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第08周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高考频度: 难易程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破译汉族人体质密码李鹏汉族人长得究竟是什么模样?汉族人究竟有什么体质特征?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个千古疑问。如今,“千古之谜”终于有了科学的答案。近日,由天津师范大学牵头,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汉族人体质调查项目。该项目历时4年,调查测量了30 000余名“典型”汉族人,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破译了汉族人体质密码。调查显示,人的长相中有些细节真的是“南北有别”“长幼不同”。2009年,天津师大与内蒙古师大、辽宁医学院联合启动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汉族人体质调查项目。马丁尺、弯角规、直角规在项目负责人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连斌教授的工作室里,这些测量工具在近4年里从约25 000个汉族人身上分别量取了86项指标。如果对这些数据分省进行统计,甚至可以画出各省汉族人的“标准脸”。不仅如此,郑连斌和他的课题组还通过对近一万人25项遗传指标的调查,发现人与人之间更多细微的差别。研究发现,各个民族体质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会有各自的体质特征变化规律。“汉族体质人类学研究”通过测量最基础数据,为汉族人建立了一份详尽的体质档案。为了尽量保证数据的“典型”性,课题组刻意避开北京、上海、天津这样人口流动大的大城市,而是以方言特征做大致分类,到各省中小城市和农村,对在当地世居三代、身体健康的汉族成年人分年龄组进行测量、调查。2013年2月,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我国权威科学期刊科学通报第4期上。通过该项研究,可以了解到我国南方汉族人在体质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的一些有趣变化。研究显示,汉族人“双眼皮率”高,鼻翼突度中等,发黑、眼褐、肤黄、头圆,多为中腿型。相对来说,北方人鼻根较高、面部扁平、颧骨高、嘴偏小。南方人鼻翼宽、面部立体、嘴偏大。而在身材上,北方人皮脂厚、“又高又胖”,而南方人的身体骨骼和肌肉发育都比较好,身体的线性度也更明显些。如今,“中国汉族人体质人类学数据库”即将建成,南北差距、生长变化等人与人之间许多细微差异初见端倪。这些数据对生物学、遗传学研究和美容、服装等行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成人的头、额、面的宽度都在减小。”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咏兰副教授表示,人的头发厚薄、头侧皮下脂肪厚度对头宽值有一定影响。到了老年,由于头发明显稀疏,头侧皮下脂肪减少,所以头会变得狭长些,额头会变低,头围值也随之下降。研究发现,面宽值的减小,与颧弓处软组织厚度下降有一定关系。其次,随年龄增长,人的颏下脂肪组织会变厚,从而使面部拉长。“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南方汉族人的五官也会随年龄增长而改变。”李咏兰解释说。上了年纪后,南方汉族人两眼内角之间的距离会变小,即两眼距离更近了。测量数值显示,60岁以上组男性的两眼内角间距离比2039岁组减少了10 mm,而女性的这一数值则减少了06 mm。这是因为,黄种人的眼内角处有一个小小的皮褶,叫作蒙古褶,蒙古褶的出现率会随年龄增长而明显下降,从而导致眼距缩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人鼻子的宽度则会增加,这与鼻翼的形态变化有关。研究还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南方汉族男性、女性的嘴唇厚度会明显变薄,例如,男性下嘴唇厚度近似值从2039岁组的91 mm,减小到60岁以上组的76 mm;女性下嘴唇厚度近似值从2039岁组的94 mm,减小到60岁以上组的73 mm。其原因在于,上了年纪后,嘴唇会往口腔里缩,所以一些老年人的上嘴唇特别薄。由于老年人的嘴唇变薄,鼻和口之间的距离会增大,人中就变长了。“另外,对南方汉族人的研究也证实,成年人的耳朵会越来越长,宽度也会增加。例如,60岁以上组男性耳朵长度为671 mm,与2039岁组相比增加了51 mm;宽度为321 mm,与2039岁组相比增加了16 mm。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郑连斌说。