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docx_第1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docx_第2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docx_第3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docx_第4页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三单元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单元核心素养提升讲义.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理论成果和科教文化一、把握“主题主线”41题考什么怎么考西学东渐溯救国知行,圆中国梦想热点解读为什么考自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以来,国际国内反响强烈,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时代最强音和话语制高点。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中国很快落伍了,并且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绝不会让自己的命运任人摆布。与西方列强入侵随之而兴的,是中华民族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唤醒,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提出。在中华民族萌发出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不懈探索奋斗,从林则徐、魏源到毛泽东、邓小平,从改良到革命,每一步都异常艰辛,都值得我们尊重、自豪。 典例感悟怎样考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所谓“西学中源”,亦称“中源西流”。即西方文化源出中国,近代西方文明在中国“古已有之”。这是中国人早期认知西方文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过程的产物。明清之际,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传统文明的停滞与落后,希望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乃至制度,但是,传统文明的强大惯性却使他们的心理处在一种矛盾当中加之时人昧于世界,只能将新生事物与自己熟知的知识相比较,从中寻求认识的依据,所以,“西学中源”说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摘编自姚辉“西学中源”说再探析材料二“中体西用”是在保持文化优越感的前提下保守派和务实派都认可的“自强”方式,是对“西学中源”的继承与超越“中体西用”解决了保守派只看到“百年变局”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收拾人心、重修政治却轻视外部威胁的问题上。“中体西用”解决了务实派只看到“千年变局”而没有意识到在缺乏对传统文化自信心基础上学习西方也可能引起对传统文化冲击,以及由此引起大一统内部涣散的问题。摘编自陆勇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传统“中国”观念的调适(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学说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并指出“中体西用”对“西学中源”有何超越。(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中源”和“中体西用”对中国产生的共同影响,并谈谈你对中学和西学的认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角度概括;第二小问,需要回答洋务运动对“中体西用”的实践,具体表现在学习西方科技、创办近代教育、建立新式海军等方面。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文明史观和近代化史观角度,从文化交流、社会进步等方面说明;第二小问,一方面中学与西学是人类历史上两种不同性质的文明,都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另一方面中学与西学可以相互借鉴与吸收。答案:(1)历史背景:“西学中源”: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现象;“海禁”及闭关锁国导致国人保守愚昧,助长国人妄自尊大的心理;中国传统文明的深远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经世致用学说的兴起。“中体西用”: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西方先进的军事、生产技术被认可;传统文化的优越感得到传承。超越: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经济管理经验;借鉴西方近代教育制度;创立近代海军。(2)共同影响:承认西学的“合法”地位,打破了“华夷秩序”,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打破中西文化对立,融会中西,反思传统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进程;但这些学说,没有冲破“中体”的束缚,带有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认识:中学与西学体现不同性质的文明;中学与西学可以相互吸收、借鉴;中学与西学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主线梳理归纳备考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时期特征表现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学习西方仅停留在“器物”的层面上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掀起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从学习制度到思想文化层面,用资本主义制度改造中国社会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发动了戊戌变法;革命派主张用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政治,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提倡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经历了“学俄国走十月革命道路”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的思想历程无产阶级向俄国学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掀起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深化认知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之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更体现了伟大的家国情怀。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从“奇技淫巧”到“师夷长技”,从“器物技术”到“精神文化”,爱国主义是其中涌动的灵魂。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形式内容也有所不同。百年近代史,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机,上下求索,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涵盖了近代爱国主义应有的主体内容及核心。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传统在提醒着人们努力奋进。在今天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更需要将全民族的爱国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有机统一起来,把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联系起来。 二、突出“个性见解”42题考什么怎么考坚定信仰树立文化自信,助推民族复兴热点解读为什么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断,把坚定文化自信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讲得非常清楚。文化自信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源于对人类文明的吸收借鉴和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和动力,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时代体现,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指引。