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在我国发展的大致历史.ppt_第1页
语文教学在我国发展的大致历史.ppt_第2页
语文教学在我国发展的大致历史.ppt_第3页
语文教学在我国发展的大致历史.ppt_第4页
语文教学在我国发展的大致历史.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教学在我国发展的大致历史,弄清几个概念,1、“中国语文教育”和“汉语教育” 语文教育是指具有民族特点的各个国家的母语教育。“中国语文教育”特指中国民族的、以汉语为母语的教育。(陈菊先语文教育学)它的范围包括:语言、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 “汉语教育”指的是中华民族共同语的教育,是一种语言教育. 2、“语文教育”和“语文教学”。 AB,AB,语文教学的新定义,语文教学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听语文,说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练语习文的活动。由于母语凝聚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因此,中国的语文教育不仅是使儿童从“自然人”转变到“社会人”的教育,也是使儿童成为堂堂正正中国人的教育。,语言的产生语文发展教育的肇始,语言是语文的构成要素之一。谈语文,自然要谈到语言。尽管有神创说、手势说、劳动叫喊说、社会契约说等,但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创造了语言。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指出,劳动增进了交往,发展原始人的思维,改善原始人的发音器官,使语言产生的社会、心理和生理条件逐步具备,原始人“口部的器官也逐渐学会了发出一个个清晰的音节”。伴随着语言的产生,最初的语文教育也开始了:通过口耳相传的形式,来进行的“言”的教育。所谓“言”就是言语,即说话,就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语言。语文教育融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之中,是与习礼、习乐、习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促进了神话故事、歌谣、谚语等口头文学的发展,丰富了语文教育的内容。 语言的产生,使人类具备了特有的表情达意、交流思想的工具,开启了最初的语文教育,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但这时的语文教育,有“语”无“文”,既是原始的,也是不完整的。,文字的出现完备形态的语文教育出现并不断完善,1.随着社会发展,原始社会“声教讫于四海”的教育形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传授生产、生活经验和知识的需要,人们迫切需要一种能记录经验、传播知识的工具文字。文字起源有很多说法,但产生于象形图画较为可信,如日字画一个圆圈,中间打一点, 表示太阳; 表示月亮。后来,把两个表示简单的具体意义的字组合在一起,用来表示复杂和抽象意义,如日月明,等等。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就是从这里总结出来的。象形图画经过简化,成为书契的象形文字。在我国,成熟的文字就是商代的甲骨文。,2.汉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祖先告别了蒙昧,进入文明时代,也相应地产生了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及教材,语文教育具备了完整的形式及内容,并在漫长的封建教育中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深化。因此,语文发展教育上的第二次飞跃,就是文字的出现。但是,古代的语文教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还不是真正意义的学科教育。,古代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是源源流长的,它经历了言文教育期和古文教育期。言文教育期是指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中期的语文教育。古文教育是指从奴隶社会中期至语文独立设科前的语文教育。,1.言文教育期 2.古文教育期,古代语文教育期 (前语文教育期),言文教育期,言文教育期的基本轨迹,1、语文教育渗透于生产劳动和生活 2、文字的出现和学校的萌芽促成了言文教育,言文教育期的特点,1、语文教育的无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2、语文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 3、语文教育以口耳相传和模仿为主要手段。,古文教育期,古文教育期背景特点: 1、以“五经”、“四书”为教材,或以历代名家名篇为范本,学的都是书面的“文”; 2、内容具有综合性和丰富性的特点,文、史、哲不分,是一种广义的语文教育。,重要的教育学家-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生于公元前551年 (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逝于公元前479年(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六年)。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私学的创始人。在古代史上,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他的思想早就传及亚洲各国,今天他是为世界所公认的古代大教育家。 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人,他对后世的教育活动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孔子的教学原则,1、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2、由学到知,知智统一 3、学思并重,学思结合 4、启发教学,循序渐进 5、学而时习,知行一致,中国古代语文教学的三个特点是什么?,1语文教学与文史哲等方面的教育综合在一起; 2发蒙先识字,后读经书; 3读经为主,文选为辅。,近代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我国近代语文教育包括文学设科期和国语国文期。其中从语文独立设科开始至“五四”运动前为文学设科期,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诞生为国语国文期。,近代语文教育期 (始语文教育期),文学设科期 国语国文期,单独设科古今语文发展教育的分水岭,中国古代没有独立的语文课科程,并且存在着脱离语言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的弊端。