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院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1页
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院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2页
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院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3页
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院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4页
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院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缝隙连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院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体会作者:方美华舒艳芳熊锦萍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危重创伤急救的护理质量。方法通过将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无缝隙连接的急救新模式对63例中重度创伤患者评估其危重情况及伤情,并快速作出计划,迅速实施急救措施,然后进行评价。结果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63例中重度创伤患者全部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跟踪治愈率上升了13.77%,死亡率比以前下降了39.45%。结论无缝衔接急救护理新模式在危重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明显提高了急救的护理质量,同时提升了急救护理队伍的应变速度和护士的综合能力。 随着交通、建筑等事故及自然灾害的发生,创伤已成为危及公众生命和健康的重大问题,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的成功至关重要。2010年10月2011年5月,本院应用信息化、网络化、整体化、环环相扣、无缝隙连接的急救护理新模式对63例危重创伤患者进行了院前救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救中心2010年10月2011年5月收治的63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新模式组,将新模式开展前2009年10月2010年5月收治的61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排除其他基础疾病等影响因素,两组均主要为交通事故伤、打架斗殴伤、高空坠落伤及爆炸复合伤等患者,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为2554分。 1.2方法 1.2.1对照组按传统的“120”接听法,即详细询问并记录:时间、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同时利用对讲机通知医生、护士、司机在23分钟内出车;按操作流程进行院前急救。 1.2.2新模式组用设计好的创伤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抢救,具体步骤如下。 1.2.2.1正确调度,争取时间,提高出车效率。“120”调度员接到求救电话后须详细询问并记录:时间、详细地址、联系电话、患者主要症状体征、所处的环境、意识等,同时利用对讲机通知医生、护士、司机在23分钟内出车。出诊医生途中与求救电话保持联系,指导现场人员先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救治措施。 1.2.2.2现场评估 到现场后,护士应积极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评估,正确评估病情对救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对主要创伤部位按ABBCS法进行:检查患者(A气道)有无堵塞、是否开放,(B呼吸)动度和频率,(B出血)体表主要出血部位,(C循环)脉搏、血压和末梢循环,(S感知觉)患者意识情况,对刺激反应状态。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做出相应护理2。对严重创伤的救治必须强调现场急救。 1.2.2.3现场处理现场急救目的是去除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因素,并使患者耐受转运的创伤负担,在现场急救时应采用“阶梯式治疗”和“分级护理”方法,在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前一级护理要积极地为后一级护理作好准备,尽最大可能将伤员可能发生的情况,在最初阶段给予处理和科学的预测.让患者脱离危险环境,解除可以造成继续损伤的因素,将患者从重物下解救出来时,切记动作应轻稳,避免拖、拉、拽,以免造成继续损伤,将患者置于安全保暖平稳的地方进行急救. 1.2.2.3.1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多发伤患者大多有呼吸道梗阻,损伤后出现口鼻腔有大量血性分泌物和呕吐物,故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应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迅速清除口、鼻腔分泌物及血块,及时吸痰,持续给氧。如患者出现舌后坠可放置口咽管以开放气道,注意气道保持通畅. 