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ppt_第1页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ppt_第2页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ppt_第3页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ppt_第4页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主讲教师:刘严萍,第5章 应急管理,应急管理概述 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法制,2,案例简介: 2005年11.13松花江水污染事件,2005年11月1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简称中石油吉林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江水污染事件。,3,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硝基苯精制岗位外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在停止粗硝基苯进料后,未关闭预热器蒸气阀门,导致预热器内物料气化 恢复硝基苯精制单元生产时,再次违反操作规程,先打开了预热器蒸汽阀门加热,后启动粗硝基苯进料泵进料,引起进入预热器的物料突沸并发生剧烈振动,使预热器及管线松动、密封失效,空气吸入系统,由于摩擦、静电等原因,导致硝基苯精馏塔发生爆炸,并引发其他装置、设施连续爆炸。,4,安全生产管理,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及双苯厂对安全生产管理重视不够、对存在的安全隐患整改不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劳动组织管理存在缺陷。 双苯厂没有在事故状态下采取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爆炸事故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所产生的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5,应对过程:,应对消极: 11月13日,吉林双苯厂发生爆炸,污染超标108倍。 11月13日,吉林市疏散居民,并动员宾馆企业接纳。 11月13日,下午省环保局上报总局,总局不作为。 11月14日,省局明知江水污染,却对外隐瞒真相。 11月14日晚7时,省局又一次上报总局. 11月14日晚,总局才上报国务院。 11月15日,副总理作重要批示。 11月15日,吉林石化声称爆炸没有造成污染。 11月15日,总局只派一个专家组赶往现场。 11月18日,总局才出台一些应急措施,但没有对外宣布消息和印证一些传闻。,6,地方自保: 11月18日,吉林省被迫通知黑龙江省。 11月20至21日,黑龙江省密切关注水污染危机信息。20日16时,硝基苯超标,21日9时超29倍。 11月21日,黑省与哈市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 一是保证食品物价社会安全; 二是设立专线全天值班; 三是1000万省长基金; 四是发布停水储水公告; 五是加强领导全力动员保证水供应。 11月21日,俄与我方进行联系。 哈市强大的动员组织能力: 组织300个工作组深入社区动员储水; 统一调控地下水每区设3至5个供水点; 平价供应桶装水矿泉水,平抑市场水价; 拔款100万济助弱势群体。 加强供应,从沈阳大庆等市进口瓶装水;调动大庆油田钻队进哈打深水井。 实施紧急状态下用水限制,禁浴池洗车,保证重点机关、医院、学校、部队等用水。 启动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宣传协调机制。,7,中央行动: 23日,总局公开承认污染;黑省政府向媒体通报污染实情。 24日,总局定性为重大水污染事件。吉副省长向黑龙江致歉 25日,毒水进入哈市,总局明确由吉林石化负责。中石油副总向黑龙江致歉。 26日,温总理到哈尔滨视察,表示“认真调查,追究责任”;李肇星部长约见俄驻华大使致歉。 27日18时,哈市恢复供水,黑省长兑现“第一口水我先喝”诺言。 28日,污染水进入通河县,俄罗斯考察组达哈市;林业总局长接管总局,紧急通知严防再发、隐患须告知当地、事件须上报。,8,综合恢复: 11月29日,专家组提出评估与修复方案。决定拔80万支援黑省监测。 11月30日,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会议,努力将污染控制在国内不出境外。三大措施,即及时通报信息,堵截污染,投放活性碳。 12月1日,总局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指责省局的不力,即14至17日未有上报;吉林省有关负责人赴北京说明吉林省的处理作为。