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1页
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2页
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3页
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4页
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1数学教学进度表数学学科三年级周次月/日教学内容课时实际进度13月26P2买文具P6买书4完成29-13P8寄书P11实践活动4完成31620P12轴对称图形P18平移和旋转4完成42327P19练一练P22欣赏与设计4完成53/304/3P24找规律P26住新房3完成6610P27练一练P29电影院4完成71317P30练习一P35练一练4完成82024P36旅游中的数学P41练一练4完成9275/1P42量一量P46试一试3完成1048P47铺地面P52实践活动4完成111115P53分一分(一)P57练一练4完成121822P58比大小P64练习三2完成132529P65实践活动P68整理与复习(二)3完成146/15P69比一比P73猜一猜415812P74摸球-P80总复习3161519总复习4172226复习4186/297/3复习196-10复习说明清明一天五一一天端午节一天年段总目标知识与技能: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须的运算(包括估算)。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数学思考: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解决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与态度: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新课标第一网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本学期教学设想设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步骤:一:循序渐进训练、培养问题意识。二:精心设计内容、激发问题欲望。三:创设问题情境、产生问题意识。四:创设疑惑机会,尝试发现问题。本学期教学目标一、数与代数1、写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简单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2、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3、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1、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数值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2、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三、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以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4、实践活动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三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1、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2、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3、用纸剪除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4、设计旅游计划。5、厨房铺地砖的选择方案。6、制作七巧板。7、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8、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目标课时一元、角、分与小数1、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2、小数的加减法。1、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2、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3、学会小数的简单加减计算。4、会用小数表示日常一些物体,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5二对称,平移和旋转。1、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2、认识轴对称图形。3、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1、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3、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三乘法1、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并能准确计算。2、能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1、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2、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解释算法过程。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7四面积1、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2、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3、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运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计一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五认识分数1、分数的意义和认读写简单的分数。2、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4、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六统计与可能性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2、能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交换想法。3、能列出简单事件发生的结果,知道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4七总复习综合复习面积轴对称,平移旋转以及小数乘法等知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回顾经历梳理及思考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12课题买文具教时一1(1)学习目标: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含义,体会小数的特征。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3、会用小数表示元、角、分,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习重点、难点:1、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及小数的读法和写法。2、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过程与方法教师活动一、揭示课题创设买文具的情境: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去文具店买学习用品,好吗?