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的系统脉络.ppt_第1页
金融理论的系统脉络.ppt_第2页
金融理论的系统脉络.ppt_第3页
金融理论的系统脉络.ppt_第4页
金融理论的系统脉络.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货币与汇率理论,专题一:货币与汇率理论,金融理论的系统脉络,货币 性质,货币 供给,货币 作用,价格革命 (16-17世纪),新式银行出现(1706),出现货币与货币制度,19世纪中叶的工业危机,银行券流通 中央银行建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纯粹信用货币制度,货币 起源,货币 职能,货币 价值,货币 需求,交换说,金属观,名目观,生产的货币理论,促进论,促退论,中性论,新古典综合派,合理预期学派,货币学派,哈耶克,剑桥方程式,现代货币数量说,资产组合选择,流动性偏好理论,费雪方程式,失踪货币,超额货币,19世纪,18世纪,16世纪,史前 -中世纪,重商主义,票券说,现代名目论,国定货 币论,货币数量论,古典货币数量论,信用创造论,管理通货论,单一规则论,价值尺度,贮藏手段,法定货币说,内生货币供给理论,非中性思想,贸易刺激说,中性思想,双重起源说,交换媒介,世代交叠模型,王权说,协定论,创造说,演进说,信息搜寻说,交易成本说,物价决定说,交易量决定说,交换发展说,商品观,一般等价物论,计算货币说,积累财富,媒介交换,五大职能说,单一职能说,双重职能说,债务观,资产观,通货观,流动性观,媒介功能说,资产功能说,计价尺度说,政策功能说,特权体现说,本体价值说,劳动价值说,交换价值说,发行量 决定说,货币数 量说,时间价值说,效用价值说,流动性说,促进交易说,节约成本说,稳定价格论,累计过程学说,决定价格论,货币幻觉,平(立)方根公式,七动机说,弗莱堡学派理论,私铸说,公铸说,复杂货币乘数论,财富保存说,交换需要说,货币必要量研究,金本位制崩溃,哈恩难题,统一发行论,外生货币供给理论,结构模型,不均衡货币与缓冲存量模型,简单货币乘数论,外在货币,内在货币,购买力平价理论,现代利率平价理论,汇兑心里说,国际借贷说,塞拉蒙卡学派,20世纪,19世纪,16世纪,古代,英格兰银行暂停兑换黄金(1797),布雷顿森林体系,贵金属本位,重商主义思想,均衡汇率理论,一战,16-17世纪 价格革命,金块论争,金块 论者,反金块论者,克里斯蒂尔尼 (瑞典),古典利率平价理论,沃尔塞 洛茨,成本平价理论,汇兑平衡率思想 (马林斯),米塞尔顿 萨拉 托马斯孟,基本要素均衡 汇率理论,行为均衡汇率理论,自然均衡汇率理论,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牙买加协议体系,公共评价理论,大卫休谟,欧洲美元市场 出现,布雷顿森林 体系建立,专题一:货币理论,专题二:信用与利率理论,专题二:信用与利率理论,利率 管理,利率 作用,新式银行出现(1706),出现货币与货币制度,银行券流通 中央银行建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利率 定义,利率 决定,20世纪,21世纪,19世纪,18世纪,16世纪,史前-中世纪,是非论,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当代各经济学派,自然利率说,非正义论,合理论,地租派生论,风险补偿论,所有权体现论,节欲论,时差论,放弃流动性偏好报酬论,贷者决定论,需求决定论,货币供求论,资本供求论,IS-LM模型,CC-BB模型,CC-LM模型,开放型小国理论决定理论,非均衡利率论,边际生产力论,借贷调节论,杠杆作用论,收益资本化说,微观调节说,周期调节论,宏观调节论,宏微观纽带论,中介指标说,决定行为说,实际利率论,利率政策无效说,金融深化论,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预期理论,流动性升水理论,纯预期理论,流动性论,偏好习惯论,等待论,平均利润率 决定论,一般均衡利率论,水平决定,结构决定,局部均衡利率论,股市行市说,资产定价论,货币需求互动论,利率政策有效说,法定上限论,自由浮动论,央行调控论,剩余价值论,利率风险管理,有效持续期和凸度模型,利差决定汇率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MM-BB-FF模型,利率调控论,市场决定论,风险溢价说,可贷资金 理论,管理 制度,形式,价格革命 (16-17世纪),新式银行出现(1706),出现货币与货币制度,19世纪中叶的工业危机,银行券流通 中央银行建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纯粹信用货币制度,产生 与 