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ppt_第1页
基金行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ppt_第2页
基金行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ppt_第3页
基金行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ppt_第4页
基金行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河基金研究中心 基金行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2011-9-8,正商传播集团 基金事业中心,目录,一、国际基金行业发展状况从国际视角看中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 (一)全球基金市场概况 (二)美国基金市场概况 (三)美国基金市场发展趋势 二、中国基金业新特点 (一)循序渐进规范创新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 (二)持续创新推动基金公司盈利模式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趋势 三、国内基金行业从业人员分析 (一)基金公司投研人员一般状况 (二)基金公司业务岗位分布 四、“公募”业务我国股票方向基金投资管理特征分析 (一)股票投资方向基金具有较大同质性 (二)股票投资方向基金换手率明显提高 (三)基金经理流动频繁 (四)业绩基准失调,存风格漂移的潜在风险 (五)建议:健全基金经理考核机制 五、“非公募”业务我国基金企业年金的情况分析 (一)企业年金业务蕴含巨大市场潜力 (二)来自行业外的因素成为基金业年金业务初期表现低于预期的主因 (三)来自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年金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 (四)监管资源不足,监管框架在探索中 (五)现有规则及市场的现实情况为基金公司运作年金带来困惑 (六)上述外因使得基金公司对企业年金的态度冷热不均 (七)年金业务依然具有战略意义,从国际视角看 中国目前所处发展阶段,第一部分 国际基金行业发展状况,(一)全球基金市场概况,数据来源:ICI,2010,图表1全球及各地区基金业发展规模变化,2004年至2010年,全球基金市场普遍进入了爆发式的增长阶段,全球基金市场规模增长了131%。 2010年底,全球投资基金资产达到24.7万亿美元,美国和欧洲为世界最大的两个基金市场,两者分别占有全球基金市场48%和32%的份额,13%分散在非洲以及亚太地区,7%则由美国以外的美洲市场所有。 在全球基金资产总额中,股票基金仍然占据着最大的比重,截至2010年年底,股票基金资产总额占全球资产总额的比重达到48%,货币市场基金占份额为24%,债券基金所占份额为22%,混合基金占比则为6%。,(二)美国基金市场概况,在美国,投资基金和信托基金发起人中有60%经营着将近一半的投资管理公司资产,投资管理公司是个体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投资全世界股票、债券以及货币市场的重要渠道。 这些投资管理公司持有美国主要上市公司股票的25%,主要免税债券的32%,是美国免税债券的第二大持有人,在美国市政债券市场上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随着美国股市及海外其他市场的走强,美国投资管理公司资产大幅度增加。2010年年底,在册资产管理公司经营共同基金共持有11.8万亿美元,占全部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的90%。,(二)美国基金市场概况,美国基金市场的进入壁垒较低,大批投资公司的进入激发了基金发起人之间的竞争,导致基金管理公司资产长期保持在较低的集中度。截至到2010年底,美国有共同基金(包含FOF)7581只,封闭式基金624只,ETF基金923只。由于市场上各只基金之间的合并或清算, 2001年开始,投资管理公司数量大幅减少,不过从这最近两年的情况来看,随着新基金的不断补充发行,美国基金数量总体上维持一个基本稳定的水平。 从共同基金来看,2010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市场经营资产总额达到11.8万亿美元,占全世界共同基金资产总额24.7万亿美元的48%,是世界最大的共同基金市场。2010年,股票基金占比达到48%,其中主要投资于美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基金占总行业资产的35%;投资于国外上市公司的股票基金占总行业资产的13%。此外,货币市场基金占比为24%,债券基金为22%,混合基金为6%。