板书:买文具元、角、分的知识大家都知道了,小数是什么呢?我们还不认识,这节课我们就借助元、角、分来认识小数,和小数交朋友,大家想不想交一个新的好朋友呀?二、讲授新课1、认知小数。(1)和同桌的同学说一说。(2)引导学生观察“书橱”里陈列的文具。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这个“”是小数点。这个点很重要,举例说明:售货员阿姨粗心地把笔记本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把350元写成了035元,会造成什么结果?写成350元呢?2、小数的读法。(2)教师范读。板书: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5)读一读。三、课堂活动四、巩固练习五、作业设计1、找小数。23200210050501801071112、填空。2元1角=元7元5角2分=元50元5角=元2元5角1分=元51元2分=元1角5分=元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橱窗里陈列的文具。(同桌交流,请个别学生汇报)同桌互相说一说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3)学生独立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课本2页,同桌互相核对,教师同意结果)(4)认识这些小数。(1)学生自己先试试读读。(3)学生自己读。()读一读。002031050241033805200041351、课本第2页的“试一试”。2、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1、课内作业。(课本第3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2、小黑板作业。板书设计元、角、分与小数像350,106,1685,050,800这样的数,叫做小数。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8角=元5分=元3元5角=元。教学反思1、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是教学成功的前提保证。2、学生对小数的读法掌握比较好。存在问题:1、对于如6元5分=()元有困难。2、应强化小数的十位上有0的表示方法。措施: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个别指导。课题2货比三家教时一1()学习目标: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比简单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学习重点:、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一、复习引入同学们,昨天我们通过去文具店买文具认识了小数。但是在买东西的时候,老师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你想知道吗?同学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由这些发现你想到了什么?师小结:我们要货比三家,选择比较便宜的来买。(板书课题)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出示课文插图。2)引导观察,笑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要买文具盒,该去哪个文具店?你是怎么知道的?“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3)比较方法、过程。通过比较整数部分来判断。(着重)在小数大小比较中,整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相反就小。2、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挑选两个问题解决。4、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点以前的部分谁小谁就小,如果小数点前面的一样大,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部分。三、巩固练习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49元51元1、读一读:050元002元105元23元1625元600元2、写一写:(1)零点二五(2)零点零四3、填一填:(1)102元=元分(2)550元=元角1)观察插图,说一说有那些文具,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4)结果表示:49元”、“263元236元教学中学生又的“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是教学大小比较的前提。学生比较小数的大小已经在不自觉中用了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已有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3买书教时一1(3)1、结合“买书”的具体生活情境,探索没有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2、通过交流活动,让全体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3、经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能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结合问题情境,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一、复习巩固1、教学例题。(1)出示题目。(2)说说获得的信息,提出问题:一共花了多少元?(3)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4)探索算理和算法。1)估一估:大约有多少元?2)让学生各自独立探索计算方法。3)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分析、判断解答的是否正确。分享多种正确算法的成果。2、拓展知识。(1)提出问题:一本数学世界比一本童话故事贵多少元?1、列竖式计算。1、填空。(1)59元=元角=角(2)33元=元角=角2、列竖式计算。25+1146-48124-23列式:32元+115元=元)让学生比较哪一种算法比较简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直接用小数来计算并掌握这种算法和算理。(2)判断解决问题的模式。写出算式:115元-32元=元(3)列竖式计算。(4)说一说: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什么?(小数点也要对齐)课本第6页的“试一试”的第2、3题。1、课内作业。(课本第7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25+544458-46537+12124-1133买书第一种:把元化成角来计算。算式:115元-32元=元竖式:115-3283学生计算的准确性非常高,阐述算理比较清楚。有个别学生的学习过程需要进一步的个别辅导。课题寄书教时一1()学习目标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用小数加减计算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问题。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体验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重点小数的加减法(有进位后退位)。一、旧知铺垫买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买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贵多少元?买一份饭,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1)出示课本情境图。