性质,作用,20世纪,21世纪,19世纪,18世纪,16世纪,史前-中世纪,金本位制崩溃,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当代各经济学派,反高利贷,利率管理,规制说,信用媒介说,信用创造说,资本使用价值说,资本权益说,互利说,商业信用理论,国际信用理论,国家信用理论,公债有用论,公债有害论,双重作用说,信用波动论,企业信用理论,消费信用理论,征信管理论,契约论,委托代理理论,银行信用理论,信用风险管理,信用利用可能性说,信贷配给理论,信用扩张论,银行信用媒介理论,自然主义,创造资本说,信用调节论,债务危机论,扩张边界论,信用危机论,信用传导论,风险定价论,虚拟金融说,信用资本说,资本转移论,节约资本说,真实票据论,信用证券化,信用非中介化,货币分配不均论,信用本质观,生产利润功能,跨期平滑说,风险配置说,货币购买力,财富使用权,信用券管理,监控模型,信用信息化,自发调节,在险价值模型,神经网络模型,博弈论,信息对称说,古希腊奴隶制时期,西欧封建制时期,柏拉图的信用说,奥列兹姆的信用说,孟的信用说,阿奎那的信用说,古典学派的信用利息说,配第,洛克,诺思,马西,休谟,李嘉图,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斯密,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西尼尔的“节约论”,庞巴维克的“时差论”,古典利息理论,19世纪初期-19世纪70年代,通货主义的信用利息说(奥维尔斯顿等),银行主义的信用利息说(图克等),通货与银行论争,马克思的信用利息理论,巴本,首次提出实物资本论,利息是资本的租金,与地租相似。(贸易论,1690),信用理论,利息理论,劳的信用说,麦克劳德,信用说,利率说,韩,信用说,利率说,霍曲莱的信用说,布阿尔吉尔,信用说,奎奈,信用说,利息说,杜尔阁,信用说,利息说,西斯蒙第,信用说,利息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学派,杰文斯和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利率理论,费雪的时间偏好与投资机会说,马歇尔的等待与资本收益说,凯恩斯的利息理论,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古典综合派的利息理论,希克斯的流动性升水理论,IS-LM模型分析框架(希克斯、汉森),莫迪利安尼的市场分割理论,“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新剑桥派的利息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罗宾逊、卡尔多等),罗宾逊的利率与汇率关系理论,瑞典学派的利率理论(缪尔达尔、林达尔、林德贝克等),货币主义学派的利息理论(弗里德曼、卡甘、帕金等),弗里德曼论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利息理论(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信贷配给理论(曼昆、斯蒂格利茨等),CC-LM模型分析框架(伯南克、布拉德),穆勒的信用说,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17世纪中期以前,亚里士多德的信用说,桑顿的信用券说,萨伊“三位一体”理论中的利率思想,戈申指出不同国家货币的利差对汇率的决定有重要作用(1831),魏克塞尔的利率说,熊彼特的信用说,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发展中国家的利率自由化问题,布朗森论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法波齐有效持续期和凸度模型,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帕廷金CC-BB利率分析法,信用的利用可能性理论(罗沙、卡莱肯等),麦考莱的利率风险管理论,艾因齐格的动态利率评价说,麦金农,肖,约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农业信用的记录。,前449年,古罗马公布十二铜表法,规定放债最高年利率为8.33%,西方信用与利率理论的发展脉络,古希腊奴隶制时期,西欧封建制时期,柏拉图的信用说,奥列兹姆的信用说,孟的信用说,阿奎那的信用说,古典学派的信用利息说,配第,洛克,诺思,马西,休谟,李嘉图,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斯密,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信用说,利息说,西尼尔的“节约论”,庞巴维克的“时差论”,古典利息理论,19世纪初期-19世纪70年代,通货主义的信用利息说(奥维尔斯顿等),银行主义的信用利息说(图克等),通货与银行论争,马克思的信用利息理论,巴本,首次提出实物资本论,利息是资本的租金,与地租相似。(贸易论,1690),信用理论,利息理论,劳的信用说,麦克劳德,信用说,利率说,韩,信用说,利率说,霍曲莱的信用说,布阿尔吉尔,信用说,奎奈,信用说,利息说,杜尔阁,信用说,利息说,西斯蒙第,信用说,利息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学派,杰文斯和克拉克的 边际生产力利率理论,费雪的时间偏好与 投资机会说,马歇尔的等待与资本收益说,穆勒的信用说,17世纪中期-19世纪初期,17世纪中期以前,亚里士多德的信用说,桑顿的信用券说(18世纪末),萨伊“三位一体”理论的利率思想,戈申指出不同国家货币的利差对汇率的决定有重要作用(1831),魏克塞尔的利率说,熊彼特的信用说,约前3000年左右,苏美尔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有农业信用的记录。