将上报程序及经过如实上报。 2日,中央办公厅发布干部调整通报。 4日,温总理致信俄总理通告中方措施。 5日,向俄无偿提供150吨净化活性碳、6台色谱仪。邀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4人小组赴中国调查。 6日,免去吉林石化公司总经理职务。 7日国务院成立“11-13”调查组。,9,案例评析,1.中石油吉林分公司选址与布局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 2.应急预案及平时的演练在关键时刻并没有发挥有效功能 3.应急体制的不健全 4. 应急反应滞后 5.信息传递、决策、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不健全 6.应急保障机制不健全,10,1中石油吉林分公司选址与布局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中石油吉林分公司在造成对松花江特别重大污染事故之前,已经多次发生爆炸与污染事故。例如,2001年10月,该公司的双苯厂就发生过一起爆炸事故。2002年4月20日,吉化集团中部基地的一个容器爆炸起火,两死两伤。2002年12月30日,该公司的102合成车间又发生爆炸,3人死亡,3人受伤。而因爆炸而产生的污染物则直接进入松花江。但是,这些事故都没有引起相关职能部门及公司自身的重视,相关部门置国家法律于不顾。如果说中石油吉林分公司的选址与布局不符合国家法律规定是因历史原因造成的,那么没有采取措施进行整顿和技术改造则是现任的中石油吉林分公司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不作为行为。历史与现实原因,成为导致此次污染事故诸多因素中的两个主要因素。,11,2应急预案及平时的演练在关键时刻并没有发挥有效功能,中石油吉林分公司与吉林市政府都已经制定了应急预案。在该公司爆炸发生后5分钟内,吉林市消防局的官兵就赶到现场;吉林石化启动企业应急预案;吉林市政府则启动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 据黑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鉴定,松花江水受到污染的直接原因是消防人员用水冲洗爆炸现场时,制造苯原料的硝基苯与其他有机物一起被冲刷出来,并被当成污水,通过排雨管线排放通道,流入松花江。由此可见,中石化吉林分公司的应急预案及平时的演练在关键时刻并没有发挥有效功能。这直接说明了应急预案制定的科学性及平时演练的实效性的重要性。,12,3应急体制不健全,应急决策组织体系还停留在日常行政管理的框架之内。从11月18日吉林省政府向黑龙江省政府通报水污染信息至11月22日14时30分,黑龙江省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成立应对松花江水污染工作领导小组,整个应急行政决策机构的成立延迟了近4天时间。 在18日获知吉林方面的信息之后,黑龙江省政府没有对事态发展的严重性和衍生性进行全面分析,更没有对水污染事件的社会影响进行前期充分评估,导致哈尔滨市的行政应急机制迟迟没有启动。一方面,临时性的应急决策核心机构没有及时成立,使得整个应急决策系统缺乏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整合。另一方面,负责日常应急事务的具体办事机构没有充分发挥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辅助决策的功能。政府应急决策系统是个结构紧密的组织;需要一个高度专业化和权威性的决策主体来对各应急行政部门进行信息整合和资源协调,以及时形成应急决策信息。一个信息流结点的信息处理延迟可能会导致整个政府危机决策系统的信息流堵塞和决策滞后。黑龙江的应急决策系统在面对松花江水污染源即将进入其境内时没有及时进入行政应急管理框架之内,相关应急信息的收集也只是停留在监测松花江水质变化上,各信息流结点的信息汇总没有形成同频振动。没有及时意识到社会层面的反应,尤其是没有意识到民众的群体性心理的恐慌反应,导致水污染事件的应对从一开始就没有全面估计该事件对整个哈尔滨市区社会秩序的影响和冲击。,13,4、应急反应滞后(表象),事故应对前期的相关主体信息通报不及时、不充分甚至存在隐瞒的情况。应急信息是影响突发事件防治成效的关键性因素,这是因为政府在突发事件情景下的决策是以客观、真实、及时和充分的应急信息为前提的。如果应急信息不充分和不真实,那么政府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将无从谈起,就会浪费许多资源和时间。,14,在11月1 8日至11月23日期间,黑龙江省政府的应急反应是滞后的,并由此导致了哈尔滨市短期内的社会恐慌和市场秩序的失控。11月18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和环保局把此次爆炸可能对松花江水质产生污染的信息通报给了黑龙江省政府和环保局之后,黑龙江省政府提出了“沉着应对、科学应对、有序应对、依靠群众应对”的应对原则,并组织有关部门对水质进行高密度监测,但未在污染源进入黑龙江境内前,提前对水污染事件预测并作出应急准备,也没有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更没有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决策。