,(二)美国基金市场概况,1、股票型基金 1998年以来,除由于2002年股票市场大跌,股票基金占共同基金的比例曾下降至42%以外,该比例一直在50%到60%左右波动,占有数量和规模的绝对优势。2007年之后,股票基金相对于前两年扩张速度有所变慢,但仍然保持较大的扩张规模。由于美国股票市场收益有限,国内股票基金现金净流入相对于此前几年有所下降。而同期其他国家股票市场15%以上的总回报指数远高于美国市场5%7.5%的收益水平,受国外市场较高收益的吸引,海外基金扩张规模创纪录的达到3050亿美元。,股票型基金规模及数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ICI,2010,(二)美国基金市场概况,2、混合型基金 2003年至2010年,混合型基金数量略有下降,但规模迅速扩大,资金流入虽然有所放缓,但仍保持历史高位。在过去几年中,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大对混合型FOF基金的投资,由于这种基金主要投资于市场上现有的基金和基金组合,间接地支持了混合基金的发展。,混合型基金规模及数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ICI,2010,(二)美国基金市场概况,3、债券型基金 近十年以来,美国债券型基金规模稳步扩张,但数量却有小幅下滑。债券基金现金流入与债券市场的走势密切相关,2004至2005年,美国中长期利率转入窄幅波动,债券基金回报率从高位开始回落,导致资金从债券基金开始转移。而08年金融危机以来随着避险情绪的回升,以及以生命周期和生活方式为题材的投资基金的普及这些基金中有一部分直接投资于债券基金,间接促进了债券基金的发展。,债券基金规模及数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ICI,2010,(二)美国基金市场概况,4、货币市场基金 2007年美国短期利率上升,货币市场基金收益率上升速度高于同期银行存款上升速度,促使货币市场基金的净现金流出现2001年以来的首次转暖。面向个体投资者的零售式货币市场基金实现净现金流入20亿美元。商业机构、养老基金、市政以及其他机构投资者对货币市场基金新增投资610亿美元,短期利率的提升诱使资金从商业机构活期存款帐户流向货币市场基金。2007年底,美国商业机构持有的短期资产中有19%投向了货币市场基金。然而自08年之后,货币基金规模跌落,至2010年,货币基金总资产规模从峰值的38322.4亿美元,跌至28039.2亿美元。,货币基金规模及数量变化趋势,数据来源:ICI,2010,(三)美国基金市场发展趋势,出于退休养老或现金管理的目的,美国居民有相当部分的资产以共同基金的形式存在,长期以来,共同基金的类型及规模都呈现需求导向型的发展态势。截至2010年底,美国共同基金市场的资产规模达到11.8万亿美元,占全球共同基金资产的比例为48%。 2. 考察共同基金资金流变化趋势,2009年股票型、债券型和混合型基金净现金流入为3900亿美元,而在2008年这一数值为净现金流出2250亿美元,简单来看,金融危机之后,共同基金的资金流主要有如下变化趋势:货币市场基金持续资金净流出;国内股票型基金资金净流出;国外股票型基金投资净流入;债券型基金增长强势。,(三)美国基金市场发展趋势,需求导向型产品不断创新。 经历了大萧条以来的两大熊市,ICI对美国家庭进行的调查发现,不同年龄组承担风险的意愿在90年代末和2000年早期都有下降,投资者资产配置的理念不断加强。需求导向型的基金产品成为了创新方向。这一趋势在美国表现为生命周期基金和生活方式基金的出现,在欧洲是保本产品和结构化产品。除了关注养老需求外,基金产品也越来越关注其他特定目标的需求,例如针对住房和教育目标的需求等。 2、指数创新引领指数基金大发展。 近年来指数基金迅速发展,2009年持有共同基金的家庭中,有27%的比例持有至少1只以上指数型基金,该类基金在2009年的净现金流入为560亿美元,其中有近一半流入了债券指数基金产品。美国指数基金产品创新层出不穷,要归功于创新指数的不断推出,目前指数产品已经衍生到指数期货、指数期权、指数权证等领域。随着商品、外汇、房地产等资产类型指数的出现,指数基金必然迎来更广阔空间。 3、封闭式债基杠杆使用不断创新。 截止至2009年底627只封闭式基金中有59%是股票型基金,基金产品的创新体现在杠杆策略的设计上,而杠杆策略的实现方式主要是发行封闭式基金优先股(Closed-End Fund Preferred Shares)。其设计是基于再融资、竞价市场优先股及构建基金的杠杆化资本结构的目的。