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课题立项申报表.doc_第1页
教育部课题立项申报表.doc_第2页
教育部课题立项申报表.doc_第3页
教育部课题立项申报表.doc_第4页
教育部课题立项申报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度 编号: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课程改革重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7年重点委托项目 “综合实践活课程研究与实验”项目子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以海州湾渔文化研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及整合研究 负 责 人: 李大成 单 位: 江苏省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 申请日期:2008年 12月 5日教育部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 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 制申请者的承诺与成果使用授权一、本人自愿申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与实验”。本人认可所填写的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课题立项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为课题申请评审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并承诺对所填写的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涉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同意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有权使用课题申请评审书所有数据和资料。课题申请如获准立项,在研究工作中,接受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及其委托部门的管理,并对以下约定信守承诺:1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著作权法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遵守我国政府签署加入的相关国际知识产权规定。遵守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课题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2遵循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科学设计研究方案,采用适当的研究方法,如期完成研究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3尊重他人的知识贡献。客观、公正、准确地介绍和评论已有学术成果。凡引用他人的观点、方案、资料、数据等,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均加以注释。凡转引文献资料,均如实说明。4恪守学术道德。研究过程真实,不以任何方式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杜绝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成果真实,不重复发表研究成果;对课题主持人和参与者的各自贡献均要在成果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不侵占他人研究成果,不在未参与研究的成果中挂名,不为未参与研究工作的人员图虚名。5维护学术尊严。保持学者尊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维护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声誉,不以课题名义牟取不当利益。6遵照管理规范。课题研究名称、课题研究组织、研究主体内容、研究成果形式与课题申请书和立项通知书相一致。若有重要变更,必须向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提出书面申请并征得同意。7标明课题研究的支持者。要以明确方式标明为课题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非课题组个人和集体。8正确表达科研成果。按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规范使用中国语言文字、标点符号、数字及外国语言文字。9遵守财务规章制度。合理有效使用课题经费,不得滥用和挪用。课题结题时如实报告经费使用情况,不报假帐。二、作为课题研究者,本人特授权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报送课题成果的原件、复印件、摘要和电子版;有权公布课题研究成果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同意以影印、缩印、扫描、出版等形式复制、保存、汇编课题研究成果,允许课题研究成果被他人查阅和借阅;有权推广科研成果,允许将课题研究成果通过内部报告、学术会议、专业报刊、大众媒体、专门网站、评奖等形式进行宣传、试验和培训。申请者(签章):2008 年 12月 5 日基本资料一、负责人基本信息姓名李大成性 别男出生日期1975.8职称小学高级教师职 务教科室主任最后学历本科办公电 编222112邮 箱QQ963417359通讯地址江苏省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二、课题通讯员资料(专职与总课题组沟通的课题组成员,如果通讯员是负责人可不填)姓名年龄性别职务邮箱办公电话手机地址邮编三、课题组主要成员资料(可续表)姓 名性别年龄专 业工 作 单 位分工情况张廷亮男48文学研究连云港市教科所指导实验周海青女33综合实践连云港市教育局教研室指导实验尚继武男39文学研究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指导实验姜正亮男42综合实践 赣榆县教育局教研室指导实验胡训忠男43综合实践赣榆县柘汪镇第二中心小学指导实验董淑松男34小学教育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李春光男38小学教育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张斌男32小学教育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李海男37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吴凌艳女25小学数学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吕纪强男32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苏鑫男26小学英语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徐浩男28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苏波男30信息技术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王海盛男29小学数学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苏宜海男24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工作单位分工情况尚修军男32小学数学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单绪之男28小学数学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钟西聪男27小学数学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苏术男27小学数学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