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列强入侵和国家积贫积弱的局面,清政府内交外困,不得不下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实施教育改革。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由张之洞、张百熙、荣禄合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这就是“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推行的学制。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和实施,使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开始独立设科。此后,语文课程在修业年限、课程设置、课程宗旨、教学任务、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不断进行探索改进,学科体系逐步确立。 语文单独设科后,虽然也几经波折反复,但毕竟使语文从伦理道德教育转向具有科学意义的学科教育,课程的性质及主要目的开始转变,语文发展教育进入自觉时代。单独设科,是古今语文发展教育的分水岭,在学科的理论及实践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白话文进入教学语文发展教育走向现代,白话文运动从晚清开始,与“五四”时期的国语运动相衔接。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共同推动下,北洋军阀政府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在中国教育史上,这是白话文第一次进入语文教材。之后,白话文在教材中逐步取得主导地位。黎锦熙在改学校国文科为国语科一文中引用胡适的话说:“这一道命令,把中国教育的革新,至少提早了二十年。”文言文保留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其中有许多精美的文章,是必须继承和发扬的。但是,它在古代就和口头语言相脱离,交际功能有很大的局限性。到了现代,文言文除研究、借鉴外,无论是作为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都不能再为社会生活服务了,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白话文与文言文的区别不仅是语言形式的区别,而是新旧文化、新旧观念的区别。白话文进入语文教学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使语文教学由几千年的言文分离走向言文相合,代表了语文发展的正确方向,标志着语文发展教育走向现代。,梁启超,重视方法的指导传授: “善于教人者是教人以研究的方法” 1、读书法:中体西用 2、作文法:言文一致 作文教学法、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叶圣陶 “教是为了不教”,叶圣陶是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对改进现代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他给中文教育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观念,“应当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长期详细的灌输书本知识。”这一观点冲破了习惯于强烈依赖记忆和灌输的传统语文教学观念。此外,叶圣陶促进了批判思维的深入人心,让人们认识到个人价值判断的重要性。他认为这些学习技能应当被用来构筑学生的基础,同时也将成为学生终生学习的起点。,叶圣陶“三一贯”思想,“三一贯”思想,即:读书、作文、做人一贯,语言、文字、思想一贯,知识、能力、习惯一贯。这“三一贯”思想,我认为是叶氏语文教育观的精髓。,读书作文做人,把读书、作文、做人这三者联系起来,肯定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人们正确运用祖国语文来吸收知识,表达情意,从而为社会培养和造就健全的公民。这是叶圣陶语文教育观的核心。,语言文字思想,把语言、文字、思想三者联系起来,肯定语文教育的特殊规律就在于将语言、文字和思想一贯训练,而不把它们人为地加以割裂和肢解。这是叶圣陶语文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能力习惯,把知识、能力、习惯三者联系起来,肯定语文教育的是否有成效归根到底要看受教者是否真正养成了运用语文的能力和习惯。这是叶圣陶语文教育观的又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叶圣陶,前期语文教育活动及思想 后期语文教育思想 叶圣陶语文教育观,叶圣陶前期语文教育活动:,开明书店(1926年) 中学生杂志(1930.1) 文心(1933.1-1934.6),开明书店(1926年),“自从开明书店登场,中国出版界才有认真为学生着想的读物”曹聚仁,中学生杂志(1930.1),综合性、知识性、趣味性、栽培性 是当时中学国文科最理想的课外辅导读物,文心,“用小说体裁叙述学习国文的知识和技能”,形式上“算是很新鲜的”叶圣陶 “这部文心是用故事的体裁来写关于国文的全体知识。”陈望道 这是“一部空前的书”朱自清 “在国际教育史上划了一个时代” 日本新中国事典,叶圣陶前期语文教育思想:,注重语文教育特征的研究 注重语文教材编选原则的研究。 强调语文技能的专门训练。,叶圣陶后期语文教育思想:,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对语文课的性质、目标,语文教材的内容、体系,及语文教学的原理、方法,语文考试的实质和语文教师的修养,坚持语文教育的调查实验研究的论述。,叶圣陶的语文教育观:,“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核心观点 1、阅读教学观 2、写作教学观 3、教材编写观,阅读教学观:,目的观:自能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任务观:认知读理解读鉴赏读创造读 方法观:“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 阅读书籍的指导:筛选、多读,作文教学观:,作文“求诚”(核心观点) 作文教学必须在学习语言方面下苦功夫 确立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历练” 养成自改作文的能力 “下水作文”,语文教材编写思想:,“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文质兼美” “文情并茂”,现代语文教育期(今语文教育期),现代语文教育期的背景及特点 现代语文教育的发展与新中国的政治生活休戚相关,这一时期又可析为三个小的时段: 1、语文定名期(新语文教育期) 2、语文波折期(泛语文教育期) 3、语文革新期(大语文教育期),现代语文教育历史发展轨迹,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可谓纷繁复杂,是指从新中国诞生至今的语文教育。它包括语文定名期、语文波折期和语文革新期。其中从新中国诞生至1958年“大跃进”前为语文定名期。从“大跃进”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为语文波折期。