,第二部分 中国基金业新特点,洞察自身,(一)循序渐进规范创新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立足实际,循序渐进是基金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从封闭式发展到开放式,由单一的股票型产品发展为股票型固定收益型、混合型等产品并存,以及基金业的对外开放启动海外投资理财业务和基金参与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这些业务的转型和转变都是在社会需要与认知程度,积极市场的行业环境,行业资深发展状况和监管机构的管理能力相协调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十年的经验表明,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的推动行业创新和发展,不保守、不冒进,循序渐进是基金业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是中国基金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广泛借鉴成熟市场经验也是中国基金十年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符合国家统一的对外开放战略安排的原则下,基金业本着开放市场,引进技术,促进竞争,发展自我的原则,积极稳妥实施对外开放,既主动学习海外经验,不排斥外来机构,又立足本土,不照搬照抄,较好的处理了市场开放与自主发展的关系。根据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从2002年开始,先后已有29个国家金融机构参与设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资基金公司在产品开发,风险控制,人才培养,市场营销,与客户服务等方面都为行业带来了新的理念和经验,促进了行业竞争,提升了我国基金行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二)持续创新推动基金公司盈利模式 个性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从目前我国基金业发展情况来看,传统的公募基金业务占基金公司收入的绝大比例,而偏股型产品资产比例则超过了2/3。在基金产品设计中费率趋同较为趋同。管理费率水平来看,偏股型基金集中在1.5%,以开放式基金交易成本费率为例,股票型基金最高费率与最低费率之间差幅最大,也仅为4个百分点,低风险产品的费率结构则更为简单。主要产品设计趋同也使得目前中国基金公司个性化特点尚不明显。,基金主流费率水平,数据来源: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整理,1、 产品结构趋于精细化 针对目前公募基金产品部分产品短缺、存在一定的结构失衡,证监会在2007年及2008年以绿色通道的形式,分别对海外投资QDII基金和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创新封闭式基金等创新产品予以支持和鼓励。通过促进基金产品多层次多元化发展,助力基金公司个性化特点的逐步形成。 受益于监管当局助力推动产品创新,2007年定位于特色结构性保本产品、各具特点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在年内相继推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境外证券投资管理试行办法的颁布和实行后,南方、嘉实等19 家基金公司先后获得QDII 资格,南方全球、上投亚太、华夏全球、嘉时海外等多只基金系以股票投资为主的QDII产品成功募集。 2009年至2010年以来,我国基金行业更是进入“精耕细作”年代。主题基金日益增多、杠杆类基金也“风生水起”,产品设计更加精细,定位更加明确。,2、业务结构趋于多元化 从业务结构来看,也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专户理财、年金业务等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的出台,为基金公司业务多元化提供了依据。基金管理公司向机构客户理财专项理财服务试点已于2008年2月的正式展开,企业年金业务的逐步扩大,基金公司盈利模式多样化在实质上得到了有力的推动。 3、组织结构趋于创新化 推动基金管理公司内部组织制度创新,发挥管理团队的创造力和活力也成为中国基金业正在不断探索的重要发展方向。加大组织制度创新力度,探索新型公司管理模式,建立包括员工持股在内的适合基金行业特点的激励约束机制,制定有效的人才使用和培养战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基金管理行业。引导和支持公司走专业化道路,发展不同风格和特长的专业化公司,研究探索基金公司进行发行上市的试点。 随着新基金法的修订不断深入,预计还将会出现以“基金管理集团”为代表的新的经营模式。届时基金公司集团旗下可以设立多家子公司,如公募业务、特定资产管理、海外投资、销售投顾等,分别负责不同领域的业务。,4、 服务机构趋于专业化 受益于法规体系的完善,基金服务机构专业化趋势也逐渐显示。具有资质的独立第三方研究机构在推动基金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解决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除了对基金公司投研人员、第三方研究机构实施严格的基金从业资格认证以外,为提高基金相关服务专业化水平,目前中国证券业协会拟针对商业银行等主要基金代销渠道工作人员,实施基金销售资格认证。