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行机制基地申报材料整理.docx_第1页
运行机制基地申报材料整理.docx_第2页
运行机制基地申报材料整理.docx_第3页
运行机制基地申报材料整理.docx_第4页
运行机制基地申报材料整理.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行机制内容应包括:组织管理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协同服务机制、创新激励机制等四大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多方协同原则,对重大平台进行统一规划、协调与监管,建立重大平台建设运行的管理体系(如图 3)。宏观决策层面:由福建省科技厅、经贸委、教育厅、发改委等政府部门及其负责人组建平台建设委员会,对平台进行统一规划部署,协调跨部门的工作,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决定重大合作项目;中观决策层面:挂靠科技厅局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平台的工作执行机构或平台管理办公室, 制定平台年度计划,确保制度落实和平台运行,并进行绩效考核评估;微观决策层面:一是由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等负责平台建设的具体部门组建重大平台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平台的建设和日常服务与维护工作;二是成立专家委员会,根据平台规划和自身实际需求,为重大建设运行提供论证与咨询,保证制度设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2)资源整合机制 科技资源整合,是实现科技资源高效利用的基础。资源整合的关键,是明晰科技资源产权属性,对科技资源进行合理的权利配置。通过市场机制运作,使资源所有者、使用者和服务者对各类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提高科技资源共享效率。 重大平台的建设,涉及多个部门的资源投入、集成使用。要按照产权清晰、充分利用的原则,建立以增量资源盘活存量资源,以外部优质资源激活内部资源的资源整合机制。包括:建立资源产权分解制度,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明晰平台的产权主体,解决平台的归属问题;建立资源信息整合制度,通过制定和出台强制或鼓励平台参与共享的有关法规、政策,解决信息整合共享问题;构建外部资源引进机制。在盘活内部资源基础上,大力引进外部优质资源,特别是高层次的研发机构的引进和落地的相关制度23。 (3)协同服务机制重大平台作为围绕产业而构建的跨单位、跨部门、跨地区平台联盟,其本质要求是要实现各类子平台之间跨地域、跨单位、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成为支撑相关产业上下游衔接、功能配套、分工协作的平台联盟,关键在于构建重大平台协同服务机制。 按照协同创新、开放服务的原则,构建平台协同服务机制。包括:制定平台建设总的技术规范,并根据各类平台建设,制定相应具体的建设标准、规范或指南;建立资源利用补偿制度。制定平台资源折旧、耗减核算等办法,确立平台的政府补贴规则,明确平台相关主体的经费保障规则等,完善平台资源利用补偿制度;建立平台开放服务的评价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奖惩。 (4)创新激励机制 平台各主体参与平台建设的积极性是平台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好的资源配置方式,可以刺激各有关主体的积极性,使资源配置达到最大化。构建多元化的重大平台激励机制,保障平台共享各方的合法权益,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按照兼顾效率与公益性的原则,创新平台激励机制。包括:政策激励机制。制定平台管理办法,完善平台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平台的收益再投入制度,制定相关收益投入规则等;评价激励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发挥检测评价的导向作用,对平台资源组织能力、运作过程能力和服务结果三个维度定期对平台发展现状进行监测与评价;产权激励机制。无形资产的产权激励对平台的各主体来说最为直接有效。以技术作价入股、科技人员持股等形式46,推行技术成果参与分配,保障平台各组织机构及其科技人员的合法权益,为地方平台长期、稳定、全面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激励方式。存在布局不合理、重复现象严重、未能形成共建共享的平台运行机制,不能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等问题,且重大平台建设运行机制构建面临组织管理复杂性、企业主体地位未确立、集成共享等难点。笔者认为,重大平台亟需重点构建支撑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协同创新、共建共享的的平台建设运行机制。构建福建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机制对策建议 4.4.1 加强统筹协调 立足全省科技资源,加强重大平台的统一规划,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科技合作。引进国(境)内外重大研发机构,围绕福建省主导产业、传统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需求,积极开展国(境)内外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注重与在闽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逐步完善平台运行机制,根据产业发展需要,统筹科技厅、经贸委、发改委、教育厅等部门分管平台,统筹协调设计重大平台相关机制,合力推进重大平台建设。 4.4.2 制定福建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 根据福建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要求,推进重大平台建设,强化平台的规范管理和高效运行,制定福建省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管理办法。建立基于重大平台宏观决策层、中观决策层和微观决策层的组织结构与管理体制。设立理事会、监督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等组织机制,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共同推进重大平台建设。通过重大平台考核评估制度的制定,将重大平台专项资助与平台建设运行绩效考评相挂钩。