,前449年,古罗马公布十二铜表法,规定放债最高年利率为8.33%,信用媒介说,信用创造说,西方信用与利率理论的发展脉络(20世纪30年代前),凯恩斯的利息理论,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剑桥派的利息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罗宾逊、卡尔多等),罗宾逊的利率与汇率关系理论,瑞典学派的利率理论(缪尔达尔、林达尔、林德贝克等),货币主义学派的利息理论(弗里德曼、卡甘、帕金等),弗里德曼论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利息理论(卢卡斯、萨金特、华莱士等),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信贷配给理论(曼昆、斯蒂格利茨等),CC-LM模型分析框架(伯南克、布拉德),新古典综合派的利息理论,希克斯的流动性升水理论,IS-LM模型分析框架(希克斯、汉森),莫迪利安尼的市场分割理论,“平方根定律”鲍莫尔模型,“立方根定律”惠伦模型,托宾的资产组合理论,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后至今,发展中国家的利率自由化问题(1973),布朗森论利率与汇率关系(1975),法波齐有效持续期和凸度模型(1986),蒙代尔-弗莱明模型(1963),帕廷金CC-BB利率分析法(1965),信用的利用可能性理论(罗沙、卡莱肯等)(20世纪50年代),麦考莱的利率风险管理论(1938),艾因齐格的动态利率评价说(20世纪50年代),麦金农,肖,利率的风险管理,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戈申指出不同国家货币的利差对汇率的决定有重要作用(1831),西方信用与利率理论的发展脉络(20世纪30年代后),先秦时期(前221年前) 新石器时代末期信用产生 夏朝出现以贝为货币 春秋时期“贷粟”盛行 春秋战国时期高利贷开始流行,周礼、孟子和管子中的官营借贷和高利贷理论,单旗“子母相权”理论,秦汉时期(前221-220年) 秦朝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规定 西汉初年长安形成放贷市场 东汉中后期早期国债出现,西汉晁错论“倍称之息”,西汉司马迁论高利贷合法,新朝王莽“五均赊贷”利息理论,东汉桓谭“抑放钱”理论,东汉太平经论反高利贷,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 信用机构开始产生 出现代行存放款业务的寺院质库,佛家的“无尽财”利息思想,隋唐五代时期(581-960年) 隋朝出现“公廨钱” 唐朝出现“汇兑”业务 唐朝“飞钱”、“便换”,唐朝“禁贮钱”理论,唐朝官营汇兑理论,两宋时期(960-1279年) 商业信用长足发展 北宋民间私以交子为市,关于官营借贷的争论,辽夏金时期(907-1234年) 信用利息制度形成并缓慢发展,元朝(1271-1368年) 元初开设解典库,明朝(13681644年) 明末户部“汇兑”奖励 “会票”出现,吕坤论高利贷杀人,宋应星论高利贷酿乱,艾南英论高利贷和当铺,清朝(1644-1911年) 以消费信贷为主 清道光三年雷履泰创建日升昌票号,严复的利息论,国债理论(马建忠、梁启超等),南京政府前十年 (19281937年) 1930年成立邮政储金汇业总局 1937年四联总处成立,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年) 废除比期存放制度 1937年设立“四联总处”,南京政府终结时期 (19451949年) 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 货币实现统一,宋子文的银行信用思想,毛泽东反高利贷的思想,新中国建立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 初步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和独立统一的人民币制度 1953-1957年间及时调整利率水平,“一五”计划建设时期(19531956年) 1952年建立纵向型国家银行信贷管理体制 1953年取消商业信用集中国家信用 1953年建立统一的利率管理体制,“大跃进”及调整时期(19581965年) 集中于对信贷利率管理的调整和治理 1962年银行工作“六条”颁布,“文革”时期(19661976年) 银行信用遭到严重破坏 1972年对混乱的金融状态展开治理,拨乱反正时期(19761979年) 对信贷管理制度进行整顿 开展农村信贷业务,金融业发展的新时期 (20世纪80年代至今)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92年底准备进行有步骤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西汉管子论反高利贷,王安石派,司马光派,关于高利贷的争论,中国信用与利率理论的发展脉络,专题三:金融中介理论,专题三:金融中介理论,专题三:金融中介理论,专题四:金融市场理论,专题一:货币理论,专题四:金融市场理论,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资产组合理论,资本结构理论,资产定价理论,有效市场理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金融泡沫理论,初步认识阶段,尚无系统化、理论化,开创性贡献:Markowitz 均值方差组合模型(1952),Sharpe的单指数模型及CAPM(1963),Mao的线性规划模型(1970),Jacob的限制资产分散模型(1974),Konno的均值方差偏态组合模型 (1990),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195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Sharpe等,1964),CAPM扩展(Merton等,1973),套利定价理论APT(Ross,1976),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M(Statman,1994),净收益理论 净营业收益理论 传统折中理论(Durand,1952),MM理论(Modigliani&Mill等,1958),修正的MM理论(Modigliani&Mill等,1963),权衡理论(Robichek,1967等),代理成本理论(Jensen,1976等),信号传递理论(Ross,1977等),优序融资理论(Myers,1984等),控制权理论(Harris,1988等),产品/要素市场理论(Titman,1984等),起源: Demsetz(1968)交易成本,存货模型阶段(Garman,1976等),信息模型阶段(Bagehot,1971;Kyle,1985等),看法差异模型阶段,Fama(1965)首次提出“市场效率”和“效率市场”,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Niederhoffer等,1968),分形市场假说(Mandelbrot等,1975),行为金融理论(Kahnerman等,1979),以对历史泡沫事件定性描述和分析为主(Holy,1687;Goldsmith,1968等),以理性预期理论为基础,通过数理分析建立理性泡沫模型(Blanchard等,1982),利用动态和非线性理论对金融泡沫进行更为深入和更一般的研究(Peters,1999等),1213世纪香槟集市 1445年里昂集市开始 16201623年郁金香狂热 1719年南海泡沫 1719年密西西比泡沫 1720年英格兰泡沫法出台,1929年纽约股票市场崩溃 1933年美国证券法案出台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案出台,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 1939年美国信托契约法案出台 1940年美国投资公司法案和投资顾问法案出台 1949年美国出现对冲基金 20世纪50年代伦敦欧洲美元市场形成,1968年新加坡建立亚洲货币市场 20世纪70年代金融衍生工具得到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投资基金迅猛发展 1986年伦敦实行金融市场自由化 1986年东京境外金融市场成立 1987年黑色星期一,纽约股市大崩溃,1990年日本泡沫 20世纪早期信用违约互换(CDS)出现 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因证券投机破产 1997年现代信用违约互换(CDS)出现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西方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定价理论,市场微观结构理论,有效市场理论,金融泡沫理论,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西方金融市场理论的发展脉络,资本结构理论,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初步认识阶段,尚无系统化、理论化,开创性贡献:Markowitz 均值方差组合模型(1952,1959),Sharpe的单指数模型及CAPM(1963),Mao的线性规划模型(1970),Jacob的限制资产分散模型(1974),Konno的均值方差偏态组合模型 (1990),资产组合理论的发展脉络,理论基础,Markowitz的资产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1964年,Sharpe、Lintnet、Mossin,CAPM扩展,跨期 资本资产 定价模型 ICAPM,以消费 为基础的 资本资产定价 