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2019届高三历史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试卷(2)(含解析).docx_第1页
陕西省渭南市2019届高三历史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试卷(2)(含解析).docx_第2页
陕西省渭南市2019届高三历史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试卷(2)(含解析).docx_第3页
陕西省渭南市2019届高三历史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试卷(2)(含解析).docx_第4页
陕西省渭南市2019届高三历史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试卷(2)(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渭南市2019届高三历史4月份教学质量检测试卷(2)(含解析)一、选择题部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A.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B.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C.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D.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反映了先秦诸子对传统文明的传承,说明先秦时期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故B正确;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并不是价值观念日益趋同,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统一的时代潮流,故C错误;材料主旨是强调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不是说明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文明传承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2.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政府逐步增设钱炉,打一大铸钱的数量,至玄宗天宝年间,钱炉打一充至99座,每岁铸钱三十二万一七千余贯,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据此可知,官营铸币业的上述举措A. 使政府垄断了铸币权B. 促使盈利规模不断扩大C. 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D. 满足了商品经济的需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开元钱币纠正了隋五蛛偏轻的缺点,恢复到西汉五蛛钱的标准重量”“达到唐朝历史上的最高产量”等信息可知,铸币业由官署办理有利于使钱币标准化,规律化,提高铸钱的技术水准,增加生产量,有效防止私铸钱币,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故C选项贴切;材料体现了唐代官营铸币业的情况,无法得出政府垄断了铸币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江淮地区的官营铸币业初步发展,但与当时私铸业相比这种发展微不足道,故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唐代开元钱币纠正隋朝钱币的缺点,恢复西汉五铢钱的重量,有利于使钱币的标准化和规律化,无法得出盈利规模不断扩大,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唐朝官营铸币业的措施更多的是有利于稳定金融秩序,D选项与史实不符,故D选项错误。3.宋代皇帝最为流行的称谓是“官家”,而且在朝野还形成了“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的共识,这表明宋代A. 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B. 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C. 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D. 经济发展影响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皇帝是官家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反映了宋代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制于“道理”,说明皇权有了一定理性定位,故A正确;“皇权专制受到有效制约”说法过于绝对,故B错误;宋代封建等级制度并未趋向解体,而且材料无法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趋向解体,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宋代经济发展的信息,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道理最大、不以天下奉一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理学对皇权形成一定的制约的角度出发,即可得出答案。4.下图为南京博物院所藏的坤奥万国全图,据专家研究,这是四百多年以前根据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舆地山海全图重新绘制的。坤與万国全图在中国的传播A. 体现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B. 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C. 推动了印刷术的进步完善D. 成为明末启蒙思想的资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坤舆万国全图与我们今天的世界地图已经很接近,该图中的地理信息极为丰富,涉及到中国地理和世界著名河流的描绘,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传播说明中国在这时期已经开始了解包括南美洲在内的世界许多地方,能得出这冲击了传统的华夏中心观,故B选项正确;坤舆万国全图在中国传播最多能说明中国传统的华夏观念被冲击,不能够得出中国融入世界的意愿,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坤舆万国全图是利玛窦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到京师将此图献于明神宗,这时期中国印刷术已经高度发展,因此这与当时的印刷术的发展完善无关,故C选项错误;明末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基础上产生的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早期启蒙思想,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5.1980年,史学界经过对光绪脉案等清宫档案的仔细研究,普遍认为光绪是由于体虚病久而自然死亡,并非死于谋杀;2008年,史学家运用中子活化等实验方法对光绪头发进行检验,证明光绪系中毒死亡。据此可推知A. 科技推动历史认知变化B. 