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第卷(选择题,共54分)一、基础应用(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征辔 雕鞍 暝目 轻歌慢舞 B.料峭 元霄 银釭 关怀备至 C.缥渺 玉钿 豆蔻 惹事生非 D.宫阙 寒蛩 帷幄 破釜沉舟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B.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C.还予韶光共憔悴,不堪看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3.下列各句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玉勒雕鞍游冶处 游冶:游乐B. 唤取归来同住 唤取:取来、拿来C.当年拚却醉颜红 拚却:甘愿、任凭D.想佳人,妆楼颙望 颙望:举头凝望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B.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C.极端个人主义者总以为人都是为自己的,在他们心目中,那些舍己为人、公而忘私的行为是不堪设想的。 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B.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会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C.要彻底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仅仅寄希望于运动式的治理并不现实,倡导交通文明,增强法律意识,完善道路设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D.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6.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与其它不相同的一项是( )A.遥岑远目,玉簪螺髻。B.红巾翠袖,搵英雄泪。C.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D.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7.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王军壁垓下。壁:营垒。B.乃详尊怀王为义帝,实不用其命 详:通“佯”假装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罪:过错。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8.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含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放逐义帝而自立 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欲以力征 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 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项王乃悲歌慷慨B.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C.若非吾故人乎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10.与“籍独不愧于心乎”句中的“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B.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C.今独臣有船。D.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112题。(6分)新沙陆龟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11.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B.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C.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D. 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12.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 )A.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B.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田家)C.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山中寡妇)D. 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皮日休橡媪叹)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9分)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 “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我以为没有纯粹的“情”或纯粹的“理”。在优秀的诗歌作品中,“情”和“理”总是共生交织的,也就是说,情感和体悟总是同时出现的。凡体悟都带有一定的情感,而从情感中也总能得到一些体悟。这些情感和体悟是超越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只有投入一己的人生体验,拿它去和古人碰撞,你才能读懂古人,和他们息息相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中去,真正地理解他们的人生,进而思索探求自己的人生。这样,读诗就不再是文学鉴赏或研究层面的一种行为,而是上升为一种生命方式,一种活法。这才是高境界,也是常人难以企及的境界。读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那么豪隽,那么豁达,那么纯净,那么不经意,他把自己的人生浓缩在一场雨中,我们的人生也随之绽出洗礼过的清新和芬芳。再读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那种孤寂,那种落寞,那种忧患,那种清醒,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吗?可谁能像黄仲则说得这样透彻?名篇之所以为名篇,名句之所以为名句,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可以挑动别人的生命之弦,形成长时间的共振和回响。我在读古诗词时经常有一些篇句萦回脑际。仅以近古的创作而言,比如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比如吴文英的“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比如袁凯的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比如张文光的“偶得故人天上句,如怀明月夜中行”,他们会让我感到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这些诗句像烙铁一样,会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在为一家期刊作龚自珍诗选时,我在很有限的篇幅中略去了不少名篇,而选入了一首一般选家都不会注意的己亥杂诗第八十首:“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为何如此?龚定庵写出了我的心声!在讲解部分我写道:“诗有多种读法,其中一种与年龄和阅历有关。如上这一首不太引人注意的诗,以前我读不懂,大概也是不会选的。但近日先师严迪昌先生遽归道山,在写完一篇纪念他的文章之后读到这篇作品,则如中雷击,轰然而有共鸣,刹那间体会到了定庵写下此二十八字时内心的沉痛和悲凉。”读诗,说到底是读人,读人生,能读到这个境界是一种幸福。13.下列关于“情理交通”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情”,就是我们常说的情感;所谓“理”,则更倾向于指人生体悟。 B.在优秀诗歌中,没有纯粹的“情”和“理”,两者常常共生交织,同时出现。 C.我们只有做到和古人“情理交通”,才能真正读得懂诗歌,而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没有用的。D.