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12能量法.ppt_第1页
材料力学12能量法.ppt_第2页
材料力学12能量法.ppt_第3页
材料力学12能量法.ppt_第4页
材料力学12能量法.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 能量法,2,12 能量法,12.1 应变能与余能,12.2 卡氏定理,12.3 最小势能原理,12.4 瑞利-里兹法,3,12.1 应变能与余能,一、应变能,(a) 轴向拉(压)杆,1. 线弹性体,(1) 基本变形形式,利用应变能 在数值上等于外力功W,可得,4,(b) 扭转,12.1 应变能与余能,5,(c) 弯曲,纯弯曲,横力弯曲,12.1 应变能与余能,6,可以把应变能统一写成,式中,P为广义力,可以代表一个力,一个力偶,一对力或一 对力偶等。D为广义位移,可以代表一个线位移,一个角位移,一对线位移或一对角位移等。,12.1 应变能与余能,7,(2) 组合变形(用内力形式表示的应变能),M(x) 只产生弯曲转角,小变形时不计FQ 产生的应变能,,N (x) 只产生轴向线位移,M t(x) 只产生扭转角,12.1 应变能与余能,8,对于dx 微段, N(x) , Mt(x) , M(x) 均为外力。略去高阶微量后,dx段的应变能为,杆的应变能为,12.1 应变能与余能,9,因为是弹性体,所以应变能在数值上仍等于外力功,即 ,但必须注意 以及 的非线性关系,不能再用线弹性体的公式计算外力功。,(1) 轴向拉伸与压缩,2. 非线性弹性体,应变能为,应变能密度为,12.1 应变能与余能,10, 以上两式中,分别是以D和e 为自变量, , 。所以 为位移状态的函数。, 因为 , 为非线性关系,上两式积分后得不 到1/2的系数,只能根据 或 的函数关系进行积分。,应变能密度,式中, 为扭转力偶矩, 为扭转角, 为扭转切应力, 为 切应变。,注意:,(2) 扭转,应变能,12.1 应变能与余能,11,式中, 为外力偶矩, 为弯曲转角, 为正应力, 为线应变。,应变能密度,应变能和应变能密度之间的关系为,式中,V 为体积。,(3) 梁,应变能,12.1 应变能与余能,12,二、余能,图 a为非线性体弹性体的受拉杆,其P D和se关系如图b,c 所示。,(1)余功的定义为,12.1 应变能与余能,13,其大小为曲面OP1a的面积如图d所示。Wc 和外力功W 具有相同的量纲,且Wc 为矩形OP1aD1 的面积与曲面OaD1 的面积(W)之差(图d),故称Wc 为余功。Wc只有几何图形上的意义,无物理概念,即没有什么力作的功为Wc 。,12.1 应变能与余能,14,由上述,D= f (P ),e =f (s )。所以Vc= f (P ) 为受力状态的函数。,(3)线弹性体(图e),U和 Uc 数值相等,但概念和计算方法不同,即 U= f (D) , Uc = f (P )。,(2)余能,12.1 应变能与余能,15,B,D,例1 已知两杆的长度均为l、横截面面积均为A、材料单轴拉伸时的 -曲线如图所示。 求:荷载 P1作用下的余能 Uc,12.1 应变能与余能,16,B,D,1,P,解:本题已知材料应力应变间的关系,故先求单位体积的余能。,12.1 应变能与余能,17,由于轴向拉伸杆内各点的应力状态相同,因此,B,D,1,P,12.1 应变能与余能,18,12.2 卡氏定理,图示梁的材料为非线性弹性体,Pi 为广义力,di为广义位移。各力同时作用在梁上,并按同一比例由零逐渐增加到最终值(简单加载)。,各力在其相应的位移上做功,并注意到材料为非线性弹性体,梁的应变能为,为位移状态函数。,1. 卡氏第一定理,19,假设与第 i个荷载Pi相应的位移di有一微小位移增量ddi, 而与其余荷载相应的位移,以及各荷载均保持不变。