档案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C. 历史事实因时代而改变D. 史学家决定史学观点变迁【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清宫档案的仔细研究到中子活化等实验方法,体现了史学研究的科技变化,对光绪死因的结论变化说明科技推动历史认知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了科技方法更接近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历史事实客观存在,不因时代而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史学家决定史学观点变迁,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全面解读材料信息,注意找出前后结论变化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研究科技的发展进步是主要原因,据此即可正确判断。6.下表为新文化运动中的部分代表人物及其贡献(部分)。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贡献(部分)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以爱国主义激情,启示青年必须树立变革现实的思想,以顺应历史的发展。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两千多年的文言文鲁迅1918年初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狂人日记是他的第一篇鲁迅白话文小说蔡元培通过改革,使北大成为当时全国思想活跃学术兴盛的最高学府,培蔡元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钱玄同大力宣扬文学革命的观点,在当时反封建反孔教的思潮中,处处以“疑古”的批判精神,对守旧势力作出不妥协的攻击A. 具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B. 客观认识了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C. 确保了民主政治的真正实现D. 有利于营造爱国进步的社会氛围【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和蔡元培的贡献体现在爱国变革方面,李大钊、鲁迅、钱玄同等人的贡献体现在反对封建专制方面,因此新文化运动有利于营造爱国进步的社会氛围,D选项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主要局限在知识分子阶层,而且材料未体现新文化运动的群众基础,A选项排除。新文化运动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态度,B选项排除。新文化运动并未保障民主政治实现,C选项排除。【点睛】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7.下文出自中国共产党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田中奏折所预定的完全灭亡我国的毒计,正在实行,长此下去,眼看长江和珠江流域及其他各地,均将逐渐被日寇所吞蚀。我五千年古国将完全变成被征服地,四万万同胞将都变成亡国奴。”对此解读准确的是A. 日本已经发动全面侵华战争B. 建立统一的国防政府的必要性C. 国共已经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 八一宣言直接引发西安事变【答案】B【解析】材料“1935年”“田中奏折所预定的完全灭亡我国的毒计”反映出日本不断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中共提出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故B项正确;A项是指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C项是指西安事变,排除;D项说法错误,错在“直接”。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点“1935年”;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8.某学者回忆20世纪80年代初的研究生经历:“当时中央的提法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而我的论文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就因为这样答辩过程反复折腾。”该学者的经历表明当时A. 学者忽视了政府调控价值B. 中国的经济受制于冷战C. “双百”方针仍未能恢复贯彻D. 主流观念亟待继续解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开始逐渐向市场经济转型。20世纪80年代正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时期,“而我的论文提出市场与社会制度没有关系,就因为这样答辩过程反复折腾”说明当时人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不是完全的清晰,主流观念亟待继续解放,故D选项正确;“当时中央的提法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说明当时主要以政府调控的作用,并且材料也无法得出学者忽视了政府调控价值,故B选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开始了改革开放,世界两极格局的局面逐渐被打破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这时期中国的经济受冷战影响较少,故B选项错误;改革开放以后中共中央恢复贯彻“双百”方针,故C选项与史实不符。9.雅典“公民打破了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鸿沟,使从政成为一种展现公民荣誉、责任和潜能的机会,而不会成为少数人操控他人命运和以权谋私的机会。”这是因为古代雅典A. 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B. 实行了轮番执政民主制C. 公民以城邦利益为宗旨D. 提高了执政者的责任感【答案】B【解析】“公民打破了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鸿沟,使从政成为一种展现公民荣誉、责任和潜能的机会,而不会成为少数人操控他人命运和以权谋私的机会。”表明雅典看重担任公职的机会在公民中平等的分布,以便让尽可能多的公民能直接参政,在此基础上雅典实行了轮番而治,B正确;A、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提问的是雅典看重担任公职的机会在公民中平等的分布的原因,而不是影响,排除D。10.16世纪以来,随着印刷术的推广,欧洲所有受教育的人使用的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了,但由于只有少数人能接受必需的教育,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说的方言。这反映了A. 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B. 民众与精英阶层的分化在加剧C. 统一的民族文化源自技术进步D. 