,15,5、信息传递、决策、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不健全,11月21日,不少哈尔滨人开始乘坐飞机以及汽车、火车离开,出城的道路一度发生拥堵;留在城内的群众,则抢购食品,甚至露宿室外。应急决策过程是在政府封闭体系内完成的,缺少与公众的沟通。在整个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应对过程中,都是以政府召开紧急会议的方式进行决策。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不同于日常决策,经常因为情景危急而容易引发社会恐慌。正因为如此,我国政府的危机决策机制过去一直奉行内紧外松的模式。但是,在应急决策机构面临收集应急信息方面的困境时,就需要在决策时全面了解和倾听社会的声音,及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另外,如今在信息化浪潮以及公民和社会的知情权意识的冲击下,政府全面包办的决策模式不但不能避免社会的恐慌,甚至还会引发更大程度的恐慌,给国内和国际社会造成故意掩盖真相的局面,从而引发各方对政府严重的信任危机。,16,6.应急保障机制不健全,能够除去苯类等有害物质的活性炭纤维毡等过滤器材严重不足。当污染带在11月22日到达哈尔滨市时,该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制定了具体净化方案,共需要1400吨活性炭,可该市总共只有700吨活性炭,缺口700吨。 哈尔滨市饮用水资源的储备也明显不足。从11月20日中午起,哈尔滨市市民开始储存水和粮食;部分市民及外地民工开始离开哈尔滨,导致公路、民航、铁路客流大增。 各类应急机构和人员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虽然黑龙江省的环境应急预案详细规定了指挥体系和力量配置,但由于此次污染带移动时间和流经区域的延长,对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进行监测所需要的技术设备和人员力量就大幅度提高,各类应急机构和人员只能处于长时间工作状态。,17,18,一、应急管理概述,(一)定义 应急管理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19,(二)事件演变机理与应急管理的控制原理,事件 承灾体 应对主体 心理(受灾者/公众/应对者),事件,社会,耦合,预案、资源布局、教育培训 预警、预控、应急处置,体系,信息技术,演变机理,控制原理,应用,瞬间冲击,长期影响,20,演变机理,事件与社会耦合下的演变机理 事件演变(变异、传导)机理 对社会(稳定、经济)的冲击机理(短期、长期) (受灾者、公众、决策者)心理与行为变异机理、干预机制 信息传播过程中的传导、失真、变异机理 应对主体的应对机理,21,控制原理,预警分析 预警指标体系、阈值分析模型、突变/变异曲面分析模型(信息不完全、动态发展的不确定) 应急处置(包括预控) 信息不完全、动态发展不确定下的预案选择 应急计划重构方法(如何在现有预案的基础上,进行重新组合) 联动方案的生成方法(在各专项预案的基础上形成整体的综合方案) 网络计划的动态调整模型,22,控制原理,预案管理 预案设计时的情形选择模型 预案评估 预案的模拟仿真 资源管理 基于资源需求变化的资源配置与布局模型 平战结合下的全社会资源配置、布局、保养、有效利用 信息不完全下的多阶段调度方法,23,控制原理,评估方法 事件(应急) 心理(承受力) 社会稳定(瞬间、长期) 经济影响(瞬间、长期) 社会脆弱性(健壮性、免疫性、自我调节能力) 应急体系(全面性、协调性、有效性、自适应性) 灾后(损失、应对效果),24,信息技术,各种信息的融合技术 信息识别技术 数据挖掘技术 模拟仿真技术 ,25,(三)应急管理的基础知识学科与应用领域,应急管理的基础知识学科与应用领域图,26,(四)建立应急系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全过程管理(平时战时) 动用全社会各种资源 协同作战 预案(指导性操作性可调性) 各种决策辅助方法 机制保障,27,(五)应急系统的目标及原则,目标:统一指挥、分工协作,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及时灵活、科学有效 原则:全面性、层次性、可重构性、高可靠性、集成性、可演练性。,28,(六)应急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各部分功能,框架图,29,(六)应急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各部分功能,指挥调度系统是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脑”,是最高决策机构,其他为支持系统; 处置实施系统; 资源保障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 决策辅助系统。 