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治疗体会.doc_第1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治疗体会.doc_第2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治疗体会.doc_第3页
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治疗体会.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治疗体会【关键词】 蛛网膜 下腔出血 治疗体会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神经科的常见急症,占脑血管病第三位,病死率高,约占25%,而近期再出血病死率更高,约为41%46%,有的可高达70%80%,部分患者可并发急性或慢性脑积水1。根据近几年来收治的40例病例体会,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0例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2576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首次发病者36例,再发者4例。病前有高血压病史者12例。1.2 症状与体征全部病例均为突然起病,发病24h3日内入院。意识呈浅昏迷者22例(48h之内恢复),嗜睡12例,无意识障碍6例,伴头痛38例,喷射性呕吐24例,仅恶心无呕吐10例,伴眩晕11例,尿失禁7例,精神异常,定向力障碍2例。4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颈强直,12例克氏征(+),4例布氏征(+)。1.3 辅助检查全部病例行腰椎穿刺,均为血性脑脊液。12例行头颅CT扫描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1.4 治疗方法常规腰穿放出血性脑脊液,每次57ml,最多可放出10余毫升。发病后2周内,每周进行2次,以后视脑脊液变化情况改为每周1次。如脑脊液已变清亮,镜下无红细胞,则可停止腰穿放脑脊液。其他治疗包括脱水,止血,绝对卧床34周,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咳嗽以及对症治疗。2 治疗效果40例患者经以上治疗,1个月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29例,占72.5%。3个月内消失者11例,占27.5%。总治愈率100%。3 讨论SAH常见原因是颅内先天性动脉硬化梭形动脉瘤和脑血管畸形。由这些原因所致的SAH,因突如其来的高压血流喷射而出,可使颅内压急剧升高,严重者脑组织迅速移位,以致死亡2。另外,由于出血量大,破入脑实质和脑室,脑血管痉挛或再出血均死亡的主要原因。腰椎穿刺放液可以直接降低颅内压力对防止血液破入脑室系统起到一定缓冲作用。另外,出血量大者可在脑表面形成一薄层血凝块,特别各脑池内沉积最多,这些血凝块一旦阻塞脑脊液通路,就可引起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也是病人死亡的原因之一。血液本身分解为色素,血小板释放出的5-羟色胺对血、脑膜、脑组织的刺激,除引起严重头痛外,还可致无菌性脑膜炎。同时激起不利的自主神经冲动,引起高血压和心律紊乱3。红细胞堵塞蛛网膜颗粒和脑膜局限性粘连,影响脑脊液回吸收,最后导致交通性脑积水。SAH脑脊液中的红细胞一般在2周内清除,但年龄大,病情重,有心血管病,高血压及持久性神经体征者清除慢。通过腰椎穿刺放出血性脑脊液,对减少脑膜粘连及防止脑脊液通道阻塞,预防脑积水等并发症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可及时地降低颅内压,制止头痛,特别对并发有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可减少甘露醇的应用,对患者是有利的。腰椎穿刺放液无禁忌证,但对颅内高压患者应注意防止脑疝的发生,可采取如下预防措施:(1)每次放液可在静推甘露醇后进行;(2)穿刺成功后穿刺针芯应缓慢抽出,针芯可退至针柄孔处部分堵塞放液;(3)每次放液后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的变化,以上40例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参考文献】 1 刘锡民.内科讲座-神经系统疾病(第9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67-269.2 王贤才.希氏内科学-神经系统和行为疾病(第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