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ppt_第1页
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ppt_第2页
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ppt_第3页
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ppt_第4页
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二: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整个框架结构: 线索:人类早期文明的不断演进 史前时期文明综述(突出中华文明的渊源)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及其标志 早期区域文明: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突出人地关系;单列古代希腊罗马文明;单列中华文明 单列文明进程中的宗教文化-世界三大宗教 古代区域文明(欧亚):法兰克王国、阿拉伯帝国、大化改新、蒙古帝国。中世纪城市,课标2-1人类文明的发端与农业区域文明,对行为动词的功能定位和把握,红色字体为2-1中出现的行为动词,2-1-1知道史前时期的工具制作和使用状况,说明自然条件对远古人类生活的制约,明确农耕技术进步的意义。 2-1-2列举中国境内远古文化遗存,讲述华夏先祖传说,探寻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地域特征。 2-1-8描述欧亚古代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几个区域文明,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知道古代不同文明各自发展、相互碰撞和交融的概况。,课标解析,1.比较阅读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地图,比较其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特征。 2.分析分析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环境因素对文明的多样性有重要影响。,2-1-4比较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古代希腊的地理特征,分析自然环境对早期区域文明的影响,要点:地理环境与文明多样性的关系。 探讨: 按照你的想象,四五千年前金字塔的建造者是用什么办法开凿、搬运重达十几吨的石块的?,2-2中华文明的传承与中国古代历史进程,221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222 列举秦朝建立后中国古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评析这些人物和事件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 223 知道从秦代到清代中国历史版图的变化,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统一大势。,224 讲述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各民族相互交往的故事,说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25 描述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情景和事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226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成就和特点,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 227 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全方位诠释古代中华文明 221 朝代更替把握历史时序,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 222 历史事物知道历史上重要的人和事并知道其作用 223 生存空间从空间上认识和感受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224 民族交融知道中华民族是多民族大家庭 225 社会生活用社会史观认识中华历史 226 文明成果用文明史观认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227 共创辉煌用全球史观认识古代中华文明的开放与多元,史观简读,几种主要史观 全球史观 文明史观 社会史观 现代化史观 生态史观,全球史观: 全球化是指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类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交往逐渐增多的过程,它认为世界的发展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 “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强调全球作为一个有机体的整体性的历史观。 全球史观试图以世界由分散到整体的一体化发展为主线去解释世界历史运动轨迹。这种史观更重视各地区、各文明之间横向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强调以“全球眼光”审视人类历史,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文明史观: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是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的文明化。它包括整个人类的文明和不同类型的文明。 文明史是通过研究不同文明类型的演进过程(人类创造文明和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来探讨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个部分组成 。,文明史观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现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是一种更宏观、更科学的历史观。,社会史观: 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的产物,它引导人们“眼光向下”,从社会空间的角度去认识历史。 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课堂导学原则及实施思路,依课标学习 用教材学习 学生主动学习 技能方法落实,教与学的思路 主题+案例,221 课标: 列出秦代到清代王朝更替的时序,展现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 学习要求: 1.列出从秦代到清代王朝的称谓和顺序。 2.能看懂王朝更替年表、朝代时序表等,加强对中国古代历史线索的识记。 3列举秦汉到明清不同时期的著名历史文化遗产,感知中国古代每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明确中国文明绵延不断的基本脉络。,中华历史 源远流长,结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设计大事年表,并以此表做为古代中国历史学习的基本依据。,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基础是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交融、多次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统一,有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多民族内部的统一和多民族的统一,后者又包含区域性的多民族的统一和全国性的多民族的统一。 中国历史的继续性: 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是十分突出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未曾为外来因素所中断。其二,中国文明在文化发展史上也未曾有断裂现象。,中国古代主要历史时期的一些特征: 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社会的成长时期(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全国性民族重新组合的时期); 隋唐时期: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开创、强大、昌盛);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中国各民族又一次重新组合时期;江南发展; 元时期: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第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进程;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明时期:传统与创新交织、保守与开放并存,表现出明显“转型”趋向; 清时期: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第二个时期; 处于世界局势变动的形势下。,2-3西方的兴起与近代世界的变迁逻辑体系,有侧重地了解近代历史发展的特点,凸现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世界整体化趋势整个近代历史的发展,从时间角度看,14世纪到19世纪,共600年的历史;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从农业经济形态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工业经济形态为主;从政治角度看,封建专制统治逐步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资本主义政治体系在世界范围内逐步确立起来;从思想文化领域看,神学统治逐步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占统治地位;从社会形态看,资本主义社会取代了封建社会;从国际关系角度看,从相对封闭的世界走向整体联系。 “转型”是个关键词,在转型过程中,由于各个国家的历史和国情不同,选择的发展道路也各具特点,凸现发展模式的多样性,转 型,14世纪-19世纪末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 神学、儒学-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封建专制政体- 资产阶级民主政体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相对封闭、孤立-世界走向整体,教学要求,重大事件的基本史实 重要概念:政治类,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共和制、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殖民地和殖民统治、资本主义等等;经济类,资本主义萌芽、工业革命、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贸易、自由和垄断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类,资产阶级思想、启蒙思想、近代科学等 阶段特征:概述不同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 主要线索(1)工业文明的兴起与扩张;(2)近代思想文化的发展;(3)资产阶级革命及资本主义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3)殖民扩张及殖民体系的形成;(4)统一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重要史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联系和发展观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观点等等,一、逻辑体系 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地理环境 科技、教育、文化 区域联系 社会发展模式 历史人物,2-4 社会进步的动力和历史发展的趋势,2-4-1 综观中外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明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二、目标解析,(一)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能够大致描述新石器时代先民们的社会生活变化的基本线索,认识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是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 能够大致描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情况,认识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无田甫田,维莠骄骄”, 分析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江南部分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能够大致描述晚清洋务运动的背景和内容,认识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能够描述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及特点,认识蒸汽机的发展、电的使用、内燃机的使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知识要点: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发展、电的使用、内燃机的使用,(五)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2-4-5 辨识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特点,知道各国的发展状况和道路各具特色。,“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人类历史的发展最终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但是,在同一生产力水平上,可以出现和存在不同的生产关系或社会制度,并非世界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