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ppt_第1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ppt_第2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ppt_第3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ppt_第4页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主体、客体的含义及特点,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1 、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主体:正在认识或改造着客体的人或人们,主体主观,3,主体的基本属性:,自然属性类似动物的生命属性,社会属性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思维属性高于动物的精神属性,主体虽有思维性(主观性),但也是客观的存在,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不等于主观。,9,9,4,主体的特点有: 自主性别于动物的“自发性” 主动性别于动物的“被动性” 创造性别于动物的“适应性”,鲁滨逊,狼孩卡玛拉,10,5,客体:正在被主体认识和改造着的对象。 客体类别: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精神要属知、情、意 (非理性的作用) 其中精神客体 自然知识 社会知识 思维知识,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精神产品,6,客体有:客观性、对象性和社会历史性,实践客体,认识客体,客体的特点,13,客体虽有客观性,但因其对象性,使其打上了主体人的烙印,因此: 客体客观,7,(2)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8,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古人问“天”,飞船上“天”,人类登“天”,9,价值关系:主体追求客体的价值和客体满足主体的需要的关系,10,审美关系:主体欣赏客体的美和客体满足主体美感的需求的关系 四大关系中,实践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靓女们,11,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7,(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2,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课题,不断提供新的认识工具,不断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推动人们新的认识。,28,王英(河南电大教师) 1997 8年之诉 2005质监总局做新规定,13,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另外专讲),29,吃西红柿会死吗?,14,第四、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价值论处:专讲),30,15,就过程讲: 第一、认识预先为实践设定目标; 第二、认识进而为实践策划方案; 第三、精神素质高低影响实践结果 注意:(完整的)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包括: 一则-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则-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15,2、认识对实践的能动反作用,16,实践,认识,决定,促进,阻碍,就效果讲: 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 第一、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 、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17,(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反映论: “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唯心主义先验论: “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8,(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旧唯物主义:消极直观的反映论 其一、脱离实践(否认认识中的人的社会历史性) 其二、脱离辩证法(把认识当作消极直观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其一、引入实践(唯物) 其二、引入辩证法(辩证) 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一种既摹写又创造的反映,19,为什么马哲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因为: 第一、它把实践观引进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和目的因而“革命”; 第二、它把辩证法引进认识论,认为认识是由感性到理性,又由理性回到实践两次飞跃的反复无限的过程,因而“能动”。,5,客观实在的实践,无限的辨证过程,20,感性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通过感官对客体的现象、局部、外在联系的认识。,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1) 感性认识的含义,20,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认识的第一次飞跃),21,感觉:感官对客体的个别属性的简单反映。,硬!,红!,甜!,(2)感性认识的形式,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21,22,知觉:感官对客体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22,23,表象:人脑对已感觉、知觉过的客体的主要属性的回忆,表象,23,24,(3)感性认识的特点,直接性:人们亲身对客体的直接感知,具体性:人们以具体形象的方式体验客体 同实践活动的紧密性:源于人们自己的活动之中,24,(4)感性认识的方法 归纳(个别 一般 ),25,优点:它是认识和科学的起点。其直接性、具体性特点决定了它可能有确实可靠性; 缺点:它只认识客体的现象、局部和外部联系,因而可能无普遍必然性; 出路:使之上升到理性认识,否则会陷入狭隘经验主义。,(5)感性认识的地位,39,26,理性认识是主体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对客体的本质、全局和内在联系的认识。,(6)理性认识的含义,26,理性哲学泰斗:黑格尔,27,概念:是人脑运用词语对客体的本质属性的精练概括。,水果,(7)理性认识的形式,有三种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27,28,判断:是人脑运用概念对客体的内在属性的判定。,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28,29,推理:是人脑运用判断对客体的未知属性的推论。,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29,30,(8)理性认识的特点,间接性: 离开直接的感性,经过思维才形成的, 甚至是从别人、从书本等别的途径获得的。,抽象性:离开具体形象的方式, 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 抽象思维方式才形成的,30,(9)理性认识的方法 演绎(一般 个别),31,(10) 理性认识的地位,优点:能认识同类事物的普遍本质,因而可能有普遍必然性; 缺点:其间接性、抽象性特长,发挥过分,会使其离开感性,脱离实际,从而无确实可靠性; 出路:使之依赖感性认识,否则会陷入唯理主义、本本主义、先验论。,康德(德)认为: 经验论怀疑论 唯理论独断论 应辨证处理:感性与理性的关系,45,32,第一、相互区别: 感性: 初级认识只认识现象 理性:高级认识能认识本质,2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 (1)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46,33,第二、相互依赖: 感性依赖理性:感性太浅,须以理性为目标 理性依赖感性:理性太空,须以感性为基础,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有赖于,33,34,这花是红的。,感觉,判断,第三、相互渗透: 感性中有理性:对感知到的事会尽力理解 理性中有感性:理性的事要以感性来再现,34,35,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感性向理性的飞跃 其实现条件: 第一、大量收集感性材料;,(2)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35,36,第谷,开普勒,第二、用思维加工感性材料。