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20120306修改.ppt_第1页
“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20120306修改.ppt_第2页
“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20120306修改.ppt_第3页
“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20120306修改.ppt_第4页
“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20120306修改.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经费预算执行及 监督检查和验收,邵世才 博士 处长,2012年11月,主要内容,一、科技经费管理状况和新形势新任务 二、当前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科技经费预算执行和监督检查注意事项 四、财务验收程序和要求,一、经费管理状况和新形势新任务,1 财政科技投入持续增加 1.1 财政科技投入持续大幅增长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5年R&D投入达到24111亿元,2010年,R&D占GDP的比例达到1.76。 财政科技投入持续增加,5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达到6197亿元,年均增长22.7。 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增长快于中央,由2006年仅为中央投入的67到2010年的接近1:1。,1.2 科技投入不断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得到优化 按照(国办发200656号)的要求,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分为5大类,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经费; 科研机构运行经费;基本科研业务费;公益性行业科研经费;科研条件建设经费。 机构稳定支持水平显著提高 2006年,先后设立了“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资金”等;加大了对公益类科研院所的事业费支持水平;国家有关人才计划的推进和实施,有力保障了科研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1.3 科技计划经费配置方式不断创新,探索使用“后补助”支持方式支持重大科技专项实施; 以直接补贴用户方式推动节能减排和新能源产业发展。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合作先后实施了“十城千辆”、“十城万盏”、“金太阳示范工程”等试点工作; 2007年7月,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2010年,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促进成果的产业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2. 科技经费管理制度逐步完善,2.1 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框架体系逐步完善 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 2006年,财政部、科技部修订完善、发布了国家三大主体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2007、2008年,又相继出台了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 2006年,科技部出台了科技部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评审规范、科技部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评审实施细则(暂行)和科技部科技计划课题经费国库支付管理暂行办法。 2007年,科技部发布了国家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2 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不断适应财政管理要求和科技创新活动,三大计划的预算科目进行了统一,大大降低了相关人员的学习成本 通过提前组织科技计划项目、加强信息化条件建设等措施,提高了科技经费的预算执行率和经费管理效率 增加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管理的透明度、确保课题各参与单位经费预算管理的明晰化 不断完善过程管理,明确和细化了预算调整、财务验收等经费的中后期管理 制定了科技计划项目的预算评估评审规范和细则,进一步强化了预算评估评审工作,3.1 明确经费支出管理要求,保障资金安全规范使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建立和完善国家科技计划(基金等)经费管理制度,严格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的开支范围与开支标准,重点规范了人员费、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协作研究费等支出的管理,在相关科技计划的经费管理办法中,对于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进一步予以明确。,3. 科技经费过程管理切实加强,3.2 强化经费预算执行管理,要求承担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监督,加强会计核算 严格支出管理和审批、审核, 加强了年度财务决算的管理 细化了预算调整的要求,3.3 全面开展结题财务验收,明确先课题财务验收,后课题验收;先课题验收,后项目财务验收; 财务验收工作实施分档管理。