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必修2.docx_第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必修2.docx_第2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必修2.docx_第3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必修2.docx_第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案必修2.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古代农业的发展,课标要求是知道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本课主要由三个子目构成,分别是早期的农业生产、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和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但是,三个子目之间的联系不强,缺乏系统性,因此,教师对内容进行了整合,主要从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农业的特点和影响、农业现状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在讲解主干知识的同时联现实,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重点:古代农业发展概况难点:小农经济【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对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在学习本课时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参与农业生产、生活经验不足,对有的知识理解时有难度,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形象主观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课的难点是小农经济,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教师需要对其概念进行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小农经济的特点,多角度评价小农经济。【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掌握基本史实。2.认识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和作用,重点解读小农经济。3.体会农业生产的作用,理解统治者的重农政策。(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图片、材料等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提升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2. 通过课堂探究,从多角度分析小农经济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发展概况,体会其源远流长,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 通过探究当前的农业现状,思考实现农业集体化和规模化的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不知大家平时坐火车时是否注意过窗外了风景,当列车驰骋在咱们荆州段时,我们看到的最多的景色是什么呢?大片的稻田、劳作的人民勾勒着一幅幅鱼米之乡的美丽画卷,展现了我国农业生产。那作为农民后裔的我们,对古代的农业生产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一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二、教学结构第一课大国小农探究发达的古代农业1、 源远流长书写农业传奇发展概况(1) 发轫:原始农业(2) 大国何时出小农2、 独具特色缔造大国之基特点影响(1) 大国何以重小农(2) 大国如何重小农三、立足现实思索未来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新课学习篇章一 源远流长书写农业传奇1.发轫:原始农业师:我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具有久远的农业生产史,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要想全面了解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得先从农业的发展概况着手。师:中国古代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发轫阶段的原始农业和革新时期的传统农业。我们首先来学习发轫时期的原始农业。我国的农业起源于一万年前,白虎通义中记载了神农最开始进行农业生产,并教民农耕。到了距今七八千年时,我国的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通过人们的考古发掘,我们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碳化稻谷。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中发现了碳化粟和菜籽。师: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的生产方式是怎样的呢?生:自主回答。师:在原始社会,人们采取刀耕火种的方式,先砍后烧,刨坑播种,一次性的生产方式使得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到了新石器时期,人们的生产方式出现了怎样的变呢?生:自主回答。师:人们使用石器、耒耜进行生产,我们将其称之为石器锄耕,此时人们的生产技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生:自主回答。师:人们的生产技术从简单粗暴式的刀耕火种发展到此时的排水、除草、培土、沤肥,农业的品种也日益丰富。在此之后,我国的农业生产迎来了历史性的革新,进入了传统农业时期,这主要由于什么的出现呢?生:自主回答。2.革新:传统农业师:在公元前800年,我国进入铁器时代;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运用与农业生产,例如国语齐语中记载的“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钼、夷、斤,试诸壤土。”文中的“美金”指的是青铜,“恶金”指的是铁器。这幅图展现的是战国时期的铁锄。在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主要的耕作方式。在此之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和水利灌溉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看一看。师:在上课之前,大家已经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了预习,我们通过一个小游戏(看图说话)来考考大家。请大家说出图片呈现的内容,它属于哪个方面,有何意义。生:自主回答。师: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例如曲辕犁、代田法、耕耙耱技术、都江堰,引导学生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随后,用表格反映传统农业时期农业在生产工具、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灌溉等方面的成果,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篇章二独具特色缔造大国之基1. 剖析特点【问题探究一】剖析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了解了农业的身世,接下来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古代农业的特点及影响。材料1:农谚:“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材料2:“还庐树桑,菜如有畦,瓜瓠果疏殖於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汉书食货志材料3: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天仙配教师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农业生产在生产结构、耕作技术、生产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问题探究二】深入解读小农经济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小农经济的概念,明白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区别。师:小农经济的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与商品经济对立;自然经济的本质属性家庭经济,经营规模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与商品经济的联日益密切,例如农产品进入市场等。除此之外,自然经济产生与原始社会,而小农经济则是产生于春秋战国铁犁牛耕时期。但是,两者之间有重合的部分,即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又叫自然经济。成因师:是哪些因素促使了小农经济的出现呢?请大家阅读以下材料,归纳要点。材料1: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农业技术的提高,使春秋中晚期开始发展起来的小规模生产组织形式在战国时期进一步得到普及,“八口之家”、“五口之家”的家庭模式开始见诸史籍。 中国古代史教程材料2:土地私有制产生了以耕种土地为业的自耕农。生:自主回答。师:生产工具的进步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促使了小农经济的出现。当然,还有生产技术的进步等因素的影响。特点评价师:请大家结合所学,谈谈你眼中的小农经济,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生:自主回答。土地私有制产生了以耕种土地为业的自耕农。土地对于自耕农而言,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唯一资源,一旦失去土地,就意味着陷入绝境。“土地,本也;耕获,末也。无地而责之种,犹徒手而使战也”。所以,农民视土地为“命根”,千方百计保护它,竭尽全力侍奉它,指望它能给自己带来温饱。教师结合材料,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客观评价小农经济。教师结合材料,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进行思考,客观评价小农经济。师:刚才我们对古代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特点小农经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小农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2. 归纳作用师:刚才我们分析了古代农业的特点,那农业的发展有何作用呢?生:自主回答。师:农业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各种农业赋税是政府的重要财源,对国家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为大国的统治者们,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动农业的发展呢?【问题探究三】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推动农业的发展?材料1:汉武帝时,在关中形成一个水利灌溉网。汉元帝时,南阳太守召信臣主持修建六门陂,设三门水引水灌溉;后又扩建三门,合为六门。材料2:为了维持和巩固统治,封建社会的统治者们又采取“重农”的政策,通过建立户籍、土地等制度,使农民与土地的天然联系更加紧密和牢固。材料3:重农措施体现为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和商鞅的奖励耕织等政策;抑末之举则发端于李悝。他在魏国时曾“禁技巧”,即禁止“雕文刻镂”、“锦纺纂组”等类奢侈品的生产。材料4:(北魏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谴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地方行政长官)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课农桑,兴富民之本。”魏书高祖纪师:为了保障农业的发展,统治者兴修水利、管理户籍、奖励耕织、抑制兼并,充分体现了对农业发展的重视。篇章三立足现实思索未来发展师:通过篇章二的学习,我们感受了古代农业的特点及影响,对古代农业有了深入的了解。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如今我国的农业生产状况如何,中国的农业将何去何从呢?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由于家庭承包是在小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进行的,难以解决诸如农田水利、科技进步、防灾抗险等农业基础性投入,制约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生:自主回答,小组探究提出对策。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规模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再适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