同时,基金销售专业机构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2011年6月21日,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修订稿)。该办法的颁布,讨论最激烈的是关于独立第三方销售机构的相关规定。 结合我国基金费率结构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虽然目前我国基金费率总体水平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当,但是从结构上看,两者差异不小。美国基金销售模式和我国不同,在美国存在着大量的销售顾问团队,这个团队对于基金投资人的作用不仅仅是提供销售渠道,更多的是提供基金投资顾问服务,这个服务既存在于销售前,也存在于销售中甚至销售后。基金的销售费用中很大一部分比例是作为给这个销售顾问团队的“服务费”用所支出了,而真正的前后端“销售费”日益减少,甚至有趋于零的趋势。 而在我国,商业银行仅仅只是作为一个基金的销售渠道,只存在“售”,服务非常少。我国商业银行收取的销售费用与国外相当,然而却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现象。发展第三方投资顾问销售方式,即是改革这一不合理的收费模式的基础。 除此之外,我国基金业目前严重受制于银行渠道,在银行独大的销售模式下,银行具有极大的话语权,这导致其不断提高对基金公司尾随佣金等费用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而影响了其持续发展,对一些小型基金公司来说,更是对其构成了生存压力。第三方投资顾问销售模式如能得以发展壮大,可以缓解我国基金业目前销售渠道单一的现状,也符合监管机构关于发展多层次销售渠道的指导思想。,5、提升行业风险控制能力,提高行业社会责任意识 基金业管理资产规模增加,业务范围拓宽,在提升行业资产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加大了行业的风险。而其所承载的特殊的国民财产性收入工具等使命及责任也使得风险控制能力建设,强化遵纪守法意识,严厉查出违法违规行为仍将持续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道路上重要的因素。监管当局也表示将加大监管力度,督促和引导公司在管理规模增长,业务范围扩大的情况下,同步加强风险控制和合规部门的建设,从业人员提升公司风险控制和规范运作的能力。 同时,随着基金业影响的扩大,证监会及协会等监管部门以及基金公司本身也开始思考基金业社会责任问题。如何在发展基金事业的同时,增强行业社会责任意识,促进行业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为和谐社会构建发挥积极作用也成为中国基金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思考课题。,第三部分 中国基金从业人员简析,他们这群人,(一)基金公司投研人员一般状况,数据来源: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截止至2008,(二)基金公司业务岗位分布,2010年基金管理公司在证券业协会登记的总人数为8424人。从事基金销售、研究开发、基金运营的人员较2009年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从事基金销售的注册人员增长28.46%,从事基金运营业务的注册人员增长5.73%。,基金公司从业人员业务岗位分布情况(2010),数据来源:中国证券业协会,第四部分 “公募”业务,我国股票方向基金投资管理特征分析,序,虽然我国目前基金创新日趋丰富,然而不论产品种类如何丰富,若以投资标的的来划分,目前应用最广的也最具影响力的仍旧是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股票方向基金的投资管理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基金公司的资产规模以及社会影响力。 股票方向基金的发展对于我国基金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 在本部分,我们将重点分析我国股票方向基金目前的行业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管理层监管思路提出相应的建议。,(一)股票投资方向基金具有较大同质性,1、投资行为的一致性或趋同性 在我国基金业内,羊群效应同样存在,体现在基金管理人对特定时期热点板块的选择、热点行业的配置上,常常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这样的投资行为特征,易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同时也带来了行业整体较高的系统性风险,不利于风险的分散。 