制定平台开放服务相关管理办法,推进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利用。建设福建省重大平台的门户网站,为企业、产业提供统一的平台服务窗口。出台知识产权保护相关办法,有效突破重大平台开放服务中的知识产权问题47。 4.4.3 营造共建共享的环境 平台的建设与运行要形成合力。要加强宣传与沟通,强化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对重大平台建设的共识,共同营造建设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的社会氛围。通过政府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特别是要充分调动起企业作为重大平台建设与使用的主体的积极性。以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强化政府引导和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区域共享平台服务模式运行机制是指为保障区域共享平台服务模式顺利运行,由平台各利益相关主体共同参与,以提升平台服务绩效为目标,在资源汇集、需求征集、服务对接及服务效果反馈过程中,形成平台服务绩效的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手段和方式的总和。本章设计三种服务模式运行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资源汇集机制、需求征集机制、服务对接机制以及绩效评价机制。共享平台服务模式运行机制框架 区域共享平台运行机制是平台服务模式顺利实施的保障。区域共享平台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资源汇集机制,需求征集机制、服务对接机制以及绩效评价机制。如图 4-1 所示。图 4-1 区域共享平台服务模式运行机制框架1资源汇集机制 在区域共享平台生命周期发展过程中,共享平台需要大量人才、资金、设备、技术及信息等科技资源为其提供支撑以保证其正常功能发挥56。科技资源共享的目的就是实现供需双方科技资源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因此,从共享平台角度出发,其首要任务是汇集科技资源,并对平台汇集科技资源进行标准化、模块化和柔性化处理,从而实现大规模丰富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拆分与组合,以满足不同平台用户服务需求。 2需求征集机制 区域共享平台用户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各主体各具优势并且区别明显。因此,区域共享平台在强化科技资源汇集的同时,要注重对不同用户服务需求的准确识别和描述。通过对用户不同服务需求的科学分类,准确找到用户主体需求和延伸需求以及紧迫性需求和一般性需求,根据需求类别的不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为区域共享平台开展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奠定基础。 3服务对接机制 设计平台用户服务需求解决方案是实现区域共享平台盘活区域科技资源、实现科技资源共享的关键。基于区域科技资源汇集和用户服务需求征集基础上,按照高效的服务对接流程和科学的服务对接策略,通过平台自身资源匹配以及跨区域资源协同联动,为区域政府部门科技管理决策、区域战略性新兴企业及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知识创新提供一站式的问题解决方案。 4绩效评价机制 区域共享平台绩效评价机制是检验共享平台服务模式运行效果的重要手段。区域共享平台评价机制主要包括资源整合效果评价对、运行管理效果评价以及服务成效评价三个方面。共享平台绩效评价不仅有助于掌握平台现有资源优势和服务状态,而且可以对共享平台的管理水平进行自我检验,以此为平台开展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提供经验依据。4.2 共享平台资源汇集机制 汇集区域科技资源,提升区域共享平台服务绩效是保障其平稳运行的基础。按照区域创新主体科技创新需求,对平台汇集科技资源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管理,通过共享服务提升区域科技资源利用率及区域科技创新水平。 4.2.1 科技资源类型 区域共享平台建设与运行离不开区域政府、战略性新兴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高等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等科技主体为其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等多种科技资源,从而使得共享平台成为一个科技资源汇集体。 4.2.1.1 科技资源构成 区域共享平台本质是一个网络组织,构成平台的网络成员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不同主体拥有的优势科技资源不同,应当结合优势科技资源特征选择合适的科技资源整合对象。如表4-1 所示。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包括基础研究人员、科技服务人员、技术研发人员等。科技共享平台可以整合各领域的专家人才形成强大的专业咨询团队,通过专家咨询解决企业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2物力资源 中小型科技企业及新创企业受到资金等限制因素影响,无法独立购买大型仪器设备,为减少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可对区域内大型仪器设备进行共享,从而减少企业创新创业成本。 3财力资源 财力资源主要包括政策型资金、市场型资金和社会型资金等。共享平台应在政府财政政策引导下,通过对区域内财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共享,形成多种社会主体参与的多元化创新创业资金投入态势,为有需求的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4技术资源 技术资源包含一般知识资源、技术成果资源及技术问题解决方法等。中小型科技企业及新创企业可通过学习与借鉴成功技术经验满足其技术缺口。区域共享平台应在规范化使用框架下对各类技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中小型科技企业提供便利。 5信息资源 区域共享平台应在其系统内嵌入动态跟踪模块对本领域内行业动态、技术信息、市场信息及政策信息等前沿信息进行动态实时跟踪与更新,为区域内广大创新主体及时获取本领域最新科技信息提供支持。4.2.1.2 科技资源供给主体 区域政府、战略性新兴企业及中小型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作为区域共享平台资源供给方,并通过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信息等科技资源,实现科技资源的流通与共享。 