张雪梅女33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尚延亮男28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苏高宁男30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赵铃女31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徐鸿女33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王丽萍女30小学体育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尚明美女30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尚芹女38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杨红艳女27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胡爱美女33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庄建文女25信息技术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董淑荣女42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李静女26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熊化秀女30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秦敏玉女28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李春艳女30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苏静女27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白文志男29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董岩女22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李贤翠女29小学语文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李晓晓女26小学音乐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李贞女23小学美术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苏艳女30小学体育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盛贺厚男29小学体育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闫昆仑男38小学科学赣榆县石桥镇第二中心小学参与实验研究课题以海州湾渔文化研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及整合研究起始时间2008年2月终止时间2011年12月成果形式课程体系、过程性材料、展室一、本课题研究现状分析及研究本课题的意义和目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各地区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的共同趋势是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当时代要求人与其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和谐共生的时候,当时代要求学科文化向世界回归并与“大众文化”融合的时候,当时代要求人格整体发展的时候,课程的综合化就成为必然。于是,欧美诸国纷纷倡导“主题探究”活动与“设计学习”活动,日本在新课程体系中专设“综合学习时间”(“综合学习时间”是由各学校实施的内容超过教科书范围的横向的、综合的学习活动。这是日本社会为了培养年青一代面对国际化、信息化社会所必备的素质和能力所采取的具体的教育改革措施。)我国台湾省则把“综合活动”作为新课程七大学习领域之一。又如,德国的巴伐利亚州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向成长着的一代传授广泛的、出色的、综合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关键修养,包括问题解决能力、迁移能力、灵活性、交际能力、合作能力、创造性能力、自主性和可信性。这些综合实践活动课都能做到。可见,本课题在很多发达国家都处在积极探索中。西方发达国家所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在活动领域方面体现了“综合”的特征。但“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意味着任何一项活动都面面俱到,“综合性”是相对的。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是在2003年第三次课程改革过程中提出的,并把它定性为国家课程,定位于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但在具体的开发实施过程中,由于其地方性和生成性等特点,国家只出台相应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对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方向、范围、内容作出相应的规定,但在具体的学科目标、评价方式上尚属空白,给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带来了难度,而且目前仍无法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量化考核,还不能与中考、高考发生直接联系,又没有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教材,教育部门对此课程的实施也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机制,如职称的评定、教学工作量核定等,也还没有制定课程的管理、组织、实施、保障等细则。这在时下十分功利的教育环境里要想发展难度可想而知,导致并形成了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领导不检查不要的尴尬境界。本类渔文化课题的研究,国内只在浙江省象山县延昌小学已开始相应的研究,但它的研究侧重于“渔文化与创新习作和提升办学品位”等方面。本课题在本领域尚属空白,它的研究价值在于一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地方渔资源开发、常态化实施、师生的评价体系等系列难题上进行有益的尝试,另一方面是保护和发展海洲湾渔文化,全面推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教育。拓宽校本课程的内容,将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紧密联系,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及相应的开发、实施策略,为其他地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参考。二、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突破哪些难题。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为海洲湾渔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重点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通过海洲湾渔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形成个性特长,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从而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转变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和业务素质,保护和发展海洲湾渔文化历史遗产,推进学生的民族教育,形成我校素质教育的特色,并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范例。