专项经费1000万元以下(包括1000万元)和以上的课题,分别由承担单位和科技部组织会计师事务所对专项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 审计报告是课题财务验收的最重要的依据。 全面加强结余经费管理。,4.1 监管制度体系初步建立,制定了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并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办发200656号),为“十一五”科技经费监管工作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全面修订了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际合作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明确规定。 制定了科技经费监管制度。,4. 科技经费监管体系初步建立,4.2 监管队伍不断加强,十一五”以来,条件财务司成立了会计与监督处,履行政府科技经费监督职责。2008年成立了科技经费监管服务中心,承担科技经费监管的专业性工作。 在构建外围监管网络上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培养了一支熟悉科技经费审计业务的中介机构队伍208家会计师事务所,现已成为监管的一支重要支撑力量;二是在各行业中遴选了一批经验丰富的财务人员组成科技经费监督管理的专家队伍,在课题预算评审和结题验收环节发挥重要咨询作用。,4.3 加强监督检查的主要措施,国家审计署专项审计 科技部组织专项审计 项目(课题)结题财务验收审计 科技经费巡视检查制度 科研经费举报问题核查 中央扩大内需专项检查,5. 科技经费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5.1 管理办法部分规定不符合科技特点 人员经费缺乏,各方反应强烈 在当前我国科研事业单位工资和人事制度等配套改革措施尚不完备的情形下,取消人员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单位监督管理经费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预算支出管理过细,影响预算执行 提前编制预算,加上支出的不可预见性,预算确需调整。而承担单位10或5万元的调整权限相对较小。,5.2 经费使用中尚存在不少问题,(1)编制虚假预算套取课题经费 (2)违反规定自行调整课题经费预算 (3)提供虚假配套承诺或不及时足额提供配套资金 (4)超额提取管理费或违规在课题成本中分摊管理费。 (5)截留项目或课题资金 (6)课题经费自行用于奖励支出 (7)挤占挪用课题经费,超预算范围开支或对外投资 (8)已完项目或课题的专项资金结余不按规定程序上缴。 (9)课题结题不结账,长期挂账报销费用。 (10)课题经费脱离单位财务部门监管,形成小金库 (11)用假发票套取课题经费 (12)不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会计信息失真,6. 科技经费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6.1 国家高度重视科技经费管理改革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制保障、政策体系、激励机制、市场环境。 在2010年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要充 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加强科技投入,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温家宝总理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加强对科技部门、科技计划、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估和监督。 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要切实加强科技经费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刘延东国务委员在201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在科技投入增加的同时,如何管理好经费、利用好资源极为重要和紧迫,科技体制改革要在经费分配办法和项目管理办法两个方面率先突破。 在2009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推进会:对科技经费的使用,要充分评估论证,加强监督管理。每一个科技项目、每一笔科技投入,都要精打细算,科学管理,确保发挥最大效用。,6.2 科技体制改革和财政预算管理新要求 科技部明确提出,“把深化科技计划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作为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根据科研活动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科研经费的过程监管,改进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财政科技经费是公共财政资金,按照财政管理改革要求,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要实现科学化、精细化,财政科技经费的管理使用更加注重效益和绩效目标。,二、科技经费管理规定调整的 具体内容,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 主体科技计划管理办法(863、973、支撑); 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434号文); 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字201286号),“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思路,根据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编制和深化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科技部积极推动“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工作。 