,指导协调局相关科室及各试点校围绕试点选题,本着“可用、好用、实用”的原则,重点开发建设一批优秀教学资源,服务全市教育教学,形成市、镇(街道)、学校三级开放式资源共建共享格局。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济源市电化教育与技术装备管理中心,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区域试点推进工作。(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硬件支撑1.济源市教育城域网建设济源市教育城域网作为济源市电子政务网络的一部分,根据济源市学校分布及学校规模,利用现有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市到镇(街道)1000M主干带宽,镇到校100M接入带宽,为班班通、数字校园工程提供各种应用服务,为实现教师备课、授课、校本资源的存储、市级资源下载更新等应用提供保障,最终达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网络互联互通及资源共享的目的。2.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山区学校和平原薄弱学校优先保障的原则,重点对“十二五”中小学布局调整范围内的成建制学校予以配备。2013年,利用争取到的国家、省、市资金共1410万,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配备多媒体375套和学生计算机1700台。截止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200人以上成建制学校共配备多媒体1322套,配备率达到83%,学生用计算机3811台,生机比16:1。教师用计算机2468,师机比达到1.6:1。(三)确定试点学校,建立激励机制按照城区、平原、山区共建共享原则,确定了6所小学和6所初中共12所资源建设试点学校,将义务教育阶段全学科资源建设任务分配到各试点学校,由试点学校承担各自优势学科资源的建设任务。同时,成立6个学科组(思政、科学、信息、体育、音乐、美术),学科组成员由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或该学科优秀教师组成,分别承担6个学科资源建设任务。通过激励机制,对资源建设与应用较好的教师给予奖励,鼓励有能力的教师对现有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形成资源应用的良好氛围。(四)制订实施细则,统一资源标准为进一步推动我市试点工作的开展,我们制定了济源市教育局关于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市项目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对资源的格式进行了界定,主要包括文档、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网页、其他等;在资源分类上,除了常规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堂实录、拓展资料外,还要以校长论坛、名师讲堂等亮点,体现济源特色。“名师课堂”是指组织教学名师开设网络课堂,形成更多更好的优质网络教育资源,使名师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校长论坛”是指利用网络论坛的形式,使名校长的办学理念更广地扩散,让更多的学校受益。(五)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过程督导召开了项目推进专题会,对各相关科室、试点学校、资源建设学科组的任务进行了分工。教研室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对上传的资源进行审核,保证资源的质量;电教中心负责对试点学校进行资源建设与应用培训,及时对各试点学校资源建设情况进行督导,分阶段统计各试点学校资源上传情况并进行通报;教研室、电教中心负责将各项教学应用活动中形成的优秀教学资源及时分类整理上传;教科所要组织试点学校对资源建设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总结成果经验,及时进行推广,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师训科将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考核与个人参与资源建设的情况挂钩,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将教师的继续教育考核和资源建设参与情况挂钩,提高教师参与资源建设的积极性。各试点学校和学科组要依托“济源市基础教育资源网”,围绕学校优势学科,集中建设学科资源。为了确保学科资源质量,试点学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督促承担有资源建设任务的学科教师做好资源的加工、整理、分类、上传等工作。同时建立了资源建设QQ群,及时解答各单位和学科教师在资源上传中存在的问题,并分节点督导各试点学校、资源学科组教师的资源上传工作。(六)建设资源平台,提供平台支持与省电教馆、市电子政务办等部门积极协调,由市教育局牵头,依托河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5+3”平台和市电子政务办网站服务器,建设“济源基础教育资源网”,重点部署门户、资源、教研备课、培训和题库组卷等5个平台,为区域综合试点项目提供平台支持。平台建设后,对试点学校负责人和资源建设学科组负责人进行培训,有步骤地开展资源上传工作。(七)开展应用活动,促进教学应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资源教学应用交流评比活动,如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应用优质课大赛、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优秀成果评选、基础教育信息资源教学应用优秀成果评选等,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教研活动以及跨校教学中的应用变成一种常规行为。(八)开展课题研究,促进变革融合通过资源的广泛应用,把信息资源在教学应用中遇到的问题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探讨资源应用下的备课、教学、教研、辅导、培训等方面的新模式,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手段的变革,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四、阶段性成果1.建成了一个资源平台。要开展优秀教学资源建设,平台建设是基础。基于此,济源市教育局结合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济源”建设的总体规划,本着“统筹资金,共建共享”的原则,在省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依托济源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服务器虚拟化集群和省资源网的资源平台系统,部署我们济源市资源平台。目前,我们初步建成了“济源基础教育资源网”,重点部署了门户、资源、教研备课、培训和题库组卷5个平台,为区域综合试点项目提供了平台支持。2.形成了部分教学资源。市级资源平台建成后,我们在第一时间内组织各试点学校的教导主任和计算机教师以及资源建设学科组的组长共计40余人,在黄河路小学计算机教室举办了资源平台应用专题培训会。会上,各试点学校教导主任及学科组组长分别汇报了各自学校承担的学科建设任务的进展情况,通过交流,让大家互通有无,做到心中有数。同时,电教中心技术人员现场示范了资源平台的注册、登录等操作步骤和资源上传、下载、浏览等使用流程,为资源建设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与会人员基本上掌握了资源上传的操作流程。并要求各与会人员回去后尽快对学科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力争让全体教师都能掌握资源平台的使用流程,为今后的资源应用打下了基础。截止目前,上传至济源教学资源平台的资源数量1019件,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学科。在各试点学校和资源学科组教师的努力下,截止目前共上传各类资源近千个,涉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学科。3.探索出了资源建设共建机制。实施细则中对局相关科室的职责进行了明确分工。电教中心负责试点工作整体推进和5个平台的建设、技术支持及日常维护;教研室负责资源、教研备课、题库组卷等平台的日常管理及应用和学科资源审核;师训科负责培训平台的日常管理和应用;体卫艺站负责体音美学科资源审核;教科所依托教研备课平台开展教科研活动;财审科负责经费支持。各部门在领导小组组长的统一协调下,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共同为做好试点工作添砖加瓦。具体分工见下表。表1 资源平台建设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