典例感悟怎样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许多中国人恍然大悟,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的作者梁漱溟宣称:牺牲中国自己的精神而支持外国的道德准则和体制是自损其命。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两人都督促国人:“到东方去!”相反,胡适和其他一些人喊道:“到西方去!”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材料所述现象。(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表明观点,根据材料中“梁启超谴责西方帝国主义和盲目崇拜科学是冲突的根源,并且认为中国重精神的思想可以矫正这种不平衡现象”“二梁贬抑西方的物质文明,也相应地颂扬中国的精神文明”得出梁启超、梁漱溟贬抑西方,颂扬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可以挽救中国并拯救世界;根据材料“胡适宣布,中国不但是在科学与科技方面落后于西方,而且在每一方面政治、文学、音乐、艺术、精神面貌,甚至是体形”得出胡适则认为中国文化等一切落后,主张西化。然后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论述。答案:示例:材料中梁启超、梁漱溟贬抑西方,颂扬中国文化,认为中国文化可以挽救中国并拯救世界。胡适则认为中国文化落后,主张全盘西化。二梁与胡适的看法都有其合理性,也都有偏颇的一面。在近代中国民族危亡的局势下,中国知识分子重新审视中西文化,体现了知识分子对中国命运的思考与探索。二梁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存在弊端,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精神文明的价值,具有积极意义。但是西方物质文明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二梁贬低西方物质文明,梁启超甚至认为科学是一战冲突的根源,显然是错误的,不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胡适主张学习西方,鼓吹民主与科学,推动了思想解放,彻底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但存在片面肯定西方文化,一概否定中国文化的局限。鉴史明智(1)“文化自信”只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么?不是,我们提倡的“文化自信”有其深厚根基,是可以真正践行的。因为,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种在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夯实了我们文化建设的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2)“民族自卑”和“历史虚无”,是中华文明的腐蚀剂,在此基础上不可能铸就中华文明的新辉煌。同样,固步自封、抱残守缺、孤芳自赏,也不可能有中华文明新辉煌。文明是由民族血脉和历史传承造就的,更是由时代脉搏和创新精神凝聚的。中国人民在实践中国梦的过程中,将紧紧把握时代和实践发展的脉搏,推动中华文明时代化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谱写人类文明多元、平等、包容发展的新篇章。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战争前后对西方国名的翻译,基本是带“口”旁的音译名,如英咭咧、咪唎、咈囒哂,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如“米夷”“咈囒哂夷”“法夷”;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如“美”“英”“德”“法”。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A对西方认识的不断深入B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解析:选A鸦片战争前提到西方各国时译名通常加上“夷”“逆”或“酋”,说明认为西方国家落后,而近代后期,对各国国名的翻译多用褒义词说明认识到西方国家的进步性,故选A项;B项中“摆脱了”、D项中“实现了”不符合史实,排除B、D两项;C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2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文明的冲击 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C政府的腐朽统治 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解析:选A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其历经阶段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具有较强的突变性,其主要原因就是西方的持续入侵和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故A项正确。3(2019石家庄模拟)康有为通过重塑孔子形象、高悬大同理想,并用西方政治伦理学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家思想与西方文化对接和调融、重塑和创造,是儒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行为的重要影响是()A重新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减少近代化过程中的文化认同危机C使晚清保守思想大行其道D推动了传统思想与民主科学的结合解析:选B康有为重塑孔子形象,是借助孔子权威宣传西方的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减少其在中国传播的阻力,故B项正确,A项错误;康有为通过这种做法是在宣传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故没有出现C项所述结果,排除C项;他的做法推动了传统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的结合,而不是与民主科学的结合,故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41896年,严修任贵州提督学期间改革学古书院,提出了32字箴规:“义理之学,孔孟程朱;词章之学,班马韩书;经世之学,中西并受,中其十一,而西十九”。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仍占统治地位 B政府通过教育加强控制C新式教育得到普遍认可 D学校教育处于转型时期解析:选D“经世之学,中西并受,中其十一,而西十九”,这说明学古书院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大力学习西方文化,即学校教育处于转型时期,故D项正确;传统教育仍占统治地位不符合“经世之学,中西并受,中其十一,而西十九”,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政府通过教育加强控制,故B项错误;C项错在“普遍”,排除。5(2019黑龙江哈六中模拟)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A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B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C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D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形成解析:选D从材料的时间范围看,A、C两项均不符合;B项说法过于绝对化,且材料并未体现,排除;“君”到“国”的变化,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系列社会变革已深深地影响到民间风气习俗的变革,说明近代国家观念已在民间悄然形成,故D项正确。6熊月之在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史中评述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什么纲常名教、圣人贤者,什么金科玉律、偶像崇拜,什么伪君子、假道学、旧风俗、旧习惯,全部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一一被押到被告席上。”据此,熊月之认为该事件()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对西方文化持绝对肯定态度C解放了近代中国民众的思想D否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解析:选A题干所述为新文化运动,由材料“什么纲常名教、圣人贤者全部失去了昔日的光彩,一一被押到被告席上”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猛烈批判封建正统思想,故选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局限于知识分子,脱离了人民群众,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的评述,排除D项。