1.2.2.3.2处理活动性出血:较浅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钳夹结扎止血,创面广泛出血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或填塞后绷带加压包扎止血。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大动脉损伤、皮肤撕脱伤者,可用大拇指压迫出血动脉或肢体近端的主要血管,并用敷料加压包扎伤口或用止血带加压止血。上止血带之前可用纱布、毛巾、衣服等软垫保护受伤皮肤,止血部位上肢在上臂中上1/3处,下肢在大腿上1/3处,并记录好上止血带时间、部位3。上止血带时间不宜超过3h,应每30min1h松止血带1次,每次持续23min,松解止血带时要用力按压住出血部位的伤口,以防发生大出血造成休克。 1.2.2.3.3伤口处理:对有胸部外伤及合并血气胸的患者,协助医生及时行闭式引流。对于疑有颈椎损伤患者应先用颈托固定颈部,以免损伤颈髓,加重患者的病情。若患者呼吸缓慢时或没有呼吸时,应立即准备好气管插管用物,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同时准备好车载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开放性颅脑损伤可用明胶海绵贴敷,外加无菌纱布覆盖临时包扎,有颅内容物脱出者禁止还纳包扎;对于腹腔脏器外露者,先用无菌敷料覆盖,再用盆扣上,外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固定,切忌将外露脏器还纳回腹腔;对于活动性出血,对合并骨折时可用夹板或肢体肢具进行固定,疑有颈椎、腰椎骨折时,把患者平卧于硬木板或脊柱担架上并妥善固定。有离断肢体时,应用无菌包或干净布包好,外套塑料袋,周围置冰块低温保存,但应防止冰水侵入断离创面或血管腔内,切忌将断离肢体直接浸泡在任何液体中,断肢应随同伤员送往医院,以备再植手术。 1.2.2.3.4建立静脉通道:严重多发伤患者休克伴发率高,因此必须早期发现休克,早期快速、足量补液,紧急情况下患者的血压值可由周边血管脉动来推测。假如以食指及中指轻触桡动脉,摸不到表明血压低于60mmHg,颈动脉若10s内摸不到任何搏动,有出血性休克征象则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在输液时,采用y形静脉留置针,胶布固定,便于静脉给药及搬运时不易脱出外渗。在执行口头医嘱过程中应注意三清一复核,即听清、问清、看清,复核药名、浓度、剂量及用法,并保留空瓶以便记录和再次核对。1.2.2.3.5对于躁动不安患者不宜应用镇静剂,以免掩盖病情,同时可用束缚带约束、固定肢体,并积极寻找原因,对症处理。 1.2.2.3.6加强途中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快速转运途中应妥善固定患者,注意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或脱落。 密切观察监护情况及患者的病情变化,备好相关抢救用物。在车上护士、医生做好护理及初步检查、处理记录,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安慰。加强与院内电话联系,开通绿色生命通道。转送途中医生应与院内取得联系,告知患者目前的病情及已采取的措施,要求院内做好接诊、抢救的准备,并通知相关科室和院内领导。 2结果 应用急救护理新模式后,63例中重度创伤患者中2例在急诊室经抢救无效死亡,61例病情稳定后转入相关科室继续治疗,跟踪治愈率上升了13.77%,死亡率比以前下降了39.45%。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和救治效果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有效救治时间和救治效果比较表1 组别例数有效救治时间(mim)救治效果(例) 治愈好转未愈死亡 新模式组634716193572 对照组61751810101526 3讨论 3.1急救护理新模式强调现场急救,院前院内无缝隙衔接进行基层医务人员急诊技能培训,到企业、农村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普及急救知识,提高院前急救水平,为后续救治打好基础。建立120急救信息预告知系统,急诊室接报后通知创伤抢救小组做好准备,病人入科时立即开通绿色通道,把创伤后黄金一小时作为重点抢救时间,按流程展开急诊抢救。这种伤病员的现场施救、信息网络告知、途中救护到院内抢救、手术治疗、监护等连续性急救新模式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急救模式,大大缩短了伤病员获得救命性治疗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3.2急救护理新模式指挥科学高效,强调团队协作护士长全面指挥,统一调配,科学地进行人员分工,协调相关科室,有预见性地安排急诊手术室,急诊室的衔接工作,缩短黄金抢救时间。使抢救工作忙而不乱,有条不紊。提升急救护理队伍的应变速度和护士的综合能力,显著提高了急救的护理质量。 4小结 63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有61例安全转入病房,2例在急诊室经抢救无效死亡。在院前急救中对患者进行有效、快速的病情判断,保持呼吸道通畅,快速有效地补充血容量,妥善处理伤口是早期重要的抢救措施,提高对多发伤危险的理论认识至关重要。另外,抢救小组成员、医生护士间的默契配合与沟通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总之,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保证,规范化、程序化的抢救合理分工制度,可确保抢救工作急而有序,行之有效,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从而使严重创伤患者得到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为患者争取急诊手术赢得宝贵时间,并为后期治疗及预后打下良好基础。护士快速、敏捷的应急能力和熟练的抢救技能是确保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