针对当前科技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科技部“十二五”计划管理改革的主要精神,经与财政部多次沟通协调,对“十一五”科技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了补充完善,形成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 该通知连同三大计划经费管理办法构成了“十二五”经费支出管理的基本制度,解决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回应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科技经费管理规定调整内容,通知的指导原则: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有松有紧,松紧结合。 涉及六大方面: 一个调整(调整开支范围); 两个简化(预算表格,预算调整程序); 三个加强(结余经费,法人责任,监督检查)。,1. 调整课题(项目)经费开支范围,1.1 专项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原因:适应科研活动规律的需要,落实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建立科研课题(项目)间接成本补偿机制。 直接费用是指在课题(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之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间接费用是指承担课题(项目)任务的单位在组织实施课题(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 主要包括: (1)承担课题(项目)任务的单位为课题(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2)水、电、气、暖消耗,(3)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4)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承担课题(项目)任务的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的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1.2 加大对间接费用支持力度 间接费用实行总额控制,按照不超过课题(项目)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具体比例如下: 500万元及以下部分不超过20%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3%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不超过10%。,1.3 单位统筹管理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由课题承担单位与课题合作单位在协商的基础上进行分配,总额不能突破预算批复。 为了强化所在单位的责任,提高相关经费开支的合理合规性,间接费用(含绩效支出)由所在单位统筹管理和使用。 间接费用可以采用提取的方式支出,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位对于间接费用的管理要建立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审批流程等。,1.4 增加科研人员绩效支出 采用绩效支出的名称,原因: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整体改革正在积极推进,绩效工资方案很快就要出台,为加强与国家事业单位整体绩效工资方案的衔接,使课题间接费用中的绩效支出成为课题承担单位的一个稳定经费来源渠道。 规定:明确了课题间接费用中可列支绩效支出,该支出应当在对科研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结合科研实绩,由所在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统筹安排。 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5%。,2. 强化预算编制和评审评估要求,2.1 各项支出不得简单按比例编列 通知进一步要求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课题研究开发任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客观、真实、准确地编制课题经费预算。 预算编制要符合政策相关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的原则。 明确除间接费用之外,其他科目均无比例限制。,2.2 简化优化预算表格 项目预算表中增加“分课题预算表”,由各课题预算直接汇总生成,不用单独编制,使得各课题预算情况一目了然; 课题预算表中删除“材料费预算明细表”和“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明细表”,设备费明细的标准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进一步减轻科研人员的工作量; 课题预算说明书中对各科目的说明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简化预算报表的同时,保障预算评估评审的顺利进行。,2.3 课题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共同编制预算 在编制预算前,单位组织相关科研人员、财务人员等,特别是课题负责人应当主动学习、充分了解现行办法、通知、法人责任评估实施细则等各项相关规定。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对研发任务的支出进行科学合理测算。编制设备费预算应慎重考虑单位的支撑条件,确有必要购买的,应说明理由。对劳务费和专家咨询费的编制,应考虑当地居民收入和行业特点。 