启蒙运动的影响范围比较狭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虽然随着印刷术的发展,欧洲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和其他语言的标准形式逐渐形成了,但“由于只有少数人能接受必需的教育,大多数民众继续说着他们以前说的方言”说明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民族国家,真正的民族国家具备共同认同感,其中共同的文化和语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材料内容体现了这一时期欧洲大部分民众的语言还没有统一,表明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漫长的过程,故A选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由于只能少数人接受必需的教育而大多数民众语言还不统一,材料没有体现民众与精英阶层的分化加剧问题,故B选项错误;统一的民族文化来源可以是传统历史、文化、语言和新创的政体,不能说统一的民族文化源自技术进步,故C选项说法有误;启蒙运动的时间是17-18世纪,故D选项与史实不符。11.“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可见工业革命A. 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B. 造成社会人际关系紧张C. 加速贵族阶层的衰落D. 推动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答案】A【解析】材料意思为工业革命后一些身份低微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跻身于上流社会参与到国家政治中来,由此可得出工业革命导致英国社会结构的变化,故A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12.二战后,“人”在美国某一流派作品中,就不再是真实生活的主体,他也不是话语的主体,人物仅仅成为“角色”(而不是主角),他随时处于生活破碎的边缘。该流派作品的特点是A. 再现社会风貌B. 强调表现理性C. 重新理解自我D. 挖掘人类情感【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二战后”“人就不再是真实生活的主体”“他随时处于生活破碎的边缘”体现了二战后的人们生活在比较压抑的环境中,由此可知这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现代主义文学反传统、反理性,强调个人主观感受,故C项符合题意,B项错误。再现社会风貌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故A项错误。挖掘人类情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故D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13.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到了明清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等。“代耕架”从现代机械角度来看,虽有些简单笨拙,但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能够创造出这样的农具,的确是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史上的一项创造。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中国一直非常重视,明清尤然。据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著作大量出现,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明朝中后期以后,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18世纪中叶以后,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并出现畜力牵引的大型化的深耕细作和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摘编自谭黎明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中国农业技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材料二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诸条件中,劳动生产率的发展仅是假言推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必要条件”,西欧社会转型是“三大机制”互动的结果,即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其中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积累机制的核心因素,后者是“三大机制”之而不是它们的全部。社会转型的条件不是单一的,也不可能是单一的,比如劳动生产率提高相当重要,可它为什么提高和为什么不能提高,这不是劳动生产率或经济本身所能回答的,所以它不能构成动因的原点。摘编自侯建新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7、18世纪的英国为例,简要分析其如何创造“三大机制”促进社会转型的。(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最社会转型的认识【答案】(1)特点:采用新式农具;实行新的耕作制度;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排水灌溉技术的进步;农学著作的大量出现;集约型农业进一步发展。原因:只是传统农业技术基础上的改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制约;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封闭保守。(2)英国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三角贸易,圈地运动等建立起社会财富积累机制;通过殖民战争,打败荷兰和法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建立庞大的海外市场,获得了有效的市场流通机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提供了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3)社会转型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社会转型也会推动社会体制,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解析】【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耕地和整地的农具有代耕架、秧马”的信息可得出采用新式农具;依据材料一“北方山东、河北、陕西等地较为普遍地实行了三年四熟或二年三熟制的多熟耕作制”的信息可知实行新的耕作制度;依据材料一“原产于美洲等地的一些农作物相继传入我国”的信息可知引进新的农作物品种;依据材料一“明代兴修水利共2270余处,清代3500余处,形成排灌网络”的信息可知是排水灌溉技术的进步;依据材料一“有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与清朝官修的授时通考等”的信息可知农学著作的大量出现;依据材料一“自给性的饲料栽培、家畜饲养并提供肥料的集约化大规模经营”的信息可知集约型农业进一步发展。原因: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传统的农业只是传统农业技术基础上的改良以及所学从古代政治制度、经济模式以及古代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回答。