7“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上述材料反映了()A中国共产党救国主张B国民党民族思想发生巨大变化C抗战时期民族之矛盾D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对外主张解析:选B根据材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并结合所学新旧三民主义可知,国民党的民族思想发生巨大变化,认识到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思想,而不是中国共产党的救国主张,故A项错误。新三民主义思想提出于1924年,抗战开始于1931年,解放战争开始于1945年,故C、D两项错误。8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A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各自具有片面性C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从根本上是对立的解析:选A根据“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说明毛泽东义利观强调精神,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需要,“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表明邓小平主张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现实,A项正确;两人的义利观都反映了社会现实,都具有合理性,B项错误;毛泽东义利观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形势,不是为了发展经济,排除C项;邓小平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两人的义利观不是根本对立的,D项错误。9(2019贵州省联考)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留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A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B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C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D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解析:选B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中国学生留美目的是学习先进的科技,而美国允许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是不想让掌握了先进科技的中国人归国,这样便有利于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B项正确;A、C、D三项皆不符合题意,排除。10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在教育事业发展中,从大区到省、地、县都要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在15年左右时间内普及高等教育。这一指示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需要 B科技基础薄弱C工业成就巨大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解析:选D从材料“1958年9月”“在15年左右时间内普及高等教育”中可以看出,该指示中存在“左”倾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与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有关,故D项正确;“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故A项排除;B项是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11(2019合肥模拟)下表反映了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反映了()小学普通中学普通高等学校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1987年1 051.318.2280.075.711.876.11990年1 069.528.7293.036.413.676.62000年1 181.569.1498.916.831.735.72012年1 056.4710.7678.909.4177.967.4A. 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解析:选A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所占学生总数的比重不断增加,反映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是各民族平等享受教育的体现,是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体现,故A项正确。12近年来,80后作家的“青春文学”和魔幻小说兴起,网络艺术风起云涌,丰富着当下文艺创作的题材、方法和传播途径。这一现象表明我国()A网络主导文艺创作 B传统文学已趋向衰落C文艺创作趋向成熟 D文艺创作走向大众化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青春文学”“魔幻小说”“网络艺术风起云涌”可知,我国文艺创作愈加多样化、大众化,故选D项。材料中未体现A、B、C三项内容。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数据库的应用,拓宽了史学研究的途径和视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传统儒生)一旦抛弃了这种认同于“祖宗礼制”的陈腐思维范式,晚清知识分子群体中之先觉者就会以一种全方位的变革姿态宣传维新思想,起到了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摘编自许纪霖等中国现代化史材料二下表为新青年中所关注的部分大事统计数据。历史事件提及次数新文化运动44五四运动45辛亥革命47巴黎和议/凡尔赛/和平大会议87复辟/筹安会/袁世凯称帝133十月革命/俄国革命287欧战/世界大战/欧洲战争/世界战争448近代思想史研究材料三观念史研究(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新思想起到的“爱国、进步、启蒙的作用”。(9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反映的思想主张的变化并分析这种变化的国际因素。(9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革命与改革此消彼长的国内因素。(7分)解析:第(1)问,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爱国”是从挽救民族危机、救亡图存的角度分析,“进步”要从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的角度分析,“启蒙”要从解放人们思想的角度解释。第(2)问第一小问,要突出从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第二小问,包括巴黎和会外交失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等重大的历史事件。第(3)问,要从国内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例如,从国内经济因素来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资产阶级革命的呼声必然会增长等。答案:(1)维新思想要求摆脱民族危机,具有爱国救亡的意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学习和传播西方科学文化,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因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西方列强不顾中国反对,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人民指出了正确方向。(3)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列强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化。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人物观点1848年徐继畬南洋诸岛国苇杭闽粤,五印度近连西藏,汉以后、明以前,皆弱小番部,朝贡时通,今则胥(全)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码头),此古今一大变局。瀛寰志略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