1 政府 政府作为区域共享平台的资金供给者和运行管理者,从政策、法律、文化等制度层面赋予了区域共享平台的合法性身份。政府参与区域共享平台建设不仅可以吸引区域内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建设,而且能让广大中小型科技企业信任平台,积极向平台寻求科技资源共享服务57。 2企业 企业不仅是科技创新活动主体,也是科技资源最大拥有者,其所拥有的科技资源种类和数量对区域科技共享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在为区域科技共享平台提供科技资源的同时,也是科技资源最大的需求者,企业的意愿决定了科技资源的流动方向及流动方式。因此区域共享平台要最大限度地整合企业拥有的研发设备及技术检测仪器等相关科技资源,以提升区域科技资源共享效率。 3高等院校 高等院校经过长期科研积累,拥有能够为广大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提供支持的包括知识、技术、信息、设备、实验室及研究团队在内的科技资源。从高等院校自身出发,在为企业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提升高校科研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科研机构 科研机构包括两种,一种是事业性质的基础性科研机构,一种是企业化的应用性科研机构。科研机构所能提供的科技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主要包括在研发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大型仪器设备、实验室和中试基地等。无形资源主要包括科技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来自政府相关部门的各种创新创业基金及财政拨款。4.2.2 资源汇集流程 规范化流程是区域共享平台开展科技资源汇集工作的基础,区域共享平台资源汇集流程如图 4-2 所示。4.2.2.1 明确科技资源需求 区域共享平台建设目标是满足用户服务需求,因此首先应当综合考虑区域产业发展布局、支柱型产业发展等因素,对区域科技资源需求情况进行搜集与整理,从而为开展科技资源共享活动提供依据。区域共享平台获取科技需求方式主要包括企业征集、政府提供、专家论证、自主申报及实地调研等。4.2.2.2 确定资源汇集类型 在明确科技资源需求基础上,通过对需求调查及科技资源的性质、特征等属性进行深入分析,确定合适的科技资源汇集类型。区域共享平台资源汇集类型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可分为按照资源供给主体类型划分的科技资源汇集方式,如政府、企业等,按照资源类型划分的科技资源汇集方式,如人力、物力、财力等以及按照平台等级划分的科技资源汇集方式,如等各地市子平台、外省市平台等。 4.2.2.3 选择资源汇集方式 根据不同的科技资源类型选择不同的资源汇集方式是区域共享平台开展科技资源汇集的关键。同一种科技资源拥有多种汇集方式,如对人力资源可进行招聘、借调、签约合作等。不同的科技资源汇集方式具有不同的使用条件,因此区域共享平台应根据科技资源的属性等特征,对科技资源汇集涉及的诸多方面进行综合判定,通过科学的组合方式,选择有效的科技资源汇集方式。 4.2.2.4 科技资源创新管理 在汇集科技资源的基础上,区域共享平台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管理,确定科技资源保存形式,以保证科技资源的价值属性。具体地,对于显性科技资源可通过直接表达方式便于需求方获取,对于隐形科技资源可通过后台保存,并采用描述性信息便于需求者搜索58。对于时效性较强的科技资源,可采用实时更新方式便于需求者获取,对于时效性较差的科技资源,可采用印刷等传统方式保存。 4.2.2.5 科技资源检索服务 区域共享平台开展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目的是实现科技资源供给方与科技资源需求方的有效对接,即需求方通过区域共享平台共享服务成功获取所需科技资源。因此,便捷、准确、高效的资源检索方式将有效实现平台服务功能最大化,并最大程度提升平台服务绩效。4.2.3 资源汇集机制构成 区域共享平台持续健康发展,应当建立完善的科技资源汇集机制,通过持续不断的资源汇集,保证平台能够实时为科技资源需求者提供高效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4.2.3.1 科技资源监测机制 区域共享平台应根据科技资源的使用情况将汇集资源按照优势资源、紧缺资源、冗余资源、超载资源进行分类,按照不同资源类别实行分类管理。优势资源是指类该科技资源能够为广大科技资源需求者利用,并为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科技资源,该类资源汇集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属于优先汇集资源。紧缺资源是指为创新主体所需而在区域内供给严重不足甚至没有供给的一类资源,该类资源是区域共享平台在共享服务过程中亟待汇集的资源,同样属于优先汇集资源。冗余资源是指该类资源已被区域共享平台汇集,但资源使用情况欠佳、利用效率较低的一类资源,该类资源属于停止汇集资源。超载资源是指该类资源被区域大多数创新主体共享,但依然不能满足区域创新需求的一类资源,该类资源属于次优汇集资源,需要根据资源使用实际情况进行汇集。在明确各类科技资源使用情况基础上,区域共享平台应制订完善的科技资源使用奖惩办法,鼓励优先汇集资源的汇集,同时避免造成资源浪费。通过对科技资源进行实时检测,及时掌握科技资源使用状态,从而为制定科技资源汇集战略提供依据。 4.2.3.2 科技资源动态调整机制 区域共享平台应对资源供给方、服务需求方、共享服务绩效等进行定期考核,以考核结果为依据,制订相应资源调整方案,科学调整汇集资源数量和质量,实现对科技资源的动态调整。对于平台优势资源,区域共享平台应扩大资源汇集范围,最大可能实现优势资源向平台汇集,保证资源需求方能够及时获取所需优势资源。对于平台紧缺资源,区域共享平台应加大与区域外部其他平台的对接力度,甚至可以付出较高成本,以填补平台紧缺资源空白。对于平台冗余资源,区域共享平台应在保证基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方案逐步减少对其汇集数量,甚至暂停汇集,以缓解区域共享平台资源汇集成本。对于平台超载资源,区域共享平台应立即制定超载资源补充方案,寻找可替代资源,以减少由于短期内汇集数量骤增而引起该类资源变成冗余资源,同时可以防止资源由于快速短缺而发生无替代资源可利用局面的发生。 4.2.3.3 汇集渠道拓展机制 目前,区域共享平台科技资源汇集范围仍局限在区域范围内的政府相关部门、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随着区域共享平台运行的日趋平稳、科技资源共享服务需求的日渐增多,现有科技资源汇集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广大用户日益增长的科技资源共享需求。因此,区域共享平台应在维护现有科技资源汇集渠道基础上,积极拓展新的科技资源汇集渠道,保障平台对科技资源的汇集效率。区域共享平台科技资源汇集渠道拓展步骤如下:首先,继续巩固现有科技资源汇集渠道。