2、投资行为的顺周期性 体现在基金的股票仓位上,在强势市场中,基金倾向于保持较高仓位以获取超额收益,而弱势市场中,基金通常会降低仓位减少对股票资产的配置。其投资行为,均是顺应股市周期波动的,而较少存在逆周期操作的配置行为。作为目前拥有约2.5万亿市值的基金行业,此行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会放大股票市场波动性。 3、基金投资人的顺周期投资习惯 我国基金投资人投资行为同样具有顺周期性,即在市场上涨的时候申购,下跌的时候赎回,交易较不理性,这种“追涨杀跌”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了基金管理人的顺周期投资,加剧基金的管理难度。,(二)股票投资方向基金换手率明显提高,根据统计,我国偏股型基本换手率平均而言,基本稳定在1.7-2.9之间,其中2008年度换手率为1.8 ,2009年则提高至2.93。 再考核其平均持仓时间,我们对市场上与390支股票型基金及混合偏股型基金进行了统计,按照简单算术平均法,得到基金在2007年至2010年其股票平均持仓时间约为0.41年,统计数据还显示持仓时间有逐步缩短的趋势,平均时间从07年的0.44年,缩减至10年的0.35年。 换手率的提高和平均持仓时间的缩短,表示基金的买卖行为日趋频繁,基金管理人倾向于通过对仓位或者个券的调整,即一定程度上的波段操作,来获取组合的超额收益。,偏股型基金平均持仓时间(简单算术平均),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整理,(三)基金经理流动频繁,我国目前公募基金行业内人才流失现象日趋严重,也是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潜在风险。据统计,截至2011年5月13日,包括今年以来成立的新基金在内的894支样本基金当中,目前没有更换过基金经理的只有287支,占全部基金的32%,即约68%的基金从成立至今至少更换过一次基金经理;而2010年至今变更的基金经理更是达到347个,占全部样本基金的40%以上。与美国基金经理平均5年的任职期相比,我国基金经理可谓是一个“短命”的群体。这其中,有些基金经理是流动到其他基金管理公司去了,而有些则是流出了公募基金体系内,到诸如私募基金等机构当中。 基金经理的频繁变动,一来不利于单只基金其投资理念的延续和投资风格的持续,对其业绩回报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影响;二来有经验的基金经理纷纷流向私募等行业,也不利于基金行业人才培育和储备,间接导致基金管理人平均素质的降低,从长远上威胁着基金行业的持续发展。,(四)业绩基准失调,存风格漂移的潜在风险,目前相当比例的基金,在实际运作时对投资组合的管理,与产品设计时的投资目标、策略等,往往并不一致。加大了实际运作中风格漂移的潜在风险,不利于组合资产投资风格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基金经理考核制度尚不健全,对基金经理的考核指标相对单一,目前主流方法是考核其管理的基金在全市场所属分类中的相对排名,重在对其收益的同类横向考核,而没有对基金本身较其业绩比较基准表现的考核,且考核周期通常为较短为一年。那么为了在短时间内获取较之同类更高的收益,当市场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基金经理很容易改变最初的产品设计策略,采取跟随策略或者改而应用其他的投资策略及方法,以期在短期内获取较高收益。,(五)建议:健全基金经理考核机制,除了基金基准失调外,前述几个股票方向基金存在的主要问题,均与当前不健全的考核机制有关。 基金经理的绩效和收入,是与其所管理基金在行业内相对排名紧密挂钩的,在害怕排名靠后的思想下,基金经理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策略就是跟随。紧跟同业动向,包括股票仓位的高低、个股的选择等。这样一来,当市场环境较好出现投资机会时,数百亿千亿的资金都配置在那为数不多的几十只股票上,个股价格越炒越高,风险急剧增加;而当市场转熊时,相对排名的考核方式往往带来这样的法则:即我跑的越快,股价砸的越深,其他基金就跌的比我更多,我就是胜利。如此在“抱团”之后,通常会出现一个最快的卖出者,进而引发市场全面抛售和下跌,人为加剧了市场价格波动。这样的投资行为特征,易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同时也增大了行业整体系统性风险,不利于风险的分散。除此之外,基金换手率的提高,也是较短的考核期限所导致投资目标短期化的直接后果。 现有的基金经理较单一的考核机制,不利于行业内人员的稳定性,影响基金管理人产品投资风格的延续,进而影响基金业绩。