2、拓展练习。四、巩固练习学生活动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观察图,理解情境,找数学信息。(2)自己提出数学问题:1)一共需要多少元?2)其中一种比另一种贵(便宜)多少元?(3)列出算式。(探索计算方法。2)让学生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过程,分析、判断解答是否正确。寄书一共需要多少元?算式:16+124=14(元)元角16124(小数点一定要对齐)_140(进位)教学反思学生有探索进位或退位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积极性,而且能利用上节课学的知识和整数加减法中进位和退位的情况,迁移自己探索新知。课题练习课教时一1(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的算理和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运算。2、运用小数加减法(没有进退位)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点小数的加减法。一、基础练习1、口算。二、专项练习1、课本第7页的第3题“森林医生”。2、课本第7页的第4题。05+0102+0311+15学生独立计算;小组交流,相互检查;派代表回答结果。(1)首先,读懂题意。(2)解决问题。1、计算。(1)102+13(2)54+2(2、解决问题:魔方一个320元;小皮球一个210元;足球一个3550元。买一个魔方和一个小皮球共多少元?板书设计口算05+0102+0311+1545+14通过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课题森林旅游教时二1()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能广泛应用于生活的价值。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加减计算的算理、算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计算1、出示两张情境挂图。由于教材上的插图没有注明物品名称。所以,先根据图形形状给物品标上名称。2、宣布活动规则。(1)每人有5分的基础分。(2)“服务员”每解决一个问题并且令“顾客”满意,可加1分。这里的满意包含礼貌用语。(3)“顾客”能发现并指出“服务员”的一个失误,并被对方认可,可加1分;“服务员”每失误一次扣1分。(4)如果“服务员”能发现并指出“顾客”对失误的指控是错误的,并能以理服人,那么“服务员”额外加1分,同样,“顾客”应该扣1分。(5)在事先规定到每家商店购物10分的时间内,积分达到10分以上者,可获“优秀服务员”或“诚信顾客”荣誉称号。3、发放记分表。1、活动开始。学生在活动开始时,先各自记录所要提出的问题,从易到难。然后再把问题向对方提出,要求对方解决。这样也便于检查谁对谁错,从而进行正确地评分。五、实践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我的身高是米我米的赛跑的成绩是秒我的体重是千克学生活动同桌同学面对面进行游戏活动,教师进行巡视,加强课堂组织、辅导部分学生。5、活动小结。各小组汇报最后得分情况。评出“优秀服务员”和“诚信顾客”。小组提供富有新颖的问题,让大家共同分享,引导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富有创意的问题。分析。总结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领悟什么问题用估算解决,什么问题可以用口算解决,什么问题应该用笔算解决。森林旅游我有元钱买一双旅游鞋和一顶太阳帽,够吗?(元)答:旅游鞋和太阳帽一共元,所以元够了教学反思:通过小组交流、汇报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协作学习的能力。课题练习课教时一1()课题轴对称图形教时二1(7)目标1、让学生观察、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作品,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显示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2、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剪一剪”“画一画”和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重点认识对称现象,绘制对称图形。一、组织活动,揭示课题1、教师动手操作,学生认真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带的纸,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平面图形。(1)教师取一张白纸、对折。(2)在白纸的一边画上一个图案。(如图1)二、认识对称图形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出示课本上剪纸图)3、认识对称轴。(1)告诉学生,刚才对折时出现的折痕,是这幅图的对称轴。对称有什么功能呢?(2)把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发现对称轴左右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4、猜一猜,剪一剪。(课本12页的下半页部分)5、看一看,说一说。考察学生是否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并根据特征把图形分为对称图形和非对称图形两类。出示图形1、课文第13页“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是对称的?”2、课文第14野“试一试”的第1、2和3题。1、课内外作业。课本第14页“试一试”的第4题。2、选用作业。1、给对称图形打“”。学生观察。学生动手折纸。各人取出一张纸,对折,并画上图案(参照课文)。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说说折纸后自己的发现。用剪刀剪下图形,再打开。(3)让学生自己试一试。(1)课本第13页的上半部分内容。除琴外,其他都是对称图形,因为琴把上4个把儿不对称。所以不能算是对称图形。(2)判断并分析。学生独立完成;轴对称图形学生在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已经初步了解了如何在剪纸的过程中利用对折剪纸。课题镜子中的数学教时二1(8)目标1、通过具体活动,让学生结合活动内容和具体实例,感知镜面对称现象。2、通过实际操作,让全体学生经历探索镜面对称现象的一些特征的过程。3、逐步发展学生空间知觉和空间观念重点镜面对称的特征一、讲故事,引入新课1、讲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猴子在路边散步,看到天空高挂一轮圆月;猴子走到井边,发现井边有一轮圆月,猴子以为天上的月亮掉到了井里;猴子大声叫喊,同伴扛来长长的网兜。众猴子怎么也捞不出“月亮”。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在生活中,你们好有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2、揭示课题。(1)总结,说明以上几种现象的特征。(2)板书课题:镜子中的数学。二、组织活动1、教师示范。(1)在黑板上贴一个大的黑体字“王”的一半。(2)把镜子放在虚线上(对称轴),让全班学生观察镜子里的图形和整个图形。2、试一试。第(1)题:1、课内外作业。(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2、3题。)第2题:2、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四、作业设计1、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再画出另一半。(不是月亮掉到井里,而是井水倒映出月亮。)(照镜子时,出现的现象;光滑的地板也会出现倒影等。)(3)让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看到“王”字,镜子里的图形是镜子外图形的对称图形。)(4)让学生试一试。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在书上画出对称图形。