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六单元第34讲新中国的教育和文学艺术.ppt_第1页
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六单元第34讲新中国的教育和文学艺术.ppt_第2页
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六单元第34讲新中国的教育和文学艺术.ppt_第3页
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六单元第34讲新中国的教育和文学艺术.ppt_第4页
高考历史必修3总复习:第十六单元第34讲新中国的教育和文学艺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4讲 新中国的教育和文学艺术,考点 新中国的教育和“双百”方针 (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扫盲教育 (1)原因: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人民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措施:_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_ _纲要。,1950,(3)结果:摘掉了世界头号“_”的帽子。 2义务教育 (1)原因: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关键和发展高等教育的基础工程;基础教育的成败,关系到未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形象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文盲大国,(2)措施:1986年,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通过了_ _;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提出了“_”的战略,加紧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国家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_”。,科教兴国,希望工程,(3)结果: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标;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3高等教育 (1)建国初,基本参照苏联的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院校进行改造、调整。 (2)1958年,实施“_”,对高等教育造成一定的冲击。,教育大革命,(3)1961年,开始对高等教育进行全面调整。 (4)十年“文革”对高等教育造成严重破坏,大学停止招生,大批专家、教授遭残酷批斗。,(5)改革开放新时期,高等教育得到迅速发展。_年恢复高考招生制度。80年代后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质量迅速提升,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得到发展。,1977,(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指的是:_问题上百花齐放,_问题上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艺术,学术,21957年,_扩大化,使“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 3“_”时期,“双百”方针被恣意篡改和歪曲,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几乎中止。,反右斗争,文革,4_后,“双百”方针得到重新落实和发展。中国文艺重现生机,一派繁荣。学术、科技领域不断创新和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分析比较】 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又带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易混易错】 (1)“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上的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 (2)科技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系于教育,因 此“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归纳概括】 “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实质有何不同 (1)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众多,但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2)“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自由争论,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繁荣发展。,对点训练1 (2012浙江一模)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即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学者于宪法范围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实施过程历经曲折 与二千多年前“百家争鸣”的背景相似 A B C D,解析:选A。本题用排除法容易直接选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即将开展的背景下提出的。二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背景下出现的,两者有质的不同。,对点训练2 (2012佛山市高三质检)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此后2000多年却是“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1956年的昙花一现,改革开放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百家争鸣”出现的因素之一 C领导者素质的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解析:选C。领导者个人素质可以影响文化繁荣程度,但不能起决定作用。,考点整合一 “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1政局稳定、拨乱反正。“文革”结束后,政局稳定,邓小平同志亲自领导了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和全国恢复教学秩序的工作,全国教育界冤假错案被平反,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考点整合二 “双百”方针提出的目的、实质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1目的:是在文艺科学工作方面,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更好地为人民服务。,2实质: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双百”方针主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既是对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精神的继承,又是在中国文化现代化中的新发展。,3经验教训:(1)正确贯彻执行“双百”方针能直接推动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2)脱离“双百”方针就会阻碍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3)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高考例析 (2011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 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面向工农 “开门”,开办工农学校 恢复高考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 B C D,【解析】 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是建国初期,恢复高考是1977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1983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故选B。 【答案】 B,尝试命题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 A实施“教育大革命” B恢复高考招生制度 C颁布义务教育法 D开始推行扫盲教育,解析:选C。注意关键词“改革开放以来”。属于这个时期的举措是颁布义务教育法。,A“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B教育立法的完善 C知青“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国民教育投入的增加 解析:选C。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曾经造成我国一段时期内“知识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故选C。,2013年“十艺节” 中国艺术节是重要的“国家文化艺术”节日,2013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简称“十艺节”)将在山东举行,作为“十艺节”主会场的济南在硬件、软件建设方,面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当前国家政策对文艺发展全力支持,以此可从该视角入手全面考查与其相关的内容。,高考例析 (2010高考广东卷)下列说法体现了“双百”方针内涵的是( ) A“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B“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C“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D“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解析】 本题考查建国初期的“双百”方针,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A、B、C三项都是“文革”时期的文艺方针,不符合题意。“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自由发展,故选D。 【答案】 D,尝试命题3 2013年第十届 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办, 国家政策对艺术支持的导 向性在建国后有不同的变 化。右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留影。这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出现这一繁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推动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解析:选C。“双百”方针是党领导和指导文艺工作的基本方针,“双百”方针的贯彻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解析:选D。“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和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实质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激烈和复杂。虽然流派很多,但阶级阵线非常鲜明,主要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而“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主要体现在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目的是推动新中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史料文本】 材料1: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材料2:“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信息解读】 粗读 材料1反映了科学与教育的关系,从而说明了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材料2反映了社会发展靠科学,从长远看教育起决定性作用。两则材料均反映了教育的作用。,细读 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是强调了“一定把教育办好”的想法;、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反映了把科技定为“第一生产力”,科技源于教育的发展。,【史料应用】 1材料中、划线部分相比,邓小平对教育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案:要优先发展教育。 2你对材料2中划线部分有何认识? 答案:国家生产力的提高靠科技发展。,3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解析:选A。20世纪80年代以来,邓小平提出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反映了当代教育的客观规律,为我国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归根结底,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教育的发展,让教育为现代化服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