实际操作中,我们建议可以适当延长考核周期,或者采取短、中、长期考核周期相结合方法,赋予不同周期时间以不同权重,以此来规避考核周期过短的弊端。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多样化考核指标。即不仅考察基金的相对业绩排名,也考察基金实际运作与其自身业绩比较基准的差额收益,同时考虑实际运作与产品设计之初投资策略和投资目标的一致性等。,第五部分 “非公募”业务,我国基金企业年金的情况分析,(一)企业年金业务蕴含巨大市场潜力,1、基金业在企业年金运作初期的整体表现低于预期 (1)年金管理规模呈现分化 对基金业来说,在2005年获得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9家基金管理公司成为该业务的先行者,他们的签约情况如表所示。 从表可以看出,基金管理公司的年金管理规模呈现分化,其中,南方基金管理公司年金管理规模最大,2007年底其已被近70家企业选为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委托投资管理规模近30亿,覆盖参加年金计划员工超过70万;易方达、华夏等基金公司签约企业年金数量也有30多家;而嘉实、富国等基金公司企业年金管理规模则稍低一些。,第一批获年金投资管理人资格的基金公司部分签约情况,(2)与同为投资管理人的保险公司相比管理规模存在差距 太平养老发布数据显示,截至07年11月,公司累计签约(含中标)管理资产达到120亿元,企业年金客户数量近5000家,是目前签约客户数量最多的养老金公司,此外,该公司正酝酿涉足外企年金市场。而平安养老保险截至07年9月份的企业年金缴费总额达人民币36.15亿元、受托管理资产人民币40.77亿元、投资管理资产人民币36.71亿元。刚在第二批年金管理机构资格评审中同时获得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及投资管理人的长江养老保险公司则准备全面接盘上海存量企业年金,预计规模可达150亿元左右。 而据基金公司粗略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9家基金管理公司仅占200亿元年金管理业务增量的35%。,(3)年金产品设计与创新尚需市场考验 基金公司相继设计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年金投资方案。从又表可以看出,相对于公募基金,年金产品在方案创新与投资策略多样性方面体现出更多的特色与差异 。 但我们同时要看到,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其产品设计与创新能力尚待市场考验,企业年金产品创新依然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基金公司需要一个全面和有效的工具进行长期的资产负债管理,运用多阶段随机规划等资产负债管理方面的领先技术使得产品的设计越来越合理。 综上,尽管年金投资取得了较好的收益水平,但是从基金业的整体表现来看,与先前的预期存在一定差距。基金公司的年金业务还处于起步和市场培育阶段,竞争十分激烈。,(二)来自行业外的因素成为基金业年金业务初期表现低于预期的主因 截至2007年9月底,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积累突破1200亿元,与基本养老保险金过万亿元的规模相比相去甚远。另据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参与企业年金的职工1千万人左右,仅占就业人员的5%。与其他国家地区(台湾83.4%;美国46%(小雇主)78%(大中企业);芬兰99.9%(强制性);荷兰91%)相比,我国企业年金覆盖率很低。这体现了作为年金业务的委托方的企业参与程度不高,年金市场初期规模有限。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养老保险强势及税收激励缺失限制企业年金发展空间; (2)在我国企业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滞后。首先,我国基础养老金势力太强,小企业没有更多的资金去建立和缴纳企业年金。其次,小企业资源有限,基金规模太小,对管理机构的吸引力不足,无缘优惠的管理费率,遁入“贫困性陷阱”。再次,小企业稳定性不强,有可能发生由于企业破产或者持续亏损而终止计划的现象,这是相关管理机构不愿意看的局面。因此,标准化的、便于中小企业参加的集合企业年金计划亟待推出; (3)受托人“空壳化”和市场角色“分散化” 不利于企业年金市场的深度开发; (4)年金的国民教育普及程度低制约年金市场发展;,(三)来自其他金融机构企业年金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 如前所述,年金市场初期规模有限,而从过往表现来看,基金业在年金管理规模上逊于同为投资管理人的保险公司。这是由于一方面,保险公司具有雄厚的精算能力、战略资产配置能力以及多样性产品设计能力,年金业务综合能力较强;另一方面,太平与平安两家养老保险公司除获投资管理人资格外,还获得受托人资格,这使得两家养老保险的竞争力更强。