以下分别介绍各系统担任的功能,30,各系统的主要功能,指挥调度系统:是应急管理的最高决策者,负责应急管理的统一指挥,给各支持系统下达命令,提出要求。,31,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处置实施系统:是对“指挥调度系统”形成的预案和指令进行具体实施的系统。负责执行“指挥调度系统”下达的命令,完成各种应急抢险任务。,32,各系统的主要功能,资源保障系统: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的资源保障。主要工作有:应急资源的储存、日常养护、在“决策辅助系统”协助下进行资源评估、负责应急资源调度等;,33,各系统的主要功能,信息管理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的信息中心,负责应急信息的实时共享,为其他系统提供信息支持。主要工作有:信息采集、处理、储存、传输、更新、维护等。,34,各系统的主要功能,决策辅助系统:在“信息管理系统”传递的信息基础之上,对应急管理中的决策问题提出建议或方案,为“指挥调度系统”提供决策支持。例如:预警分析、预案选择、预案效果评估、资源调度方案设计等。,35,应急管理体系运行过程,36,1.指挥调度系统,指挥主体 基本功能,37,(1)指挥主体,指挥主体的产生与职责 指挥主体的可变性 指挥主体的执行原则,38,(2)指挥调度系统的基本功能,请示报告 下达指令 通报情况 组织协调会议,39,(3)指挥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平),组织、培训和演练 制定或完善相关制度 信息汇总分析 判定事件性质及其征兆 对请求的批复 组织协调 组织安全检查 组织事故调查 对人财物储备的适时监督 配置和协调,40,(4)指挥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警),预防性措施的制定 组织检查和演练 信息的汇总分析和研究判断 对操作请求批复 组织协调 组织事故调查,41,(5)指挥调度系统的主要功能(战),判定事件性质、确定应对方案 跟踪和评估 动态调整预案 对操作请求批复 响应下级机构技术支援和资源调配的请求 组织协调 组织事故调查 与内外部和舆论的沟通,42,2.处置实施系统,日常运行、维护、改造 培训、演练 检查、消除 资源的配置、补充 执行预案,43,(1)处置实施系统的主要功能(平),体系日常运行、维护和更新改造 执行培训和演练计划,44,(2)处置实施系统的主要功能(平),检查、消除隐患 根据指挥调度系统要求配置资源 加强自身监测和信息反馈,45,(3)处置实施系统的主要功能(战),启动预案 信息反馈 调整预案 临时资源调配 突发事件后处理,46,3.资源保障系统,物质 人力,47,(1)物资资源保障系统,资源配置与储备 资源的维护、补充和更新 资源信息库的建立、维护和更新 资源的快速调用和补偿 资源运输和采购,48,(2)人力资源保障系统,人力资源系统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可分为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机构人员配备等相关内容。,49,4信息管理系统,手段 内容,50,(1)信息传输手段,传输媒介 传输方式,51,(2)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采集 信息处理 信息传输 数据库,52,5决策辅助系统,决策问题 功能,53,(1)应急管理中的主要决策问题,预警分析 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布局 分类分级(事件、机构) 预案评估 预案选择 预案的动态调整 资源的优化调度,54,(2)决策辅助系统的功能,预案库管理 提出安全培训和演练方案 基于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对保障体系进行评估 预警分析和控制 为突发事件的处置提供决策资料和决策建议 对突发事件的后评价,55,二、预案,概念 预案的要素及设计准则 预案的类型及基本结构 预案的编制 预案的演练及评估,(一)概念,应急预案是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为保证迅速、有序、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56,57,2.预案的要素及设计准则,6大要素 4个设计准则,58,预案的要素,情景 自然情景:气象、水土、地质、地理、生物等;人文情景:工程性情景,非工程性情景 客体 预案所要实施的灾害对象。受灾的人、工程对象、地点等。 主体 预案实施过程中的决策者、组织者和执行者等组织或个人。 