预计突破以下几个子课题:1、海洲湾渔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开发研究;2、以海洲湾渔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研究;3、以海洲湾渔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研究;4、以海洲湾渔文化为主题的社区服务研究;、以海洲湾渔文化为主题的劳动技能研究;6、学生自主选择的主题活动研究;7、师资培训及成长研究;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研究。三、课题的研究思路、方法。1、研究思路前期以观察、访谈、问卷调查、文献法等方法调查研究海洲湾当地的自然、历史、人文、资源,做好以海洲湾渔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与整合研究实施方案,召开课题组评议会议,制定相应的实施手册,并在全镇小学三至六年级实施相应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补充、完善本课题,最后形成配套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和相应的实施形成性材料、结题报告、研究性论文等。3、研究方法(1)文献法、调查法,搜集、调查整理国内外有关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相关模式和经验,借鉴其研究成果,针对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2)行动研究法,通过调查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问题、困惑,找出它的制约因素,创造条件改造它,并最终开发出具有校本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假设法,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假设,探索、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常态化和评价方式的科学化、合理化、量化方法,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稳步推进提供合理化建议。(4)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及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及时总结相应的经验,进一步保护、发展海洲湾渔文化,提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具体策略和实际经验,撰写结题报告。四、研究周期(研究的时间进度和计划)。1、准备阶段(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1)进行课题论证(负责人:董淑松,召集专家组指导、审议,通过后实施);(2)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并及时对方案进行补充完善(负责人:李大成);(3)撰写与课题配套的子课题研究方案(责任人:李春光、徐浩);(4)搜集、整理、分析相应的素材(责任人:张斌、吴凌艳、);(5)编写相应的课程资源包,进一步创建特色环境展室:蓝色家园(责任人:李大成)。2、实施阶段(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1)构建校本课程体系(责任人:吴凌艳、尚修军,成果形式:活动资源包、其它文字资料、课堂实录、人文环境等);(2)学生进行海洋经济、文化研究(责任人:张斌、徐浩,成果形式:刊物、论文、报告、学生活动展示等);(3)与劳技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展示(责任人:李春光、苏波、张雪梅,成果形式:论文、学生作品、展室、制作坊、活动现场等);(4)特色教育与经济建设研究(责任人:徐浩,成果形式:论文、调查报告等)。3、总结阶段(2011年4月至2011年12月)(1)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和论文(责任人:闫昆仑);(2)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展示研究成果(责任人:董淑松)。五、研究成果的预计去向及使用范围1、本研究成果预计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件展示:主要包括海洋软体动物研究、海洋节肢动物研究、海洋鱼类研究、海洋腔肠动物研究、海洋爬行动物研究、海洋哺乳动物研究、海洋鸟类研究、海洋棘皮动物研究、海洋藻类研究、海州湾渔俗研究、海州湾渔谣研究等;(2)科技制作: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海洋贝类工艺品及动植物标本、船模等;(3)调查研究活动:通过实际观察、观测、调查研究,写出调查研究报告,并以“我对海洋渔业建设的建议”、“请保护我们的蓝色家园”为主题,举办科技小论文评比及演讲活动;(4)科技知识学习与实践:通过查阅资料,并与自己的观察相印证,初步学会为家乡建立海洋动植物档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5)编辑成总计约5000页左右的渔情活动专辑,共八卷:卷一为活动原始记录,卷二为海洋动植物档案,卷三为调查报告,卷四为我设计的船;卷五为未来的海洋世界;卷六为活动心得;卷七为小论文集,卷八为手抄小报;(6)建成展示渔文化研究成果的实物展览室“蓝色家园”及活动基地约600平方米;(7)相应的渔文化研究调查报告、渔情专著;(8)研究过程中产出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9)教师参加研究所得的心得、体会、发表或获奖的论文、案例等。2、本研究成果的使用范围:本研究所得的成果主要以论文、专著、资源包和实物的方式呈现,可为我国沿海地区的中小学校提供课程开发的样例,在资源开发、资源整合、课程实施、教师培训、师生评价等方面提供相应的学术成果,实物展示搜集的标本、学生制作的产品,并为学术上的海州湾风俗人情研究提供资源。六、申请单位或负责人在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注明课题研究的名称、周期或刊物的年、出版社、出版日期) 打造快乐的语文课堂教学董淑松2008年,小学教师培训第三期;浅谈小学数学课外作业 设计张斌2008年,小学教师培训第四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方案设计李大成综合实践活动常态之路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年;做实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王祥增综合实践活动常态之路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年;剥开预设之核 生成创新之树王从金综合实践活动常态之路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8年;以海州湾渔文化研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开发及整合研究在江苏省教科院立项并开题 。七、申报单位意见(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的学术水平、完成课题的条件等)1、课题组核心成员均具有大学以上学历,从事过省、市、县级相关课题研究并已结题,发表过相关论文。年龄大多在25至38之间,精力旺盛,年龄结构合理,知识层次较高,研究成果丰富。2、学校成立专门的课题组,并同时成立了连云港市教科所领导、市县教研室领导、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骨干教师为组员的专家顾问小组,保证了研究的人力。3、学校紧靠海洲湾,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经济文化研究氛围,所辖学区全部从事海洋渔业生产,社区有韩口码头和造船厂、数百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