区域共享平台应制定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责任监督机制,鼓励现有科技资源供给主体积极提供自身科技资源,通过资源及时更新,实现优质科技资源向区域共享平台方向汇集;其次,积极发展区域内新科技资源供给主体。通过有竞争力的利益分配机制吸引更多主体向区域共享平台提供自身优质科技资源,以保障平台科技资源汇集的连续性;第三,努力拓展外部汇集渠道。通过交流学习、访问座谈、论坛等形式积极向外界传达区域共享平台合作意愿,可采取项目联合攻关等方式向区域外部拓展科技资源汇集渠道。 4.2.3.4 差额费用收取机制 由于技术、大型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自身具有专用性,导致共享平台合作主体之间开展科技资源共享活动具有一定的风险特征。针对以上问题,区域共享平台在开展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时可以建立一种差额费用收取机制,共享平台对待不同主体可以实行不同的收费政策。例如区域共享平台可基于科技资源供给比例、参与科技资源共享经验等条件对参与共享平台建设的资源供给主体进行差额收费,而对于一些公益性组织则实行完全免费的费用收取机制。4.3 共享平台服务需求征集机制 准确掌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战略性新兴企业及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创业需求、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知识创新需求是区域共享平台开展服务的基础。基于需求征集机制,区域共享平台可实现对现有需求的科学分析,并深入挖掘潜在需求、合理预测未来需求。 4.3.1 科技需求分析 4.3.1.1 科技需求特征 科技需求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科技需求刚性特征。科技需求的刚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区域创新主体并不会因为科技资源价格降低而改变对科技资源的实际需求,因此科技需求缺乏弹性;第二,科技需求时效性特征。市场竞争严峻性要求企业在产品创新及创业孵化过程中的科技需求要具备较高的时效性,以保证其产品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第三,科技需求复杂性特征。随着科技迅猛发展,企业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除需要必要的成熟技术外,还需要与之配套的大型仪器设备及专业人才等科技资源。单一化科技资源匹配方案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日趋复杂的科技需求,与之对应的是网络化、智能化需求解决方案。 4.3.1.2 科技需求类型 基于划分标准与视角不同,科技需求类型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科技需求主体可将其划分为区域政府科技管理需求、企业创新创业需求、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知识创新需求等。不同主体对科技需求的内容有所不同。例如,政府需求主要集中在产业规划、战略布局的政策制定和设计等方面,而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需求主要集中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第二基于科技需求环节可将其划分为研发阶段需求、中试阶段需求、产业化阶段需求。不同创新阶段的需求重点有所不同,例如,研发阶段的需求重点在于创新团队组建,中试阶段的需求重点在于中试场地、大型仪器设备及检测设备使用,产业化阶段的需求重点在于市场信息即时获取等;第三,基于科技需求领域不同可将其划分为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需求,以及食品、煤炭、林业、石化和矿产等传统产业科技需求。 4.3.1.3 科技需求分布 通过对国内已运行科技共享平台服务功能进行分析,目前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功能主要集中在行业检测、科技文献检索、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以及政策信息发布等方面,以上功能在需求主体中使用最为频繁,平台服务绩效较好。而对创业培训、专家咨询、科技立项等功能的提供方面较为薄弱,以上科技需求缺口较大。因此,未来区域共享平台应在巩固现有服务功能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相关增值服务及高端服务,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共享平台服务需求征集能力。4.3.2 平台服务需求征集流程 区域共享平台基于区域政府、战略性新兴企业及中小型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创新创业主体现实科技需求,深入挖掘其潜在科技需求,并合理预测未来需求。通过对需求进行科学管理,为区域共享平台需求征集奠定基础。区域共享平台需求征集流程如图 4-3 所示。4.3.2.1 服务需求获取 区域共享平台服务需求获取主要包括两个阶段:一是服务需求搜集,二是服务需求分类。本文从服务营销角度将区域共享平台服务需求划分为现实需求、潜在需求和未来需求。现实需求是指政府科技管理需求及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创新创业需求,其获取方式主要包括:调查问卷、访谈、平台门户、科技呼叫中心等。潜在需求是指区域共享平台用户自身尚未发觉,但在其创新创业过程中已经初露端倪的一类需求59,其获取方式包括对用户目标市场进行细分、总结用户服务效果反馈、根据市场竞争环境变化预测未来市场走向等。未来需求是指共享平台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政府战略规划指导思想,预测具有前瞻性的未来需求,其获取方式主要包括研究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重点技术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先进平台发展经验等。 4.3.2.2 服务需求识别 需求在传递过程中具有一定滞后性,导致资源需求方、资源供给方和平台之间可能由于对需求感知的差异而产生供需双方无法实现有效对接的问题。因此区域共享平台开展服务需求识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服务需求识别有利于区域共享平台深入理解并准确把握用户现实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平台自身服务绩效。服务需求识别已经成为决定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导向和实际效果的关键因素。 