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为语文革新期。,19031952年,语文课程改革方兴未艾 1语文单独设科,“国文”名称出现。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壬寅学制”,但没有实行,此年又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产生“癸卯学制”,语文也随之开始正式单独设科。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语文学科,曾用过读经、词章、字课、习字、作文、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中国文字等名称。其后蔡元培、梁启超等人提议将这一学科定名为“国文”。蔡元培等人1902年创办爱国学社,梁启超1906年前后创办长沙女子学堂,就将这一学科定名为“国文”,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了中学校令实行规则,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 2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五四”时期的国语运动和清末民初的白话文运动,对国语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政府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现代文第一次进入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3“语文”名称和语文教育改革。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接受语文教育家叶圣陶等人的建议,决定取消“国语”和“国文”这两个名称,统称“语文”,即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确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性质 语文理论建设的重大突破,长期起来,语文学科性质歧见多、争论多。1959至1962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语文课性质、目的和基本任务等问题的大讨论,讨论的结果体现在1963年的语文教学大纲中。该大纲在前言部分开宗明义指出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 “工具说”得到确立,这对于匡正把语文课教成文学课或政治课的错误倾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其主要是立足于功能方面来说的,理论上有很大的局限性。1996年,教育部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前言中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2000年修订这个大纲时,改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种提法既指出了语文功能,又指出语文包含的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准确全面提炼出了语文的学科性质,得到了学界及教师的普遍认同。 语文学科性质的科学确定,对于确定教学目的、提出教学任务、编写教材、制订教学规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是语文理论建设的一次重大突破。,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 张志公 刘国正,吕叔湘 语文问题的教育家,阅读教育思想 1、剖析阅读教学的问题:“教学程式化”和“满堂灌”; 2、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读、理解、评价、创造; 3、明确并突破阅读教学的难点:语法教学,作文教育思想,解决作文难的方法: 1、在思想上认识到作文主要是思维训练的问题而不仅是书面语言训练的问题; 2、在具体写作中要做到: a、从训练说话入手,进行口头作文训练 b、要努力命好作文题; c、做好作文指导; d、抓好作文评改。,张志公 传统语文教育研究专家,语文教育要实现民族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核心,建立起语文教学科学化、现代化的体系:,语文教学科学化的三个原则: 1、做好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水平的调查研究; 2、制订一个言之成理、行之有效的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 3、开展实地实验。,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具体表现,1、教学要求要现代化,考虑现代社会对人们语文能力方面的要求; 2、教学内容要现代化,改革教材、重审语文知识教学和文言文教学、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3、教学方法要现代化,倡导科学、新鲜活泼、启发性的教学方法。,刘国正 语文教材改革家,语文教育思想之核心: 实与活语文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实:实效、实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 活:是语文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其最高标准是: 把语文看成活的学习对象; 把学生看成活的教学对象; 把语文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教材编写观:语文与生活,提高课文质量,适当增加数量; 语文知识的编写力求精要、好懂、有用; 有计划地编配练习,加强基本训练; 加强作文训练; 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循序渐进突出重点。,对我国语文教育发展历史的评价,应该说研究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是为了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历史面貌,从发展规律的本质上了解和借鉴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更好地指导今天和今后的语文教育。我国古代的语文教育虽没有单独设科,教学内容是各类思想的大融合,没有出现专门论述语文教学方法的专著,但教学内容广泛而多样,有不少作品被选入现代语文教材,教育类别清楚,如:识字、写字、阅读、写作等,有一些教育方法,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传统教法仍被今人所使用。这为我国近代、现代语文教育提供了借鉴的依据。近代语文教育,由于教育内容的更新,教科书编写有了系统化,语文教育方法的研究也有了发展。另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