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体会.doc_第1页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体会.doc_第2页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体会.doc_第3页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体会.doc_第4页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体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体会【关键词】 ,颈椎病,脊髓型;手术,经前路 摘要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7月2005年7月共收治脊髓型颈椎病54例,均采用环锯法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结果 本组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2.5年,参照日本骨科学会(JOA)对脊髓功能评定标准,手术有效率96%。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具有减压彻底,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疗效持久等特点。 关键词 颈椎病,脊髓型;手术,经前路 脊髓型颈椎病在各类颈椎病中危害最严重,是由于椎间盘突出,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钙化)导致脊髓压迫和该节段的脊髓血液供应障碍所引起。1996年7月2005年7月,我院采用经前路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4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4例,男32例,女22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年,平均2.5年。均经MRI检查确诊。发病部位C34段4例,C45节段12例,C46节段10例,C56节段12例,C57节段8例,C67节段8例。 1.2 临床表现 早期表现为颈项不适,疼痛,肢体麻木,无力。晚期下肢行走不稳,行走脚下如踩棉花样感觉,胸腰有束带感,下肢痉挛。Hoffman征阳性,Babinski征阳性,腱反射亢进,踝阵挛连续阳性,甚至大小便功能障碍。 1.3 影像学表现 X线显示:颈椎生理弯曲减小,消失甚至反曲,大部分有颈椎退行性病变表现,MRI示颈椎间盘突出,局部有骨赘形成,相邻节段脊髓受压水肿,呈间段波浪样改变。 1.4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全麻,颈前右侧斜切口,C型臂X线机定位后环锯法减压,彻底刮除致压物后植骨。然后用CSLP或Orion钢板内固定,术后颈托固定。 1.5 结果 本组病例均经门诊复查或来院随访,6个月4年,平均2.5年。均摄颈椎正侧位片,有条件行MRI检查,了解植骨融合程度。内植物位置及是否假关节形成并检查临床症状、体征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按JOA评定标准1,优(改善率57.5%)34例,良(改善率50%74%)18例,好转(改善率25%49%)2例,无效(改善率25%)无。本组有效率90%。所有病例植骨均获骨性愈合,无假关节形成,无钢板螺钉松动、折断及滑脱等。 2 讨论 2.1 手术减压范围 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中远期疗效比较稳定,其手术范围包括切除对脊髓压迫的骨赘(增生的椎体后缘)和纤维性致压物(椎间盘突出物,纤维环及破裂的髓核,钙化的后纵韧带)以彻底减压,解除脊髓受压,使其血液供应有可能得到提高和改善或获得代偿,从而解除造成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原因。 2.2 手术减压的节段 根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确立病变范围在2个节段以下者作为前路手术适应证。单节段发病者,仅在1个节段减压后植骨融合内固定。如2个节段发病者,分别将2个节段减压或2个节段成长窗一同减压后植骨内固定2。 2.3 骨融合内固定 植骨块大于要植骨间隙2 mm,并保证植骨块有2个以上面为皮质骨,以避免植入时或骨性愈合时前柱高度丢失,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弧度,使相邻节段应力分布更合理,减少相邻椎体的退变,植骨块过浅易致骨块脱出支撑不够,过深有可能伤及脊髓,内固定螺钉必须固定在椎体上,以防螺钉滑脱。 2.4 手术时机 本组病例术后评定获得优32例均为病程短,评定获得好转及良好病例均为病程较长,因此笔者认为脊髓型颈椎病一旦确诊,即应尽早尽快手术。一方面彻底解除脊髓压迫,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另一方面有助于制止其恶性发展进程,尤其是长时间非手术治疗其症状和体征均明确的患者,防止出现不可逆的脊髓病变。前路减压内植骨内固定优点:(1)术中形成一骨窗,大大增加了手术视野,可较彻底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及增生的骨赘和肥厚的后纵韧带,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直视下手术避免盲目操作带来的脊髓损伤。(2)撑开状态下植骨,松开后相邻椎体会对植骨块加压应力,可维持颈椎伸展位,提高颈椎的稳定性,促进植骨块融合,钢板上下各用2枚螺钉固定,有较好的固定作用,可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3)撑开后可使黄韧带拉直,缓解脊髓后方的嵌压,扩大神经根管减少神经根受压的机会,改善手术效果3。 2.5 经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注意事项 (1)切口入路时勿损伤甲状腺、颈部大血管及气管。(2)减压至椎体后缘时只用小刮匙小心向前刮除,小心处理后纵韧带,防止出现硬膜损伤。(3)骨窗前宽后窄,植骨块不可过深,防止骨块后移,压迫硬膜损伤脊髓。(4)选择钢板长度适当,防止螺钉穿入椎管或椎间隙,确保固定效果4。 参考文献 1 魏梅洋,贾连顺,李家顺.颈椎病脊髓功能的神经学评价.颈腰痛杂志,2003,24(3):180. 2 林斌,徐克剑,郭林新,等.“跳跃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16例治疗.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2):104. 3 陈鸿儒,陈新,查振刚,等.钩椎关节骨赘切除前路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