单位财务部门应当发挥应有的职能,参与预算编制的过程,发挥审核作用。,2.4 预算评估评审标准应当统一、规范 对于参加评估评审的有关中介机构和咨询专家,将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核和统一培训,以确保评估评审的规范性和统一的标准、尺度,从而提高评估评审的公平、公正; 有关中介机构和咨询专家应当科学合理地提出预算审核建议,不得简单化地按比例核减预算; 积极推进建立评估评审结果反馈机制。,3. 加强资金拨付和结存结余经费的管理,3.1 建立资金预拨制度,提高资金到位率 鉴于课题承担单位和广大科研人员反映科研项目经费到位晚的现象,科技部和财政部通过多次研究和协商,在财政部正式批复部门预算后可以从1月1日起预拨部分资金,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3.2 加强结存、结余经费管理 要求课题承担单位应按研发进度分年度申请资金,做好课题经费预算,减少资金结存、结余,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对于课题验收后的净结余资金,按照财政专款专用的原则,以及财政部目前关于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总的要求,原渠道收回。 因故中止的课题还包括处理已购物资、材料、仪器设备的变价收入。,4. 简化预算调整程序,4.1 可调整但需报科技部财政部批准的内容 项目(课题)总预算调整以及承担单位与合作单位间预算调整,增加或减少合作单位等,鉴于其涉及到正式批复预算文件的内容的调整,仍保留原报财政部、科技部审批的有关程序。,4.2 承担单位可以自主调整的预算内容 直接费用中的(1)材料费,(2)测试化验加工费,(3)燃动费,(4)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5)其他支出等的预算调整权限交由课题承担单位(申请、论证、批准)。 承担单位应建立调整审批制度,形成调整文件。 关于预算调整的核批文件,由科技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4.3 一般不予调整的预算内容 (1)设备费、(2)差旅费、(3)会议费、(5)国际合作与交流费、(6)劳务费、(7)专家咨询费等支出严格控制,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严肃预算管理,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程序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 4.4 不得调整的预算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属于按规定比例核定的费用科目,不得调整预算。,5. 法人(第一承担单位和合作单位)的责任,5.1 强化专项经费法人管理责任制 明晰课题(项目)承担单位(包含合作单位)是课题(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 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有关间接费用、绩效考核、政府采购、合同管理等规定的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保障专项经费安全。,5.2 明确项目(课题)承担/合作单位具体职责 (1)要建立专项经费支出审批程序并严格执行,原始凭证、合同、会议记录等相关资料是判断是否建立审批程序的重要依据。 (2)单位应提供科研、行政、管理方面的科研保障支撑。 (3)单位要按照要求及时编制年度财务决算,并保证信息真实、可靠,以供决策分析。 (4)承担单位应按规定及时申请财务验收。 (5)项目承担单位应及时与各合作单位签订经费分解协议,事先对权责关系和经费分配进行约定,例如间接费用,不能突破上限。,(6)项目承担单位应当按预算核拨合作单位经费,并加强对外拨经费的监督管理。 (7)承担单位负责要汇总各合作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以供监督检查使用。 (8)合作单位应对专项经费单独核算,及时提交年度经费使用情况报承担单位,以供承担单位汇总提交课题经费年度使用情况。 (9)合作单位应配合承担单位做好专项经费管理工作,并自觉接受对专项经费的监督检查。,6. 强化监督检查,6.1 明确监督检查的责任、方式和重点 (1)财政部、科技部、相关主管部门、组织部门、承担单位都有监督检查的责任。 (2)监督检查的方式包括专项审计、中期财务检查、财务验收、绩效评价等多种方式。,(3)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 间接费用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专项和自筹经费是否单独核算、自筹经费是否真实配套及到位率; 外拨经费(包括测试化验加工费和合作单位外拨经费)的相关性和合规性,是否遵照审批流程执行,有无合同、发票等依据; 大额设备和材料的采购是否遵照审批流程执行,是否有合同、出入库单等依据等等。,6.2 强调建立信用管理机制 课题(项目)承担单位和课题合作单位、课题负责人等科研人员、中介机构和咨询专家在经费管理使用、评审评估方面的信誉度将被进行评估和记录,作为今后参加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研和评审评估等活动的重要依据。,6.3 积极推进信息公开和社会监督 对非涉密课题(项目)预算安排情况、课题(项目)绩效情况、财务审计结果将逐步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在单位内部也应对课题组人员构成、课题(项目)设备购置、预算调整、外拨经费、间接费用使用情况等逐步进行公开。 对于违规使用经费的案例、课题绩效考核情况等逐步进行公开。,7.通知适用范围和政策衔接,通知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1.9.14)。现行的经费管理办法依然有效。新旧政策之间的衔接: 7.1 2011年1月1日后批复立项的课题 通知适用于2011年1月1日起批复立项的项目(课题)。 对于2011年1月1日至通知发布期间已经批复立项的三大计划的项目(课题),可在总预算不变的前提下,按照通知的有关科目、比例和报表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即按照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后的一定比例核定间接费用,与此同时相应减少其他科目的预算。