“情理交通”不仅指诗歌中的“情”“理”共生交织,更指读者要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和古人“交通”。14.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黄仲则的癸巳除夕偶成,深透地道出了对孤寂与落寞的感悟,读过这首诗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触。B.名句之为名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道出了人们普遍存有的情感、体悟,从而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C.“爱情的馨香、友情的温暖、乡愁的沉重、韶华的流逝”和上文黄庭坚、吴文英、袁凯、张文光的诗句内涵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D.由于作者悲痛的心情和己亥杂诗第八十首“思师友”的情境十分契合,所以读后作者“如中雷击”,于是他读懂了诗歌的“沉痛和悲凉”。15.对全文意思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读者能不能读懂诗歌,不仅和他的艺术修养有关,更和他的人生体悟相关。B.常人的境界不高,因为他们没有把读诗上升到一种生命方式。C.能“在自己的人生中留下清晰的印记”的,应该就是能和自己建立起“情理交通”关系的诗句。D.我们的人生体悟能帮助我们理解诗歌,诗歌反过来也能给我们的人生以启示。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18题(9分)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专以射为戏,竟死 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 将兵:将军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1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专以射为戏 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 B. C. D.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是杀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的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第卷(共96分)四(24分)19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 其李将军之谓也?(2)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2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洛 阳 之 俗 大 抵 好 花 春 时 城 中 无 贵 贼 皆 插 花 虽 负 担 者 亦煞 花 开 时 士 庶 竞 为 游 遨 往 于 古 寺 废 宅 有 池 台 处 为 市 井 张 幄 市 笙 歌 之 声 相 闻。最盛于月坡堤、张家园、棠棣坊、长寿寺东街与郭令宅,至花落乃罢。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临 江 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5分)22.在宋代词人的笔下,秋天的景物被他们一一写尽,但表现的情感,似乎更多的是清冷、孤寂、残破、凄凉。这样的句子我们随口就能吟咏出来。(把相关的词句填写在横线处 6分)如:写黄叶:_ 写黄花:_ 写霜风:_ 写梧桐:_ 写暮雨:_写夕阳:_五语言表达(12分)23.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准确,每处不超过12字。(5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 。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不但“游”可以发生“望”的作用, ,也同样要“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 ,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和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 。24.某书店拟写一则广告词,请你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使之与前两句组成意义相关的广告词。(2分)交情再浅也要送书空间再小也要藏书25.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几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儒学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力的根本在于人们对体现为仁爱、和谐、道德、礼仪、义利、孝亲、德治、民本、人格修养等而非其宗教性儒学精神认知、认可和践行的过程中所产生和积累的儒学自身的内发力。26.作文(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汉代名将李广英勇善战,才略过人,一生与匈奴打了70余仗,威名远扬,匈奴望风而逃,称之为“飞将军”。然其驰骋疆场,戎马一生,历文帝、景帝、武帝三朝,一直难以封侯,最后还自杀身亡。对于他的遭际,众说纷纭。王维老将行:“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感慨其时运不齐,生不逢时;有人说他虽作战勇敢,但不善用兵,缺乏政治头脑和治军才能;还有人说汉武帝重用外戚,故意不给他立功的机会。对于李广的命运遭际,你怎么看?他的遭际,触发了你怎样的怀想?请自拟标题,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主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18 DA/DBDC AADCB DCDAB DDD15 DDBDC 4. (A惊世骇俗,常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不用于事情。B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和前面的“从根本上”语义重复,应删去“从根本上”。C不堪设想:指未来情况不能想象。指预料事情会发展到很坏的地步。也比喻事情坏到极点。D. 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形容作学问切实。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5.(A动宾搭配不当,将“调控”改为“严惩”。B句式杂糅。D中途易辙,在“成为”前加“使之”。)610 AADCB 9.(A神情激昂B远大的抱负D规矩、制度)1115 DCDAB 13.D(A“情”还包括“美感”;B“常常”不对,原文是“总是”;C“技术层面”是读懂诗歌的基础)14.A(原文“我们在人生低谷当中不都曾有过这样的情形”暗含有过这样情形的人才能对这句诗特别有感触,而不是“读到这首诗的人都会”) 15.B(偷换概念,强加因果)1618 DDD 16 (A项中的“竟死”译为 “直到死” B项中的“将兵” 译为“率领军队” C项中“曲折” 译为“详细经过”)18. “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错19. (1) 其李将军之谓也? 答案“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此题所采考查点主要是两个:一是虚词“其”的用法,此处应直译为“大概”“差不多”“恐怕”之类表揣测的语气副词;二是句式“之谓”的正确翻译,译为“说的是”或“是说”均可。(2)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答案“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此题主要是考查常见实词“及”“尽”的含义以及辨析中间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应译为“到”“等到”“至”等;“尽”可译为“竭尽”“极力表示”“至极”之类;“知”“不知”在这里活用为名词,分别翻译为“知道(熟知)他的人” 和“不知道(熟知)他的人”。20. 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虽负担者亦然花开时士庶竞为游邀往往于古寺废宅有池台处为市井张幄帘笙歌之声相闻。(必须断开的有五处,一处1分,在不能断开的地方断开,酌情扣分)附译文:洛阳百姓的习俗,是大多喜欢花,一到春天,城里不分贵贱都要插花,即便是挑担子卖苦力的也不例外。花开的时候,士大夫和一般百姓都争着游春赏花。往往在有亭台池塘的古庙或废宅处,形成临时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