(2)依据材料二“社会财富积累机制、产品与要素市场流通机制、法律与政治保障机制”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围绕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从英国通过海外贸易,殖民掠夺,三角贸易,圈地运动、确立世界殖民霸权以及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等回答。(3)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社会转型会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以及社会转型也会推动社会体制,人们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回答。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如下表所示时段含义人民统治与君主制相反的制度君主18641894年123231018951900年149640719011908年3911210019091914年764903根据材料,任意提取两个阶段中国近代社会民主观念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并结合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语言简练,说明理由充分,符合史实。)【答案】【历史阶段一:信息:18641894年间:民主观念已经出现,但理解肤浅,民主一词使用量较少。说明: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主要侧重学习军事和工业技术;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早期维新派宣传西方民主思想。历史阶段二:信息:18951900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迅速增加,出现第一个高峰,对民主的理解进一步深入。说明: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倡导维新变法,进一步宣传民主思想。历史阶段三:信息:19021908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急剧增加,出现了第二个高峰,传统君主观念被抛弃,表明人们极其关注民主问题。说明: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的统治进一步失去统治基础;1901年清政府进行预备立宪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思想。历史阶段四:信息:19091914年间,民主一词的使用数量明显下降。倡导君主制的理念又死灰复燃。说明: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推行尊孔复古,复辟帝制,民主有名无实。【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主观念的发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图表中给出从1864年至1914年中国国内使用民主的情况,学生任选其中两个阶段答出民主使用高或者低,然后学生结合当时时间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分析原因,注意在论述过程中要史实准确,尽量做到多角度进行分析,不要出现知识性错误。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较好的基础知识。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民主的含义三:选修部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东汉学校的教育大体与西汉相同。东汉太学,建立于建武五年,当年就诸生横巷”,学习人数空前。就学的不仅有太子和诸侯功臣子弟,甚至匈奴也遣子弟入学。和帝、安帝时,由于政治黑暗,太学一度很不景气。永建六年,顺帝扩建太学校舍240房,1850室,同时扩大生源,除太常所择及郡国选送外,又增加公卿子弟及明经下第两种,并增加太学生的俸禄。西晋建国之初,沿用汉魏旧制设置太学,太学生中既有高门大族子弟,也有寒门庶族子弟。晋武帝秦始八年,因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不入太学,下诏遣散部分太学生,令“大臣子弟堪受救者”入学。咸宁二年便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到惠帝时,仍嫌国子学招收太谧,更具体地规定只准“官品第五以上得入国(子)学”。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指出东汉至西晋教育改革的趋势并分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晋教育改革的影响。【答案】(1)趋势:教育日益贵族化;原因:庄园经济的发展;士族阶层的壮大;官员选拔的贵族化;(2)影响:维护和巩固了士族门阀势力;(滋生豪强势力和累世公卿);加剧政治腐败;不利于人才培养(导致人才素质的下降);破坏社会公平;削弱统治基础。【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晋武帝秦始八年(272年),因高门子弟耻与寒门为伍不入太学”“咸宁二年(276年)便建立了专门教育国之贵游子弟的贵族学校国子学”等信息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从经济上田庄经济的发展、政治上士族阶层的壮大和文化上选官制度的变化归纳。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主要围绕教育的贵族化的危害分析。可以从壮大士族势力、破坏社会公平、加剧腐败和不利于人才的培养等方面归纳。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25年的洛迦诺会议,是英美帝国主义扶植德国,复活德国军国主义的个重要步骤,是“道威斯计划”在政治上的继续。德国统治集团和垄断资产阶级图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抵制和破坏战争赔偿,以图实现恢复其世界大国位之野心,施展了各种手段。其中之一是使用通货膨胀这个武器。他们通过帝国行,大量发行没有任何担保的纸币,以弥补国家预算赤字,结果造成马克大量贬值,通货急剧膨胀。到1922年,德国政府更进一步走上公开抵制赔偿的道路。德国工业巨头斯汀纳斯带有几分挑衅的口吻说:德国工业家纵使冒着鲁尔被占质的危险,也要拒绝缴付赔偿。1923年5月,德国政府正式要求重新讨论赔款问题。同时德国的民族主义分子还在群众中煽动复仇主义情绪摘编自于忠洛迦诺会议和洛迦诺公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迦诺公约与凡尔赛体系的关系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力图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的具体举措。【答案】(1)关系: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对凡尔赛体系所做规定的一次调整。影响:它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同德国的关系;稳定了欧洲秩序;为德国恢复政治大国地位提供法律依据;促进了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任意三、点)(2)措施:大量发行货币,实行通货膨胀;拒绝缴付赔偿;煽动复仇主义情绪;1936年派兵进驻莱茵非军事区;1939年正式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解析】(1)本题属于分析归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