,7.2 2011年1月1日前批复立项且在研的课题 对于2011年1月1日之前已经批复立项的、且目前还在执行的项目(课题),属于“十一五”期间立项的项目(课题),除通知中“调整课题经费开支范围”不适用外,其他完全按照通知执行。即“管理费”科目和比例不得调整。 973计划,因实行“2+3”管理,如果后三年的预算批复是在2011年1月1日以后,则项目(课题)的管理完全按照通知执行。,监督检查的组织和方式,主要方式:专项审计、中期财务检查、巡视检查、结题财务验收、绩效评价 组织方式:财政部、科技部、项目组织单位直接或委托专家组(或相关机构)。,三、科技经费预算执行和监督检查注意事项,(一)切实了解掌握科技经费管理制度,1、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国办转发56号文); 2、主要科技计划管理办法; 3、科技计划和专项经费的监督管理办法; 4、通知(财教2011434号); 5、加强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责任的若干意见(国科发计字201286号); 6、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评估评审办法和细则。,1、专项经费、自筹经费要单独核算; 2、专项经费尽可能按支出科目进行明细核算或辅助核算; 3、会计信息真实、准确、完整; 4、账表一致。,(二)会计核算,1、严格购置审批程序,加强采购的过程管理; 2、执行国家的政府采购政策; 3、建立实物资产核算管理体系; 4、定期盘点,做到账实相符; 5、加强设备和材料的进出库、领用审批管理,不能列支后疏于监管,形成账外资产; 6、注意执行周期,不能突击花钱。,(三)实物资产的管理,1、按照预算书批复的合作单位拨付经费,严禁预算外拨款; 2、不得截留、挪用合作协作单位经费; 3、外拨经费要有任务或合同,明确合作协作研究内容及成果交付方式; 4、签订子课题预算书,细化子课题预算,明确各支出科目预算安排,确保各子课题预算汇总数与课题预算一致; 5、第一承担单位要加强对合作协作单位经费管理和使用的监督; 6、合作协作单位任务完成,应向第一承担单位提交可考核检查的成果。,(四)外拨经费,1、要有测试化验加工委托书或合同书,要明确测试化验具体内容; 2、应有测试化验结果报告,以及可检查考核的加工成果; 3、要注意经济合理性,不能小任务大预算,转移资金或套取资金; 4、委托内部独立核算机构进行的测试化验加工,应有内部结算办法和结算凭证。,(五)测试化验加工费,1、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组固定人员不得开支劳务费和咨询费; 2、劳务费、咨询费的发放人员范围要与课题研究直接相关; 3、要建立健全劳务费、咨询费发放管理办法; 4、具体发放时,要有发放事由、人员名单、身份证号、受款人领用签字。不得代领、代签,不得白条抵账; 5、不得直接计提,应据实发放; 6、劳务费、咨询费预算严格控制,一般不予调增。,(六)劳务费、咨询费,1、课题间接费实行总额控制; 2、第一承担单位、合作单位的间接费合计不得突破核定总额; 3、间接费可直接计提,由单位统一管理使用; 4、间接费提取后,承担单位和课题组不得再变相在课题内列支和摊销各项费用,包括:课题所在单位和实验室日常运行支出,如大量的办公用品支出、水电气暖、汽油费、电话费、餐费等。,(七)间接费用,1、计划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项目合同执行期结束后三个月内完成课题和项目验收。如需延期的,应提前三个月提出申请。 2、课题财务审计:对课题执行周期内各项支出(包括应付未付款项和后期预计发生数)进行确认,确定经费使用和结余情况; 3、经财务验收确认的结余经费属于净结余,应原渠道返还; 4、项目验收后一个月课题要办理结账。,(八)结余经费管理,1、经费管理实行单位法人负责制; 2、课题经费要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自觉接受单位的审查监督; 3、单位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科研经费审核报销制度,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 4、课题负责人要加强与单位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九)处理好课题与单位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四、财务验收程序和要求,结题要进行财务审计或验收 结题财务验收是进行项目和课题验收的前提 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课题通过验收后一个月内,办理财务结帐手续,结余经费全额上缴科技部 建立科研项目课题经费绩效评价制度 专项经费管理建立信用管理机制,科技部对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等的信誉度进行评价和记录,(一)验收方法和程序,课题单位财务自验收 财务专项审计 财务审计情况检查与汇总 召开财务验收评审会,验收程序:课题财务验收申请财务审计(必要时延伸审计)课题财务验收课题验收项目财务验收和技术验收; 课题财务验收: 1000万元以上的课题由科技部条财司直接组织; 1000万元以下(含1000万元)的课题由科技部条财司委托项目组织部门开展。 项目财务验收由科技部条财司组织。,(二) 总体程序及管理职责,(三)课题财务审计注意事项,1、审计流程 审前准备通知被审单位 现场审计 出具报告初稿 征求被审单位意见出具报告。 2、审计注意事项 准备审计材料:课题负责人一定要通过单位财务和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经费收支材料:原始明细账、按照支出科目的分类账; 填写审计表格:一定要按照原始账的数据如实填写有关表格; 现场审计配合:及时提供有关相关性的证明材料,如出国批件、合同、结果报告等。,1. 经费管理的规范性 单位科技经费管理制度完善,课题经费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账表一致,财务验收报告依据账面记录编制,客观反映课题经费支出情况,(四)项目(课题)验收的主要内容,2. 专项经费拨付及使用情况 预算没有用于经费管理办法不允许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