目标 预案实施所欲达到的目的或效果,尽可能减轻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 措施 预案实施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方法 运作管理的方法,59,预案的设计准则,科学性(基于机理、符合规律) 可操作性 动态性 系统性,60,3.预案的类型和基本结构,类型 基本结构,61,预案的类型,(1)按照应急对象的类型来划分 (2)按照预案的编制与执行主体来划分 (3)按照功能与目标来划分 (4)按照预案的性质来划分,62,按应急对象分类,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 社会安全,63,按照执行主体来划分,国家 省 市 机构/企业/个人,指导,操作,64,按照功能与目标来划分,综合 专项 现场,65,按照预案的性质来划分,指导性 操作性,基本结构,总则 组织机构与职责 监测预警 应急响应 善后工作 应急保障 培训演练 附则 附件,67,4.预案的编制,步骤、流程 注意事项,68,编制步骤,成立预案编制小组 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 分类分级 具体措施的制定 应急机构及其人员职责的确定 应急能力评估 评审与发布 演练与评估,69,预案的编制流程图,流程:,建立预案编制小组,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应急能力评估,应急机构及其人员职责的确定,处置措施设计,评审与发布,演练与调整,预案,历史资料; 案例库; 其他预案;,案例库; 操作指导标准; 其他预案;,机理分析; 统计分析;,法律、法规 政策等,评价方法;,分类分级,70,5.预案的演练与评估,演练 评估,71,演练,演练是指按一定程式所开展的救援模拟行为。 演练的目的 演练的形式 培训的范围 演练的基本要求,72,预案的评估,预案评估就是评估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其目的就是发现问题,提高预案质量。,73,评估的方法,专家评估 计算机模拟 演习,74,补充:识别突发事件等级的8个维度,影响范围 危害/损失程度 扩散速度 持续时间 认知程度 资源保障程度 社会影响程度 社会公众的心理承受度,四级,76,补充:资源管理中的主要问题,资源评估 资源配置和布局 资源调度,77,资源评估,根据不同区域事件发生可能性和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以及现有的资源配置和布局,评估目前的资源配置和布局,所能保障的事件的类型、级别和范围。 损失的可能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损失的严重程度,78,资源配置和布局,根据不同区域事件发生可能性和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及现有资源总量,确定资源的存放位置和数量,以达到 损失尽可能小 反应时间尽可能快 覆盖范围尽可能大 要考虑问题的多阶段性和需求的变化性,79,资源调度,针对某一区域某类某级别的事件,如何及时地调度所需的资源,使得 损失尽可能地小 要考虑问题的多阶段性,需求的变化性(包括潜在的需求等),三、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是指政府为完成法定的应对公共危机的任务而建立起来的具有确定功能的应急管理组织结构和职能。,目前我国初步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该体制的优点在于,信息在不同层面之间充分共享,责任也会在各个层级之间得到细化。但层级过多造成宏观的城市管理体制与微观的生产体制之间,形成了多个安全责任缝隙与应急响应盲区。如何健全体制,消除盲点,是当务之急。,四、应急管理机制,应急管理机制是一组以相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为基础的应急管理工作流程。,1.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通过预案编制管理、宣传教育、培训演练、应急能力和脆弱性评估等,做好各种基础性、常态性的管理工作,从更基础的层面提高应急管理水平。,83,2.监测预警机制,通过危险源监控、风险排查和重大隐患治理,尽早发现导致产生突发事件苗头的信息并及时预警,减少事件产生的概率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84,3.信息传递机制,按照信息先行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有效整合现有的应急资源,拓宽信息报送渠道,规范信息传递方式,做好信息备份,实现上下左右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及时交流。,85,4.应急决策与处置机制,通过信息搜集、专家咨询来制定与选择方案,实现科学果断、综合协调的应急决策和处置,以最小的代价有效处置突发事件。,86,5.