说一说,这条虚线在对称图形中称什么?第1题:(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让学生按题目要求试一试。把镜子所放的位置画出来。说一说,这条线是什么。镜子中的数学猴子捞月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正个图形。教学反思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的学生兴趣非常之浓,究竟原因是因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和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题平移与旋转教时二1(9)目标1、结合学生已往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例,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会区别这两中常见的现象。2、能根据平移现象的特征,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重点区别平移与旋转现象。宣布本节课教学内容。板书课题:平移和旋转1、看一看。看图缆车沿笔直索道滑行。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看小风筝转动。让学生猜一猜:这是平移现象,还是旋转现象?结合刚才的两个现象突出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2、说一说。(1)出示课本其他图形。(2)学生说一说。问:“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运动?”3、做一做。(1)要求学生试着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2)教师指导学生,做旋转运动。三、指导看书1课本第21页“练一练”中的第1、2、3题。(1)保证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的时间。(2)在学生练习时,教师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1、判断下面现象是平移还是旋转。这是平移现象(旋转现象)学生判断哪些运动是平移,哪些是旋转旋转运动有:电风扇转动等。平移运动有: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1、认真看书,进一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2、完成课本第20页“试一试“中的填空。平移和旋转平移:汽车从甲地到乙地等旋转:电风扇转动等。本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体会和运用平移和旋转在制作中的应用,学生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兴趣高涨,积极性高,制作的图案精美。课题练习课教时二1(10)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提高技能综合能力。2、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能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并在游戏过程中增长知识,出智慧重点增强学生方向、平移和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一复习铺垫(1)1、说一说(2)要求:二、游戏活动1、猜猜我在哪儿。(1)出示挂图:(2)游戏方法。说一说:我把棋子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步骤要求:1)确定方向;2)数方格;3)画标示符号。(4)游戏活动。要求做到:说一说移一移猜一猜。2、猫抓老鼠。游戏“猫抓老鼠”活动过程:(3)游戏规则。两个轮流投掷硬币,分别移动棋子。如果硬币正面朝上,棋子可以平移一格或二格;如果硬币反面朝上,则原地不动。教师巡视指导,或参与活动。三、选用作业小黑板上的作业。1、“五星级”对应的练习。2、口算书对应的练习。(1)分别说一说“向()平移()格;(2)你是怎样观察的?移一移:根据以上要求,教师引导学生移动棋子。让学生2人一组,开始游戏。(1)分组。一般2人一组或4人一组。(2)学具准备。一组一个棋盘,2个棋子(猫和鼠),一枚硬币。(4)学生开始游戏活动游戏结束,让学生结合游戏结果说一说,猫究竟有没有必胜的策略。练习课我把棋子先向东平移2格,再向南平移3格,最后向西平移5格。学生活动有较高的热情,个别学生的活动具有创造性。在本课中学生在学习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格子数时,以“学生”向左右前后的移动为之,效果非常之佳。课题欣赏与设计教时二1(11)目标1、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2、通过参与收集、设计图案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图案的美,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重点让学生体会平移、旋转和对称在图案中的应用。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看到一些美丽的图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观察图案的特征?如:某商品的商标图案,三星级酒店的标志等。二、揭示课题1、这些美丽的图案看起来很复杂,其实是由很简单的图形构成的。那么,这些图案是怎么制作成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知识。2、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三、讲授新课1、出示课文的第一个紫荆花图案。(1)欣赏:这个图案漂亮吗?它有什么特征?想知道它是如何得到的吗?(2)制作过程:先出示1个“花瓣”;然后加一个“花瓣”在第1个的位置,通过旋转到第2个位置上;依次类推得到第3、4、5个“花瓣”。(3)提出问题:观察整个图案,想一想,它是怎样得到的?)2、出示“奥运标志”的五环图。(2)想一想:是哪个图形经过怎样运动得到的?3、出示课本上下面的两幅图案。提出问题:观察这两幅图案,想一想每幅图的图案是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4、找出对称图形。(2)说一说每幅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并把这个图形涂上颜色。(3)展示学生作品。(4)提出问题:上面哪幅图案是对称的?四、课堂活动1、画一画。(1)课本第24页的“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图形“。(2)第24页的“继续画下去”。2、展示作品。选取由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教师并加以评点。五、巩固练习通过学生观察发现:(1)图案的特征:每个图案都是由几个相同的图形组合成的。(2)图案的制作:只有画图案中的一个图形,然后把这个图形进行复制(或重复印制)。漂亮,它是有5片相同的“花瓣”图案构成的。(1)观察图案,找出图案的特征。学生:第一幅图案是由其中的一个风筝平移得到的,第二幅图案是由其中的一枝花经过旋转得到的。(1)打开课本,观察4幅图案;(学生动手涂颜色)(第2、3、4幅图案都是对称的)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5页“练一练”中的第1、2题。实践活动。3、课本第26页“做一做欣赏与设计平移旋转对称图形本课教学中,主要让学生体会和运用平移和旋转在制作中的应用,学生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的兴趣高涨,积极性高,制作的图案精美。话课题找规律教时三1()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方法,感受积的变化规律。2、能比较熟练进行因数是整十的乘法计算,并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重点找到整十数相乘的变化规律。一、复习铺垫口算练习。