外力功和 应变能的增量分别为,( ddi不是由Pi产生的, Pi ddi为常力做的功 ),(a),(b),式中, 为应变能对位移 的变化率。,12.2 卡氏定理,20,上式为卡氏第一定理。它说明,弹性结构的应变能,对 于结构上与某一荷载相应的位移之变化率,等于该荷载的值。以上推导中并没有涉及到梁的具体性质,故卡氏第一定理适用于一切受力状态的弹性体。对于线弹性体也必须把U写成给定位移的函数形式。,令,12.2 卡氏定理,则,21,2. 卡氏第二定理,图示为非线性弹性杆,Pi为广义力,di为广义位移。各力按简单加载方式作用在梁上。,梁的余能为,表明,(1) 余能定理,12.2 卡氏定理,22,令,上式称为余能定理。可用于求解非线性弹性结构与Pi相应的位移。,设第 i个力Pi有一个增量dPi,其余各力均保持不变,各位移均不变。余功和余能的改变量分别是,12.2 卡氏定理,23,(2) 卡氏第一定理和余能定理的比较,didi+ddi,其他位移均不变,所有的力均不变。,PiPi+dPi,其他力均不变,所有的位移均不变。,12.2 卡氏定理,24,续表,(平衡方程),(变形的几何关系),12.2 卡氏定理,25,(3) 卡氏第二定理,当结构为线弹性体时,由于力P和位移d成正比,Uc在数值上等于应变能U(如图)。若把 用力表示,即,余能定理可以写成,上式称为卡氏第二定理,它是余能定理在线弹性情况下的特殊情况。仅适用于线弹性体,它将是研究的重点。,12.2 卡氏定理,26,它表明,线弹性结构的应变能,对于作用其上的某一荷载的变化率,等于与该荷载相应的位移。,注意:,组合变形(不计剪力的影响)时,也可以写成,用该式计算时,可减少计算工作量。,12.2 卡氏定理,27,例2 图a所示为一等截面开口圆环,弯曲刚度为EI,材料为线弹性。用卡氏第二定理求圆环开口处的张开量d。不计剪力和轴力的影响。,12.2 卡氏定理,28,圆环开口处的张量就是和两个F力相对应的相对线位移,即,(),用 角表示圆环横截面的位置,并规定使圆环内侧受拉时弯矩为正,则弯矩方程及其对P 的偏导数分别为,解:,,,12.2 卡氏定理,29,结果为正,表示广义位移方向和广义力的指向一致。,利用对称性,由卡氏第二定理,得,12.2 卡氏定理,30,例3 三杆的材料相同,s = Ke1/n( n 1) ,横截面面积均为A,1, 2两杆长度为 l。用余能定理求各杆的轴力。,12.2 卡氏定理,31,解:以铰链 D 的支反力X 为多余未知力,基本静定系如图b 所示,F,X 看作基本静定系上独立的外力,,所以 Uc = Uc (P,X ) (不能含有其它未知力),因为铰链 D 处沿铅垂方向的位移为零,应有,由该式求出X 后,再利用平衡方程求各杆的轴力。,12.2 卡氏定理,32,(1),(轴力均用P和 X 表示),由平衡方程得各杆的轴力分别为,各杆的应力分别为,(2),(3),由 得,12.2 卡氏定理,33,结构的余能为,(4),三杆的余能密度分别为,12.2 卡氏定理,34,(4)式包含了平衡方程和物理方程,而 ,表示变形的几何关系。,由 ,得,将X 值代入(1),得,以力为基本未知量解超静定问题的方法,称为力法。,12.2 卡氏定理,35,例4 刚架各杆的弯曲刚度均为EI,不计剪力和轴力对位移的影响,用卡氏第二定理求支反力。,12.2 卡氏定理,36,解:该题为一次超静定。以铰链C的铅垂支反力X 为多 余未知力,基本静定系如图b 所示。由于 ,但是在 中,出现 (U也将出现 ),必须把,用 q , X 表示。,由 ,得,12.2 卡氏定理,37,CB, AB段的弯矩方程及其对X 的偏导数分别为,,,由 ,得,12.2 卡氏定理,38,解得 ()和图示方向相反。,(),(),(),由平衡条件得,12.2 卡氏定理,39,例5 半圆环的弯曲刚度为EI,不计剪力和轴力对位移的影响,用卡氏第二定理求对称截面上的内力。,12.2 卡氏定理,40,解:沿半圆环的对称截面处截开,取两个1/4圆环为基本静定系(图b),多余未知力为轴力X1, 弯矩X2, 剪力X3。