从区域共享平台自身角度出发,平台在获取用户服务需求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将需求进行具体化、标准化、清晰化描述。区域共享平台服务需求识别主要涉及:第一,用户所需科技资源具体类型,以及上述涉及相关科技资源的主体功能、适用环境及所有权问题等;第二,用户情况,包括项目研究进展、目标任务、共享偏好等。该识别内容有利于资源供给方全面、深入了解平台用户需求,保证供需信息有效对接,为区域共享平台开展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奠定基础。 4.3.2.3 服务需求管理 区域共享平台在对用户需求进行获取和识别后,需要进一步将需求进行分类管理,不同类型需求实行不同管理方式。从共享平台角度出发,可将用户需求划分为紧迫性需求和一般性需求,对于一般性需求,共享平台可将该类需求进行积累、对比和系统分析,并通过平台需求处理,提取用户共享需求进行系统集成,实现一套需求解决方案解决众多用户需求目标;对于紧迫性需求,共享平台需要直接使用平台自身建立的科技资源库进行服务需求匹配,保证平台在最短时间内完成供需双方资源对接。从用户角度出发可将服务需求划分为主体需求和延伸需求。主体需求是指用户在其创新创业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某种需求,延伸需求是指用户在主体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而产生的其他延伸性需求。共享平台应首先满足用户主体需求,保证其创新创业过程的顺利开展,同时需要兼顾用户延伸需求,实现用户服务需求得到最大满足。4.3.3 平台服务需求征集机制构成 区域共享平台服务需求征集机制主要包括服务需求获取机制和用户关系管理机制。 4.3.3.1 服务需求获取机制 建立健全服务需求获取机制是区域共享平台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的重要体现,同时可为准确把握平台用户现实需求,并深入挖掘其潜在需求,为后续开展资源匹配、项目合作等科技服务奠定基础。 1需求征集范围 目前,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征集范围限定为区域政府科技部门、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企业及中小型科技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等,根据区域内各领域用户数量合理安排征集对象比例,保证需求征集工作覆盖绝大多数目标对象。 2需求征集方式 区域共享服务需求征集方式主要包括:第一,问卷调查。区域共享平台在开展共享服务时,可对用户不定期发放需求调查问卷,通过设计合理的需求调查问卷格式与内容,大范围收集用户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服务需求,并准确报送区域共享平台管理部门进行汇总;第二,科技服务热线。区域共享平台可以通过建立科技服务热线对用户日常科技服务需求咨询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及时报送平台管理部门。用户服务热线采取轮班制保证对用户热点咨询时段的全覆盖,通过采用保留通话记录方式,保证平台能够准确获取用户服务需求信息;第三,平台门户网站。区域共享平台门户嵌入用户需求调查与反馈模块,通过需求调查子模块,用户可全天 24 小时在线进行服务调查问卷填写,并由专人进行统计、归类并定期报送平台管理部门。 3需求调查报告 区域共享平台服务需求征集的目的是为平台开展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提供依据。通过撰写平台用户服务需求调查报告,平台可将汇总的用户服务需求信息分门按类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以相关数据为支撑,实现准确把握用户现实需求并合理预测用户潜在需求,最终以书面形式报送平台管理部门。4.3.3.2 用户关系管理机制 区域共享平台用户关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大数据及数理统计技术对平台用户进行分类管理、合理区分不同用户特点、实现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区域共享平台用户关系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建立用户数据库 掌握用户信息是区域共享平台开展共享服务的首要前提,因此区域共享平台应首先对用户信息进行全面搜集,通过科学的数理统计,对用户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建立区域共享平台用户信息数据库。按照数据内容和功能可将用户数据库分成用户基本信息数据库,主要包括组织规模、所属领域等基本信息;用户服务需求数据库,主要包括用户对科技资源的服务需求等;用户行为特征数据库,主要包括以往用户参与的共享活动及在共享活动中的共享偏好等;服务反馈数据库,主要包括用户对参与的共享服务评价及用户对平台建设的建议和意见等。 2用户数据挖掘 基于用户数据库,区域共享平台可根据共享服务活动具体实际对用户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工作,准确把握用户特征,开展个性化共享服务。区域共享平台对用户开展数据挖掘一方面可以通过用户对平台推荐的科技资源与共享服务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和反馈实现,另一方面可通过用户对科技资源共享信息查询以及点击平台门户相关内容次数等方式实现。通过用户数据挖掘既有利于平台维护老用户忠诚度,又有利于提高平台潜在用户,扩大平台用户规模,提升平台运行效率和服务有效性。 3用户分级管理 区域共享平台可以将用户按照加盟平台时间、共享资源数量、质量、共享活动成功次数等参数对平台加盟用户实行分级管理制度。不同级别用户享受的优惠待遇有所不同,对于高级别用户可享受服务资费减免、专属 VIP 通道等优惠服务。通过对用户实行分级管理,有利于区域共享平台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准确定位用户等级,提高用户对平台共享服务的满意程度。4.4 共享平台服务对接机制 4.4.1 服务对接内涵与特征 1服务对接内涵 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对接是指针对区域政府科技部门管理决策需求以及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企业及中小型科技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主体在其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科技需求,通过平台内部科技资源汇集、服务需求征集以及跨区域资源整合等方式,为区域政府及各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全方位、一体化、个性化的科技管理及创新创业解决方案。区域共享平台作为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服务具有公益性、基础性和战略性等特征60。 