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机制,在第一时间主动、及时、准确地向公众发布警告,及有关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方面的信息,宣传避免和减轻危害的常识,提高主动引导和把握舆论的能力,增强信息透明度,把握舆论主动权。,87,6.社会动员机制,在日常和紧急情况下,动员社会力量进行自救、互救或参与政府应急管理行动,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对民众善意疏导、正确激励、有序组织,提高全社会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机能。,88,7.善后恢复与重建机制,积极稳妥地开展生产自救,做好善后处置工作,把损失降到最低,让受灾地区和民众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实现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的有机转换。,89,8.调查评估机制,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开展应急管理过程评估、灾后损失和需求评估等,以查找、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防范和改进措施,不断完善应急管理工作。,90,9.应急保障机制,建立人、财、物等资源清单,明确资源征用、调用、发放、跟踪等程序,规范管理应急资源在常态和非常态下的分类与分布、生产和储备、监控与储备预警、运输与配送等,实现对应急资源供给和需求的综合协调与配置。,91,五、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管理法制是调整因突发事件而展开的应急管理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国家间、国家与公民之间、不同公民间关系的法律法规和法律原则的总和。,应急管理法制体系,我国当前形成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单项法律法规等为配套的法律体系。 从内容上看,涵盖“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重建”的全过程。 具体而言,包括:,(1)宪法中的紧急权条款 (2)应急管理基本法 (3)应急管理单行法 (4)应急管理相关法 (5)有关应急管理的国际条约与协议,94,(1)宪法中的紧急权条款,紧急状态,是指发生或即将发生特别重大突发事件,需国家机关行使紧急权力予以控制、消除其社会危害和威胁时,有关国家机关按照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并宣布局部地区或者全国实行的一种临时性的严重危急状态。 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认识:,95,国家面临严重危害威胁,根据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事件可以分为一般突发事件和特别严重的突发事件。 对一般突发事件引起的危机情况,国家可以根据一般的法律进行控制,个人和单位也可以进行自救自助。 但危机情况严重危害到较大范围内社会生活正常甚至威胁国家安全时,就需要通过法律程序使整个国家或者某区域进入一种临时性的非常状态,以便使国家可以依法采取特殊措施及时控制危害。,96,紧急状态与普通应急情况的主要区别,在于危害和威胁的社会公共性、社会整体性和极端严重性。即紧急状态面临的是最高程度的社会危险和威胁。,97,国家机关行使紧急权力,由于国家本身和社会整体利益受到威胁和危害,国家必须享有为控制这种极端威胁和危害所必需的紧急权力,采取有效和合法的一切措施。紧急状态下国家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国家权力呈现向行政机关集中的趋势,并主要由行政机关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和采取非常控制措施。如果客观情况并不需要具有这种特征的国家活动,采取一般法律措施就可以控制局面,那就不需要实行紧急状态。,98,非常社会义务,紧急状态下受到极端严重威胁和危害首先是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为维护、保全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社会成员将作出一些牺牲,法律赋予的一些权利将受到一定限制,个人财产可能被征用。 从国外的情况看,实行紧急状态、克服紧急状态危机是要付出高昂代价的,这种代价不仅是物质的,还有人们的心理和精神的,不仅是财产的,还包括法律制度的(中止宪法、法律确定的一些制度等)。因此,实行紧急状态的条件和期限都要受到严格的限制,绝对不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