长期以来,在我国民间有种说法,即年龄越大耳朵越长,这次从学术角度得到了印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耳朵为何会越来越长呢?郑连斌表示,有两种可能,一是成年后人耳还在继续缓慢生长,二是耳朵的皮肤下垂造成耳朵越来越长。但究竟是哪种原因,还是两者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还有待于继续研究。(原文有删改)“中国汉族人体质人类学数据库”的建成将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和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1)通过记录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域汉族人的体质信息,为汉族人建立一份详尽的体质档案,为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数据依据。(2)通过研究汉族人在不同年龄组的长相及不同人群的体型特点,可为美容美发业、服装设计业提供借鉴,从而设计出适合不同人群的美容美发方案及服装。学研究和美容、服装等行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等语句是该题的答题要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科学救国的先驱千百年来,中国的读书人有一种“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生取向。任鸿隽这个外貌清瘦的人,却是只身挑战和颠覆这条传统的人,虽然他是大清帝国科考的秀才。1908年,任鸿隽考取官费生资格,到日本留学,主修化工。在日本,他参加了同盟会。他选择学习化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制造炸弹,为革命效力!”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后,任鸿隽热血沸腾,在日本撰写川人告哀书为铁道国有告国人书等,为革命呐喊。没等到毕业,就从日本回国,与孙中山同车同船。辛亥革命后,任鸿隽担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秘书,并起草了告前方将士文祭明孝陵文等文章。袁世凯上台后,他曾在北京政府当过秘书,但很快厌恶官场生活,拒绝了蔡元培、胡汉民等政要的挽留,以“稽勋生”(对革命有功的学生)身份赴美国留学。1912年12月1日,任鸿隽、杨杏佛等11人来到了美国留学。同行者多志在学习政治经济和社会科学,以便有朝一日能干禄乞福。只有任鸿隽和杨杏佛两人志在学习科学。任鸿隽进入了康奈尔大学文理学院,偏重于学习化学和物理等科。在康大,任鸿隽认识到西方学术之所以异于东方学术,是因为西方有科学,东方无科学。科学的真谛是西方近三百年来用归纳方法研究天然与人为现象所得结果之总和,中国要想有科学,必须从西方输入。从这个时候起,任鸿隽萌发了将科学介绍到中国的想法,因此他并没有像其他的留学生,把拿学位看得太重。1914年任鸿隽和杨杏佛、胡明复等人组建科学社,1915年1月创办科学月刊。此时的科学社并无正式组织,可以说是一种集股性质的公司。在科学的发刊词中有这样一些充满激情的话语:“世界强国,其民权国力之发展,必与其学术思想之进步为平行线,而学术荒芜之国无幸焉。代兴于神州学术之林,而为芸芸众生所托命者,其唯科学乎,其唯科学乎!”这篇发刊词突出宣扬了科学救国的思想,最早“并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根据人们的推断,这篇发刊词出自任鸿隽之手。从此以后,任鸿隽对科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仅主持编务,还亲自写文章。1915年10月,创建者将松散的科学社改成学会性质的组织,并定名为“中国科学社”,同时选举任鸿隽等5人为董事会成员,任鸿隽为董事长兼社长。就这样,中国的第一个科学社团在美国成立了。1918年春,任鸿隽和杨杏佛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理化硕士学位,10月归国,而中国科学社也随之从美国转移到了中国。回国意味着没有了留学时的官费和奖学会,办社办杂志的经费开始紧张起来。当时的中国除了有限的几所大学之外,没有研究机构,也没有学术团体,很多留学生归国后都找不到工作,或者用非所学。目睹这种现象,任鸿隽和杨杏佛认为他们应该站出来,为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在任鸿隽等人的努力下,1922年8月,中国国内第一个科学研究机关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在南京成立。任鸿隽作为理事长兼社长。1929年1月,任鸿隽当上了中基会的总干事,掌管第:批庚子退款。在中基会的10年也是任鸿隽人生最辉煌的十年。任鸿隽将这笔退款精打细算,用于中国科学的研究、应用和教育事业。