2服务对接特征 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对接特征主要包括:层次性。区域共享平台最为一个网络,从纵向来看,既要与国家相关平台保持密切联系,又要与各地市子平台进行科技资源互联互通;从横向来看,区域共享平台要与其他区域先进平台保持合作,打造省际平台联盟网络,通过跨区域资源共享,提升平台共享服务能力;功能性。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对接本质是通过拓展平台科技资源和服务功能,满足区域创新主体科技需要。主要包括面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服务对接,面向战略性新兴企业及中小型科技型企业的服务对接以及面向区域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决策的服务对接;流程性。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对接依托平台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用户注册、资源检索、服务申请、服务评价与反馈等标准化服务流程。同时用户可以拨打客户服务热线咨询有关项目申报、专利申请、市场信息、技术咨询等全方位的科技咨询与服务。通过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区域共享平台能够为用户提供便利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有利于提升平台用户满意度。 4.4.2 服务对接流程 区域共享平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平台服务绩效提升为目标,通过汇集区域内科技资源,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问题解决方案。为有效促进区域共享平台对服务需求的响应力度,提升平台服务绩效,设计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对接流程,如图 4-4 所示。 基于科技资源汇集和服务需求征集,区域共享平台需求对用户服务需求进行筛选,其目的是区分哪些需求可通过自身已汇集资源进行服务对接,哪些需求通过平台已汇集资源并不能实现有效对接或是对接效果较差。在区分用户需求之后,对于平台能够满足的服务需求,应立即组织相关主体进行多边决策磋商,选择合理资源对接方案,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对于暂不能满足的用户需求,平台需要制定相应的调整方案,主要包括:第一,启动科技资源再汇集机制,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组织相关人力重新开展科技资源汇集工作;第二,启动跨区域联动机制,通过与国家及其他区域科技共享平台协同联动,吸收外部资源进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以满足目标用户服务需求。在汇集必要科技资源基础上,区域共享平台要组织相关专家团队,按照用户服务需求设计服务需求解决方案以供用户使用。4.4.3 服务对接机制构成 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对接机制主要包括服务全程跟踪控制,服务渠道推广以及经验库搭建等。 4.4.3.1 全程跟踪控制 为保证共享服务顺利开展,区域共享平台需要对科技资源共享全程进行整体把控。 1重点环节监控 区域共享平台要实现对用户有效的科技共享服务,需要平台对科技资源共享全程的关键节点进行监控,防止由于共享活动关键节点出现问题,导致共享活动失败,进而影响平台服务绩效。区域共享平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关键节点主要包括:用户信息安全、资源参数准确度、服务需求分析、解决方案有效性以及用户服务反馈等。以上关键节点需要平台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督与维护。例如在信息安全关键节点,区域共享平台要聘用信息安全领域专业人员进行用户信息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没有主管人员和用户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随意更改用户信息,不得将用户信息透露给其他机构和个人;对于服务需求分解关键节点,区域共享平台要实行专人负责制,即平台要安排专人与用户进行共享服务各个环节的沟通与交流,直至该用户服务需求得到解决为止。通过专人沟通可以实现用户需求的准确识别与描述,便于平台准确理解客户需求,从而为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奠定基础。 2注重人员培训 区域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问题解决方案的服务理念,对平台服务人员专业背景、知识储备及心理素质等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平台管理部门要对平台一线服务人员、后台保障人员以及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平台要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企业负责人等对平台服务人员进行服务质量、信息安全、组织管理等有针对性的业务知识培训。培训形式包括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知识竞赛等,培训结束后要对参训人员培训效果进行考核,并由授课人撰写培训效果总结报告交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存档管理。通过服务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区域共享平台服务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平台科技资源共享能力。 4.4.3.2 服务渠道推广 区域共享平台服务渠道推广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门户网站直观宣传 门户网站是公众了解区域共享平台最直接方式,其建设情况直接影响着公众对平台的第一印象。区域共享平台应继续完善平台门户网站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将平台自身运营情况、共享成功案例、平台加盟单位、共享服务功能等内容第一时间呈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同时平台门户网站应嵌入网络社区模块,通过平台网络社区功能,创建区域科技共享平台“共享之家”,在“共享之家”中平台加盟单位可以自由分享共享经验、成功案例、发布服务需求信息、资源供给信息等,进一步实现平台加盟单位之间线上沟通与线下体验。 