随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第二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企业年金管理资格呈现向大银行、大保险公司、大金融集团集中的趋势,这给基金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银、保在企业年金市场上的话语权已出现明显放大迹象,尤以“独享”托管人角色的银行最具选择优势。银行在托管人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账户管理上也有长期的管理经验和完善的账户管理系统。全牌照意味着商业银行可以迅速直接营销客户,更合理充分调配资源,更高效地进行决策管理。而养老金公司专为企业年金业务而成立,其人才培养专业化、经营独立性、服务专业性和主动性的特征会更加明显。年金市场综合化、规模化的一条龙服务已略见雏形,这些都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在企业年金市场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多企业的青睐。 在未来年金市场的竞争中,对于仅有投资管理人一项资格并且没有金融集团背景依附的基金公司来说,二次选秀所带来的新格局无疑挤压了其年金业务空间,形势不容乐观。大部分基金公司都希望出现企业年金理事会模式,只有在这种模式下,他们才可能获得与大机构相同的机会。,(四)监管资源不足,监管框架在探索中 1、数量监管使得年金产品重点配置中低风险资产 从国际经验看,北美、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养老金资产在股票等高收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大都超过50%,监管机构对养老金投资管理的监管,更多地基于谨慎性原则进行监管,很少硬性规定明确的配置比例。在我国,由于企业年金保值增值的特殊性,加之处于发展初期,比较谨慎,实行严格限量监管。规定企业年金投资于股票等权益类产品及投资性保险产品、股票基金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30%。其中,投资股票的比例不高于基金净资产的20%。而关于企业年金基金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关事项的通知中又规定,部分非金融类的企业年金不能直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其投资对象颇受局限。范围和比例的严格限定使得多数基金公司制订年金方案时,重点配置中低风险资产,使得年金产品差别较小。而年金投资范围的狭窄还使得基金相对保险等机构专业理财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基金公司在年金投资管理市场的份额。 因此,在风险控制允许的范围内,应适当弱化对企业年金具体投资限制,有计划、有选择地放宽比例,在“数量限制”的基础上逐步融入“谨慎人”理念,使其能更多地分享资本市场的机遇,从而有利于提高基金的整体收益率,以促进年金资产的保值增值。,2、监管资源和日常监管手段相对不足 面临快速发展的市场,目前监管力量相对不足。监管资源上,美国承担企业年金监管职能的劳工部雇员福利保障署,总部大约在200人左右,在10个地方有分支机构,而且在这些人中,多数是行业经验丰富、业务素养较高的律师、审计师和会计师。相比之下,我国劳动保障系统负责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监管的只有100多人,接近一半的地区没有设立专门的基金监督处,在人员结构方面也有提高改进的余地。监管手段上,劳动保障部门只有年金管理机构的资格审批和终止权,日常监管的处罚措施只有警告方式,对于刚刚起步可是机构种类复杂的年金市场缺乏更多更有效的日常监管指导手段,也缺乏灵敏的纠错机制。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监管资源进行补充、整合和集中,分清主次,重视年金市场操作规范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建立灵敏的纠错机制。此外,在监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推进监管市场化,会同有关金融监管部门、组织中介力量,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内控制度、市场运营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跨领域的监管协调机制还有待探索 企业年金涉及到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在内的多个金融领域,呈现多头监管格局。