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论文-我国内外资企业技术管理的比较研究.doc_第1页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内外资企业技术管理的比较研究.doc_第2页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内外资企业技术管理的比较研究.doc_第3页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内外资企业技术管理的比较研究.doc_第4页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内外资企业技术管理的比较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企业研究论文-我国内外资企业技术管理的比较研究本文的目的是以企业的技术管理层面为中心,通过中国大陆内资企业(以下简称内资企业)与在华外资企业(含港澳台投资企业)的比较研究,从企业微观经济主体这一层面,探讨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管理特点,探寻内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一、国外技术管理比较研究回顾国家与国家间比较分析是近年来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为把握各国间企业管理的特点,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其中以比较美、日、欧企业之间的管理特点最为引人注目。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小组从1985到1990年开展了以产品开发管理为中心的国际间比较研究,他们对美、日、欧的20家汽车生产厂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调查,研究内容涉及开发效率、设计质量、开发周期、产品开发过程的协同、产品与顾客的协同、设计与制造间关系等1。在比较各国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如何改进产品开发体系,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另外,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管理学院课题组对设立于世界各地的美、日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2。调查结果显示,在新产品研究开发速度方面,日本企业比美国企业快1倍。在生产效率方面日本企业也比美国企业高1倍,由此课题组总结出了不同于美国企业的日本式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称之为精益生产方式,号召美国企业学习这种生产技术管理模式。在同一时期,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30位教授组成的产业生产效率调查委员会,对汽车、化工、民航、家电、车床、半导体、钢铁、纺织等8个制造业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国际间比较研究,从企业经营战略、研究与开发、生产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位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发现当时的美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熟练的操作工人,拥有一大批优秀的经营者,但在新品开发速度、产品质量及为用户服务能力等方面落后于日本企业3。该比较研究指出了当时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处于劣势的原因,所提出的相应对策引起了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极大兴趣。关于合资企业与东道国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研究,国外已经开展。早期具有代表性的是日本著名学者高宫诚教授与美、英学者共同合作,在英国进行的比较研究4。他们在英国选择了生产彩色电视机的4家企业(其中日本投资企业2家、美国投资企业1家、英国本土企业1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多名员工的访谈和发放3000多份调查问卷,发现在劳动生产率、质量管理、员工的满意度等方面,日本企业优于另外两个国家的企业;在标准化管理方面美国企业优于其他两个国家的企业;在企业工资、休假、养老保险体系等方面英国的企业具有优势;在企业综合经营绩效方面,英国的外资企业(日资、美资)优于东道国(英国)企业。这一研究不但采用了一系列可比指标进行分析,而且对各样本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因此其研究成果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在日本,随着对海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许多学者以日资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跨国企业的生产和技术管理问题开展了实证研究。以管理的国际化和本地化为轴心,对位于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日资企业,就生产组织方式和技术转移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5;以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在美国的适用性和适应性问题为中心,对位于美国的日资企业进行了比较研究6;以在国外的日本企业的生产管理方式特点为中心,对34家位于台湾、韩国、中国的日资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7。近年,对位于日本国内投资的外资企业在管理上也有较深入的研究。日本一桥大学教授中马宏之博士,通过某台资企业的生产效率比生产同类产品的日本其他5家企业效率高这一特有现象,经现场深入调查后指出,多技能操作工的存在、计算机制造系统的有效应用、良好的员工激励机制是台资成功的要因8。关于在华投资的日资企业和内资企业的技术分工现状,日本著名学者关满博教授对1000余家日本企业及600多家中国内资企业和在华日资企业做了调查,提出了由特殊技术、中间技术、基本技术构筑的技术三角模型理论,指出在中国中间技术尚待进一步发展910。总体上看,上述研究都是根据企业经营业绩的不同,通过技术和生产管理等方面的比较来探寻其原因。虽然中国被称为世界的加工厂,集聚着来自各国的企业,美、日、欧的管理方式并存,但是,在中国缺乏对同一地区不同国家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进行系统、科学、深入的比较研究。在我国如何适应和利用好世界上持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如何在企业中建立一套灵活高效、管理有序、人性化的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各界关心的热门话题。以下针对在华外资企业的管理现状,提出以技术管理为中心的比较研究框架,然后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明确内资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二、企业技术管理比较框架“技术管理对企业在行业内获得竞争的成功很关键。这种成功并不仅仅来自于新产品,还来自于企业内部的过程、组织和运作管理。因为企业内部组织的变化常常无法立即被竞争者发现,内部组织变化的收益就无法很快被模仿”11。这里所强调的是技术管理的重要意义,国内已经有许多创新管理的论述12,但是如何来研究技术管理,即从什么角度来研究、研究的框架如何,至今尚无定论。本研究就技术管理问题对中外数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比较一手资料后发现,中外企业间在产品技术定位、供应链技术管理、研究开发、开展技术管理活动、管理方式、技术决策权分布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据此构成了介于宏观层面(技术管理政策等)和微观操作层面(管理职能和方法)间的定量分析基本框架(详见表1)。表1企业技术管理比较分析框架比较项目指标产品技术定位同类产品竞争对手数供应链技术管理对供应方的技术指导对客户的技术指导内部技术活动应用性技术基础研究、新产品开发、产品改进、工艺改进技术决策权的分布最高责任人、董事会、技术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母公司个人志向对团队活动的开展情况集体志向个人间的竞争情况针对个人考核还是集体考核结果志向对考核标准:偏重过程还是结果管过程志向个人业绩和报酬的关联理对努力程度的评价方严格控制对对个人行为控制的严格程度式松散控制考核的频率的时间的遵守状况特封闭系统对新加入员工溶入企业文化的快慢点开放系统企业风气对个人的依赖情况从其他单位调入人员的多少文件化程度责任是否明文规定对非文件化规定的条款是否严格执行程度信息的传递是通过口头还是书面企业技术管理比较分析框架包括比较项目及其考察指标,各指标在问卷调查表中加以细化,再通过对问卷调查表进行定量分析。表1中需要说明的有三点:第一,在“产品技术定位”方面,我们用同类产品的竞争对手数加以考察。对于制造业来说,竞争对手少的产品,意味着进入该产品领域需要较高的技术、较大的资金或特定的政策许可。第二,“供应链技术管理”主要通过对供应方和对客户的技术指导来考察。这些活动不仅反映出企业的对外服务、技术溢出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