2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宣传 一方面区域共享平台可以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向社会公众积极推广平台共享服务理念、创新创业服务功能等,同时利用拍摄宣传纪录片、户外媒体广告等方式提升公众对平台的了解;另一方面区域共享平台应加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推广力度,通过微博话题讨论、微信朋友圈等微社区形式,对区域共享平台共享服务理念、创新创业服务功能等消息进行线上定点传播与推送,使平台用户能够持续关注到平台最近发展情况,提高用户对平台的关注度、依赖度和忠诚度。 3依托政府部门捆绑服务 区域共享平台作为省级平台可以充分借助政府相关科技管理部门,将平台服务推广与科技管理部门工作进行捆绑,面向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企业、中小型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创业主体推广区域共享平台共享服务理念,鼓励上述创新创业主体参与到区域共享平台服务过程中,开展科技资源共享活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提升区域创新实力贡献力量。 4.4.3.3 经验库搭建 服务案例经验库搭建是对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对接活动的总结。服务案例经验库包括成功案例经验库和失败案例经验库两个子库。成功案例经验库一方面可以为平台服务人员提供服务经验借鉴,另一方面,对外还可起到宣传推广平台的作用。失败案例经验库可以作为平台服务人员的培训素材,通过对失败案例进行剖析,找到共享服务失败的原因,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区域共享平台服务案例经验库搭建要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经验库建设要做到制度先行。区域共享平台经验库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在服务案例审查、服务过程记录、案例编制等环节都要实行专人负责制。平台管理层对案例库的建设即服务案例的真实性、准确性附有领导责任,专属服务人员对服务过程的记录附有审查责任;第二,注重用户满意度调查。区域共享平台要通过多种方式对用户服务满意度进行调查,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准确获取用户对平台服务对接方案客观、真实的评价,通过用户满意度调查为区域共享平台服务案例经验库搭建提供支持。4.5 共享平台服务绩效评价机制 区域共享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社会组织形式,对促进区域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实力和共享能力具有重大战略意义61。长期以来各地方科技共享平台建设存在服务模式单一、服务创新意识淡薄和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区域共享平台服务绩效评价机制,对及时掌握平台服务状态,提升平台的服务绩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4.5.1 平台服务绩效影响因素 由于区域共享平台服务绩效的形成是平台内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科学地设计区域共享平台服务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影响其服务绩效的主要因素。通过分析服务绩效形成机制,发现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科技资源整合水平、平台运行管理和服务成效三个方面。科技资源整合水平主要反映区域共享平台科技资源积累、集成的规模和质量以及加工处理水平;运行管理水平主要反映区域共享平台管理基础条件、服务团队建设情况和管理制度水平等;服务成效主要反映区域共享平台对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撑效果、用户满意度以及经济与社会效益等。 4.5.1.1 资源整合 科技资源是区域共享平台运行服务的基础,服务的持续供给离不开科技资源的持续输入和整合。资源整合不是科技资源简单的集聚,而是根据区域创新创业活动的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通过资源的整合达到避免资源重复建设和提高科技资源利用率的目的。区域共享平台整合资源的规模、质量及其应用潜力是平台有效开展资源共享服务的基础。资源规模反映了区域共享平台进行科技服务的实力,区域共享平台只有不断扩大科技资源规模,优化科技资源结构,才能持续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创新创业需求,反映区域共享平台整合资源规模的因素主要包括加盟单位数量、科技成果数量、专家团队数量以及大型仪器设备数量等。资源质量是区域共享平台发展的生命力,是推动区域共享平台持续发展并提供高效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它决定了区域共享平台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反映区域共享平台整合资源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平台集聚的科技资源可直接用于服务的资源所占比率、资源增长率、科技成果先进性、重点领域优势资源覆盖率和资源维护与更新频率。 4.5.1.2 运行管理 随着区域共享平台服务领域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对“需求征集资源整合提供服务”这一运行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只有不断提高区域共享平台的运行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区域共享平台提供服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反映平台运行管理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平台管理基础、服务团队、管理制度以及基础设施等:。区域共享平台管理基础是决定平台运行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服务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反映区域共享平台管理基础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平台战略规划的完善性和管理模式的先进性等。服务团队是区域共享平台运行管理的人力基础,高素质的服务团队不仅可以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而且可以提升区域共享平台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反映区域共享平台服务团队建设情况的因素主要包括服务人员数量、硕士以上学历员工比重和员工的学习培训次数等。