但监管机构众多影响了市场运行效率,不同监管机构在整个过程中承担何种职责、功能如何定位,实际上一直缺乏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程序。 综观世界各国养老金市场包括企业年金的监管实践经验,无一例外地体现出协调监管的特点和趋势。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比如共同推动制定统一的企业年金监管标准、规范企业年金的运作流程和市场行为、共同推动养老金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此外,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势在必行,将企业年金运作划分为功能模块,按照运作流程进行监管,以避免监管真空或重复监管,(五)现有规则及市场的现实情况为基金公司运作年金带来困惑 1、成本收益不相配比 这主要体现在较高的管理成本和较低的管理收益两方面: (1) 较高管理成本 首先,从账户管理来看,根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的规定,企业年金必须实行专户管理,如同时管理较多年金计划,几千万或者几百万的企业年金都需要单独开户、单独建账以及单独操作,这增加了企业年金的运作成本。 国外养老金的投资管理模式比较灵活,对于特大企业年金计划采取专户管理,而其他的企业年金计划往往采取类属资产模块管理,如将众多企业年金分为固定收益类模块和权益类模块,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团队来管理,从而解决了多账户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公平对待问题、道德风险、交易效率问题。从年金未来发展趋势来看,采取集合年金账户投资实现类属资产管理,是大势所趋。 其次,从人员配备来看,现有的企业年金普遍规模不太大,此前基金公司的做法是每一笔都要专人管理,随着参与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面临人才短缺的危机, 再次,从规模来看,年金业务属于规模型业务,为了取得期望的盈利水平,必须保持一个最低限度的规模。而截至2007年底基金行内最大的一笔年金单子为5亿元人民币,一般的企业年金组合资产规模大多在5000万到2亿之间,难与基金公司动辄上百亿的基金相比。,(2)较低的管理收益 由于国内的年金采取的是DC的模式,即由企业雇员承担投资风险,投资管理人只收费,没有风险收益提成。此外,在招投标过程中,不同金融机构的价格博弈过程,都是从自身利益最大化角度出发,为赢标而不断出低价格。由于市场的不成熟,企业往往以此作为评标的重要参考因素,而忽视了对投资管理人能力的鉴别,最终导致价格竞争的恶性化。因此尽管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投资管理费1.2%,但实际情况却是投资管理费根据投资产品的不同,通常在0.4%至1%之间,有的基金公司打出了万分之八的管理费率,远远超出了基金公司所能承受的范围。因此,各家公司更应突出自己的投资管理特色,与各地社保机构、各大银行的年金中心合作,在普及年金投资者教育基础上,通过这些渠道深入基层客户。 2、2008年市场更加考验基金公司投资能力 2007年前三季度已运作年金40.6%的平均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股市场火爆的难得契机。 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以及A股高估值与紧缩性政策的影响,2008年投资管理人的能力将受到考验,年金的投资收益情况也将面临分化。 此外,企业年金投资过程中存在投资业绩盲目攀比情况,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年金都会选择多家投资管理人,为了竞争未来新增资金,投资管理人存在业绩攀比的冲动。而这会增加投资风险,并且引发潜在的利益输送隐患。,(六)上述外因使得基金公司对企业年金的态度冷热不均 正是在上述的外部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下,尽管都看好年金业务的未来前景,基金公司对企业年金的态度也出现了分化,出现冷热不均迹象。 一方面,基于看好年金业务巨大市场潜力,改善公司单一盈利模式,在更广泛的资产管理行业寻求立足之地的设想,一些公司积极争取客户,在业务开拓、产品设计、风险控制等方面做了大量规划工作。另一方面,由于运作年金收益成本不配比,市场初期规模小以及其它宏观制度的限制等因素,一些基金公司选择等待与观望,待市场做大、政策放开后再跟进。基金公司对年金业务的态度差异一定程度上成为其年金管理规模呈现分化的原因,并对基金业在年金业务中的整体表现产生影响。,(七)年金业务依然具有战略意义 基金公司开展企业年金业务并不久,通过盘点先行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