在其努力下,当时中国最大的科技图书馆上海明复图书馆得以建立,之后又建立了北平图书馆。1942年,在军事封锁、交通阻绝的情形下,任鸿隽促成了“中美文化资料供应委员套”的成立。此会专门负责引进影片、图书和阅读器具,先后将6775册科技图书从海路运到印度再转运到重庆,并将约200种英国科学工程和医学杂志制成微缩胶卷运到中国。中基会在重庆、昆明和成都等地设立了30多处配备了阅读投射镜的阅览室,使学者们能够阅读这些来自国外的书刊资料,对战对科学研究乖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任鸿隽、杨杏佛等人为了给人才一个研究的自由天地,为了把科学的种子撒遍整个中国,他们甘愿成为土壤。任鸿隽专于化学,杨杏佛专于机械工程和经济,胡明复是中国第一个数学博士,他们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学事业的宣传中去,而在学术研究上没有突出成就。然而,正是有了他们无私的奉献,中国科学社在建国前的几十年间,才取得了斐然的成就。相关链接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百度汉语西方科学家研究科学,不是为名利所驱使,而是为好奇心所引诱。为了这种天生的好奇以及由此而来的精神需求,许多人甚至不顾自己的生命。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并不是科学家最初的动机,而是科学研究的必然结果。任鸿隽科学的精神(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任鸿隽早年即是一个激进的热血青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加入了同盟会,又参加四川保路运动并撰写文章为革命呐喊。B任鸿隽认识到西方与中方学术的差异在于有无科学,中国必须从西方输入科学,因而他萌发了将科学介绍到中国的想法而并不在意拿学位。C科学发刊词以激情的言语突出宣扬了科学救国的思想,并把民权、国家实力和学术思想的进步并举,认为没有学术就无从谈民权与国力。D任鸿隽认为,西方科学家不为物质文明的进步而研究科学,只为好奇心以及为此而产生的精神需求,许多人为此舍弃生命也在所不惜。E任鸿隽等人甘为人梯。面对国内学术阵地的荒芜现状,他们牺牲了自己的学术前途,而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学救国的实际行动中。(2)中国科学社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3)任鸿隽的科学救国行为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为什么说任鸿隽挑战和颠覆了中国旧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他的人生价值取向对今天的读书人有何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1)EC(2)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美国组建是集股性质的公司,较为松散。第二阶段,在美国改组为学会性质的组织,也是私人组织的学术团体。第三阶段,在南京成立中国国内第一个科学研究机关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3)组建并发展科学社,建立中国第一个科学研究机关。兴办杂志,主持科学杂志编务工作,并亲自撰写文章。建立当时中国最大的科技图书馆。引进图书资料,对战时科学研究和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及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先围绕“科学救国行为”这个关键词,找到答题区间,相关信息主要集中在5、6、7段,第5段:“1914年任鸿隽和杨杏佛、胡明复等人组建科学社,1915年1月创办科学月刊。这篇发刊词出自任鸿隽之手”“从此以后,任鸿隽对科学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仅主持编务,还亲自写文章”。第6段“在其努力下,当时中国最大的科技图书馆上海明复图书馆得以建立,之后又建立了北平图书馆”。第7段“此会专门负责引进影片、图书和阅读器具,对战对科学研究乖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最后把以上信息分条概括。(4)原因:任鸿隽身为大清国的秀才,却走了一条从闹革命到科学救国的道路,完全背离了旧时读书人“学而优则仕”的常路。曾涉足官场,却又很快厌弃,留学美国;选择专业志在救国,不求干禄,可见其读书并非为出仕。他认为科学研究当不为名利所驱使。启示示例:读书不为名利,当以好奇心为出发点,读书是一种精神的需求;读书人应当有社会责任感,以促进国家社会的发展为己任。【解析】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