管理制度是指区域共享平台为了规范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绩效所制定的政策法规和服务规范,体现平台管理制度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平台服务规范的科学性、产权制度完善程度以及激励与考核机制有效性等。基础设施是支撑区域共享平台有效运行的物理载体,反映平台基础设施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网络信息化建设情况和资源数据库建设情况等。 4.5.1.3 服务成效 服务成效是指区域共享平台为用户提供科技服务所产生的结果和影响。服务成效关注的重点是区域共享平台所提供的服务是否支持了企业创新创业活动,并有效的满足了用户需求。反映区域共享平台服务成效的因素主要包括科技支撑效果、用户满意度、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科技支撑效果指的是平台科技服务支撑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成效,主要包括平台为用户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反映区域共享平台科技支撑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平台为用户提供一般性咨询服务的次数、提供创新创业专题服务的次数、平台支持用户研发的新产品数量、新增的专利授权量以及制定新标准数量等。用户满意度从用户角度反映了区域共享平台的服务效果,通过对用户满意度的调查可以更好的了解用户的需求以及用户对平台的意见和建议,并有助于区域共享平台完善其服务,反映平台用户满意度的因素主要包括用户粘性、用户需求的增长率以及用户需求满足率。经济效益是区域共享平台科技服务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主要包括平台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和产品的成本节约率等。社会效益是指区域共享平台科技服务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主要包括在政府决策、企业创新和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反映区域共享平台社会效益的因素主要包括区域科技集成管理水平的提升、区域科技服务业的发展以及区域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等。4.5.2 平台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5.2.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科学评价区域共享平台服务绩效应遵循以下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1科学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应依据区域共享平台服务绩效的形成机制,指标选取要具有明确目的性和代表性。 2系统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能够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且全面反映区域科技共享平台服务绩效的实际情况。 3可比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仅要满足单个平台服务绩效评价需要,而且要兼顾不同区域平台之间的横向比较。 4 可操作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评价指标选取要充分考虑指标的可采集、可识别以及可测度,确保采集指标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计算性。 5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该原则要求评价指标选择既要能够利用数值准确描述可量化影响因素,又要兼顾对不可量化因素的间接表达、分析和评价。4.5.2.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分析区域共享平台服务绩效影响因素,结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设计区域共享平台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4-2。区域共享平台服务绩效评价指标具体解释如下。 (1)加盟单位数量。该指标是指自身拥有科技资源并能够对外独立提供资源共享服务的服务机构数量,它反映了区域共享平台集成的科技资源主体数量,平台加盟单位主要包括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中心、行业检测机构、中试基地、科技园区等能够独立提供科技服务的单位。(2)科技成果数量。该指标是指区域共享平台所集成的科技成果数量,该成果是经平台筛选,具有一定发展潜力和实用价值,并且能够满足用户创新创业需要的科技成果。 (3)专家团队数量。该指标是指能够为区域共享平台用户提供技术攻关、产品创新、技术引进、经济情报等领域的专业咨询服务的专家和团队数量。 (4)大型仪器设备数量。该指标是指价值在 20 万元以上,能为区域共享平台用户提供专业性能测试和检测服务的仪器设备数量。 (5)直接用于服务的资源比率。该指标是指区域共享平台所集聚的资源中,不需要加工处理就可以直接满足用户创新创业需求的资源所占比率。 (6)资源增长率。该指标是指考核期内区域共享平台新增资源数量与平台原有资源数量的比率,主要反映区域共享平台集聚资源的持续性。 (7)科技成果先进性。该指标是指区域共享平台所集聚的科技成果的先进程度,可分为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省内先进等5 个档次。 (8)重点领域优势资源覆盖率。该指标是指区域共享平台所集聚的区域重点发展领域的科技资源数量占其资源总量的比率。 (9)资源维护与更新频率。该指标反映了单位时间内区域共享平台资源维护和更新的次数。定期对区域共享平台的资源进行维护与更新可以确保平台科技资源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10)平台战略规划完善性。该指标是指区域共享平台战略规划完善程度,主要包括区域共享平台战略目标定位的准确性、重点任务的科学性、平台资源与环境的匹配性,平台战略管理实施过程的适应性等。 (11)平台管理模式先进性。该指标是指区域共享平台管理模式的先进程度,主要包括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等方面的先进性。 (12)服务人员数量。该指标是指直接参与区域共享平台服务活动的人员总数。 (13)硕士以上学历员工比重。该指标是指区域共享平台硕士以上学历员工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