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休克80例急诊护理体会.doc_第1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80例急诊护理体会.doc_第2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80例急诊护理体会.doc_第3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80例急诊护理体会.doc_第4页
创伤失血性休克80例急诊护理体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伤失血性休克80例急诊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急救和护理体会。方法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情给予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在观察期内严密的监护。结果本组患者经过急救和后期治疗,3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顺利度过急救期,显示了较好的抢救护理效果。结论创伤失血性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复杂,需要医师和护理人员有熟练的业务水平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抢救方案,并给予严密的后期护理,以最大程度的改善预后。 【关键词】创伤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机体遭受到严重创伤或刺激损害后短时间内大量失血,通过“血管神经”反射途径引起微循环障碍和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进而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急性循环功能衰竭引起内脏损害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发病突然,病情危重,因此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随着交通,建筑业和制造业等的发展,发病人数逐渐增多1。为了探讨临床急诊护理体会,我们回顾性分析80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09年3月到2011年5月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共80例,均结合临床表现,经B超、CT或腹探查性穿刺确诊。男61例,女19例。年龄1773岁,平均38.9岁。受伤至就诊时间0.5h2.7h,平均1.3h。创伤类型:腹部伤31例,胸外伤28例,四肢及骨盆伤21例。创伤原因:摔伤14例,坠落伤7例,交通事故49例,刺伤10例。临床表现:口干口渴、皮肤湿冷或精神状态改变等;尿量减少<0.5ml(kgh)、脉压差减少(<20mmHg)或收缩压下降(<90mmHg或较基础血压下降>40mmHg)、肺动脉楔压(PAWP)<8mmHg或中心静脉压(CVP)<5cmH2O、心率>100次min。 1.2方法 1.2.1抢救期 患者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迅速判断病情,尽量避免搬动患者。迅速建立多静脉输液通道,或给予静脉留置针快速补液,迅速输入12L的等渗平衡盐溶液,以改善微循环,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对严重休克患者,应保证快速补充足够血容量。迅速输入12L的等渗平衡盐溶液,以改善微循环。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纤维蛋白原低或凝血因子缺乏DIC者,补充纤维蛋白或输冷沉淀2。为维持血压和血流平衡,改善心功能,可酌情兼用正性肌力药和血管扩张药,如西地兰、硝酸甘油、多巴胺和硝普钠等3。病情暂时稳定后,补充一定量的晶体液和胶体液,为便利体液分离,胶体液输注量要小于晶体液,避免代谢性酸中毒和多器官功能衰竭。血容量已补足,收缩压正常,但仍无尿或少尿者,可给予利尿剂。为避免膀胱充盈引起心衰或肺水肿,应及时留置导尿管引流,并记录每小时的尿量。若CVP维持在1520cmH2O,应减慢扩容,以降低血容量,增强右心功能。若CVP维持在25cmH2O,给予及时快速扩容,增加血容量,补充右心房充盈4;动态监测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尿量等指标,在快速大量补液时,注意观察是否有咳嗽、气喘或咯血性泡沫痰等出现,避免出现心力衰竭或肺水肿。休克症状得到纠正后,及时控制输入量,早期给予利尿剂,必要时胃肠减压5。心电监护仪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神志、末梢循环及尿量的变化。若患者病情缓解并且稳定,则转入普通病房做严密观察,定期测量血压和脉搏,观察尿量变化,并根据临床反馈调整抢救方案。 1.2.2观察期 观察期内,一般病情已经相对稳定但仍不能掉以轻心。保持合适体位。绝对卧床休息1周以上,取半卧位,以便让腹腔残留液体尽量流出,避免形成膈下脓肿,并注意保暖,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以避免感冒而造成免疫力下降,引发感染,定期协助患者翻身,预防压疮。密切观察。严密预防腹腔内出血,伤口感染,肺炎和伤口裂开等常见并发症。定期测量尿量,若小于25ml/h,要考虑休克的可能。观察血压及脉压,如果足部静脉收缩萎缩,则说明血容量不足,可给予小量多次输血,并采用热水袋加温使静脉充盈。观察呼吸和脉搏,若出现呼吸不规则、浅快或代偿性加深加快,或脉搏紊乱时,提示病情有可能恶化。观察神智和意识,若患者对刺激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神智由兴奋烦躁转为表情淡漠,应考虑休克。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在引流袋上方粘贴引流管标签,内容包括:置管人、名称、引流液颜色,状态,流量等,熟悉各种引流管置管的意义,位置、正常引流指标等。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受压,折叠或滑脱,保持创面清洁、无菌、干燥,及时更换敷料。 2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急救和后期治疗,3例患者死亡,1例有COPD基础疾病的患者死于呼吸衰竭,2例老年患者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其余患者均顺利度过急救期,显示了较好的抢救护理效果。 3讨论 根据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三期:(1)微循环缺血期:舒张压有所升高,但收缩压没有明显降低,患者神志一般较为清醒。(2)微循环淤血期:动脉压明显降低。(3)微循环凝血期:细胞溶酶体膜破裂释放出的有害因子可导致更加严重的机能代谢障碍和重要器官的不可逆性损害。所以微循环淤血期是抢救的关键期。 在抢救过程中,应及早使用留置针和中心静脉置管术等建立多道静脉通道,以便为后续抢救治疗提供有利条件。除密切监测相关指标外,有效的止血、给氧、补容措施是非常重要的。给予吸氧或输血,改善缺氧状况,保持有效循环血量,维持氧分压高于60mmHg。在补液的时候要注意,快速输液时会冲刷血栓,增加失血的危险,因此要控制好输液的速度。随后要尽快补充经交叉配合的血液,增加体内的血液循环。若患者症状在短期内依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时,应及时补充血小板至血红蛋白达到10g/dl以上。血色素<60gL者,经输液补容血压可短时回升,应继续尽快加压大量输血,以避免和器官功能衰竭和血压会再度下降,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急救方案,严密预防相关并发症。 观察期内的护理也十分重要。合适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在相对良好的环境中调养,促进患者的顺利康复。而且部分患者在抢救期治疗后,病情趋于稳定,但观察期内可能出现病情忽然恶化,导致严重休克,因此要严密观察的相关生理指标的临床表现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而且,患者在调养期内,体质处于相对较弱的状况,也容易发生肺炎,出血等并发症。总之,创伤失血性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复杂,需要医师和护理人员有熟练的业务水平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有效的抢救方案,并给予严密的后期护理,以最大程度的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李鸣.多发伤伴延迟性脾破裂诊治体会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8,9(6):484-486 2何津,马龙滨,张景华原发性脾肿瘤致自发性脾破裂7例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9,29(6):509 3张永伟.腹部脏器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