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心理学大会》PPT课件.ppt_第1页
《全国心理学大会》PPT课件.ppt_第2页
《全国心理学大会》PPT课件.ppt_第3页
《全国心理学大会》PPT课件.ppt_第4页
《全国心理学大会》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我意识情绪,归因方式与外显、内隐自尊的关系研究,作者:王昱文、王振宏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报告人:王昱文,摘要: 不同的认知归因方式可以产生不同的自我意识情绪,而长期对特定自我意识情绪的体验又可以影响个体的外显自尊水平和内隐自尊水平。本研究以苏州市6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自我意识情绪情境量表,个体归因方式自陈式问卷(ASQ),整体自尊量表(SES)和内隐联想测验(IAT),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自我意识情绪、归因方式与外显、内隐自尊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发现(1)正性事件的积极归因方式正自豪情绪论显著正相关,并能显著的预测自豪情绪;(2)负性事件的消极归因方式与自豪显著负相关,与羞愧显著正相关,并能显著的预测自豪情绪和羞愧情绪;(3)自豪情绪是正性事件归因与内隐自尊之间的中介变量;(4)羞愧情绪是负性事件归因与外显自尊之间的中介变量; 关键词:自我意识情绪;归因方式;外显自尊;内隐自尊,1 引言,近年来随着情绪研究的逐渐深入,自我意识情绪逐渐成为一种在情绪研究中备受关注的主题。自我意识情绪(self-conscious emotions)是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上,由自我参与的一种更高级的情绪。一般来讲自我意识情绪被划分为正性情绪(自豪)和负性情绪(羞愧、内疚、尴尬)。其中每种情绪对个体的社会和道德功能,以及在推动、规范人类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自我意识情绪能够向个体提供动力性的信号和资源来保护个体的社会自我,从而促进个体的成功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和繁衍(Tracy Tracy , Robins &Tangney. 2007)。,比如,长期的羞愧虽然在机体-环境关系的认知评价中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起重要的作用,对个体的内在、人际和行为有指导功能,但羞愧必竟是个体所体验到的一种痛苦体验,它是个体将失败归咎于自身不足时而产生的情绪体验,这使得个体具有想逃避和隐藏的动机,而且会对个体造成许多不适症状,如焦虑、抑郁、不良自我概念等,这容易导致个体产生退缩和回避行为,对个体的社会适应具有消极作用。 因此研究自我意识情绪不论对个体还是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对于自我意识情绪的产生问题,究其本质,按照M. Lewis(1992,2000)的认知归因理论,则产生于不同的认知归因过程。即当自我表征被激活以后,引起个体对自我的关注,这时判断引发情绪的原因是来自于个体内部还是外部,整体还是特定,稳定还是不稳定,从而引发自我意识情绪体验。 这个过程则是由两种认知归因过程所决定:,(1)对自我相关结果成功或失败的评价:当个体对自我相关结果的评价超过或符合他所期待的标准时,个体会体验到一种具有积极价值的自我意识情绪,如自豪;相反,则会体验到一种害羞或内疚的消极情绪。这个过程决定了自我意识情绪体验的方向性。 (2)对普遍的、稳定的或特定的、不稳定的原因的归因:这决定了个体在自我意识情绪中的卷入程度,当个体将自我相关结果归因为是整体的、稳定的因素的时候产生的自我意识情绪最为强烈,此时对自我的卷入程度也最高。(Tracy & Robins, 2004)。 因此,不同的归因模式是造成自我意识情绪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但目前对于不同自我意识情绪的各种归因模式缺乏有效的实证研究,这是本研究的立足点之一。,从个体适应社会的角度来讲,自尊是人本能性的生命需要,是个体在适应社会时持有的对自己的态度,根据Epstein和Fazio(1990),因为个体对自我的态度会通过内隐的(自动的、不受控制)和外显的(有意识的、受控制)两种过程来影响个体行为,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会发展出内隐自尊和外显自尊。内隐自尊是无意识的,并且在发展上出现早于外显自尊,反映了个体早期与抚养者和其他关系交互作用的质量,形成一定的人格特征,从而对自身进行无意识的、自动化的自我评价。,而外显自尊是在自我反馈和自我评估的基础上,以一种外显的、有意识的方式反映了个体对自身的判断,对于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众多心理健康因素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产物,所以当个体产生一定的自我意识情绪时,可能会引起一定外显自尊的降低或升高,并且长期对一定自我意识情绪的体验还可能会塑造个体的外显自尊,但这些假设还没有得到证实,因此探讨自我意识情绪在自尊形成或塑造中的重要性就显的非常重要。,2 方法,2.1 被试 被试取自苏州大市范围内的中学,从初一到高三共63人,年龄在1319岁之间,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2.2研究工具,参考自我意识影响问卷(TOSCA,Tangney,Wagner,& Gramzow, 1992),通过给中学生进行命题作文,搜集能够普遍引起中学生自我意识情绪体验(自豪、内疚、羞愧和尴尬)的场景,编制自我意识情绪情境(体验)问卷。该问卷向被试呈现12个自我相关的场景,其中9个描述了消极的结果(分别包含内疚、羞愧和尴尬各三个场景),3个描述积极的结果。在想象完这些场景之后,要求被试采用7点量表对自己所体验到的自我意识情绪进行评定,1是一点都不(内疚、羞愧等),7是非常内疚(羞愧等),分数越高,表示自我意识情绪体验越强烈。该问卷的重测信度=0.73,2.2.1 自我意识情绪问卷,2.2.2归因量表 参考Peterson等(1982)编制的归因方式自陈式问卷(Attributional Style Questionnaire,ASQ),在原有题目的基础上,将不符合中学生群体的题目替换成了更加符合中学生生活情境的题目。 