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综合(如:七种法律证据),36,37,(3)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影响,非理性因素也是认识主体的自身素质的构成部分。 理性因素是可以逻辑化和精确化的因素,包括阐述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非理性因素是认识主体的意志、情感、直觉、顿悟、灵感、想象、本能等的精神和心理的因素。,38,培根 说过,关于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 不能像蚂蚁只顾外搬食料(只要感性材料), 不能像蜘蛛只顾内吐蛛丝(只要理性观念), 而要像蜜蜂把先外采花粉和后内酿蜜糖统一起来(要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38,39,第一次飞跃所获得的理性认识: 其一、回到实践才能使之得到检验;,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39,1、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从认识到实践: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认识的第二次飞跃),40,其二、回到实践才能使之改造世界。,40,41,2、第二次飞跃的实现条件,其一、应有相对正确的理性认识 ;,其二、 应把理性认识化为具体观念;,41,42,其三、 应凭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条件;,43,其四、 应使尽可能多的群众掌握它。,44,(1) 两次飞跃的反复性,麦哲伦,两次飞跃的反复无限 又叫认识运动的总规律,44,(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45,认识的两次飞跃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客体的本性是复杂的、无限的 第二、主体的能力和条件有局限性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无终极性,46,真理:主体对客体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真理,谬误,正确反映,歪曲反映,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一、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观上的唯物论 1、真理的含义,47,2、真理的客观性,第一是指真理包含的内容(即客体的本质)的客观性;,第二是指检验真理的标准(即主体的实践) 的客观性。,47,48,3、 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真理 谬误 正确反映 错误反映 有客观性 无客观性 二者对立:有无客观性。教材却另列为(三)!?,第一、相互对立:,48,49,认识,互为条件,互相依赖,二者相比较而共存,第二、相互依赖:,49,50,第三、相互转化: 二者相斗争而转变,50,51,(4)谬误产生的根源,51,第一、客体本身复杂多变; 第二、主体认识艰难困苦; 第三、社会条件局限不足。,52,1、含义,伽利略的胜利,(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 真理观上的辩证法,52,53,第一、真理的内容的客观性(客体的本质、规律),是不可推翻的,因而是绝对的;,53,真理的绝对性有两层含义:,第二 、人类探索真理的能力的无限性 (即真理的可知性), 是不可限量的,因而是绝对的。,54,第一、广度上,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体的一定范围内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因而相对;,54,真理的相对性也有两层含义:,第二、深度上,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体的一定层次内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因而相对。,55,第一、在横向上、静态上,二者相互依赖:同一真理既绝对又相对; 相对 绝对 只是一定广度、深度内 正是在这一广度、深度内, 的正确认识 它客观、正确,不可推翻 第二、在纵向上、动态上,真理的相对性不断向其绝对性转化(即不断完善而又永不到顶)。,2、关系,72,56,真理,确定性、 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 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客观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56,57,孔子,亚里斯多德,二 、真理的检验标准,对真理标准的不同看法 权威标准?,57,58,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众人意见标准?,58,59,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实用主义的标准?其论价值还是真理,胡适,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美名的。,59,附:经验还原 逻辑证明,60,真理的检验标准问题,实践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60,61,第一、这是由真理的本性所决定的 主体认识 真理 故是否符合?不能只停在主体或客本性 体范围内,只能对照二者 客体实际 第二、这是由实践的本性所决定的 主观能动性 实践 实践能对照主观和客观,并能把主本性 观变成客观 客观实在性,(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61,符合,62,(二)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唯一性,即只能靠实践去检验任何认识,别无选择。,62,63,UFO,外星人,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局限性,即一时一地的实践不可能彻底检验得了一切认识。,茫茫宇宙,63,64,三、真理和价值的辨证统一,(一)、价值及其特性 1、价值的含义 外部客观对象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65,2、价值的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主体的需要、客体的属性、客体满足主体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客观的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因不同主体的的不同需要而不同,线装书对文盲和文豪,美元对比尔盖茨和丐帮 小品“下蛋公鸡“对赵本山(老农)和牛群(记者),66,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主体是社会的、历史的、变动的,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用途,也就是社会的、历史的、变动的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主体需要是多样、立体的,客体属性是多重、丰富的,客体对主体意义、用途,也就是多维的,67,(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1、价值评价 是指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以及经过实践改造后的价值等进行科学的评价。 正确的价值评价必须符合两个基本要求: 第一、对客体状况的正确认识, 第二、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68,2、价值评价特点 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为对象 评价性认识:求善、美,标准性弱 (知识性认识:求真,标准性强) 第二,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的 评价性认识:多带评价者个性,偏情商 (知识性认识:少带评价者个性,偏智商) 第三,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69,(三)价值评价的功能 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1、价值评价的功能 第一,是激励人们不断实践的动力因素。 价值追求就是满足需要,而需要是不断的,故会成为动力 第二,是制约人们实践活动的规范因素。 价值追求以满足需要为目标,朝目标而实践,就减少了盲目性,带有了规范性,70,第三、是指引人们实践活动的导向因素。 物质、精神层面更协调、更健康、更高级的新需要,不断调整着人们实践的方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71,价值观与世界观、人生观是一致的。 不同价值取向,会有不同行为方式、人生模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