理论CCAPM,1973(Merton),1979(Lucas、Breeden),套利定价理论APT,1976年,行为资产定价理论BAPM,Statman、Shefrin,1994年,期权定价公式B-S,1973年,Black、Sholes,Ross,传统资产定价理论,现代资产定价理论,1952年,资产定价理论的发展脉络,净收益理论 净营业收益理论 传统折中理论(Durand,1952),MM理论(Modigliani&Miller,1958),修正的MM理论(Modigliani&Miller,1963),Miller模型(Miller,1977),Baxter(1967) 破产成本学派,权衡理论(Robichek、Myers、Scott等),新资本结构理论,代理成本理论,Jensen&Meckling(1976) 代理成本模型,Grossman&Hart(1982) 债务担保模型,Harris&Raviv(1990) 债务缓和模型,Diamond&Shleifer(1989) 声誉模型,信号传递理论,Ross(1977)负债比例信号模型,Leland和Pyle(1977)内部人持股比率信号模型,优序融资理论(Myers&Majluf,1984),控制权理论,Harris&Raviv(1988)模型,Stulz(1988)模型,Aghion&Bolton(1992)模型,Hart(1995)模型,产品/要素市场理论,Brander&Lewis(1986)模型,Brander&Lewis(1986)模型,Maksimovic(1988)模型,Titman(1984)最佳清算决策,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脉络,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证,放宽了MM理论完全信息外的各种假定,更加现实,起源: Demsetz(1968)的交易成本,存货模型阶段,理论发展: Garman(1976),Stoll(1978)等,实证研究: Lyons(1995),Manaster-Mann(1996)等,信息模型阶段,起点:Bagehot(1971),序贯交易模型:Glosten-Milgrom(1985),批量交易模型:Kyle(1985),看法差异模型阶段,20世纪60-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20世纪90年代,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脉络,Demsetz后,研究焦点开始集中于做市商报价行为,并形成基于存货模型和信息模型。,市场有效性的早期研究,分形市场假说,有效市场假说的形成与发展,Fama(1965)首次提出“市场效率”和“效率市场”,有效市场假说的检验,半强式有效市场(Ball & Brown,1968等),强式有效市场( Friend、Brown、Herman & Vickers,1962等),弱式有效市场( Niederhoffer&Osborne,1966等),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挑战,起源:“投机理论”(Bachelier,1900),分形的提出(Mandelbrot,1975),分形市场假说的提出(Peters,1991),行为金融理论,早期阶段:Mackey(1841),Le bon(1896),心理学行为金融阶段: Kahnerman&Tversky(1979),金融学行为金融阶段:Thaler(1981),Shiller(1987),期望理论(Kahnerman&Tversky,1979),行为资产定价理论(Statman&Shefrin,1994),行为组合理论(Statman&Shefrin,2000),噪声交易理论(Fischer,1986;Black,1986等),过度反应和反应不足理论(Thaler&Bondt,1985),投资行为模型,BSV模型(1998)和DHS模型(1998),羊群效应模型(1992)和HS模型(1999),实证检验(Banz,1981等),市场有效性假说,20世纪60-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20世纪90年代,市场有效性理论的发展脉络,该理论充分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作用,对原理性框架下的现代金融市场理论进行反思和质疑。,针对有效市场假说的缺陷,该假说利用流动性和投资起点解释有效市场假说无法解释的市场现象。,理性预期学派 布兰查德和沃森(Blanchard&Wetson,1982) 哈密尔顿和魏特曼(Hamilton&Whiteman,1985) 萨金特和瓦尔拉斯(Sargent&Wallace,1987) 弗卢德(Flood,1994) 泰勒尔(Tirole,1982,1985),奥布斯特菲尔德和罗戈夫(Obstfeld&Rogoff,1983,1986)及韦尔(Weil,1987,1989) 布莱克(Black,1986),德朗(De Long etal.,1990),金融噪声交易理论 宾斯瓦格(Binswanger) 圣托尼(Santoni,1987),彼得斯(Peters,1999) 瓦加(Vaga,1991) 奥斯本(Osborne)和法玛(Fama) 芒德勃罗(Mandelbrot) 加尔布雷斯(Galbraith) 金德尔伯格(Kindleberger),伯洛德尔(Braudel) 霍利(Holy,1687) 维佳(Vega,1688)困惑之惑 马凯(Markey,1841),马克思(Marx)资本论第三卷 戈登史密斯(Goldsmith)金融相关比率(FIR),典型事件 “郁金香狂潮”(1636),“南海泡沫”(1719-1720),“密西西比股债”(1719-1720), “英国铁路狂热”(1846-1847), “美国股市大恐慌”(1929),评论 尚无形成系统的金融泡沫理论。 