最终的问卷由12个场景组成,包括6个正性事件和6个负性事件,每个场景有4个题目,其中第1题是关于这个场景归因的开放性问题,第2-4题是通过7点量表分别测量归因的三个维度:内外维度,稳定维度和普遍维度。 其中6个负性事件共18道题,得分越高,表明归因方式越消极(内部、稳定、普遍)。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5,分半信度为0.72;6个正性事件共18道题,得分越高,表明归因方式越积极(内部、稳定、普遍)。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2,分半信度为0.64。,2.2.3自尊量表,(1)外显自尊 采用Rosenberg 整体自尊量表( the Self-Esteem Scale, SES)(季益富, 于欣,1999),该量表包括10个题目, 正向计分与反向计分各一半。分值范围1040 分, 分值越高, 自尊程度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70.88。 (2)内隐自尊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ssociation Test, IAT)(李晓东, 袁冬华,2004),在计算机上向被试呈现一些概念词(包括10个自我词和10个非我词)和评价属性词(包括12个积极词和12个消极词)。如果被试将自我词和积极词归为一类(相容条件) 的反应时显著小于将自我词和消极词归为一类(不相容条件) 的反应时,则说明产生了内隐自尊效应。,实验材料的呈现、被试反应均由计算机执行,对结果计分采用新的计算方法 ,即注重计算 D 值。具体做法是 ,首先剔除反应时大于10000ms的反应;如果有被试一个任务中有 10 %以上次数的反应时小于300ms ,则要剔除该被试。对于每一个任务内错误的反应 ,其反应时用正确反应的平均反应时加 600ms代替 ,之后再算出该任务的平均反应时。然后用不相容任务与相容任务的反应时之差除以这两个任务的所有反应的标准差得到一个商数。将由练习任务得到的商数和由正式任务得到的商数平均就得到D值。D值与传统的计算方法相比 ,更符合评价 IAT测量的两条主要标准 ,即与外显测量高相关、不受被试反应时长短的影响。,2.3施测程序,首先进行自我意识情绪、归因方式和外显自尊的测量,三者均为纸笔测验,主试按标准程序施测,等被试完成后当场收回问卷。 然后在计算机上进行内隐自尊IAT测试,要求被试在确保正确的基础上尽快对呈现在屏幕中央的刺激词进行归类,归在左边按“E”键,归在右边按“I”键。所有相关结果均由计算机自动记录。研究者本人担任主试。,2.3统计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3.0 和AMOS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的统计方法包括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3.1内隐自尊效应 对被试在相容和不相容两类联合辨别任务上的反应时进行配对样本检验,结果表明,被试在相容任务和不相容任务中的反应时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6.67,p0.001),不相容任务反应时明显高于相容任务反应时,即当要求被试把自我词与积极词归为一类时,平均反应速度显著快于把自我词与消极词归为一类的反应速度,说明存在内隐自尊效应。,3.2 归因方式、自我意识情绪和自尊的相关分析 对自我意识情绪、归因方式和外显、内隐自尊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下:,表归因方式、自我意识情绪和自尊的相关分析,为了进一步探讨不同事件归因方式对各类自我意识情绪的关系,以正性事件归因和负性事件归因作为自变量,分别以自豪、羞愧、内疚与尴尬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正性事件的归因方式对自豪有显著的预测力(0.258,p0.001),解释量为6.7,即对正性事件归因越积极,个体越容易体验到自豪情绪;对负性事件的归因方式对自豪(0.176,p0.001)和羞愧(0.253,p0.001)都有显著的预测力,即对负性事件归因越消极,个体越不容易体验到自豪情绪,但相反能体验到更多的羞愧情绪。,3.3 自我意识情绪、归因方式与自尊的关系模型,在相关结果的基础上,分别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来进一步探讨自我意识情绪、归因方式与外显、内隐自尊的相互关系 。结果表明: 1)正性事件的归因方式对自豪的直接作用0.35大于对内隐自尊的直接作用0.11,对内隐自尊的间接作用0.21大于直接作用0.11 ,体现了自豪在正性事件归因与内隐自尊间的部分中介作用,说明自豪是正性事件归因与内隐自尊之间的中介变量; 2)负性事件归因方式对羞愧的直接作用-0.33大于对外显自尊的直接作用-0.09,对外显自尊的间接作用0.13大于直接作用-0.09 ,体现了羞愧在负性事件归因与外显自尊之间的部分中介作用,说明羞愧是负性事件归因与外显自尊的中介变量。,4.讨论,自我意识情绪作为一种社会适应性情绪,不仅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起指导作用,作为一种情绪体验,更加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负性的自我意识情绪会让个体体验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从而对个体产生消极影响。本研究发现从实证研究的角度,进一步证实了个体对不同事件的归因方式可以引起不同类别的自我意识情绪。对正性事件的归因得分越高,自豪感越高,表明当个体采用内在的、稳定的、普遍的归因模式时,更容易引发被试的自豪情绪,而这种归因方式被定义为是一种积极的归因方式;相反若对负性事件采用内在的、稳定的、普遍的归因模式时,更易引发被试的羞愧情绪,并且经常对负性事件进行消级归因会使个体体验到较少的自豪情绪,因此这是一种消极的归因方式。这就说明对不同事件的归因方式是影响产生不同自我意识情绪的重要原因,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应该指导个体建立对不同事件的正确归因观,这样才能有效的控制不良自意识情绪的体验,从而维护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在探讨自我意识情绪、归因方式与外显、内隐自尊的结构方程模型时发现,自豪是正性事件归因与内隐自尊之间的中介变量;羞愧是负性事件归因与外显自尊的中介变量。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