53=34=144=103=508=402=504=学生说出口算结果后,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特别是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1、老师肯定刚才学生的回答。指出复习题的题目特征:多位数乘一位数。揭示新课题。板书课题:乘法1、教学“找规律”。(1)交流算法。出示第一组算式。1)学生独立计算,回答结果。2)提出问题:为什么5010等于500呢?这道算式的因数都是几位数?(两位数)教师说明,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规律是否适用于两位数乘两位数,还有待于同学们去探索。现在运用已有的知识来说明。出示第二、三组算式:(学生回答算式结果,教师添上得数。(2)探索规律。引导学生观察三组算式。问: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小结。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2、尝试练习。(1)根据大家发现的规律,我们来计算两道题。403014030(3)最后归纳计算程序,明确步骤3、试一试。课文第27页“试一试”的第1、2题。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学生进行口算(两位数)第一:5010表示50个10相加,从数位表知道它就是500。第二:5010=5025=1005=500交流3020,1240,12040的计算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小组发言。(2)让学生独立完成,回答算式结果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1-4题。先由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口答结果,全班统一结果。课本第28页“练一练”的第5题。找规律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计算规律:先计算末尾0前面数字的乘法,然后在所得积后面添上被省略的0。教学反思学生在计算如25*30时,知道先算25*3,再添0,但25*3却算错,要加强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口算训练。课题住新房教时三()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师:今天,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的也都搬到了城里,住上了大楼房。楼房最大的特点就是有单元,有很多层。那么同学们帮老师算一下,老师住的楼房里面一共住了多少户人家?1、出示问题:一共12单元,每层居住14户人家,那么一栋楼一共住了多少户人家?(1)探索估算。1)观察算式的特征。2)引导学生探索估算方法。(2)探讨笔算。第三种方法:笔算,1412=168课本第29页的“试一试”。1、课内作业。(课本第30页“练一练”的1-4题)第2题。一般情况下,引导学生用列竖式方法进行计算。第3题,式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的问题。第4题,也是简单的应用题,同样,先让学生进行估算,再进行笔算。“五星级”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学生活动2030=3040=14020=15030=1030=5080=40120=5040=(同学们认真审视问题情境图)学生思考、计算分组讨论。把算式中的12看成10,1410=140,所以结果应该大于140。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10=140,142=24,140+24=164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第1题,学生直接口算,在课内完成先估算,再进行计算学生独立解决。列出算是:1412或1214优点:学生在探索18*11时,由于老师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足够的探索时间,学生的思维方法很多,除了教材上的方法外,还有如“两头一拉,中间一加”的计算方法出现,说明学生课外的数学知识也不少。课题3电影院教时三(14)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并经历这一过程。2、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经历估算与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重点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2、结合以上各题,说说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1、引入谈话。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方法,它与上一节课虚伪系内容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探索过程中曲发现它,并掌握它。2、教学例题。(1)出示课本主题图。(3)提出问题:这是21排26号,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它告诉我们什么?(6)探索笔算。第一种方法:口算法,2620=520,261=26,520+26=546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2621=2637=787=546第三种方法:笔算,2621=5462621261排有多少个座位。5220排有多少个座位。54621排有多少个座位。1、课内作业。(课本第32页“练一练”的1-4题)第4题,是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这一题的难点在于时间单位的统一,要让虚伪上理解:为什么要把1时转化为60分,才能进行列式计算。还要注意时间的进率。1、小黑板。2、“五星级”对应的练习。与“口算”对应的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161112143221(2)认真审视主题图,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一共有500人来电影院;电影院里的座位一共有21排;每一排一共可以坐26人。(4)想一想:怎样列式,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2126或2621(5)估算结果。1、打开课本,看书,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2、课本第31页的“试一试”。第1题,首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交流结果。第2题,用竖式计算题目。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交流。第3题,注意“第17届”中的“17”,预防学生拿来列式计算。列出算是:2126或2621笔算,2621=546利用前面学习的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迁移,学习新知,重点解决进位的情况,非常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课题4练习课(一)教时三(15)目标1、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2、能利用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乘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有进位)的算理、计算方法。二、专项练习1、出示计算题:54362、课文第32页“练一练”的第5、6题。第5题: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伴之间互相检查、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订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