主要贡献在于发现金融领域中广泛存在的不确定性、信息与风险问题、大众投机心理的狂热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偏离等金融泡沫相关的现象。 对这类现象进行大量描述和定性分析,为下阶段的数理模型打下基础。,三木谷良一(1998) 宫崎义一(2000) 奥村洋彦(2000) 野口悠纪雄(2005),评论 借助数学和理性预期理论的发展,运用模型对金融泡沫运行机制进行研究。 较规范地剖析了理性泡沫形成和运行的 基本原理。,评论 以分形与混沌理论为代表的非线性理论对金融市场的研究标志着金融泡沫理论进入新阶段。 尚未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典型事件 “日本泡沫”(1990), “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墨西哥、俄罗斯、中国台湾金融泡沫,泡沫检验: 希勒(Shiler, 1981)及 勒鲁瓦和波特(Leroy&Porter, 1981) 弗卢德和嘉伯 (Flood&Garber, 1980),典型事件 “美国股市大崩溃” (1987),20世纪80年代以前:以对历史上的泡沫事件进行定性描述和分析为主,20世纪80年代中期:主要以理性预期理论为 基础,通过数理分析建立理性泡沫模型,20世纪80年代后:利用动态和非线性理论 对金融泡沫进行更为深入和更一般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前-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金融泡沫理论的发展脉络,17世纪中期以前,17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20世纪初期-20世纪5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专题五: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专题五:国际金融与金融全球化,事件,主 要 研 究 的 问 题,理论 基础,1944年,1914年,1870年,早期,1976年,国际收支,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内外均衡,英国金币本位制度率先确立,一战爆发,金币本位制告终,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与牙买加体系建立,年代,汇率,贸易差额论 价格调节论,限制(重商) 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古典),国际借贷说,未形成,从限制流动到价格调节,未形成系统理论,价格利率调节论,利率分析模型,吸收分析法 货币分析法,金币本位制,弹性分析法,前布雷顿森林体系,购买力平价说 利率平价理论 汇兑心理说,结构分析法 ISLMBP模型,短期流动理论,流量理论、组合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风险防范 危机分析,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米德冲突,丁伯根法则,斯旺模型,MF模型,MFD模型 三代金融危机理论,重商主义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 新干预主义 新开放宏观经济学,铸币平价说,专题六: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专题六: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专题七:金融总量与内外均衡,专题七:金融总量与内外均衡,均衡,总量,价格革命 (16-17世纪),新式银行出现(1706),出现货币与货币制度,19世纪中叶的工业危机,银行券流通 中央银行建立,1929-1933年经济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纯粹信用货币制度,20世纪,21世纪,19世纪,18世纪,16世纪,史前-中世纪,金本位制崩溃,重商主义,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当代各经济学派,金属观,名目观,非金块主义,金块主义,通货学派,银行学派,交易媒介说,价值贮藏说,先验法,实证法,流动性观,新货币 经济学,传统货币数量论,维克赛尔的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