该题为三次超静定。,(a),但由于结构与荷载均是对称的,内力也应该是对称的,但X3是反对称的,故X30,问题简化为二次超静定。半圆环的应变能只能为P,X1,X2的函数,即,12.2 卡氏定理,41,与X1,X2 相应的位移条件分别为两截面的相对线位移和相对角位移为零,即,(b),弯矩方程及其对X1,X2的偏导数分别为,12.2 卡氏定理,42,注意到基本静定系为两个1/4圆环,(b)式成为,(d),(e),将 (c) 式代入 (d) 和 (e) 式,可解得,12.2 卡氏定理,43,12.3 最小势能原理,1.势能,取结构在未受力时的状态作为参考状态,势能为,U拉杆变形过程中所积蓄的应变能;,拉杆受力后的变形。,势能的一般表达式:,这一表达式适用于任何弹性结构, 为广义力, 为相应的广义位移。,44,2.最小势能原理,当任一位移有一个微小增量时,忽略高阶微量,势能的改变量为,由卡氏第一定理 得,,上式是表示结构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且适用于一切弹性结构。,驻值原理,12.3 最小势能原理,45,结构平衡形态的稳定性可由下述规则判断:,取最小值,稳定的平衡;,取最大值,中稳定的平衡;,取恒定值,中性的或临界的平衡。,对于稳定平衡的弹性结构,,最小势能原理,等价于平衡条件,适用于一切弹性结构。,12.3 最小势能原理,46,12.3 最小势能原理,例6 如图所示超静定杆系中,三杆材料相同且横截面面积均为A,材料为线弹性,弹性模量为E,试求各杆应力。,解:由于对称性,E点只有铅垂位移,设为D。,3杆的应变为,其比能为,3杆的应变能为,47,12.3 最小势能原理,1、2杆的应变为,其比能为,其应变能为,该杆系结构的总应变能为,48,结构的势能为,由最小势能原理,三杆应力分别为,12.3 最小势能原理,49,12.4 瑞利-里兹法,瑞利-里兹法主要思路:,(1)用假设的变形形状近似表示变形的真实形状;,(2)用形状函数表示假设的变形形状,形状函数含有一个或多个不定的位移参数;,(3)将势能表示成上述位移参数的函数;,(4)根据势能驻值原理,令势能对每一位移参数的偏导数为零,得到一组以未知的位移参数表示的联立方程组;,(5)求解方程组,得出各个位移参数,所假设的变形形状即可得到;,(6)求出内力。,50,例7 试确定如图所示阶梯状梁中央处挠度的近似值。,解:取形状函数为,由边界条件:,于是,由对称性条件:,12.4 瑞利-里兹法,51,全梁的弯曲应变能为,将 代入:,该梁总势能为,12.4 瑞利-里兹法,52,应用最小势能原理,得,求得,12.4 瑞利-里兹法,53,例8 试用瑞利-里兹法计算如图所示两端简支阶梯状压杆的临界压力。已知材料的弹性模量为E。,解:在临界压力Pcr作用下,压杆可在微弯状态下维持中性平衡或临界平衡。根据边界条件,可用下式的单参数函数作为其挠曲线近似方程,为杆中点的挠度。,由边界条件:,由对称性条件:,12.4 瑞利-里兹法,54,由于杆的微弯,在其上端有竖向位移 。 为了求 ,在挠曲线上取一微段ds,它与 其在x轴上投影dx之差为,又,12.4 瑞利-里兹法,55,从而荷载所做的功为,压杆的应变能为,12.4 瑞利-里兹法,56,压杆的总势能为,压杆在临界压力作用下,处于中性平衡状态,由势能驻值原理有,解得,12.4 瑞利-里兹法,57,小结,1. 卡氏第一定理、最小势能原理(势能驻值原理)从原理上讲代表结构的静力学平衡条件,卡氏第一定理要求将应变能表示成位移的函数,最小势能原理(势能驻值原理)要求将势能中的应变能表示成位移的函数,而总势能则表示成为位移和荷载的函数。该两原理适用于一切弹性结构(在线弹性和非线弹性结构中应变能的计算不同)。瑞利-里兹法则是应用最小势能原理的近似方法。,58,2.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